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中考试在一场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到来。文理分科之后,考试时间已从高一时的三天缩短至两天。每个科目前的准备仍然让小媱倍受煎熬。那度日如年、不上不下的状态,让她恨不得要痛痛快快来个了断。
所以每科考试前的那个晚上,她已力不全心。与其说像模像样在看书,还不如说是在制造“坚持不懈”的错觉来安慰她自己。
考完试,整理课桌。人影交错,各种喧哗声、碰撞声、摩擦声,不绝于耳。搬书的时候,小媱意外地发现旁边的书箱里有两本书:《饮水词笺校》和《边城》。纳兰性德的词很美,她很喜欢,只是平时逛书店,鲜有他的个人诗集。出于喜欢,她忍不住伸手把它从箱子里拿出来翻阅。正翻着,旁边忽然蹲下一名男生,那男生傲慢地问她说:“喜欢?喜欢就拿去,不过看完后是要还的!”说得好像小媱拿去就不会还一样。
小媱抬头一看,是姚强——真没想到这书的会是他的。小媱跟姚强没什么来往,开学至今,双方一句话也没说过。
只见他一上来还要板起严肃的脸庞,说这样不客气的话,小媱不禁汗颜,面小媱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他。
“不要罢了!当我没问。”姚强见她半天没吭出一个字,收回他的话,又在小媱懵着的神情下,“嗖”地快速夺回自己的书,塞回箱子里,推玩具车似的推着他那一箱书往座位跑去。
自己怎么就拒绝了呢,明明挺喜欢的啊。
整理好自己的书后,小媱才想明白,自己之所以迟疑未定,是因为顾忌妈妈的意见。妈妈是不让自己看课外书的。
为什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学习语文本身就注重积累,而积累需要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她喜欢看的书,大多是典籍,看了无论对人思想的提升还是对语文水平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怎么就不能看了呢?是的,现在市面上很多书越来越没营养价值,但不能因噎废食地杜绝一个人去看书的啊。至于看哪些书有益,看哪些书纯粹浪费时间,自己心中有数——至少要比妈妈清楚。那些与考试题型有关的书,比如一些诗词鉴赏,古文名篇,本来就不算是课外书!妈妈连什么叫课外书都不懂,只会肤浅地认为,除教材、教辅、作文书外,其他书都叫课外书,真是无语。
“对!她根本就不懂!什么也不懂!”小媱想起自己那些书被锁起来,内心一阵激愤。
既然如此,自己为什么还要受她这般管束?她本身就不对!像推倒宛桃那样,小媱再次成功地推倒了她妈妈,想起妈妈严厉的教育,叛逆之火不由得在心胸熊熊燃烧:是你愚昧而已,我做的可是正确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
带着这样的想法,小媱来到第四组找姚强。姚强已经把课桌上的书整理完毕,一个人翻看教材,估计是找刚才试题的答案。跟一个陌生人说话,一直是小媱的软肋,然而凭着对妈妈的那腔怒气,她凛然站在姚强的面前,强势说道:
“你哪两本书呢?我想借,可以吧?”听着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媱都觉得和平时很不一样。
“不、可、以……”姚强一字一停顿,嚣张地一甩脑袋。看见小媱倍受打击而沮丧的表情,又继续说风凉话了:“刚才好心好意借给你,你又不要,‘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哟,活该!”
小媱恼了:你这是在耍我对吧?幸运地发现那两本书正放在椅子下的纸箱中,顿生了主意,趁其不备,一个弯腰把它们从纸箱里拿了出来,抱在怀里急促地往回跑。姚强根本来不及阻止,看着她抱着自己的书离开,责骂说:“强盗!”
小媱才不管他,他也没过来抢,就让小媱拿了去。现在,小媱终于可以坐在座位上享受她的“战利品”了。她看了一会儿就把它们放进书包。是的,她已经作好打算,明天回家的时候要带上它们,如果妈妈看见了责怪起来,就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跟妈妈理论,就像前两天跟宛桃“理论”一样!至于怎样“理论”,在这之前她就想好了,所以丝毫不会理亏。
2.
不知是不是预料了和妈妈必定有一场“大战”,周五整理书包时,看着放在书包里的那两本“课外书”,小媱的手都在颤抖。
她劝自己不要怕,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必须带它们回去!她想。如果还在犹豫,那一定是因为自己怯弱!时到如今,她对自己的怯弱是恨之入骨的——必须要改变!
这个星期,她的一言一行都给了她极大的鼓舞:摔碗、拒绝载人、扔书,最让她叫好的就是把那不可一世的赵宛桃骂了一顿。小媱向自己保证着:从今以后一定要抬头做人,决不能让自己受半点委屈——忍了这么多年,真的够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内心在抗拒母亲“放学马上回家”的训条,她在马路上骑车骑得很慢很慢。妈妈从小要求她的“一放学就得乖乖回家”,从前的自己一直遵守,有时拖延一会到书店看看书,都看得提心吊胆,像个贼似的。
自己已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一放学就得回家,难道一点私人空间也没有吗?明明很不愿意过早地回去,不回去就不回去呗,怕什么!她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和妈妈的意见相左的时候,她都觉得自己在做错事,然后被愧疚、恐惧、自卑所笼罩——就不能勇敢一点吗?
有那么慢就骑那么慢,在和她妈妈对抗。现在的她时常为自己深抱不平,以至于把对母亲的顺从当成是一种耻辱。
但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她必须想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待一会。她想起了在学校西面的小山坡。高一那时,她和宛桃在走廊凭栏远眺,看见远处有一座葱葱郁郁的山坡,便对宛桃说,有机会她一定要去那里看看,看看隐藏在山坡背后的是怎样的风景。然而整个高一她都“没机会”。唯一的一次可能成为“机会”的,就是和宛桃成为同桌后宛桃邀请她去那个地方,不过当时的她因为惧怕妈妈而没答应。
可悲,可恨。
小媱立马调头——是的,她必须要去!——为什么不可以?
又回到了校门,逆着回家的方向继续前进。高一时候,因为臆想自己会去那里,她早早就在楼上侦察了路线,路线也悉记于心,就差所谓的“机会”了。弱者才会等机会,强者都是创造机会的。她要做这样的“强者”!
自行车在马路上越骑越远,周围的景物渐渐陌生,最后彻底换上了全新的景物。她在责怪妈妈为什么一直不让她出外逛,害得她这个土生土长的人对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毫不熟悉。不管妈妈阻拦自己的理由有多充分,过去的事终将过去,新的生活还得乐观面对,而且她已经长大了,就不要老用看待小孩的眼光来看待了,好不?
眼前是广阔的田野,她的负面情绪终于在这里得到净化。这段路修建在田野之上,农田已全部收割完毕,橘黄色的稻杆被扎成一把一把,在田野上排着阵列晾晒,如同纪律严明的军队。田野是如此辽阔,一直延绵到远方的山脚下,所以这里的清风从不停止,而且总是轻轻的,柔和的,夹着稻杆新鲜清雅的气息缓缓袭来,让人幻想正在田野里奔跑。
小媱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蓝天下,在田野上,展翅飞翔。
在教学楼上看那座山坡,以为它很近,但去的时候,才会发现是这般遥远。
随着路的弯转和山坡的临近,小媱越来越失望:山坡在眼里慢慢地改变了模样,变得粗糙和凌乱:杂草丛生,一坑一洼,像战斗后千疮百孔的战场,根本不是教学楼上看到的“碧绿的翡翠”。再看看表:4点50分。从学校来这里,花了40分钟。此时回头,到家的话还不算晚。不过她仍不满足,决定去看山坡后面的景色。
她继续往前骑。
妈妈训导的话、生气的面容以及儿时对自己的惩罚,一点点入侵她的脑海,最后全盘占领。她的反抗也因此更为激烈——不能软弱,不能退缩!不能!不能!坚决不能!
她就这样金刚怒目、咬牙切齿地绕到了山后。山后是一片安详的小村庄,由于地势低下,在马路上的人可以俯视村庄的大半风光:斜阳之下,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有一种《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味道。然而愤怒已使她无心看风景,她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遍,没看出个什么,但对于自己的表现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可以回家了。
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恐惶不安地回去。说到底,她还害怕回去后妈妈会责骂她,只是她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到达屋后,恐惧让她再次颤颤发抖,呼吸困难,甚至有种头晕目眩之感。她没她想像的那样勇敢,不过她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而且,归来路上她已准备好各种各样争辩的理由,也猜想到对方可能攻击的要点,并就这些要点一个一个地进行过反击,可谓攻防兼备,她肯定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吗?
沿着小路下去,自行车在灰白色的石子上发出微弱的清脆的响声。小媱却觉得它很吵闹。
要来的,总是会来……
她以为大战一触即发,到家之后才发现,“敌人”根本没在家——那人在工厂吃完晚饭,又没日没夜地投入工作中了。
虚惊一场。
小熊的故事(2)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母熊和一只小熊。母熊很爱它的孩子,孩子也很爱它妈妈,小熊每天都快活地在森林里玩耍。有一天,小熊不小心掉进猎人的陷阱里,身受重伤。妈妈几经周折才把它救出来,为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妈妈决定把小熊关起来,没想到一关就是七八个年头。
小熊日渐长大,越来越渴望外面的世界,可妈妈就是不肯让它出去。作为补偿,还给了它越来越多的玩具和越来越丰盛的食物。但这些不是小熊想要的,它跟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喜欢这些东西了,我想要的,就是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小熊做梦也会梦见儿时那软绵绵的草地,那鲜艳芬芳的花儿,那那高高的树木,那淙淙的流水,它时常梦见自己在这样的森林里快乐地奔跑,去追逐蝴蝶,追逐蜻蜓,又或者追逐天边的一朵云。
妈妈在它的房间开了扇窗,让它去看“外面的世界”。小熊甚是沮丧,在它看来那一扇窗的风光不过是妈妈用来忽悠自己的。愤恨在它心头一点点积聚。它想,总有一天,它会冲破这个“牢笼”,在外面的世界过上属于它自己的自由而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