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选说明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自万寿岩远古人类的发端,昙石山新石器文化产生,先秦古闽越族的形成,至汉唐以后中原汉文化的不断传入与交融,宋元明清海上交通的发达和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使福建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独树一帜,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具有闽越特色的地方医学。千百年来,福建历代劳动人民和医药学家为我省医疗健康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推动中医学术向前发展。历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留下一批颇有特色的医学著作,这批古医籍不但是医家们的经验总结,而且部分医书远传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促进了周边国家医学的发展,有些医书还具有世界影响,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福建历代中医古籍与中原文化和岐黄医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医籍的整理、校注和出版,对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弘扬古代医家的学术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省内外一些出版社曾出版过福建古代医家如宋慈、苏颂、杨士瀛、朱端章、陈修园的部分医书,但数量甚少,福建多数医家的医学著作尚未整理出版。因此,系统整理尚未出版的福建重要中医古籍,不仅具有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弘扬古代名医学术的重要意义,而且是福建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医籍考》《中国分省医籍考》和《全国中医图书联合书目》的不完全统计,已知存世的福建历代中医古籍有近百种。这批古医籍是古代医家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急待整理与总结,以满足当前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多年来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重视历代中医古籍的整理,阮诗玮副主任亲自筹划和全面指导整理校勘工作,组织医史文献专业人员分期分批整理我省重要中医古籍,且多次与课题组商议校勘细则及医籍选定。根据省卫生计生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本课题组在刘德荣教授主持下,精选了福建历代名医的部分代表作,以三次科研课题立项,经过数年的整理校勘而汇编成《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三卷。

《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闽籍或在闽从事医疗活动的医家近百种存世的著作中,经过反复论证,遴选出18部尚未整理出版的重要中医古籍进行整理校勘。这批中医古籍在中医学术史上均评价较高,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当时流传较广。选编的18部重要中医古籍,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阐发仲景学说,又有反映中医临床名医的医疗经验和医家高尚医德,这批古医籍与原先已整理出版的福建四大名医及朱端章、陈梦雷、黄庭镜等医家著作互补,基本能体现福建历代中医学的主要成就,比较全面反映福建省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概貌。

这批整理校勘的福建中医古籍,现以历史朝代先后为序汇编成集,并根据古医籍的篇幅字数而分为3卷。每卷书目编排如下:

第一卷:《伤寒百问歌》《卫生家宝方》《活幼心法》《奇效医述》《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轩岐救正论》。

第二卷:《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伤寒六书纂要辨疑》《婴儿论》《症治备览》。

第三卷:《伤寒论章句方解》(增订)《验方别录》《鼠疫约编》《疹症宝筏》《删补中风论》《新订奇验喉证明辨》《四时感症》。

本课题组人员先后查阅《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考》《中国分省医籍考》和部分地方史志文献,查找这18部古医籍最早及较好的版本,分别确定校勘的底本、主校本和旁校本,并严格按照通行的古籍整理原则和近几年来出版部门古医籍整理的相关规定进行认真整理校勘,对书中所涉及的中医基础和临床医学、医家名方的内容均详细参阅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历代医家名著的有关内容,均认真进行核对或注释,尽量做到校勘准确无误,既忠于原著,不随意更改,又文理通顺,表达明确,力求校勘医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次对18部古医籍的整理,以校勘为主。原书多为繁体字竖排本,现统一改为规范简化字横排本,并采用现代标点方法进行句读。校注原则详见各书校注说明。

福建中医古籍珍本整理和课题的完成,是在省卫生计生委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中医处、福建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和中医学院等有关同志在课题立项和研究方面也给以多方帮助,在此深表谢意!本书的出版又得到省卫生计生委的大力资助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热情支持,谨此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的整理校勘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整理

课题组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