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

(一)注重立足上海特点,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内涵

多年来,上海市政府一直很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外来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据统计,通过“三个中心”完成的公共服务类事项达到205项,基本覆盖了居民的日常需求。2012年7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颁布,系统诠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明确规定了“基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九大领域的具体服务内容、范围和标准(环境保护等内容暂时按照专项规划执行),对照国家规划的内容,上海在绝大部分内容上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诸多领域领先于国家要求。在国家规定的80项内容中,与上海相关的有75项,不涉及的内容5项(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少生快富”、基本住房保障领域的“游牧民定居”、公共文化体育领域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民文出版译制”、“盲文出版”),75项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中,上海在服务对象、覆盖水平、执行标准等方面高于国家要求的占62%。

(二)着眼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社区“三个中心”为载体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街道镇(乡)全覆盖。社区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活动室、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公共运动场等社区服务设施。二是推进来沪人员更多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从2013年7月1日起上海实施《上海居住证管理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对外来人口采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的城市,更多来沪普通劳动者将凭借专业技能、缴纳社保年限等条件在上海享受更多基本公共服务。

(三)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在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财政扶持方面,上海市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导向,保障重点不断向基本公共服务和重要民生项目聚焦。2011年,上海公共财政安排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达1897亿元,比2007年增长79%,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近五成,有力促进了上海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主要包括深化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区(县)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前者主要是完善市与区(县)的税收征管体制和财政分配关系,提高区级层面的税收分享比例,优化区(县)财源结构,形成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增强区(县)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后者主要是引导不同区域财力和工作职能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保障。主要包括聚焦重要民生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以及重点向郊区、人口导入区倾斜。前者主要统筹考虑教育均衡化、社区管理、大型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建设等重要民生项目,后者加大对郊区和人口导入区的财政扶持力度,2012年市对区(县)公共财政转移支付335.7亿元,比2007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5%,其中78%的转移支付资金投向郊区和人口导入区。

(四)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

近年来,上海市在许多区(县)开展试点工作,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运作新机制和非公有资本参与发展社会事业的新途径,激发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共治和居民自治。许多区通过优惠政策的激励机制和公共资源的补偿性供给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公共服务、协助政府管理、反映利益诉求、动员社会参与、规范群体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采取适当的形式购买其服务,提供给公众使用。例如闵行区在体育事业领域引进社会优质资源试点建设社区体育中心、运作政府体育项目,组建各类体育协会,“社会办体育”模式取得初步成效;浦东新区等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部分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运营。

(五)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协调机制

上海市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多层次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能。一是从市级层面来看,发改委等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工作。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颁发后,杨雄市长(原副市长)亲自召开各部门协调工作会议,建立了部门协调、区(县)协调、编制单位(发改委)内部协调的三级协调机制,推进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二是从区内工作来看,区(县)针对镇级财力不均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探索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管理,如闵行区自2012年起,开始对全区教育、卫生经费进一步加强统筹,完善教育经费区、镇两级统筹与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和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持续实现“三个增长”。探索试行卫生事业经费统筹和绩效分配激励机制,制定《闵行区卫生事业经费统筹实施方案》。三是从条线工作来看,不断尝试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部门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松江区某街道采用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医院与市区高等级医院联网,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在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创新工作机制、取得可喜成就时,上海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挑战,有些挑战是与其他兄弟省市一样存在的较有普遍性的,有些则是上海作为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才面临的。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与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对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概念的内涵、标准界定上需进一步明确。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加大财政支持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