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 述

营养缺乏病(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是指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出现的各种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近年来,由于营养素功能检查日趋完善,各种亚临床营养缺乏也受到重视,营养缺乏病也包括亚临床营养缺乏(marginal deficiency)。
营养缺乏病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人类的智力、行为、学习和工作能力、抗病能力、生殖能力及寿命等,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原因
(一)食物供应不足
1.灾难性事件如水灾、旱灾、地震和社会动乱等阻碍农业发展,造成食物的生产和供应不足。
2.某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资金缺乏、耕地面积减少、经济落后等,造成或加剧食物短缺的出现。
(二)食物中营养素缺乏
1.天然食物中营养素缺乏
天然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缺乏与土壤中相应营养物质缺乏有关,长期摄入在缺乏矿物质的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可引起相应的矿物质缺乏病,如我国黑龙江省的克山县,其粮食和水中硒的含量极低,造成该地区人群中克山病高发;新疆、内蒙古等内陆地区粮食和土壤中碘缺乏,造成地区性甲状腺肿流行;主要以含淀粉的水果和蔬菜维持生活的人群,如长期单纯摄入香蕉、木薯等会造成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等摄入不足。
2.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不科学
食品种类单一,搭配不均衡;禁食、忌食某些食物或从小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过度食用精制的食品;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增多等。
(三)营养素吸收利用障碍
1.食物原因
天然食物中存在某些干扰营养素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如草酸影响钙的吸收,茶和咖啡中的多酚限制铁的吸收。另外,在营养素之间也存在相互拮抗作用,如过量的锌可抑制铜的吸收等。
2.药物影响
药物可直接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如磺胺类药物可对抗叶酸,并抑制其吸收;新霉素、秋水仙碱会造成绒毛的结构缺陷和酶的损害,使脂肪、乳糖、维生素B 12、矿物质等吸收不良;抗叶酸的药物甲氨蝶呤限制叶酸代谢。
3.胃肠道功能影响
胃、胰腺、胆道等疾病或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将严重影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四)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1.在人体生长发育旺盛期和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中,营养素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2.在高能量代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时,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
3.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及某些肿瘤,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
4.空气与水质的污染,农药和激素等有毒物质的摄入,导致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5.精神压力增大,营养素消耗过多,也导致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五)营养素的破坏或丢失增加
1.营养素的破坏增加可发生在消化道吸收之前或吸收之后,如维生素B 1与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在胃酸缺乏或用碱性药物治疗时可造成此类维生素的大量破坏。
2.营养素的丢失增加有时是机体多方面损害的结果,如铁丢失的增加可因外伤引起,也可因身体某些部位出血引起。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营养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1.生长发育不良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患营养缺乏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孕妇营养缺乏则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代谢调节异常
营养缺乏所致的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和功能降低,将影响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如体内重要的酶类和激素都是由营养素组成的,或其生理功能都需要营养素来调节。正常人体各种物质代谢保持着动态平衡,营养缺乏病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代谢异常。
3.抗感染能力下降
许多营养素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有的参与细胞免疫,有的参与体液免疫。人体在营养缺乏时对感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营养不良与感染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4.组织的再生和恢复延缓
营养缺乏时机体代谢率下降,蛋白质合成减少,组织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明显延缓。手术后的创面愈合、康复时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营养状况。
5.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增加
营养缺乏作为原发病的表现之一,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发生,使原发病加重。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能力下降,会加快死亡。
(二)营养缺乏病的诊断
1.饮食史
详细了解患者患病前、后的饮食习惯,是否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膳食调查,详细了解患者每天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依据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判定其饮食营养得到满足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2.人体测量
最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是身高和体重,其他如上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可有许多不同的判定人体营养状况的标准和方法,具体内容详见第三章。
3.生理生化分析
采用实验室方法检测血液营养素水平对于发现营养低下是有用的,但有时血液的营养素水平不能准确反映组织中的营养素水平,可通过测量红细胞或白细胞的营养素水平反映组织的营养状况。另外,用测量生理功能的方法鉴定营养缺乏病的严重程度,比分析血液营养素水平更有效,如红细胞对过氧化氢引起的溶血作用的抵抗力与红细胞膜上的维生素E的状态有相关性。
4.临床表现
营养缺乏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较准确的判别各种特定的营养素缺乏。机体主要受影响的部位有:
(1)头发: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头发颜色灰暗,发质变细、干、脆,严重缺乏时头发极易脱落。
(2)眼:
维生素A缺乏时眼球结膜干燥,进一步角膜软化,可出现溃疡、穿孔,最后失明。
(3)皮肤:
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皮肤毛囊角化性丘疹;维生素C缺乏还可导致皮肤的出血点;烟酸缺乏可导致糙皮病等。
(4)口腔:
是对维生素缺乏最敏感的部位,但其表现是非特异的。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在口唇和口腔黏膜都表现苍白。维生素C缺乏可使齿龈充血水肿、出血,维生素B 2缺乏可出现口角炎等。
(5)颈部:
碘缺乏引起的地区性甲状腺肿。
三、营养治疗
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应重视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对原发性营养缺乏病要解除影响营养摄入不足的因素,为补充食物和营养素创造条件。营养治疗要成为整体治疗方案中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治疗措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补充。
2.营养素的补充剂量要适宜 不必使用大剂量的治疗量或维持量,尤其对于具有潜在毒性的营养素更应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患者应区别对待,最好是根据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来决定。
3.不能只考虑缺乏的营养素,而应全面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以尽快恢复到具有合理营养状况的健康水平。
4.循序渐进 不宜突然用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治疗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因机体长期缺乏食物,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都处在萎缩和低水平状态,不能适应突然增加的食物负荷。
5.充分利用食物,配制适合疾病特点的治疗饮食 如患者摄食困难或神志不清,可考虑管饲肠内营养制剂,如还不能满足需要,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早恢复正常的饮食治疗。
6.营养缺乏病的治疗见效缓慢,一般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应以患者营养状况全面恢复、症状消失、抵抗力增强等客观指标为依据。
四、饮食护理
1.营养教育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食物供应不足所致营养缺乏病已很少见。但我国居民普遍缺乏营养知识,而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对改善人群营养水平十分重要。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类营养素的基本生理功能、缺乏时对健康的危害、各营养素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和主要的食物来源、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病等营养基本知识,讲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相关内容,要求其做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2.营养评估
调查了解患者患病前后的饮食摄入情况;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上臂围、皮褶厚度、腰围、臀围等体格指标;检查患者血液、尿液中相关营养素的浓度及免疫功能;检查有无营养缺乏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根据以上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3.饮食管理
营养缺乏病饮食管理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添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大力宣传和推广母乳喂养及科学育儿常识。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一日三餐。注意科学合理的烹调加工食物,满足患者对食物色、香、味、形的需求。
4.食物选择
营养缺乏病患者常伴有食欲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病情恢复缓慢等问题,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选择食物进行有效干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者宜选用蛋白质含量多、质量好且容易消化吸收的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某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的患者,宜选用富含该维生素或矿物质的食物。
5.其他
多鼓励患者,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规律生活,与医生、护士和营养师进行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