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乐郭氏正骨的传播与发展

平乐郭氏正骨由小到大,由民间融入学术殿堂,由家庭走向国内外,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它是八代正骨人不断研练、完善的结果,它是二百多年正骨文化积淀的结果,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平乐郭氏正骨始祖郭祥泰,跟随一代鸿儒、名医郭步溪学习医术的时候,依靠的是言传身教。及至拜祝尧民、郭益元为师,学习正骨手法之时,教学之法依然是口传心授。至于老和尚、老乞丐“赠书点化”的传说,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总之,郭祥泰学医之时,没有“教科书”,只能是师带徒口口相传,这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郭祥泰开始带徒授艺,情况大有改观。他将儒、释、道三家医论熔为一炉,汇集历朝历代正骨名家的医论精华,结合业师郭步溪、祝尧民、郭益元之正骨经验,吸收少林及其他方士治伤功法之特长,撰写成《益元正骨秘要》一书,明确提出“益元正骨八法”,打出了“平乐正骨”“平乐郭氏正骨”的旗帜,开宗立万,成为一代宗师。

尽管《益元正骨秘要》一书体例编排比较凌乱,且有一些内容介绍不够明了,但是自此以后,在“平乐郭氏正骨”的传播与发展中,总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我们说平乐郭氏正骨祖师郭祥泰功不可没。

到了第二代郭树信、第三代郭贯田时期,父子二人本着易懂易学易记之目的,将“八法之则”结合临床心得,编写成《正骨手法要略》,其中分“辨证检异四要”“辨证伤脉四纲”“痛异歌”“茬位歌”“短茬四位”“向歌”“平茬规征”“斜茬规征”“复骨定茬要诀”“置位诀”“形伤门、气滞门(包括内证)”等,皆是按不同的症状以不同的药物与手法共同治疗,各门的体例仍然较乱,而且大部分采取歌诀形式进行表述,对“正骨八法”的论述依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传到第四代,大清趋于没落,王朝气数日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然而,乱世中的平乐郭氏“正骨四俊”:郭登三、郭聘三、郭建三、郭九三,兄弟四人救死扶伤、活人济世的故事传遍了神州大地,他们将各自的行医经验和体会融入《正骨手法要略》,使该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郭登三墓志》记载:“公之医揉之、捏之、推之、筑之、俯仰左右之;伸之、正之、攀之、拽之、平齐垫支之。批竹加之、布围裹之,丹膏敷之、汤液服之。”“骨痛筋挛,疑难奇征,无一治而不愈。”由此可知,正骨八法在当时已经日臻完善,平乐郭氏正骨的“三大绝技——中药治本,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趋于成熟。而郭氏正骨在传承上,尽管郭贯田打破了“传长不传幼”的家规,将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同时教给四个儿子,但传授的基本方法,依然局限于族内秘传。

到了第五代传人郭灿若,再次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将正骨医术传给了妻子高云峰。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毅然将家传秘方无偿贡献给国家。她的这一举动,使郭氏家族的正骨医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平乐郭氏正骨从而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真正从文化方面改变平乐郭氏正骨命运的,是高云峰所做的超越。高云峰冲破“传本姓不传外姓”的家规,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领侄子郭维纯(字宗正)、郭维新于1958年在洛阳专区正骨医院的基础上,大胆创办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专门培养高层次的中医正骨人才,传承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学院从1958年建立至1962年停办,1964年送走最后一批学员。这期间共招收7个班,培养专科人才137名,本科人才98名。这些学生被分配到全国30个省、市、区,大都成为当地的名医、专家、教授和骨伤科骨干。

为使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能有一套科学、实用的中医正骨教材。在高云峰的主持下,由学院“正骨三杰”——郭维纯、郭维新、郭维淮执笔,编写了一部《正骨学讲义》(世称学院本),该书详细阐述了平乐郭氏正骨的“三大绝技(中药、手法、小夹板)”,尤其是将正骨手法分为“诊断手法、复位手法、展筋手法”三个部分,并逐一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而后,刻成蜡版,手推油印,保证了二百多名学员人手一册。该书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油印版中医正骨教材,它使“平乐郭氏正骨法”由二百余年的秘传手写,变成了刻板油印,在学院内部公开发行传播。

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春园,在1958—1959年,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主笔编写了《平乐郭氏正骨法》一书,书中对平乐郭氏正骨八法之“辨证法、定茬法、压棉法、缚理法、牵置法、砌砖法、托拿法、推按法”,从“八法”的定义、医理、临床应用,以及八法之间的相互关联等方面,都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郭春园所述“八法”,属于原汁原味的传承,非常注重对《益元正骨要略》的修订和完善,使得“益元正骨八法”在具体化、条理化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开启了“平乐郭氏正骨法”铅字印刷、出版发行之先河,对平乐郭氏正骨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真正使平乐郭氏正骨枝繁叶茂、发扬光大的,是郭宗正时代的平乐正骨教育的复兴。1984年,72岁高龄的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纯(字宗正),从洛阳正骨医院退休还乡。作为“正骨学院”的创办人之一,“继承伯母(高云峰)遗志,办好正骨学校,弘扬正骨医术,造福人类社会”的情结,愈老而弥坚。1988年,他76岁,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老祖宗祖祖辈辈行医的平乐村,毅然决然地创办了“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面对全国招生。从办学至今,他的学校走过了27年的风雨历程,为国家培养中医正骨专业人才3000多名,填补了全国不少地区缺少中医正骨医生的空白,使平乐郭氏正骨之花,开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为了解决学校的中医正骨教科书的问题,在孙女郭芫沅的协助下,整理资料,编写教案,再次编写《平乐正骨学讲义》(世称学校本)。该“讲义”从平乐郭氏正骨的起源、发展,到平乐郭氏正骨的学术思想;从诊断手法、复位手法到展筋手法;从郭氏的用药方略,到平乐的骨折固定方法,逐一做了比较详实的论述。

全书共20万字,分上下两册,图文并茂,理论体系严谨完整,治疗方法清楚明白,医理分析通明透彻。语言平实,文笔流畅,用于教学易读、易懂、易记,是中医正骨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而真正使平乐郭氏正骨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是郭维淮时代的完善与总结。1995年,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洛阳正骨医院院长郭维淮,组织洛阳正骨医院二十多位专家、教授,编写了130余万字、1400多幅插图的宏伟巨著——《平乐正骨》。全书五篇、二十二章,全面地论述了平乐郭氏正骨“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的学术思想,系统地介绍了平乐郭氏以“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为特色的治疗方法。

该书的出版发行,成为我国中医界治疗骨伤的准则和规范,对促进我国骨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标志着平乐郭氏正骨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和完善,在平乐郭氏正骨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崭新而靓丽的丰碑。

二百多年来,平乐郭氏正骨从家族的口传心授发展到建立高等学府,从民间的坐堂郎中发展到登坛授课的高等学府教授,从手抄本教科书发展到体系完整、系统科学的宏伟巨著,突出了中医特色,丰富了正骨理论,拓宽了技术范围,培养了大批人才,代表了国内的先进水平。郭氏历代名医将平乐郭氏正骨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精湛的正骨医术传播给热爱正骨事业的人们,成百上千的学子成了平乐郭氏正骨的传人。涓涓细流汇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海,今天的平乐郭氏正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骨伤科学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