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
- 刘玉村 朱正纲
- 2670字
- 2020-08-28 15:53:44
第二章 外科患者的营养
正常成人一般每天需能量25~30kcal/kg,由食物供给。禁食时,机体代谢虽有降低,但仍需消耗能量。此时,机体只能动用自身的营养储备。机体在创伤、手术或感染的代谢反应与机体对禁食的代谢反应不同,表现为高代谢和分解代谢。
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这两种营养支持的内容,包括均衡的多种氨基酸成分、长链及中链脂肪、糖类、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均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应在安全的情况下首选EN。PN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全部营养需求均由静脉内输注提供,而无任何肠内营养摄入;②部分添加肠外营养,患者接受部分经胃肠道的食物,以及其余由肠外途径提供的营养。
病历摘要
准确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是营养支持的前提,也是检测营养支持效果的有效方法。患者进食减少,有腹泻、厌食或呕吐,都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水肿常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通过了解该例患者的原发病情况、起病时间、病程进展、治疗经过,以及目前消化道的完整性和功能,并根据客观的临床指标与实验室检测标准,可以判断其目前的营养状态为混合型中度营养不良。
思路1:青年男性,慢性病程。原发病为小肠多发狭窄,克罗恩病(活动期)可能性大,伴不完全性肠梗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患者瘦长体型,身高1.80m,体重54kg,BMI为16.7kg/m2,属低体重。
知识点
体重指数
知识点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思路2:患者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0kg。目前的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102g/L,血白蛋白ALB 22g/L。根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可判定为中度营养不良。
思路3: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表现有蛋白质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某些特征,可判断其为混合型营养不良。
知识点
营养不良的类型
根据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该患者通过初筛进入终筛,总分为5分,提示其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需营养支持治疗。
思路1:首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第一步初筛。该患者的BMI为16.7kg/m2(< 20.5kg/m2),近3个月体重下降明显,本周进食量减少,符合初筛条件。
知识点
NRS-2002第一步初筛
思路2:该患者符合初筛条件,进入营养风险筛查第二步终筛:营养状况受损为重度,得3分;疾病严重程度为中度,得2分,总分为5分,提示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需营养支持治疗。
知识点
NRS-2002第二步终筛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情况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患者由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肠道丢失、代谢增高及药物的影响,多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为药物和手术治疗提供保障,是其他治疗的基础,在CD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肠道能工作,就尽量使用EN。TPN肠道不仅容易缺乏特殊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同时也失去了食物的机械刺激和直接营养作用,导致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免疫等功能受损。对该患者,在肠道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EN作为CD的主要营养支持手段,但要密切关注慢性肠梗阻病情的变化。
知识点
EN的优点
根据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可将其分为要素制剂、非要素制剂、组件制剂和特殊治疗用制剂等4类。
知识点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选择肠内营养物质应考虑以下因素:①评定患者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应选择高能量类型的配方。②根据患者消化吸收能力,确定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胆道梗阻、胰腺炎)或吸收功能障碍(如广泛肠切除、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可能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肽或氨基酸、低聚糖、低脂);如消化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含完整蛋白质、多聚糖或较多脂肪的肠内营养配方。③应考虑肠内营养输入途径,直接输入小肠的营养液应尽可能选用等渗的配方。④应考虑患者对某些营养物质过敏或不耐受,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肠痉挛、腹胀等,又不能停止营养补充的患者,则宜改用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输注喂养方式不同,包括:持续的、周期性的、顿服的以及间断的输注方式。其输注喂养方式主要取决于肠内营养管尖端所在部位(胃或空肠)、患者临床状况、对肠内营养耐受与否以及总体方便程度。建议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以增加肠内营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①持续24小时的输注喂养很慢,是住院患者开始应用肠内营养首选的方式,通常用于危重患者小肠直接输注肠内营养。②周期性的输注喂养,包括每天超过8~20小时的特殊时段持续喂养,通常在夜间输注,以鼓励患者白天经口饮食,通常也是输注至胃或空肠。③顿服输注喂养,犹如少食多餐,在特定间隔下,一般每天4~6次短时输入肠内营养。通常肠内营养快速输入胃里,但小肠途径不能耐受快速输注。④间断输注,如同顿服输注,但输注时间更长一些,可有助于耐受,但不建议用于小肠途径。
知识点
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
手术治疗和术后情况
PN是可靠的提供营养的途径,能很快达到所需的热量、蛋白质量及比例,能短时间纠正营养不良的状况,相对方便,患者容易接受。PN可调节补液配方,纠正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能避免可能出现的EN并发症。PN支持过程中应掌握下列基本原则:
1.PN的成分和特殊营养素的摄入,必须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代谢能力进行周密计划。
2.TPN必须完全,即包括所有必需的营养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水、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必须按需求量提供。
知识点
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适应证
能量的需求量及来源比例:成人需要1100~1500kcal/d,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1.创伤程度与能量、氮量需要:
(1)轻度创伤:20~25kcal(/kg·d);氮量0.10~0.15g(/kg·d)。
(2)中度创伤:25~35kcal(/kg·d);氮量0.15~0.20g(/kg·d)。
(3)重度创伤:35~45kcal(/kg·d);氮量0.20~0.25g(/kg·d)。
2.能量来源补充脂肪50~100g/d(占热量的30%~50%,供能量及必需脂肪酸),其余补充葡萄糖。注:1g蛋白质产热4kcal;1g脂肪产热9kcal;1g葡萄糖产热4kcal;1g氮质= 6.25g蛋白质;1kcal = 4.18kJ(千焦)。
(1)成人每天一般的基质供应量
氮入量0.10~0.15g/kg
热量96~134kJ/kg(24~32kcal/kg)
热量比(kcal)脂肪∶糖= 1∶1~3∶7
氮(N)∶钾(K)= 1g∶(5~10)mmol
钠(Na)50~100mmol
(2)水和电解质的基础需要量
水的入量:2000~2500ml/d[30~40ml/(kg·d)]
尿量:1000~1500ml/d
电解质:钠100~126mmol,钾60~80mmol,镁7.5~12.5mmol,钙5~10mmol,磷酸盐106mmol。
(3)每日维生素需要量
(4)每日微量元素需要量:铜0.3mg,碘0.12mg,锌2.9mg,锰0.7mg,铬0.02mg,硒0.118mg,铁1.0mg。
1.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在2周以内者适用。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超过2周以上,营养液渗透压较高(> 800mOsm/L)时适用。常用静脉导管穿刺点见图2-1。
(1)经锁骨下静脉:常用,易于活动和护理。
(2)经颈外静脉:颈外静脉瓣膜多,导管不易置入。
(3)经颈内静脉:较常用,转颈和贴敷料稍受限。
(4)经股静脉:导管易感染,少用。
(5)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PICC):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患者感觉较舒适,感染率低。
(6)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皮下埋置导管:用于肿瘤终末期患者。
临床营养支持线路如图2-2。
肠外营养规范化应用提倡应用全合一系统进行经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或外周-中心静脉进行输注:普通患者可选用即用型肠外营养袋,特殊患者可进行特殊个体化配液或多瓶输液。
肠外营养常采用的配方(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系统)全合一(the all in one,AIO,3 in 1)系统指的是将所有肠外营养素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这样可使全天需要的营养、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从一个袋子进行输注。该系统源于1972年法国Montpelier的Solassol和Joyeux介绍,其目的是为使肠外营养更方便,使每位患者用一个硅胶袋和一条输液管即可输注全部营养素。
空肠造口有两种手术方式,即空肠穿刺插管造口与空肠切开插管造口,可在原发疾病手术的同时附加完成(如本例患者),亦可单独施行。考虑到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和营养需要,下述患者在原发疾病手术治疗的同时宜施行空肠造口:①手术时有营养不良的患者;②重大复杂的上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输注;③坏死性胰腺炎;④需要剖腹探查的多处创伤患者;⑤准备手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的患者;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备用性空肠造口,在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时用以维持营养。
知识点
空肠造口喂养途径的优点
(林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