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蝉鸣之夏

威宁一到夏季就会听到蝉鸣。

在威宁,人们都把蝉叫做“驹溜”,仿佛是“知了”二字的地方译声,这是威宁的方言,具体为何这样叫,我不得而知。

蝉叫声在威宁很常见,炎热的夏天里,特别是白天,在茂密的树林,“咯吱”一声蝉叫,顺着树木向上拔高,传到空中,清悠悠的,然后,突然暂停,这声音洒脱成:知——了,知——了!

于是乎,夏的闷热,就随着这一声“知了”燃烧得火热,又仿佛随着这一声“知了”显得不再闷热。特别是傍晚时分,太阳落山的时候,一天的炎热已经淡去,几声蝉鸣,顺着树梢,喊得悠远,喊得平静,喊到农人的心坎。于是,伴着夕阳的余晖,老牛也有意识地驻足下来,停在半山腰上聆听。

听多了蝉声,要么就是习惯,要么就是噪音。但是,我并不讨厌蝉声,因为蝉声荡漾在心底是生命力,那声音是一种对世界的咏叹。

关于蝉的故事,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着袁枚的《所见》,这是一副非常美的画卷。

而关于蝉,家父告诉我,蝉是饮露水长大的,因此,我觉得蝉是高洁的。

蝉三伏天出生,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这样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指的是,伏后蝉即将结束一生,发出了凄凉悲伤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让人感到了“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或者是因为如此,蝉的鸣叫,在古人看来,其声极具悲切,特别是寒蝉,因此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也成了悲凉的代言人。

蝉的叫声,有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叫单(chan)的猎户,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婚后,单妻被邻家一个叫堂的纨绔子弟看中,堂便常常与单套近乎,单妻早看出了堂的不良用心,就提醒单远离堂,可心实的单不听劝告,仍视堂为知己。初夏的一天,堂叫单进山狩猎,约定在山里聚会。堂趁单出门,闯进了单家,强暴了单妻。单归来时,妻子哭成泪人,诉整个经过,但单过于信任堂,却认为妻子在撒谎,还伸手打了妻子一巴掌。尔后,单妻悬梁自尽,单才如梦初醒,悔恨交加。深夜,他潜入堂家,堂说出真情,他将堂杀死后,来到妻子自尽的大树下,大叫三声“知道了!”吐血而亡。单死后,变成了一只声若洪钟的虫,人们就在“单”字的前边加了一个“虫”字,便成了蝉。一到夏日,蝉便栖在枝头,终日向妻忏悔:“知了、知了、知了……”

孟浩然曾这样写蝉“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其实,蝉的一生,似乎是我们的写照,和很多现实很接近,我们很多时候,花太多时间去学习,用去半生的光阴,一直追求爬上枝头咏叹,往往爬上枝头的时候,秋天的风霜已经来临。很多时候,我们又和蝉的故事非常相似,我们用尽所有的力气,所有的执着去对待一件事、一个人,到头来却恍如隔世,伤害了自己最亲的人,悲剧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