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力
  • 高语罕
  • 1492字
  • 2020-06-24 19:06:35

第二节 确定观点:摒弃五种偏见

确定观点就是确定作者对于命题的“观察点”(Point of View or View Point)。这也有几层应注意的事:

(1)作者的观察点,易为师承学派所囿。

比如从前服膺良知说的,则是陆、王而非程、朱;服膺格物说的,则是程、朱而非陆、王。近人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则其言论十九皆受英国学者的先入之见的影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则又大半拘于美国学者的宗风。甚至同在美国留学,一个的师承是古典派,一个是新文学派,他俩的主张便绝对不同。——这是要避免的第一桩事。

(2)作者的观察点,易为主观的见解所蔽。

荀子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皆是主观的见解蔽住了,所以不能像荀子说的“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这是第二桩要避免的。

(3)作者的观察点,易为时代思想所囿。

我们生在现在,去研究从前的政治、社会、宗教、历史,往往不可思议。然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特殊事实,一时代即有一时代特殊的生活,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特殊的风尚。举凡所谓伦理观念、经济组织、家庭组织及其政治理想,皆有其特殊之历史。若以今日之思想相衡古人,一定身无完肤,要晓得文明是由人类自无始以来积铢累寸的遗留。

比如我们现在看康有为,不过是个历史人物,其实二十年前,前清政府看他,也就像看革命党一样,然而现在的政治革命的思想的进步如果寻流溯源,康有为不能说没有功劳。我们若全用现在的思想理论去责备康、梁在那时不该主张保皇,不该提倡君主立宪,或是康有为在这时还作那主张君主立宪的文学,便违背了时代的进步的阶梯。——这是第三桩要避免的。

(4)作者的观察,易为地方的见解所束缚。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若是甲地方的人去观察乙地方的事,或是乙地方的人观察甲地方的事,往往不当事理。因为他平素受了生产的社会或居留地的风俗习惯浸润久了,不知不觉,便成了第二天性。而论事衡情,也不知不觉便拿他的第二天性作推理的标准。

比如北方的家庭,旧时候小孩子不到几岁便替他娶老婆,南方人看了一定诧异。又如广东人吃蛇,我们中部几省的人听见了也要诧异。其实它有很长的历史,若寻其发生这种事实的原因,倒很有趣。然而若说我们那里没有这样,这里也就不该这样;或是说我们那儿是这样,别的地方也应该这样,皆是局于地方的见解。——这是第四桩应当避免的。

(5)作者的观察,易为感情或客气所转移。

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一桩事也没有绝对的利,或者是绝对的害。现在人往往对于一个人“誉之则升诸九天,毁之则堕诸九渊”,或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对于一个事理,赞成的呢,便只看到它的利益,没有想到它的害处;反对的呢,又只见到它的害处,没有想到它的好处。所以古人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是第五桩要避免的。

以上五桩毛病,总而言之,就是偏见一律避免,然后用客观的眼光、平衡的心理、唯物史观的主义、谦虚诚恳的态度,把这个问题的内容详细地写出来。

比如以“袁世凯”作我们批评的对象,我们的意象中间先要有一个假定——就是观点——然后搜集关于袁氏一身的历史,和与他当时有关系的社会、政治、家庭、学校及平生师友,以及并世的各国外交与密迩相接关系最切的邻国的政治、思想、学术、外交,都搜集来作此题的参证:这种方法好像演绎法。或者是我们也不下一种断定,俟把以上种种做一番分析综合的、比较的和历史的研究之后,然后把它们总合的结果拿来作个结论,自然可以比较得平允一点:这种方法好像归纳法。至于详细说法,当在下章说明,那便是第三步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