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1.作者与成书

原题清·叶桂(天士、香岩、南阳先生)撰,书名亦冠以“叶天士”,据陈克正等医家考证,实非叶氏著作。

本书有《叶氏女科证治》《叶天士女科证治》《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叶天士女科全书》等不同的书名,但各书目录、版框及内文多明示为“叶氏妇科证治”。

1817年本书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而后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为《叶氏竹林女科》,有石印本问世。

本书成书年代约与叶天士同一时期或稍后。因托名叶天士,使得该书广泛传播。《中医妇科学》讲述中医妇科学的起源发展,谓“叶天士的《叶天士女科》是重要的妇科著作”。《中医妇科方歌》苍附导痰丸歌“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标引出处为《叶天士女科》,据考证,该方出自《叶氏女科证治》卷一。

本书分述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及保婴,内容涉及经带胎产及新生儿护养和男子不育,每一病有证有方,其中和气散、参术二陈汤、栀子散、扁豆散、安胎饮等影响较著。本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临床著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临床实用性。

2.版本简况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本书印本有石印本和铅印本两种。石印本又有上海文宜书局本、上海鸿文书局本、上海文益书局本、上海广益书局本、上海章福记书局本、上海锦章书局本和上海著易堂书局本7种,铅印本有上海广益书局本和上海同仁书屋本2种。

对比石印本和铅印本,形式上有一册、两册及四册的不同,但均为四卷,内容出入不大。

本次校注,以上海文宜书局石印本为底本(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本,简称“文宜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为主校本(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本,简称“广益石印本”),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南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藏本,简称“章福记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藏本,简称“广益铅印本”)为参校本。

3.校注方法

(1)校勘以对校为主,辅以本校、他校。

(2)凡底本与校本互异,义均可通,以校本义胜者,不改原文,出校记说明;底本确为讹错,则在文中改正,出校记说明。

(3)原书引用他人论述,每有剪裁省略,凡不失原义者,一般不予改动,不出校记;若与原义有悖,或与事实不符者,出校注说明。

(4)本次整理,统一改为简体横排,加以规范标点。原文中注文为小字双行,今改为小字单行。

(5)底本中的异体字、俗体字统改为简化字,不出校记。通假字出注说明。

(6)凡底本中表示书中方位的“右”“左”,均径改为“上”“下”,不再出校。

(7)原书除总目外,每卷首均列分卷目录,本次保留总目,分卷之首不再出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