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案3(冠心病、房颤)

丁某 女 61岁 退休工人 初诊日期:1993年5月13日

初诊(1993-05-13):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近年来房颤频繁发作,多发于早晚,每日发作1~3次,心悸不宁,胸闷隐痛,活动后加重;头昏目眩,头痛牙痛,颈强不和,两目干涩,易汗,下肢清冷不温;舌质淡紫,苔薄;脉细弦滑,叁伍不调。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营不畅,心神失养。方选桂甘龙牡汤、生脉散化裁。

制附片5g 炙桂枝6g 炙甘草5g 生龙牡(先煎)各20g

川黄连3g 生 地10g 麦 冬10g 仙灵脾10g 丹 参15g

川 芎10g 葛 根15g 石菖蒲10g 党 参15g 红 花10g

7剂

二诊(1993-05-20):药进7剂,房颤心慌得止,胸闷痛稍减,呼吸欠畅,怕冷减轻,余症如前。

上方去生地、葛根,加砂仁(后下)3g,甘松10g。20剂。

三诊(1993-06-03):2周以来房颤复发2次,而程度较以往为轻,时有头昏,腹中灼热,偶有乏力,余症同前。

上方加天麻15g,功劳叶10g,太子参12g。20剂。

四诊(1993-07-22):继服上方2旬,房颤控制,胸闷痛及心慌能平,胃冷腹热,下肢怕冷消失,头昏眩晕减而未已。仍从心肾两虚,阴阳失调论治,以资巩固。

制附片5g 炙桂枝6g 炙甘草5g 生龙牡(先煎)各20g

川黄连3g 生 地10g 仙灵脾10g 丹 参15g 天 麻10g

功劳叶10g 甘 松10g 炙黄芪15g 枸杞子10g

7剂

·点拨 本例冠心病房颤,脉来结代,叁伍不调,寒热杂见,虚实相兼,病情复杂。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心肾亏虚,阴阳失调。方选桂甘龙牡汤,温通心阳,降逆潜镇,配以生地、仙灵脾调和心肾阴阳。

·问难 此患者病情十分复杂,寒热并见,虚实夹杂,临床很难辨证。您是如何删繁就简,提炼出“心肾亏虚,阴阳失调”病机的?

·解惑 《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有些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本案即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心肾同病。临证之时,当察证审因,详加辨析,抓住主要症候。本案中,我们透过纷杂的临床表现,抓住胸闷、心悸不宁、脉来叁伍不调、寒热并见主症,即可判断其病机为“心肾亏虚,阴阳失调”。这要追溯到《伤寒论集注》所述:“结代之脉……皆气血两虚,而经隧不通,阴阳不交之故。”因此,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对指导临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问难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本案中阴阳失调是否有所特指?

·解惑 确实如此,从广义而言,阴阳失调是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概括。本案的阴阳失调专指寒热失调,既有阴虚阳亢火炎所致的头齿疼痛、易汗、两目干涩,又有阳虚阴盛所致的下肢清冷,故谓之阴阳失调。由于肾为阴阳的根本,故阴阳的偏盛、偏衰以肾为主,但本案主症为胸闷心悸,病位在心,故病机当属心肾两虚、阴阳失调。

·问难 先生,何为“叁伍不调”的脉象?

·解惑 “叁伍不调”是指脉率出现歇止的脉象,这种歇止可以是规则的歇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歇止,具体是指结脉、代脉、促脉等。结脉是指脉率缓慢,伴有不规则歇止的脉象,见于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早搏;代脉指脉率不快,伴有规则歇止的脉象,多见于窦房、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二联律、三联律等;促脉指脉率快速,兼有不规则歇止的脉象,多见于早搏。结脉、代脉多见于气血阴阳不足,如《伤寒论》有“阴盛则结”,《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有“代则气衰”。促脉多见于真阴重绝,阳亢无制之证。另外,脉率乍疏乍数、忽强忽弱如雀啄也属叁伍不调脉象。

·体悟 本案属于胸痹之“阴阳失调”案。先生删繁就简,抓住从心肾亏虚,阴阳失调论治,方以桂甘龙牡汤加减。本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四味药组成,主治心阳受损所致心悸、胸痹。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温通血脉;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宁心以平冲逆,制悸动,缓急迫;仙灵脾、地黄仿二仙汤意,以补肾之元阴元阳;丹参、川芎、红花、石菖蒲祛瘀化痰,通行血脉;党参、麦冬、生地补益心之气阴。诸药合用,令寒热平调,阴阳相济,结合兼证,略施加减,得收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