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媱和沐月的关系持续恶化。
陈沐月已不愿意和邓小媱说话。有时候,小媱主动找陈沐月聊天,得到的却是陈沐月青灰色的脸和冰冷到侵人皮骨的话——沐月恨自己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若不是前天和妈妈吵架,小媱或许不会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和冷静的头脑来思考这件事情。而引起她反思的,是周一下午,她在校道上碰见沐月,两人竟然形如陌路地擦肩而过。
小媱想过和沐月打招呼,沐月无疑也看见了小媱,只是沐月发现小媱后,竟板起了脸庞对其视而不见。小媱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看着这位曾经的闺蜜如今却如陌生人打身旁走过,落寞如同病菌从地表爬上,滋生,遍满了她的全身:事情到最后,怎会发展成这样子?
回到课室,没有人和她谈话。她忍不住问候了前桌的女生,前桌女生回过头来,态度有些不耐烦。
换作以前,即使小媱不开口,前桌的女生也会主动过来问候小媱的。不止是前桌,整个小组的同学,还有一些男生,都会经常对她“小组长”“小组长”地叫唤,拿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来要她处理,那时候,帮助别人,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这样子多好。
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已经很久没人来搭讪她了,几天前,她还为自己终于“落得清静”而沾沾自喜,在意识到沐月在冷落自己后,她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沦落到“孤儿”的地步——没人和她玩耍,她凑过去,也没人愿意搭理她。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何而起,她不记得了,她难过地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
我真的那么讨厌吗?
张帆美已取代自己,和陈沐月成为出双入对的好朋友,这让她更为伤心。后来她终于明白过来,沐月讨厌自己,是因为自己近来没有好好珍惜她。那段日子她一直被埋怨、愤恨、打击报复等负面情绪操控,很多时候,沐月有要事跟她说,她都因为“心情糟糕”而不愿意听,又或者觉得她拐弯抹角没说到点上,浪费时间,不耐烦地追问说:“然后呢……然后呢……你究竟想表达什么?直接把结果说出来好吗?”其他同学跑过来跟她搭话,她也是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说话方式。她总有百般为自己解释的理由——时间紧迫,有很多要事要处理,很忙,心情很烦躁——“你们能不能爽快一点啊?”
所以到后来,她跟沐月说话,沐月也来一样的表情和一样的句式:“然后呢……然后呢……你究竟想表达什么?”而身边的同学,也渐渐不愿意和她说话了。
怎样对待,就怎样被对待。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们笑,他们也对你笑;你对他们冷漠,他们不会对你热情;你敌视他们,他们更是针锋相对。无论你有多少恰当的理由,朋友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出现,也不会你不需要的时候滚到一边。而且你们再怎么忙碌怎么烦躁,也没理由将其发泄至这些无辜人的身上,因为他们不是造成你目前此情况的罪魁祸首。
同样,也没有人叫邓小媱帮忙买东西了。赵琼君、陈可欣等人,鉴于之前被她这般对待,转而叫另一个外宿生。这个外宿生一直以来比小媱还要默默无闻,所以之前没人记起他。但现在,他已取代邓小媱的位置。和现在的小媱不同之处,就是他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在帮助同学当中,认可了自身的价值。正因如此,他像之前那个小媱一样被人欢迎,被人感激,被人拥戴,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被同学团团包围。在这位同学的反衬下,小媱忽然觉得,自己现在热衷的那份“清静”和“闲逸”,似乎也算不上一回事。
或者说,是一种悲哀。
她终于意识到这改变的前因后果,在日记里戚戚写道:
----------------------------------
我一度憎恨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为此悲伤、绝望、自暴自弃。好不容易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一颗星星,我觉得我看到了希望,并朝着它努力前行。我知道,我在一点点发生变化,我想,我终于可以变回一个正常人了,殊不知只是从一个极端变到了另一个极端。
是啊,劳劳碌碌,亦不过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何其惨淡。
应该说,是我自己不知道一个正常人的标尺,所以改变起来,都不清楚自己到达哪里。莽莽撞撞的,错了一遭又一遭,变之愈多,失之愈多。
就好比有一个点。某些人总能准确地把握这个点的位置,所以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但我做不到。我不知道这个点的位置在哪里,尽管多次尝试,却不得要领,所以才做了那么多荒唐之事。
所以说,一个病态的人要变回“正常”,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励志故事里的主角,都是为了激励人而设定的,目的只是为了激励人,却从没真实地发映过悲剧的严重性和痛苦性。
所以,自己的故事,仍然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故事,没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没法理解。
难怪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深沉的故事,都可写成一本深沉的小说。关于我的,或许才刚刚开始吧。成为主角,或许只是在于我的日记当中。可笑的是,日记是我自己写的。有时候,我也想像那书架中的小说主角那样,活在别人的笔下,活在那些“理所当然”的世界中,哪怕很凄惨,但一切都被作者打点好了,可以说“毫无烦恼”。而现实生活中,一切都是“未完待续”,各种问题还是得自己去解决,所以我一直在迷茫,不知道在现实中的事情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不知道它们能否像小说里的那样,有着流畅的情节发展呢?
当然是没有的。
我这样想,应该是我太习惯于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命运了。
人的一生,就应该既是主角,又是作者。故事都是靠自己艰难地闯出来的,没有谁能为你的未来预先打下伏笔,而结局也是同样的无法预料。所以是喜剧还是悲剧,全然靠自己去掌控。但是这个过程太痛苦了,而且我总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掉进旋涡里,然后再也出不来。
是的,我总习惯于忧郁和卑怯,所谓的“积极乐观”是我自行选择去相信的,所以在困难面前,它们往往不堪一击。现在总算明白过来了,以往那些叮嘱自己的“乐观”和“自信”的话,就像三岁小孩的自语,虽然精神可嘉,但避免太儿戏了。
很多事情还是要做过才能知道事情发展到哪一步。要改变这一切,目前尚无能为力,或许等到以后。以后……不知道,对未来我也习惯悲观。我想,在没战胜的它之前,它必定又会继续对我的以后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
可喜的是来日方长,自己还有努力的机会。
-----------------------------------
2.
她坦然地接受了当初宛桃对她和陈华卿之间那悲观的预测结果,承认自己和华卿必定会分开。但这样的分开,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至少对华卿,会是一件好事吧,她想。她心情异常失落,却没有忧伤和难过,只是觉得,自己身体好像丢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让她急于沿途返回去寻找,可又不知道,自己丢掉的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要一直固执于这件事?而这件事对双方未必都有好结果。
这个世界,比自己优秀的人那么多,他和她肯定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而自己……未必能给那个人以幸福。
广播里响起了小艾清澈的嗓音。小艾一个星期做两档节目,时间都是晚自修前的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习惯错峰洗澡的小媱回宿舍后都在全程收听她的节目。以前小媱不喜欢听,不是说这节目主持得不好,而是她对小艾有着无比复杂的抵触的情绪。小媱认识小艾,小艾却不认识小媱,这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陈华卿的介入,使得她们之间犹如被一根无形的线牵连在一起。小艾任何璀璨夺目的举动,总会拉扯到另一端的岌岌可危的邓小媱,邓小媱不得不高度警惕。于是——自卑,羞愧,羡慕,不甘,忧愁,妒忌,恼怒……小媱也没法剖析这情绪的根源是何物。
现在,心如止水的她回到宿舍,耳里听着小艾的节目,突然发现,小艾做的节目,其实相当不错,她听着听着,都不由得向舍友称赞小艾。
“你现在才发现吗?”舍友吃惊地问她。
现在才发现……
她怔住了。
小媱忽然觉得,自己当初一直抵触她,所抱的心态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当你学会欣赏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人拥有这一切是多么的理所应当。这句话原来是真的。
那么,有些事情,就不要勉强了吧。
其实喜欢一个人,未必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能陪他一起高兴一起难过,在艰苦的岁月里支持他、鼓舞他、帮助他,看见着他过得幸福、过得快乐,这就已经很好很满足了,不是吗?
从前自己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是因为自己索取得太多。却不知道,喜欢一个人的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是索取,而是学会为他付出多少。
所以能不能在一起,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能为他多做一些事情。
她一边想一边从宿舍慢慢走回课室。秋风乍起,路口两旁的粗壮的木棉树顷刻间落叶飞舞——晚秋结束,那些干枯的叶子已在枝头上苦撑了好久好久。猛风吹来,它们打着旋儿,如同蝴蝶在半空翩翩起舞,最后又成了秋天谢幕盛典上的彩纸彩带,纷纷扬扬地落在粉红色的大理石阶梯上。附近的同学纷纷护着头快步走过,唯独小媱在纷飞的落叶里失神驻足。叶雨下完,她轻轻拿起落在肩膀上的那片焦黄的枯叶,观察上面粗糙的纹理,继而抬起头仰望面前的这棵英雄树,心想:与其毫无希望地粘缠,还不如尽早离开,让它尽快长出新的叶子来。
这样的道理,连落叶都懂得,自己为何明白得这么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叶也是。
---------------------------------
华卿啊华卿,你要奋力向上,
像破土的小苗;
像满风的帆船;
像展翅高飞的雄鹰。
你要长成阳光的模样,去追逐梦。
你知道吗?
在我心中,你一直是一枚小太阳,
给人温暖、光明和希望,
我相信你也能以同样的方式
去温暖和照耀其他优秀的女孩子的。
所以你一定要自信,要果敢;
要健康,要快乐;
要永永远远地幸福下去。
无论身在何方,
无论发生了何种事情,
都一定要保持这个样子啊,
优秀的少年郎。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怯弱女孩最沉默而最热切、最遥远而最真诚、最渺小却又恒久不变的全部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