-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指南(2016年版)
- 薛晓林 陈建平
- 11583字
- 2020-08-28 11:40:04
第六章 医院财务管理
第一节 医院会计核算
一、概念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式,将各会计主体所进行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内容转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
医院作为非营利、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专项补助和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两部分组成。
医院会计核算就是通过记录、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达到促进医院业务开展、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合理分配医院财务成果的目的。
二、基本原理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1.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医院就是医院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期限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进行结算。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医院的会计分期为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一个年度。
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公立医院以人民币作为货币计量单位。
2.会计的要素与等式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医院的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要素侧重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收入和费用要素侧重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
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净资产。
3.财务报表的目的
受托责任,决策有用。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是从会计目标的角度产生的两种观点。
在受托责任为目标的情况下,以反映经营业绩和评价为中心。收益是评价业绩的重要指标,因此损益表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受托责任更重视客观的信息,在会计确认上表现为只确认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历史成本更能满足客观的要求。受托责任即要求会计信息具备更高的可靠性,而对相关性没有过多要求。
决策有用就要考虑到决策者类型不同偏好不同,决策的角度不同。在决策有用的目的下,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样受到重视,同时仅仅是财务报表已不能满足需求,出现了更加完整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中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以信息披露为主。历史成本已不能满足要求,更多的要求以公允价值等为计价基础。这时,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超过了对可靠性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单位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
1.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发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这份文件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层计划、实施和监察的不间断的一系列活动,由相互关联的5个要素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察。
2.风险管理
2002 年美国政府颁布了《2002年萨班斯—奥美拉唑斯利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该法案的出台使内部控制的披露由自愿进入了强制阶段。2004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协同进行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审计师检查和验证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相对于内部控制框架而言,新的 COSO报告新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即“风险组合观”、“战略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概念以及“目标制订”、“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三个要素。
3.中国内部控制规范
我国从80年代开始,不少会计学家开始引进发达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主要有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会计监督及内部会计控制几种表述。以2001 年 6 月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为标志,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会计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订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颁布了《内控规范》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于2010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三、基本原则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医院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要求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医院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医院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3.一贯性原则
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要求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卫生局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医院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要求医院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3.明晰性原则
清晰性要求医院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地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2.配比原则
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原则
医院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医院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做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应当做为资本性支出。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要求医院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入、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要求医院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医院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四、主要内容
(一)医院会计机构设置(图6-1)
医院的财务在院长的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的监督职能,参与医院的各项经济决策。
财务处(科)主要负责医院内部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并在日常核算中实施会计监督。收费挂号、住院结账室负责医院日常的收费工作,保证医院的资金安全,统一由财务处(科)管理和领导。
财务处(科)下设主办会计岗、出纳岗、业务收入岗、成本费用岗、工资福利岗、财产物资岗、药品核算岗、收费挂号住院结账室收费岗、收费挂号住院结账室审核岗等岗位。
图6-1 医院会计机构设置
(二)会计人员的配备和业务处理流程
1.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一是要持有会计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二是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要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
2.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流程
包括有:①主办会计岗业务处理流程;②出纳岗业务处理流程;③业务收入岗业务处理流程;④成本费用岗业务处理流程;⑤工资福利岗业务处理流程;⑥财产物资岗业务处理流程;⑦药品核算岗业务处理流程;⑧收费挂号、住院结账室收费岗业务处理流程;⑨收费挂号、住院结账室审核岗业务处理流程。
(三)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
医院资产是指医院所有及其所控制的,可以为医院创造价值的并且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构成了医院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础条件。
为了管理和核算医院的各项资产,在资产类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等23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2.负债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
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医院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偿还的负债,按规定计入其他收入。
为了管理和核算医院的各项负债,在负债类设置“短期借款”、“应缴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13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3.净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
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
为了管理和核算医院的净资产,在净资产类设置“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等7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4.收入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
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医院在收入类设置前述4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5.支出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
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医疗业务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在费用类设置前述5项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6.财务报告的披露
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医院财务报告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
医院应当根据《医院会计制度》有关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四)财务分析
1.战略分析
(1)行业分析:
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政府的有力规制,公立医院不能简单地采取市场经济行为参与竞争,但其服务耗费的补偿却主要来自医疗市场,因此,为了提高医院竞争实力,首先进行的就是医疗行业分析。包括对行业规模、市场份额、患者类型、政策环境等的分析。
(2)竞争战略分析:
“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同一使用价值的竞争上采取进攻或防守的长期行为。波特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它们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医院的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医院内部各个科室以及医院外部采购等相关环节的成本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以取得最大的相对优势,使其成为医疗市场中的领跑者。医院要降低运营成本,但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是医院竞争战略的最好选择。差别化战略:医院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向患者提供与众不同的医疗服务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这就要求医院在品牌营销、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都具有比其他医院更为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差别化战略可以作为医院竞争战略的一大选择。专一化战略:医院的专一化战略是指以某个特定的病人群体、某个病种或某个特定的医疗服务为招牌,通过一系列的医疗市场优化行为,赢得医疗市场中特定病人群体竞争优势的战略。医院的发展不能以某个效益较好的科室或者学科为主体而忽视效益落后的科室,医院应慎重选择专一化战略作为医院的主体战略。
(3)医院自身战略分析:
对医院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分解成具体的科室绩效目标,使医院每个科室、员工都能理解医院的战略,从而上下同心协力达成战略目标。
2.会计分析
(1)辨认关键会计政策:
会计分析的目的之一在于评估医院如何处理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因素。管理人员首先要辨认医院用于反映这些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因素的会计政策,从而评估这些会计政策是否与行业特征及医院的战略选择相符合。
(2)评估会计政策弹性:
医院之间会计政策的弹性也可能不同。会计政策的弹性越大,分析财务报表时就越需谨慎。
(3)评估会计策略:
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具体体现在许多方面,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4)评价信息披露质量:
医院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往往比较简单,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医院经济业务状况信息,因此有必要对医院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
(5)识别潜在危险信号:
包括经营绩效不佳时的会计政策变化、应收账款异常增加、库存异常增加、收支结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缺口扩大等。
(6)消除会计信息失真:
如果经上述会计分析发现医院的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有问题,应运用财务报表附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信息,去伪存真,尽量还原医院的经营活动。
3.财务分析
(1)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结构分析、资产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评价、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分析。
医院资产结构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医院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关系。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是对资产的生产能力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分析,通常釆用的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回报率、医疗成本比率。
营运能力是指医院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通常采用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来进行逐层分析。
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分析是资产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与其他相关资产旳联合使用产生协同效应,获得的效果。
(2)资本结构分析:
医院的资本是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结构是指医院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医院不同的资本来源、资本的期限、资本成本、不同资本的比例、资本的构成是否符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及是否保持在最佳资本机构范围内。
(3)收入质量分析:
在医院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收入的预算计划完成情况、收入的构成、收入支出结余、收入变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成长能力和其经营的稳定性,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医院的经营业务进行改进和优化。
(4)支出质量分析:
支出质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医院支出的总量、结构、范围、标准和效益的分析,通过支出分析,及时总结支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支出管理工作,保证支出预算的实现。
(5)业务质量分析:
由于医院公益性这一特性,要求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院业务质量的分析,就是对医院提供的门诊、住院、手术等医疗质量的服务进行分析。
4.前景分析
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也是重要的分析内容之一。包括分析医院未来的收入增长行为、预测成本费用、业务量增长行为、结余变动行为、净资产报酬率变动行为等。
(五)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内容是以会计控制内容为基础,并始终围绕会计控制而发展的,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要靠会计控制来实现。
1.内部会计控制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中,要把收入和支出的内部控制、预算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放在重点位置。而且要把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点放在加强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和严格规范门诊、住院收费、记账、退费的工作流程这两个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上。
2.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大致有七个主要的步骤:确定控制目标,分析控制缺陷→整合组织结构和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规定控制政策(措施、方法)→设计内部控制流程图→填置内部控制调查表予以监督和评价。
五、方法
(一)战略分析方法
1.波特分析法
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用以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这五力分别是:①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③购买商的议价能力;④替代产品的威胁;⑤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波特认为,这五种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最终获利能力。
2.SWOT分析法
应用SWOT分析的四要素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表6-1列示了医院发展可能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一般来说,优势—劣势表现在服务、医疗技术水平、品牌效应、业务的竞争强度、运营成本等方面,主要是在同行之间比较,也可以用于相近特征业务的比较;机会—威胁主要表现在相关领域而不是竞争者之间比较,疾病谱变化、发病率变化、政策差别、关键设备的促销活动、替代性的药品或者医疗方法变化等方面,医院的上下游行业变动容易影响机会—威胁关系的变动。
表6-1 医院发展可能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表6-2是某医院的SWOT矩阵分析,并由此产生备选的战略。
表6-2 某医院的SWOT矩阵分析
续表
3.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指对围绕在企业周围的一般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factors)、经济因素(economicalfactors)、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factors)、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factors)。可用这种方法客观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强调对企业组织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识别企业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及威胁。
4.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波士顿矩阵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成长能力以及市场的整体增长能力对产品进行分类。波士顿矩阵的纵坐标表示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中值为平均值。横坐标表示本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其含义为本企业的市场份额与该产业最大竞争公司的市场份额之比,中值一般设为0.5。根据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不同组合,可以将企业的产品分成四种类型:明星产品、金牛产品、问号产品和瘦狗产品(图6-2)。
该分析方法既可以用来分析医院之间的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情况,也可以分析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情况。业务可以是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某类手术或病种等。
如果把生命周期理论与波士顿矩阵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矩阵(图6-3),这样能将生命周期与战略选择联系起来。
图6-2 波士顿矩阵
图6-3 产品生命周期与波士顿矩阵的组合
5.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估举证(SPACE)
主要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应该采用的战略组合。SPACE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企业采取的进取、保守、防御和竞争四种战略模式。这个矩阵的两个数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和竞争优势(CA);两个外部因素: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这四个因素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地位是最为重要的(图6-4)。
6.平衡计分卡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了名为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它是一种平衡四个不同角度的衡量方法。具体而言,平衡计分卡平衡了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的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包括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创新与学习角度。平衡计分卡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战略置于管理的中心,有助于医院理清愿景和策略,更可通过策略蓝图与关键业绩指标的有效连接,以促成医院策略行动的一致性,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某医院勾画出了战略目标与日常业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平衡,如图6-5。
图6-4 四个因素
图6-5 逻辑关系的平衡
(二)财务分析方法
1.共同比分析法
在一张财务报表中,用表中各项目的数据与总体(或称报表合计数)相比较,以得出该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与变化情况。分析步骤:①计算出表中各项目在总体中所占比重;②通过该比例判断该项目在报表中所占位置、其重要性如何;③将该比例与基期或上一年度的比例数据相对比,观察其变化趋势。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作为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医院的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四大类财务比率。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会计报表。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5.自由现金流量分析
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医院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医院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医院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简单地说,自由现金流量(FCF)是指医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CE)的差额。即:FCF=CFFO-CE。
6.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方法是用来说明某一时期医院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与过去数据、计划或预算相比发生增加减少变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各变动因素对该经济事项变动影响程度而采用的分析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将某一经济事项或财务指标视为综合性指标,并将其分解为原始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原始因素的变动带来的影响程度来查明综合指标变动的原因,以明确责任,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来优化工作。该方法在运用时主要关键点是确定综合指标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重要性排序及构成要素与综合要素之间的关系。
7.杜邦财务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并且成功运用的一种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杜邦分析体系充分考虑了各项财务指标的内在关联,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若干个用以评价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率的比率有机结合,并利用这些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地分析和科学地评定。运用杜邦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体系,更能深刻反映医院的经营业绩情况,使财务分析的层次更为清晰,使报表的分析者能够全面详细地了解医院的运营和获利状况,且能及时查明医院运营目标的异动原因,对医院防范财务风险、加强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图6-6所示,构建了医院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系统地剖析了医院经营发展的全过程。
8.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利普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变形、补充而发展起来的。帕利普在其《企业分析与评价》一书中,将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常用的财务比率一般被分为四大类:偿债能力比率、获利比率、资产管理效率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帕利普财务分析的原理是将某一个要分析的指标层层展开,这样便可探究财务指标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9.经济增加值分析
经济增加值,即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指在减除资本占用费用后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就是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
图6-6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运用EVA衡量医院业绩的基本思路是投资者至少应从医院获得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它比基于利润的财务管理思想的先进性体现在将经营业绩评价与决策联系在一起,迫使管理者在考虑会计利润大小之时,还要注意资产规模及其运行成本。医院增值的前提条件是EVA>0,为达到这个目标要求资本投入不变,增加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少资本投入,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追加对高回报项目的资本投入,优化医院资本配置。
10.沃尔评分法
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总评分,这就是沃尔评分法。
11.综合评分法
传承沃尔评分法的基本思想,综合评分法对其进行了完善,在财务比率选择与计分方法两方面作了改进。综合评分法关键技术是财务比率选择,标准评分值的确定和标准比率的建立。与沃尔评分法一样,综合评分法也是经验总结,缺乏理论基础,只有根据长期连续实践 不断修正,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2.野田式企业危险度测定法
野田式企业危险度测定法对众多财务数据进行了提炼,应用增长性、综合收益性、短期流动性、长期安全性 4个要素来判定企业的危险度。
13.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及经营业绩等评价中。该方法首先对各评价指标分别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然后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的满意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功效系数值,再求出各指标总功效系数值,按总功效系数值的大小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估。总功效系数值越大,说明评价对象综合状况越佳。
14.雷达图法
雷达图(又可称为戴布拉图、螂蛛网图)是财务分析的一种,即将一个机构比较重要的财务分析所得的数字或比率集中划在一个圆形的固表上,来表现一个机构各项财务比率的情况。使用者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机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形及其好坏趋向。基于雷达图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通过与同行业相关指标的对比,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差距;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检查自身业务的发展状况。如图6-7所示是一家医院运用雷达图实例。
图6-7 雷达图
(三)前景分析方法
1.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对某一个或一组关键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技术。其实质是通过逐一改变相关变量数值的方法来解释关键指标受这些因素变动影响大小的规律。敏感性因素一般可选择主要参数(如医疗收入、医疗成本、某类病种或手术等)进行分析。若某参数的小幅度变化能导致经济效果指标的较大变化,则称此参数为敏感性因素,反之则称其为非敏感性因素。
2.统计预测方法
统计预测是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管理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的统计预测可为医院制订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克服政策制订和决策中的盲目性。
预测按时间长短划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长期预测:指2年以上的预测。中期预测:指3个月~2年的预测。短期预测:指1~3个月的预测。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划分,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以逻辑判断为主的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是在拥有能用数量关系表示,或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充足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使用(表6-3)。
表6-3 医院需求的统计预测方法比较
注“√”表示适用或相关联;不适用或不相关联的用“×”表示。将经济性、及时性、难易性、精确性等标志用1~10之间的数字来强制确定等级。1表示最低级,即表示最经济、最不费时、最容易和最不精确。10表示最高的一级,即表示最不经济、最费时间、难度最大和精确度最高。
如果预测人员的素质高,知识面广,则可采用高精度的预测方法,并运用先进的工具软件快速、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取统计信息。可以采用灰色预测模型、ARIMA模型和VARMA模型、趋势季节预测模型等。
(四)内部控制方法
1.目标控制法
属于事前控制,指一个单位为完成其创建的目标、对各个过程包括生产、销售、经营、成本、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制订的适度计划,并对该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方法。
2.组织控制法
属事前控制,指保障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而建立的一系列实施机构,必要时按这些机构的设置状况进行分解或分类的方法。
3.授权控制法
属事前控制,指内部控制的执行,各项业务的办理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去执行,各级部门各级人员必须获得审批后才能执行业务。
4.程序控制法
属事前控制,也称标准控制法。指按标准化的程序对内部控制重复出现的业务进行控制的方法。程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牵制控制。将一些不相容的职务由几个人分别办理的一种控制。
5.检查控制法
指内部检查机构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对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检查的方法。
6.风险控制法
指组织内部针对单位的各个内部控制点进行研究,找出风险控制点并对重点岗位、重要机构设立风险控制管理系统,通过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最后出具风险报告的方法。
7.预算控制法
指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总体及各个项目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按照预算的指标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8.业务流程重组BPR
9.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产生于美国,后在日本与西欧等国得到推广。它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是以质量为中心,要求单位全体成员参与,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社会受益、单位所有成员同时受益的效果的控制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个是全面,一个是质量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还有多种分类形式,如经营控制、人事控制、定期检查、EVA方法、SC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control self-assessment,CSA)、ICQ(内部调查问卷)自我审计等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