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语文课超有料: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九年级下册)
- 王云超
- 14663字
- 2019-12-18 15:15:25
嘘,可笑、可怜、可恨、可叹的孔乙己来了
——《孔乙己》
他是一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是遭受残酷麻木社会凉薄的小人物,他给鲁镇的咸亨酒店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可笑、可怜、可恨、可叹的隽永人物形象,他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
一、最初的校服是从哪里来的?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在当代社会,我们很少见到长衫和短衣。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穿得最多的是校服。
关于校服的起源,说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校服的出现是因为战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虽然大家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但家境好的学生穿着华丽,家境差的学生穿着朴素,由于贫富差别,自然而然形成了攀比之风。学校为了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不至于自卑,感觉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所以规定每一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穿上了同样的衣服,所有学生就更能将精力、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了。后来,许多学校都认同了这一观念,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这一种说法比较温馨。第二种说法认为校服源自西方教会所创办的学校,据说,中国校服的概念就是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学校时引入的。
如今,校服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穿上一身引以为傲的校服,即使在素昧相识的陌生人面前,也能显示自己的学生身份,校服成了我们穿在身上的“学生证”。穿着校服的我们,总能享受一些“特权”,比如,司机在路上看见穿校服的学生会减缓速度,发生纠纷时能得到事主的特别理解和照顾。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中国校服。我国校服主要以运动装为主,舒适宽松,松紧带式袖口,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这些色彩能显示出学生阳光活泼、沉着冷静的气质,这些色彩也和我们的肤色相得益彰。有的商家甚至推出校服样式的纪念品,帮助毕业生唤回青春岁月的记忆。
日本校服的款式汲取时尚元素,款式多样,男生穿起来英气十足,女生穿起来可爱娇小。不过,想要漂亮,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日本,女生的冬季校服上衣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下身则是膝上短裙。夏天还好,露出膝盖和小腿还比较凉快,可是到了冬天,寒风呼呼一吹,裸露在外面的膝盖部位,确实很难让学生们吃得消。
韩国校服的款式借鉴西方的元素,部分校服配有领带或领结。男女生的校服也有不同,女生穿及膝裙,男生穿长裤,上衣为衬衫、各色西装外套或毛衣。我国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类似的制服式校服。
除了校服,最近还有一种有意思的服装非常流行——一种叫作“汉服”的服饰。
什么是“汉服”呢?“汉服”有几层意思:一是指“汉朝”的“服饰”;二是指“华夏族、汉人或汉民族”的“民族服装”;三是指能够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服饰”。
一些年轻的“网友”“网民”自称为“汉服爱好者”“汉友”或“汉服网友”,在互联网网络社区内交流,推崇“汉服”的理念,在现实中试穿“汉服”,推广普及“汉服”,目的便是要唤醒汉族乃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在一些向屈原、岳飞等民族英雄表示敬意的祭祀等仪式中,以及游园、踏春等活动中,“汉服爱好者”会身穿“汉服”,在仪式与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如今,“汉服运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支持与赞赏,包括大学教授、年轻知识分子、影视演员、服装设计师等。
看来,我们每天穿着的不仅是衣服,还有积淀的文化呢。
二、从记录赊账的粉板说起——零用钱理财
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读完《孔乙己》,大家都会对咸亨酒店掌柜记录赊账的粉板印象深刻。孔乙己生活困窘,又想要喝酒,只能赊账。
当代社会,如果出门时身上忘记带钱,可是一件大大不妙的事情,那意味着你的肠胃可能要为大脑的失误埋单。当餐厅老板笑眯眯地告诉你价位的时候,你的心在急速跳动,你的手在胡乱摸索,你的脸会尴尬而心虚地笑——边笑边迎来老板渐渐严肃且质疑的目光。
金钱,是生活中避不开的物品,吃喝用行,学习娱乐,都离不开它。就以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生活来说吧,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研究生,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它。
钱如此有用,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又该如何用钱呢?
有的人不懂赚钱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等到关键时刻却手头拮据,窘迫不堪;有的人能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合理合法地获得财富,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在苏格兰,学生需要理解金钱,知道理财决策的重要性,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金钱问题,思考金钱在社会、道德、审美、文化、环境、经济等问题中的角色,选择最合适的开销、储蓄和投资方式。
在美国,学生可不是伸手党,而是被告知“要花钱,打工去”。美国的父母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即使是富家子和富家女,也得不到金钱方面的过分宠溺。美国著名富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这个富甲一方的家族中流传着“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家族还要求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这是为了使孩子能够养成精打细算,用有限的零用钱购置必要用品的习惯。12岁以后的美国少年,会在家长鼓励下从事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在英国,孩子们经常被“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的话告诫,因为英国人更喜欢理性消费。一些善于理财的英国人,不仅通过工作积蓄钱财,还会利用出租或出售房产赚取金钱。英国的儿童也是理财能手,15岁左右的孩子已懂得“钱是什么,以及钱的交换”“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管理好钱财”“花钱和预算”,懂得影响人们的花费和储蓄的因素,会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
在日本,“小鬼当家,方知柴米贵”成为理财教育的箴言。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赚钱的不易,孩子们需要在“学生城”中繁华的商业街里,找到银行、便利店、公司等单位,努力“工作”,体会赚钱的甘苦。
我们想要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类拔萃,一定要解决好自己的财务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经济独立、财务自由的未来成功者呢?这离不开学习和实践。
其实,在超市采购日用品,在网上理性消费,用自己的账户存钱,做一份暑期工作,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都是理财的锻炼机会。
三、X射线、CT和MRI的发现
在小说的最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种伤筋动骨的情况出现。到了医院,医生不用动刀,就能知道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组织、骨骼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让身体透明的X射线
X射线检查是我们常见的检查方式。打球时骨折了、不小心吞下了什么异物、心肺器质性疾病的病变……这时都需要X射线出马。
X射线能让身体变“透明”,显示人体某部位组织或器官形态和密度的影像,医生用它可以看到人体的器官、组织、骨骼、进入身体的异物……
X光是由光子来传播的电磁波。我们身体中那些柔软的组织,不能有效地阻隔高能量的X光光子,会在图像底片上显示为黑色或者灰色;而我们身体的骨骼能更好地阻隔X光光子,会在图像底片上显示为白色。
不过,人体如果暴露于大量的放射线下,会引起细胞损伤,破坏细胞中的DNA链,可能产生变异,有癌变的风险;如果孕妇被X光照射,则可能导致胎儿有缺陷,所以孕妇是不可以轻易拍摄X射线的。
立体成像的CT
想要看到血管走向,就需要做CT检查了。CT检查能清晰显示出血管走向以及血管病变,对于肿瘤的检查,它的灵敏度也高于X射线。
有人说,CT技术就像是我们常见的切片面包,通过一层一层的“面包片”(X线束对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拼凑在一起(通过探测器、计算机将X线信号最终排列成数字矩阵),显示出来。
金属“不得入内”的MRI
没有X射线的MRI,被认为是对机体损害很小的检查方式。MRI扫描仪器能发出很强的无线电信号,在这些电信号的作用下,人体内某些原子发生振动,并发出自身的无线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扫描仪探测到,从而把身体的信号转变为图像。
MRI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为头部和脊柱做检查。
不过,当人进入MRI扫描室时,一定不要携带钥匙、钢笔、剪刀和听诊器等金属物体。因为金属物体在MRI环境中,会受到超级强大的MRI的磁铁影响,瞬间变成飞跃于整个房间的飞天“炮弹”。
广场惊现狗伤人
——《变色龙》
变色龙善于随着环境变化,变换自身颜色,避免自己遭到敌害袭击,是动物界的伪装大师。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用变色龙的形象,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奉承逢迎的人。
一、契诃夫的创作经验
《变色龙》的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名篇《小公务员之死》(1883)、《变色龙》(1884)、《凡卡》(1886)、《第六病室》(1892)、《套中人》(1896),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樱桃园》(1903)等,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佳作。
契诃夫是怎样写出这些丰富多彩又脍炙人口的名作的呢?在他给朋友、亲属的书信上,以及他和一些作家们的谈话中,谈到过他的创作经验。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该去迎合公众的口味,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真实的生活:
作家不是唧唧叫的鸟。……既然在生活、思索、奋斗、受苦,那么这一切就会在我写的东西里反映出来。我为您把这生活真实地,也就是艺术地写出来,您就会在那里面看见您早先没看见过、没留意到的东西;生活的反常,生活的矛盾……
优秀的作品不只是华丽的辞藻,而应当写实:
艺术之所以特别好,就是因为在艺术里不能说谎。在恋爱里,在政治里,在医疗里,都能说谎,能够骗人,甚至可以欺骗上帝——这样的事情是有的;然而在艺术里却没法欺骗……
如果作家不观察生活,只是大笔一挥,随便编造细节,就难免会出现尴尬的错误:
作家应当样样都知道,样样都研究,免得出错,免得虚伪……这种虚伪一方面会使读者不痛快,另一方面又会损害作者的威信。例如,我们的小说家某某,他是描写大自然的美丽的专家,他写道:“她贪婪地闻着鹅掌草的醉人的香气。”可是鹅掌草根本没有气味。不能说芬芳的紫丁香花束和野蔷薇的粉红色花朵并排怒放,也不能说夜莺在清香的、开着花的菩提树的枝头上啼鸣——这不真实;野蔷薇开花比紫丁香迟,夜莺在菩提树开花以前就不叫了。我们的作家的本分就在于观察一切,注意一切……
所以,想要写好文学作品,必须亲自去熟悉生活:
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
熟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笔下的人物才更鲜活真实:
以前我的周围都是人,他们的全部生活在我眼前流过去;我熟悉农民,熟悉小学教师,熟悉县医官。如果有的时候我在短篇小说里写乡村教师——在整个帝国里最不幸的人,那是根据我所熟悉的几十个这种人的生活写成的。
如果自己暂时还没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尽量多写:
每天一定得工作。我以前每天写一篇小说。后来就成了习惯。……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尔达的岸边上,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咔地一响,一篇小说就此准备好了。
多写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而是需要保质保量,精益求精:
您得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得深思。要是您不喜欢文学,最好还是丢开它。
二、从奥楚蔑洛夫说起——趣说俄罗斯人名
读《变色龙》里面的人名:奥楚蔑洛夫、普洛诃尔、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先要捋顺舌头,深吸一口气——俄罗斯的人名实在是太长了!
中国人的名字是由姓+名两部分构成的,俄罗斯人的名字则是由名、父名、姓三部分构成的。比如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全名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亚历山大”是本人的名,“谢尔盖”是普希金父亲的名字,“谢尔盖耶维奇”即“谢尔盖之子”,“普希金”是普希金家族的姓氏。
为什么俄罗斯人的名字这么长呢?在签名或者考试时得多花多少时间呀!其实,这里有俄罗斯民族历史、宗教的缘故。
在汉、俄两个民族的名字形成的初期,人们的名字都非常简朴,多依据人们的外貌特征、出生次序、性格特征等取名,比如,古汉人名如黑臀、黑脓、重耳,和人的外貌特征有关。古俄人名里有白、黑、斜眼、豁嘴、大脑门,等等,也是依据人的外貌特征取的。还有以数字取名的。看来在人名形成的初期,两个民族的先人们取名的思路都差不多,主要是为了起到区分的作用,用起来比较方便。
988年,俄罗斯民族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是什么事呢?那就是基辅罗斯放弃多神教,正式接受由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传来的基督教(东正教),并将它奉为国教。这件事对俄罗斯民族的取名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以后,孩子的名字不再由父母说了算,而是改由教会在给孩子洗礼的同时为孩子取名。这么多的新生儿,怎么取名呢?原来,在俄国的东正教会里,有专门的教堂日历,这本日历就成为俄罗斯民族新生儿取名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比取名时翻看字典或者点击网络取名软件可要权威得多,在这本日历上,每一个月的每一天,都记载着当天对基督教传播做出贡献的圣徒的名字。神父在为新生儿举行洗礼前,就会把婴儿出生那天该纪念的几个圣徒的名字告诉婴儿的父母,婴儿的父母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这样一来,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名字最初都是基督教圣徒的名字,且重复率非常高,其中有一个名字,居然在教堂日历上出现了170次!不过,事情往往不是绝对的,神父有时也会根据父母的要求做一些通融,给孩子起一个不是当天该纪念的圣徒的名字。
而在中国文化中,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并非宗教,而是儒学思想,男性名字中多出现“仁、义、礼、智、信”等反映“五常”的名字,显示出对男性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女性名字中多出现“丽、娇、娟、婷”等反映“夫为妻纲”思想的阴柔名字,简单地说,当时的人们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品,负责美貌与贤惠即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文化中有“为尊者讳名”的思想,严格禁止使用皇帝、圣人、长辈名字中的字;而在俄罗斯文化中,情况却恰恰相反,俄罗斯人还常常有意为孩子取父亲、爷爷的名字,以表示对其的尊敬和纪念。
如果你刚认识一位俄罗斯朋友,用“名+父称”这一称呼形式就比较礼貌,会显得尊重对方。
三、搜救犬来啦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变色龙》中的“罪犯”——一只白色的小猎狗,究竟是不是将军家的狗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奥楚蔑洛夫许久,左右着他的态度。
在生活中,狗不仅是陪伴人类的朋友,还是拯救人类生命的救援专家呢。搜救犬在灾难降临后,总是在复杂的废墟条件下,冒着随时被烫伤、烧伤、被各种不明液体腐蚀、异物戳伤感染等风险,挽救人类的生命,冲锋陷阵,是当之无愧的动物救援“专家”。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只搜救犬,来自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一个修道院。在950年,修道院的一个修道士训练了一只狗,它救护了很多在山区遭遇雪灾的人,正因为它的事迹,它成为历史上第一只公认的搜救犬。可惜后来修道院被毁,与它相关的资料也未能保存下来。
历史上还有一只著名的搜救犬,名叫“白瑞”,白瑞在一生中一共成功地救了40多个人。这个数字实在令人惊叹,许多人一生中可能没有救过一次人,而这只狗却以一己之力挽救了40多个人的生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搜救犬们在遭到轰炸后的城市废墟中,在炮火和灰烬之中,寻找出了上千名幸存者。类似的救人情形还发生在大地震后,搜救犬们在烟尘和碎石中,凭借着惊人的嗅觉,搜索出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2001年4月27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在这个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中,还有一群特殊的成员——搜索犬分队。搜索犬分队有13只搜救犬,其中包括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和比利时牧羊犬,它们成为我国的第一批搜救犬。
在争分夺秒的生命战中,搜救犬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它们的过人能力:搜救犬嗅觉灵敏,它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高出人百万倍;它们的听力也十分出色,是人的18倍;视力也不逊色,不但视野广阔,而且还有在光线微弱的条件下视物的能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使得狗成为具有潜力的优秀救援者。
不过,不是所有的狗都能成为搜救犬。目前,我国用于搜救犬的品种主要有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拉布拉多犬、史宾格犬等。实践证明,一只合格的搜救犬,需要具备优秀的嗅觉、强健的体能、工作的热情、持久的耐力和良好的适应性。
当人们在火灾、地震、山崩、雪崩、龙卷风、爆炸、房屋倒塌、矿井坍塌等现场看见正在搜救被困人员、搜寻遇难者遗体的搜救犬时,很难想到,在搜救过程中,搜救犬们还能做许多工作,比如,它们能将食物或救生装备带给受难者,还能帮助清醒或半昏迷的受难者脱离险境……
一只合格的搜救犬,需要用1.5~3年时间进行训练,工作年限一般在8~10年。搜救犬退役以后,多由爱心人士收养,也有一些搜救犬会在搜救犬队驻地养老。
四、无禁忌证的疫苗——狂犬病疫苗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被狗咬伤、被猫抓伤,一定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恶名昭著的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一种恐怖的急性传染病,它所向披靡,几乎能让所有的温血动物感染。
致病的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毒属,像一枚枚子弹。它们的传播也像子弹一样令人猝不及防:人们被患病的犬、猫等动物咬伤后,病毒会通过唾液,经由破损皮肤侵入体内迅速传播。
全世界每年约有3.5万~5万人死于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人如果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或者伤口被动物舔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及时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在流动的清洁用水下,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
第二,去医院进行专业清创处理。
第三,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第四,如果情况严重,不仅要打疫苗,还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因为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是必须马上进行的。如果你是过敏体质,一定要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过敏史,更换无过敏成分的疫苗品种。
请抓紧,现在就过一把“溜索”的瘾
——《溜索》
怒江峡谷险急,两岸绝壁奇峻。在天上传来隐隐闷雷时,一群身强力壮的马帮汉子,在一位旷达豪爽的首领带领下,要过溜索,渡怒江。
溜索,是一种古老、原始的交通设施。请集中精神,我们现在就过一把“溜索”的瘾。
一、在怒江上溜索
你知道吗?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溜索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溜索又叫溜筒桥、溜筒江、溜索子等,是一种古老、原始的交通设施。溜索一般会拴系在两岸巨石凿成的石鼻、大树桩或木架等固定物上。
溜索的索主要是用竹索、藤篾、铁索、钢索等材料制成的。其中,藤篾是原始之物,在独龙江的偏僻地方偶有保留,危险系数比较大;钢索是现代溜索的主要材质,在怒江、独龙江或汇入其间的河流上皆可见到它的踪迹,比较安全可靠。
溜梆也发生着变化,过去的溜梆多为木质,现在多数人采用钢滑轮。
溜索的方式分为陡溜与平溜两种。所谓陡溜,指的是渡者把身子挂在溜索上,利用溜梆,顺着有倾斜度的溜索,沿着有坡度的钢索滑行,越过江河抵达彼岸;所谓平溜,指的是渡者顺着一条平直的溜索滑行,当人滑到中间下垂处后,手脚并用,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后半段的行程。
在人烟稀少、缺少桥梁的怒江上,人们不但利用溜索快捷抵达对岸,还用溜索运送牛、马等牲口。不仅如此,溜索还被应用在抢险、自救、运输、军事突袭等领域。
溜索也成为探险者们喜爱的运动,人们在溜索过程中,能看到广阔的美景,享受无与伦比的刺激感。
有的人感受到溜索的迅疾速度,只记得吱吱的摩擦声和强风袭人:
我照他教的手握住滑轮挂钩,脚一收,身子很快悬空便飞速向前滑行,吱吱的摩擦声在耳旁呼啸,强风扑打着面颊,十几秒钟后,滑到离对岸七八米时停住了,我便用手攀缘溜索上岸。(杨齐福《怒江风景线——溜索》)
有的人感受到溜索前的紧张、溜索时的轻盈和溜索后的放松情绪: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望着碧蓝的天空,仿佛世界在这一刻都安静了下来,双脚一蹬,失重的感觉让胸口一下变得空落无物,心跳似乎顷刻间停止,人像是直直地在坠落。“啊——!”我情不自禁大叫起来,叫声未落已经被腰上的安全带紧紧兜住,一瞬间就像飞了起来,惯性把我从此岸送向彼岸,像小鸟一般轻灵快捷,还没反应过来也没来得及往脚下看,对岸的两个伙伴已经轻轻接住了我,把我放在了悬崖边的平台上。(段乐蒙《飞越山间——溜索》)
还有的人在溜索的短暂时间里,看着白茫茫的风、云、雾,看着深不可测的怒江,突然想起了宇宙物理学家霍金的虫洞理论,转瞬间抵达了对岸,又被壮丽的风景带回了现实:
渐渐沉下心来,忽听身子下面有哗哗的水声;怒江深不可测,目光扎下去,只见一道可怕的裂缝,袭人的寒气从裂隙间往上直冒。我忽然想起,世界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霍金最近刚刚重申,宇宙时空间的裂隙,就是虫洞;在其间可做超光速飞行,就能回到过去;但是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去尝试。我的思维一震,似乎自己正在坠入这个奇妙的时空大裂缝之中。我好像已看到了我们的祖先,他们长发飘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身轻如燕地攀在溜索上,从山的这边飞到山的那边……转瞬之间,双脚已撞在了碧罗雪山的陡坡上;坡前鲜红的杜鹃花将我拉回到了现实中。(竹林《怒江峡谷行记》)
如果你也想去试试溜索,请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去尝试,因为溜索毕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二、鱼鳔的作用
有了溜索,后背没有翅膀的人也能“飞渡”绝壁深谷;没有鱼鳔,人也能学会游泳,在水中游动。
即使不会游泳,人也能享受在水中的乐趣。不会游泳的人想要在水中浮起来,必须借助游泳圈、救生衣等器具的帮助,让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从而让自己浮在水面上。
生活在水里的鱼儿也有“游泳圈”,不过这个“游泳圈”是长在身体内部的,人们称之为“鱼鳔”。鱼鳔分三层:外层是坚韧而透明的纤维组织;中层是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内层是上皮细胞。在鱼鳔里,充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不同种类的鱼儿,鱼鳔的大小和鳔壁的厚薄都有不同。
鱼鳔对鱼的沉浮起着重要作用,当鱼鳔增大时,鱼儿的体积随之增大,鱼儿所受的浮力增大,鱼儿就会朝水面上浮;当鱼鳔缩小时,鱼儿的体积就会缩小,鱼儿就会向水底下沉。
那么,问题来了,主宰鱼儿沉浮的是不是鱼鳔呢?
有实验表明,鱼儿真正的动力装置是鳍尾,鳍尾主宰着鱼儿的沉浮。鱼鳔只是加速浮沉的辅助装置,因为鳔壁上没有能主动改变自己体积的肌肉纤维,所以鱼鳔只能在外界压力的变化下被动地改变自己的体积。鱼鳔可以帮助鱼儿平衡在一个特定的深度——鱼儿所排开的水的重量等于自身重量的深度,而这个深度,常常是这一类鱼儿最喜欢居住的水层。鱼儿若是想上浮,只需稍稍游到栖息层之上,鱼鳔就会使鱼加速上浮;如果鱼儿想要游到栖息层之下,鱼鳔就会加速鱼儿的下沉。有了鱼鳔,鱼儿就能减少用于平衡体重的能量消耗,为自己节省力气。
三、云南为何简称“滇”——我国的省会简称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进入云南后折向南流,文章中说怒江“气贯滇西”,“滇西”泛指云南省昆明以西地区,“云南省”的简称是“滇”。
云南为什么简称“滇”呢?这有历史上的原因,云南省东部地区在历史上曾属滇国疆域,故简称“滇”。除了“滇”以外,云南还简称为“云”,取的是“云南”中的“云”。
现在就让我们聊聊我国各省市区的简称吧!我国目前有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我国的行政区划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海内台北上渝天[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渝)、天津],再加香港和澳门。
还有另外一种顺口溜:
黑吉辽,内蒙古,
陕甘宁新晋冀鲁,
豫加京津苏皖浙,
赣闽湘鄂粤桂琼,
青藏云贵川渝美,
沪台港澳海边寻。
怎么样?在顺口溜的帮助下,是不是觉得好记多了呢?
那么,我国各省市区的简称,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些简称,要么同历史上的名称有关,要么取全称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而来,要么由境内较为著称的河流、山脉而来。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云南省的简称“滇”,山东省的简称“鲁”,山西省的简称“晋”,都和该地在历史上的名称有关;“黑”龙江、北“京”、“内蒙古”自治区,都是取全称中的一个或几个字;安徽省因境内西南部有皖山(也称霍山),故简称“皖”,福建省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上海市因境内的吴淞江旧名沪渎,故简称“沪”,这些简称都是由境内的河流、山脉而来。
有趣的是,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和扩散,中国文化元素早已融入东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地名的内核深处,在这些国家的政区地名中,依然可以见到中国文化的印记:
在朝鲜半岛上,历史上的政区地名通名,如郡、县、州、京、府、道等名称,都是从中国学去的;越南历史上政区的郡、县、道、路、镇、府、州、省等地名通名,也学自中国;在日本,沿用至今的都、道,也源自中国;中国的首都叫“北京”,日本的首都叫“东京”,均含有“京”字……
如果放眼全球,我们就会发现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区划各有不同,既有自由的英美模式,又有管治划一的法德模式,还有正处于变动和演替时期的苏联模式。
行政区划和国家的经济环境、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以及人口密度都有关系,读懂行政区划,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
四、实力比颜值更重要——轮胎花纹与摩擦力
在小说里,溜索时牛儿们齐齐屎尿尽撒的光景,令读者也可感到溜索的惊险与刺激。其实,不仅是在过溜索这种特殊情景之中,就是在我们熟悉的交通出行方式中,也有一些惊险的小插曲呢。
我们都知道轮胎具有承载、滚动的功能,是车辆驱动、制动和转向的动力之源。
所有的轮胎都有花纹,其实花纹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轮胎胎面与路面的摩擦力,通过增加摩擦力的方式,防止汽车打滑。如果没有花纹,轮胎就会打滑,甚至离开地面。人若是打滑,顶多摔上一跤;汽车若是打滑,里面的驾驶员和乘客可就遭了殃。
既然花纹的作用是防止打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它们“艺术”一点儿,让轮胎上的花纹有一些特立独行的造型设计呢?或者让轮胎上的花纹纷繁夸张一些呢?这里就涉及了轮胎花纹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
比如,设计者要根据车辆的实际用途,考虑轮胎的抓地力和可操控性。拖拉机的轮胎花纹很深,轮胎摩擦力就相对大一些,在与路面接触的时候,前行的速度就不会太快,我们看到的拖拉机就像是一只慢腾腾的乌龟,总是被旁边的汽车超越,这就是轮胎的原因。为什么拖拉机的轮胎要设计成摩擦力大一些的样子呢?这是因为拖拉机在耕地的时候,速度不能太快,越多的花纹能确保更大的摩擦力,保障轮胎的抓地力和可操控性。
又如,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车辆的行车安全,考虑轮胎花纹的稳定性。当遇到雨雪天气时,车辆行驶在雨、雪、冰的路面上时,轮胎还要能通过中部的纵向沟槽来“排水”,因为如果胎面的积水得不到及时清除,就会形成危险的“水膜”,“水膜”甚至会将轮胎托起,使得汽车失控。
再如,设计者还要考虑到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考虑轮胎花纹对噪声的影响。当车辆行驶时,轮胎上的“乘客”——“空气君”随着轮胎接触与离开地面,不断地流进流出,想要让驾驶员和乘客不为噪声所苦恼,还需要在花纹设计上动脑筋,让花纹起到打破和分裂噪声声波的作用。
何满子的救星来了吗?
——《蒲柳人家》
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一部结合口语、俗语,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语言的小说。在运河岸边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何满子一家。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性格刚烈泼辣,是操持家务的能手、声镇八方的名人;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为人仗义疏财,经常在外贩运牲口,喜欢讲排场、摆阔气。他把聪慧灵秀的何满子当作家族的希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何满子是何家单传的孙儿,是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命根子,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和西隔壁的周檎叔叔都非常喜欢何满子。
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何满子一家平静的生活,一次何大学问从外贩牲畜回来满脸阴云,因为他的马被日寇扶持的伪军掠走,人也被逮捕入牢。何大学问把满腔怒火撒在何满子身上,在小说的开头,可怜的何满子就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了。
一、“一丈青”扈三娘
何满子的奶奶是一丈青大娘,在《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便是“一丈青”,那么,“一丈青”扈三娘是何许人也?
扈三娘是《水浒传》中的女英雄,绰号“一丈青”。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有一种说法是,“一丈青”本是古人插定发髻或冠冕的一种簪子。扈三娘以“一丈青”为绰号,这是因为“一丈青”一头尖利,比喻扈三娘的性格,且“一丈青”细而长,比喻扈三娘的身材。不过,因为我们现在几乎不怎么使用“一丈青”这种东西,所以对它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如鲁迅先生笔下“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一样的杨二嫂那样生动鲜明。
《水浒传》是讴歌梁山英雄好汉的小说,里面有众多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比如鲁莽率真的李逵、疾恶如仇的鲁智深等。不过,有心的同学一定已经注意到了,里面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英雄寥若晨星,“一丈青”扈三娘就是为数不多的女性英雄之一。
扈三娘是扈家庄庄主扈太公的女儿,集美貌和武功于一身,她本是梁山义军的劲敌,在两军阵前,她初次登场,就漂亮地活捉了矮脚虎王英。
不过,她的转变实在过于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她的哥哥扈成逃跑,她“一门老幼”都被李逵杀绝,按理说她应该与梁山好汉有不共戴天之仇,然而,她不但不找仇家报仇,反而甘心成为梁山好汉的急先锋;她的未婚夫祝彪被杀,她又在宋江的主持下,下嫁给矮丑狠鄙、武艺不及自己的矮脚虎王英。
扈三娘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呢?她到底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这些作者并没有详细深入地描写。
可以说,扈三娘这个形象,并不成功,她是一个不太符合人之常情的人物,美则美矣,强则强矣,却没有性格,没有感情。
二、且听下回分解——留扣
在课文的最后,何满子望眼欲穿,等待救星的到来。
何满子的救星究竟是谁呢?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这种在结尾设悬念的方法,在评书艺术中很常见,说书人讲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比如说到主人公突然被谁那么一拍,回头看时大惊失色;或者是两军交战的高潮时刻,胜券在握的一方突然出现了骚乱;或者是英雄踏入圈套,眼看就要被敌人擒获;或者是某一个人物突然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或者主人公得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
虽然你想知道究竟是谁来了、骚乱的原因是什么、英雄有没有中圈套,可是,就在这时候,说书人一拍手中惊堂木,说出那句经典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可谓吊足了听众胃口,让人意犹未尽。
这种手法被称为“柁子”(大扣子),也就是多种矛盾的集中扭结点和高潮。因为柁子是人物命运扭结的关键点,所以会生成各种悬念。
说书人抛出一个疑团,却不解答,听众就会特别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想要揭开谜底。这些悬念吸引着人往下听,一个柁子听完了,下一个柁子又开始了,故事中的情节一波三折,十分好听。
《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就是一个柁子,《三国演义》中的“赤壁鏖兵”也是一个柁子。柁子里还包括无数段落,比如,在“赤壁鏖兵”这个柁子里,包括舌战群儒、诵赋激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等多个回目。
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借鉴这种手法,巧妙地在开头、中间等位置设置悬念,一定能令人眼前一亮,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三、人们为什么要逆时针奔跑?
被系上贼扣儿的何满子失去了自由,跑不了更飞不了,心里委屈又憋屈。
我们都知道,跑起来的时候,听着风呼呼在耳畔拂过,看着景色快速倒退,是一种非常舒爽的体验。
运动会上,最精彩的接力赛跑总是被安排在最后,是精彩的压轴戏。可你知道吗?运动员在跑步时,大多数是按照逆时针走向跑的,这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以下两种比较常见的说法:
生理结构说
有人说,逆时针走向和人的生理结构有关。首先,逆时针走向有利于保护心脏,因为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当人们按照逆时针走向运动时,正好把心脏保护起来。其次,逆时针走向符合双脚的运动规律。日本某运动神经生理学教授发现,人在直立的情况下,左脚比右脚接触地面的面积大,人的左脚是“轴脚”,而右脚是“运动脚”。当人们顺着逆时针方向转弯时,左右脚正好合理分工。最后,逆时针走向符合人的视线规律。因为人的视线在进行横向运动时,按照从左向右的方向横移要比从右向左的方向舒服得多,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比如,当你看一张广告牌时,如果从右往左读的话,你会觉得有点儿别扭。
科里奥利力说
有人说,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奔跑采用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原因和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有关。地球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过程中,由于惯性,会产生一种科里奥利力。由于运动员在地球上跑步,而地球本身在不停地自转,如果运动员按照逆时针方向奔跑,就会得到地球的助力(指向运动员的左侧“科氏加速度”),运动员跑起来就比较省力了。
另外,逆时针走向还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比如,在农村,人们“推磨”或“压碾”粉碎食物时,也多以逆时针走向进行,这样的走向会令人感到非常舒服;在戏曲舞台上,演员在上场和下场时,一般也遵循从左边上、从右边下的逆时针走向的规律。
四、神奇的动物重生
动物们虽然没有学过金蝉脱壳之计,却拥有神奇的重生能力,在陷入困境时能逃之夭夭。
当壁虎感到危险来临时,就舍弃自己的尾巴,那半截尾巴活蹦乱跳,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壁虎却趁机溜之大吉。
利用同样方法逃之夭夭的还有蜥蜴。壁虎和蜥蜴在受到惊扰或袭击后,会放弃自己的尾巴,以后还能重新长出尾巴,这个过程就叫作再生。
许多动物都有神奇的再生能力。比如,海参在遭遇强敌时,会主动把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等内脏从肛门排出体外,逃避敌害,自己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重新长出一套内脏。蝾螈的心脏有着惊人的自我修复功能,当心脏受到外界的损伤时,组成心脏肌肉的各种细胞会发生“反分化”的过程,纷纷离开自己的岗位。等到危机消失后,这些“失业”的细胞会“下岗再就业”,重新分配各自的工作,补充原本受到损伤的那部分细胞。斑马鱼在失去尾鳍以后,短短一个星期就能长出一条新的尾鳍。原来,在尾鳍断掉后,斑马鱼体内一些尚未发育的细胞就会收到信息,知道自己应该去什么地方、发展成哪些不同的类型,以及具体分裂为多少数量,就这样,斑马鱼的新尾鳍很快就形成了。
人们羡慕动物们的神奇再生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些器官和组织受到损伤,无法及时修复时,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每年,全世界约有上亿人遭受不同形式的组织器官创伤,虽然目前移植器官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可供移植器官的来源非常有限,受机体免疫排斥、移植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器官移植技术还面临不少问题。
所以,人们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到干细胞技术上。科学家们尝试将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或组织,再把这些细胞或组织移植至相应的受损部位,从而改善甚至治愈疾病,用生物科技的方法实现人体组织的“再生”。
有专家大胆预测,未来的人们可能能够利用干细胞技术,实现牙齿的再生。有了重生的牙齿,人们的咀嚼、消化、营养吸收功能都能得到恢复,会减少引起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关节疾病及并发症的隐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将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与标配,跳广场舞的爷爷、奶奶们也可能在公园里谈论长牙时的微痒感。
五、漫说长命锁——长命锁、贱名
为了让何满子健康成长,一丈青大娘便请望日莲姑姑为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为儿童佩戴的祈福禳灾的吉祥物,它具有压惊避邪、驱鬼祛灾、祈祷福寿的作用,那就是长命锁。
影视剧中的长命锁,常常扮演信物的角色。其实,在明清以前,男女老幼都可以佩戴长命锁。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长命锁主要为女子和小孩儿佩戴。一般来说,长命锁是在婴儿百天时,家人或亲戚打造后赠送给婴儿的。
在长命锁上,人们会写些什么话呢?希望儿童平安健康的,就会写上“关煞开通”“出入平安”;希望儿童一生富贵的,就会写上“长命富贵”“荣华富贵”;希望儿童安稳幸福的,就写上“福禄祯祥”“福寿绵长”……
在长命锁上,人们还会刻上昭示祥瑞寓意的图案,常见的图案有龙、凤、灵芝、寿桃、蝙蝠、麒麟等。其中,麒麟是最为常见的图案。在中国文化中,麒麟是一种象征宽厚仁义的仁兽,具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一件小小的长命锁,在祈福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