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学
  • 侯树勋
  • 1385字
  • 2020-08-28 17:49:55

第二节 骨科CT检查

一、概述

1967年,CT的发明人亨斯菲尔德(图1-5-2-1)在英国EMI公司从事计算机和重建技术研究工作。在研究模式识别技术时亨斯菲尔德认识到,如果X线从各个方向通过一个物体,并且对所有这些衰减的X线作测量,那么就有可能得到这个物体内部的信息,而且该信息的图像可以提供给放射诊断医生。亨斯菲尔德采用了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使计算机程序化,解决了图像重建的难题,一台处理X线的实验设备诞生了(图1-5-2-2)。在当时的技术水准下,处理一幅图像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图1-5-2-1 CT发明人及理论依据

英国工程师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19—2004)

图1-5-2-2 CT最早雏形

1971年,第一台CT安装于Atkinson-Morley医院。每一幅图像的处理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在使用微处理器后,处理时间进一步减少到4.5分钟。CT的临床实验取得了成功。这台CT设备只能够对颅脑成像,还无法检查全身其他部位(图1-5-2-3)。

图1-5-2-3 第一台用于颅脑检查CT

1972年,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年会和北美放射年会(RSNA)宣读了关于CT的第一篇论文,正式向世界宣布CT的诞生。CT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直观的影像学方法。CT在骨关节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且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随着CT机器不断改善(图1-5-2-4),其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的多排CT均能够将平面图像合成为3D图像,更能立体观察伤病部位(图1-5-2-5),术中CT也已应用于临床。

图1-5-2-4 CT扫描方式的变化

二、CT在骨骼系统的主要应用

(一)外伤

多用于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等深部外伤。能清楚显示骨折碎片、移位、神经受压情况和血肿的大小,对肌腱、韧带、半月板撕裂和盘状半月板诊查也有很大帮助。

(二)脊柱疾患

CT能准确地观察椎管的形状和大小、椎骨及椎间关节的结构,以及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对脊柱和椎管内外病变的诊断水平。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CT对脊髓神经根病变的敏感性。应用CT以检查下列脊柱疾病:

1.寰枕畸形。

2.椎管狭窄。

3.椎间盘突出及椎间盘退变。

图1-5-2-5 骨盆骨折髋关节后脱位3D图像

4.脊柱结核。

5.脊椎滑脱。

6.颈椎后纵韧带钙化。

7.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症。

(三)软组织肿瘤、骨肿瘤及肿瘤样病损

CT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的大小、位置、骨皮质完整性,骨内外浸润的范围,肿瘤和周围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瘤内成分及关节软骨是否受累等。

(四)骨和软组织感染

包括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脓肿。

(五)其他

CT可早期显示骨关节退行性变,确定先天性骨与关节异常。

(六)几种特殊的CT扫描技术

1.计算骨矿物质量(定量CT)

骨密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骨矿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可进行活体的骨密度测量,测量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2.关节造影CT

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再进行关节CT扫描,能获得更多且更清楚的影像信息,称之为关节造影CT,多用于肩、膝关节。可以显示关节软骨的形态、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及滑膜增生粘连情况,也可用以显示出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肩袖损伤、髌腱肥厚等。

3.脊髓造影CT

可以显示各种脊髓病变,如脊髓空洞症、肿瘤及多种先天性发育畸形。

4.CT引导下介入放射学

CT引导介入放射学的开展,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CT引导下针刺活检:CT能发现早期细小病损,定位准确。

(2)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年轻人单发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效果最佳。

(3)CT引导下摘除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并发的骨内细小死骨。

(4)CT引导下异物定位与摘除:肌肉或软组织内小的异物在手术取出时极难找到,CT能良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