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思想
江氏正骨术经过百余年的临床实践,不断继承创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及诊疗体系。
1.强调修身养性,讲求习武运气
自江丕佑开创江氏正骨术以来,习武为江氏传人必修环节。习武可增强体质、振奋精神,同时也需习武之人具备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品质。江氏正骨十分注重德艺双修,以德为重,医者仁心,此为行医之前提。而作为骨伤科医者,更需要有一个协调的手法技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到灵巧、熟练、准确、协调、劲力等;“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体会“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江氏正骨术讲究师传身授,强调童子功练习。其正骨手法稳、准、快捷,“法使骤然人不觉,病人知痛骨已合”。
2.注重整体动态,强调气血津液
《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了局部病变继则影响全身。江氏正骨术不仅仅注重对骨伤的治疗,更是注重对整体的调摄与顾护。江林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气血津液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当人体出现骨折、筋伤的时候,这种动态平衡势必被破坏,但医者往往只注重伤后必出现气滞血瘀的一面,局限于骨伤的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和营定痛,而晚期补益肝肾治疗极为不足,因此治疗时必须与患者过去的体质即气血津液的盛衰状况相结合,即在骨折治疗之前,先综合评价患者整体与局部、气血阴阳及肌肉经络与骨骼之间的平衡关系,再予以与之相适应的整复手法及小夹板固定,而整复完成之后的遣方用药,亦是先分析患者平衡状态的改变,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要准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内外上下分治,未被累及的脏腑、部位亦需注意顾护。江林临证时根据骨折的部位、病在气在血、阴阳偏盛偏衰,遣方用药;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意顾护脾胃,使气血之化源充足,气血津液平衡得以恢复,从而使对骨折脱位起到主要作用的肌肉、关节囊等得到更好的养护,发挥正常的作用,防止骨折的错位与关节的再次脱位,真正做到骨折治疗的“筋骨并重”。而对于患者在行患肢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求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锻炼,避免因失用而导致其他部位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辨证、动态平衡和治未病思想。
江林总结出运用中医气血津液分布状况来辨证施治骨伤病的理论,不仅对于外伤骨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常见病,常常能药到病除,而对骨髓炎、痛风及内外妇儿科等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如一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吴某,平江人)前来就诊,来时手颤难平,诉患有帕金森病近10年,多方治疗无效,综合患者舌苔、脉象,辨证为气阴不足,手法整复后,予以参麦散合桃红四物汤7剂,复诊时,手臂震颤症状已消失,续以上法调治,骨折不仅愈合,且患者手臂震颤症状也未再复发,令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惊奇与赞叹。又一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高体弱,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且患有遗尿旧疾,经辨证为脏气衰微,骨折后又雪上加霜,遂予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方拟固肾之方五子衍宗丸加味服之,不仅骨折得到愈合,连遗尿之顽疾亦随之而愈,其家属大为赞叹。此类患者不胜枚举,真正做到了不拘泥于病、不拘泥于证、不拘泥于时、不拘泥于法、不拘泥于方。
3.中医理法为本,结合西医学
江氏正骨自身学术开放,强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江氏正骨术是融传统正骨术兼民间技艺而成的,正骨技术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内服外用中草药、小针刀加拔火罐、针灸等。结合西医学理念,创造并发明了竹弓牵引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复杂骨折、牵引穿针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等治疗方法,使此类骨折的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