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络病学
  • 吴以岭
  • 8692字
  • 2021-03-30 16:00:09

第一节 流气畅络药

流气畅络药主要采用辛味药辛香流气,通畅络气。清代叶天士强调辛味药流气畅络药的独特作用,“络以辛为泄”,“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流气畅络药主要用于治疗气络中的络气郁滞,同时也对脉络血液运行具有疏畅作用。常用药物有辛香理气之降香、乳香、檀香,辛温通络之桂枝、细辛、薤白,辛香开窍之麝香、冰片,辛香走窜专擅鼓动络气运行之马钱子、麻黄等。旋覆花虽属咸温药,但具有降气化痰作用,且为张仲景治络病祖方旋覆花汤的君药。

一、辛香理气药

乳 香

【功用主治】辛香通络,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心腹疼痛,产后瘀血刺痛等。

【药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传统应用】

1.治气滞血瘀之胃脘痛,可与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等同用。

2.治瘀血阻滞之心腹疼痛、牴瘕积聚,常配伍丹参、当归、没药等药,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

3.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与羌活、独活、秦艽等药同用,如《医学心悟》蠲痹汤。

4.治跌仆损伤,瘀滞作痛,常与没药、血竭、红花等药为末内服,如《良方集腋》七厘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树脂、树胶及挥发油。

2.药理作用 乳香具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作用,所含蒎烯有祛痰作用。能明显减轻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应激性胃黏膜损伤,降低幽门结扎性溃疡指数及胃液游离酸度。

3.临床应用 乳香辛香通络,既能畅通络气又能疏畅络瘀,为气滞血瘀络阻病证常用之品,尤多用于各种痛症,如心腹疼痛、牴瘕积聚等;又能活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常用于疮疡、痈疽、疔毒、肠痈。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肝炎所致肝区疼痛、乳核等。

降 香

【功用主治】辛香通络,理气化瘀,止血定痛。治吐血,咳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

【药论】《本经逢原》:“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又虚损吐红,色瘀味不鲜者宜加用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

【传统应用】

1.治胸胁疼痛,常与郁金、桃仁、丝瓜络等配伍;用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乳香、没药等配伍同用,亦可单用。

2.治血瘀或气火上逆所致的吐血、咳血,本品能降气化瘀止血,常配丹皮、郁金等同用;用治刀伤出血,单以本品研末外敷。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异黄酮衍生物的单聚体、双聚体及肉桂烯类衍生物等。

2.药理作用 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水灌胃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提高孵育兔血小板cAMP的水平,对兔血浆纤溶酶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提示有抗血栓作用。印度黄檀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的“再钙化时间”。黄檀素对离体兔心有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轻度增加心跳幅度的作用。

3.临床应用 降香辛香通络,理气化瘀,为治疗气滞血瘀络阻而致心腹诸痛的常用通络药物,亦为叶天士辛香通络之主药。现代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也可用于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腹部疼痛。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通心络方中即配伍降香畅通络气。

檀 香

【功用主治】辛香通络,行气止痛。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药论】《本经逢原》:“善调膈上诸气……兼通阳明之经,郁抑不舒,呕逆吐食宜之。”

【传统应用】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常配白豆蔻、砂仁、丁香等同用,如《仁斋直指方论》沉香磨脾散;治疗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可配荜茇、延胡索、高良姜、冰片等同用;治心腹诸痛常配丹参、砂仁,如《医宗金鉴》丹参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α、β-檀香醇、α、β-檀香烯、檀萜、檀萜酮等。

2.药理作用 檀香木中α-檀香醇和β-檀香醇具有与氯丙嗪类似的神经药理活性,对小鼠中枢具有镇静作用。

3.临床应用 檀香为常用辛香理气通络药,与丹参、砂仁配伍而成的丹参饮为临床治疗心腹诸痛的名方,具有辛香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气滞血瘀络阻之心腹疼痛、痛经,以及其他肝脾肿大所致胁肋疼痛。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方中即配伍檀香通畅络气。

二、辛温通络药

细 辛

【功用主治】辛温通络,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风湿痹痛。

【药论】《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达肌肤。”

【传统应用】

1.治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的一般风寒感冒,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如《此事难知》引张元素九味羌活汤;入肾经又除在里寒邪,以治肾阳不足,寒邪入里的阳虚外感,常与麻黄、附子同用,如《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多与祛风止痛的川芎、荆芥、防风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2.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恶寒发热,喘咳,痰多清稀,甚则不得平卧者,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饮邪化热,再配清肺泻火药石膏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加石膏汤;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吐痰清稀者,又可配茯苓、干姜、五味子同用,如《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3.治阳虚血弱,寒伤经络,气血凝滞,手足厥寒,腰、股、腿、足疼痛者,常配当归、桂枝、芍药等同用,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挥发油,主要为甲基丁香油酚、龙脑或爱草脑等,此外还含有钾、钠、镁等金属元素。

2.药理作用

(1)抗衰老作用 细辛、杜仲及其合剂能够增加小鼠一氧化氮(NO)含量,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而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2)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细辛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脚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细辛能抑制刀豆素A(Con A)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表达,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4)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细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3.临床应用 细辛辛温通络,祛风散寒,开窍止痛,临床常用治疗头面诸窍疼痛。细辛、干姜、五味子配伍善治痰饮咳喘,清代陈修园说:“干姜以司肺之辟,五味子以司肺之阖,细辛以发动其阖辟活动之力,小青龙汤中当以此三味为主,故他药皆可加减,此三味药则缺一不可。”此外,本药常用于治疗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皆取其辛温通络之功。

桂 枝

【功用主治】辛温通络,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牴瘕。

【药论】

1.《本经疏证》:“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盖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2.曹颖甫:“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传统应用】

1.治风寒外感,营卫不和之风寒表虚证,如《伤寒论》桂枝汤;若汗出恶风,项背强急者,常以桂枝汤加葛根,如《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本品亦可助麻黄发汗,若治疗风寒表实,常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汤。

2.治疗多种疼痛证,若胸痹疼痛,掣及肩背者,常与枳实、薤白、厚朴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若寒凝腹痛,手足逆冷者,常与白芍、生姜等同用,如《症因脉治》桂枝芍药汤;若寒滞肝脉,疝气腹痛者,常与蜘蛛同用,如《金匮要略》蜘蛛散;若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关节痹痛者,常与附子、白芍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若痹证日久,肢节疼痛,身体尪痹,脚肿如脱者,常与赤芍、知母、附子、白术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若手臂筋骨损伤,瘀肿疼痛,常与枳壳、香附、归尾、红花等同用,如《伤科补要》桂枝汤。

3.治妇人素有牴瘕,妊娠胎动,或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尽,腹部硬痛者,常与丹皮、桃仁、赤芍、茯苓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若行经感寒化热,血热结于胞宫,蓄血发狂,血瘀经闭,少腹拘急疼痛,常与桃仁、大黄、芒硝等同用,如《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4.治饮留胸膈发为支饮,或外寒引动内饮,常与麻黄、半夏、细辛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饮邪泛溢肌肤体表之溢饮,皮下水肿,肢体痛重者,常以本品配苡仁、陈皮、砂仁等同用,如《医醇img义》桂茶神术汤;若中阳不足,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眩晕心悸者,常与茯苓、白术、甘草等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是桂皮醛,桂枝水煎可得到6个成分:反式桂皮酸、香豆精、β-谷甾醇、原儿茶酸、硫酸钾结晶及长链脂肪酸。

2.药理作用 已证实桂枝有明显的镇痛、解痉、解热、平喘、抗过敏等作用。桂枝蒸馏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显著杀灭作用。

3.临床应用 桂枝辛温通络,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通络药物,为东汉张仲景治外感中风、胸痹心痛、心悸怔忡、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牴瘕积聚之要药,亦为清代叶天士辛温通络之代表性药物,临床应用甚为广泛。

薤 白

【功用主治】辛温通阳,畅通络气,宽胸散结。治胸痹心痛,脘痞不舒,干呕等。

【药论】

1.《长沙药解》:“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

2.《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传统应用】

1.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常配瓜蒌、枳实、半夏等,如《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若治痰瘀胸痹,可配丹参、川芎、瓜蒌皮等。

2.治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醇提取物含有前列腺素。

2.药理作用

(1)抑菌消炎作用 薤白水煎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 薤白20%乙醇提取物能抑制促癌物(TPA)所致的HELA细胞磷脂合成增加。最新的研究显示,薤白的皂苷、拉肖皂苷元、异甘草素均可抑制TPA引起的HELA细胞磷脂合成增加。

(3)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长梗薤白提取物(有效成分为MATS)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薤白提取物还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临床应用 本品辛温通阳,畅通络气,为胸痹心痛之要药。《灵枢·五味》说“心病者宜食……薤”,这是中医文献关于其治疗心脏病的最早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之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均以薤白为要药,薤白也为清代叶天士辛温通络之代表性药物。

三、辛香开窍药

麝 香

【功用主治】辛香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止痛。治中风,心腹暴痛,牴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

【药论】

1.《医学入门》:“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肤,内入骨髓,与龙脑相同,而香窜又过之。”

2.《本草纲目》:“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牴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

3.《本草经疏》:“麝香,其香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上药……辛香走窜,自内达外,则毫毛骨节俱开,邪从此而出……今人又用以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猝仆……皆取其通窍开经络,透肌骨之功耳。”

【传统应用】

1.治温热病邪陷心包、中风痰厥、热痰蒙闭心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中暑。热邪闭窍,神志昏迷,常用麝香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组成凉开之剂,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若热盛动风,兼见抽搐痉厥者,常以本品与羚羊角、朱砂、石膏等合用,如《千金翼方》紫雪丹;若突然昏倒,牙关紧闭,证属寒湿、痰浊或气郁阻闭气机,蒙闭神明所致者,常以本品配伍苏合香、安息香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合香丸。

2.治牴瘕痞块等血瘀重证可与水蛭、虻虫、三棱等破血逐瘀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化牴回生丹。本品又为治心腹暴痛之佳品,如《圣济总录》治厥心痛的麝香汤。本品香窜之气能开通经络之壅遏,故又常用治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所引发的痹证,临床常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防己等祛风湿药配伍应用。

3.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外科全生集》醒消丸,也可与牛黄、乳香、没药配伍,即《外科全生集》牛黄醒消丸;治瘰疬痰核,常与五灵脂、木鳖子、地龙等配伍,如《外科全生集》小金丹。

4.治偏正头痛,久病入络,日久不愈者,常与活血祛瘀药赤芍、川芎、桃仁等合用,如《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麝香主要含麝香大环化合物、长链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

(1)对血脑屏障的作用:麝香酮灌胃后,5分钟即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位,尾静脉注射2分钟,可达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分,推测麝香的通关利窍、开窍醒脑及临床用其制剂治疗脑卒中、神志昏迷的机制,可能与药物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蓄积时间较长有关。

(2)抗脑缺氧损伤的作用:麝香能延长缺血缺氧小鼠常压下缺氧存活时间,该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说明麝香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

(3)抗痉厥:麝香悬液灌胃能明显抑制由戊四唑引起的小鼠痉厥,同时能明显延长痉厥潜伏期,说明麝香具有很好的抗痉厥作用。

(4)抗脑水肿的作用:天然麝香或人工麝香能明显减轻冰冻损伤所致脑水肿,减轻程度可达74%~79%。此外对直接缺氧造成的脑水肿也有消肿作用。

(5)抗炎作用:从麝香分离的抗炎1号(麝香65)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的抗炎作用,约为氢化可的松的40倍,并证明麝香对炎症全部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尤其是炎症早期向中期过度时效果更明显。

3.临床应用 麝香辛香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止痛。其辛香走窜之性善于流畅络气,故常用于气络病变,如脑之气络病变之神志昏迷,四肢气络病变之酸麻痛胀,外伤截瘫之痿废不用;又善散瘀通络,常用于脉络瘀阻之胸痹心痛,热毒滞络之痈疮肿痛,痰瘀结聚之牴瘕积聚,风湿痹阻络脉之痹痛,其辛香走窜之性,内服效速,外用也可吸收迅速。

冰 片

【功效】辛香通络,通窍止痛,清热解毒,散火去翳。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痈肿,目赤翳膜等。

【药论】

1.《本草纲目》:“其气先入肺,传于心脾,能走能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条达。”

2.《本草经疏》:“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

【传统应用】

1.治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等证,若属热闭者,则与牛黄、麝香、郁金等配伍,如《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证属寒闭者,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及散寒理气之品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合香丸。

2.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玄明粉、朱砂等同用为末,吹敷患处,如《外科正宗》冰硼散;治鹅口疮,可与雄黄、甘草、硼砂合用为末,外用,即《疡医大全》四宝丹;治热毒疮疡证,常可与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蒲公英、黄连、紫花地丁等配伍应用。

3.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用本品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疡医大全》八宝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合成冰片主要含龙脑、异龙脑、樟脑。由龙脑香树脂制得的龙脑冰片含右旋龙脑、img草烯等倍半萜类成分和齐墩果酸、麦珠子酸、龙脑香醇酮等三萜类成分。

2.药理作用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由冰片和苏合香组成的苏冰滴丸能直接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所致家兔离体主动脉条的收缩。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冰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持续睡眠时间,表现出醒脑和兴奋作用;延长苯巴比妥钠入睡时间;对抗苦味毒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延长痉厥潜伏期,减少痉厥死亡率,起镇静抗痉厥作用。可见冰片对中枢神经兴奋性有双向调节作用。

(3)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冰片能显著减少脑外伤时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减少或消除脑损伤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利于脑外伤时脑水肿的恢复,保护脑组织。

(4)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龙脑、异龙脑和合成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具有抗菌作用,冰片治疗后动物痛阈值较对照组高6.24,提示冰片有良好的抗炎及镇痛效果。

3.临床应用 本品辛香通络,通窍止痛,清热解毒,散火去翳,常用于治疗中风神昏、胸痹心痛、牴瘕积聚、疮疡肿痛、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头面诸窍及癌肿疼痛,可内服、外用。

四、辛窜通络药

马钱子

【功用主治】辛香走窜,流气畅络,强肌增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痿废无力,麻木瘫痪,痈疽肿毒,骨折。

【药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也。”

【传统应用】

1.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急救应验良方》九分散。

2.治风湿顽痹、拘挛疼痛、瘫痪麻木等症,可与麻黄、乳香、全蝎、苍术、牛膝等为丸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振颓丸,则以马钱子配人参、当归、乳香、穿山甲等,用治偏枯、麻木诸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如番木鳖碱(士的宁)、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等。

2.药理作用

(1)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马钱子生物碱部分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肿胀、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及大鼠双侧后足跖佐剂性肿胀,而士的宁对上述炎症无明显影响。

(2)抗心律失常作用:马钱子碱对氯仿、氯化钙引起的小鼠室颤有保护作用。

(3)抗肿瘤作用: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能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3.临床应用 马钱子辛香走窜,流气畅络,故常用于络气郁滞或虚而留滞引起的麻木瘫痪、痿软无力,亦常配伍应用于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各种神经病变如格林-巴利后遗症、周围神经炎等均可应用本药。

麻 黄

【功用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温通络,利水消肿。主治外感伤寒,肺气郁闭所致喘促,风水水肿,阴疽硬肿,痿痹瘫痪。

【药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于全身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

【传统应用】

1.治风寒外袭,束缚肌表的风寒表实证,常配桂枝、杏仁、甘草,如《伤寒论》麻黄汤;若风寒感冒,头痛如劈,腰背拘急者,常配川芎、防风、羌活等同用,如《伤寒全生集》麻黄汤。

2.治风寒闭肺,咳嗽声重者,常配杏仁、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若素有寒痰停饮,又外感风寒之邪,常配细辛、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3.治风邪袭表,风水相搏,一身悉肿者,常配生姜、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越婢汤;若肺脾气虚,水道不治,发为皮水,一身尽肿者,常再加白术,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4.治风湿合邪袭人,一身尽痛者,常配杏仁、薏苡仁、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若下肢关节痛剧,身体羸弱,关节肿大变形者,常配桂枝、防风、附子、知母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是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及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 伪麻黄碱水杨酸盐对白百破致热家兔具有良好解热作用,能明显抑制大鼠扭体反应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表明其有镇痛、抗炎作用。

(2)降压作用 麻黄果多糖可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发挥降压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麻黄对小鼠的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4)对神经中枢的作用 伪麻黄碱20mg/kg、40mg/kg、80mg/kg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抑制作用,80mg/kg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对戊四氮和士的宁痉厥作用均无影响,说明伪麻黄碱对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3.临床应用 麻黄辛温通络,外通玄府,上宣肺气,下通三焦水道,故外感伤寒用之以解表散寒,外感痰喘用之以宣肺平喘,风水水肿用之以利水消肿;尤善深入脏腑经络通络祛邪,故阳和汤用之于阴疽硬肿,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之于历节顽痹。配桂枝善于外散风寒,配石膏长于宣肺泄热,配白术长于祛风除湿,配附子专于祛寒湿,配白芥子则祛顽痰流注,临床运用甚为广泛。治疗病毒性感冒并可抗SARS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的连花清瘟胶囊,即以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为主化裁,临床用于感冒早期效果甚佳。

旋覆花

【功能主治】下气通络,消痰软坚。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药论】

1.《本草纲目》:“旋覆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2.《本草正义》:“旋覆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

【传统应用】

1.治悬饮,喘咳胁痛,可与皂荚、枳壳、杏仁等配用,如《太平圣惠方》旋覆花丸;若肝着,胸胁痞闷不舒,甚则痛胀,常欲蹈其胸,则与葱、新绛配伍,如《金匮要略》旋覆花汤,以通络散结、疏畅脉络。

2.治胃气虚弱,痰饮内停,胃气上逆,噫气不止,心下痞硬者,常与代赭石、人参、半夏等同用,如《伤寒论》旋覆代赭汤;若痰饮停滞中脘,而致呕吐眩晕者,多与半夏、白术、橘红等配伍,如《济生方》旋覆花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大花旋覆花地上部分主要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覆花素,花含旋覆花素、槲皮素、异槲皮素及多种甾醇。

2.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剂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腹腔注射旋覆花水煎剂有抗炎作用,口服呈现明显的祛痰作用。

3.临床应用 旋覆花辛温苦咸,下气通络,消痰软坚。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旋覆花汤治疗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颇类现代冠心病早期胸中窒闷的表现,乃络脉瘀滞不通而致,治以辛通络瘀的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苦降辛开,下气祛痰,又能温通络脉,葱辛温,通阳散寒,行气散结;新绛,活血通络,清代叶天士认为“新绛一方,乃络方耳”。近代曹颖甫《金匮发微》也认为“新绛以通络”。该方用药体现辛温通络、活血通络、祛痰通络,皆为后世治疗络病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