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兆伟治疗脾胃病经验撷粹
- 单兆伟 沈洪
- 899字
- 2020-08-28 17:50:34
三、益气活血疗胃痞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脾胃组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定名为“胃痞”,以示和其他慢性胃炎相区别。一般认为,本病以胃阴亏虚为主,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本病的主要病理关键乃脾胃气虚,气滞血瘀。以益气活血为旨治疗此疾,疗效满意。中医学认为,“久病必虚”,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亦提出了“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之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迁延,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和劳逸失当而致,久则脾胃损伤,脾胃既损,中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则血行瘀滞。故脾胃气虚血瘀乃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而辨血瘀不应拘于疼痛固定、刺痛及舌质紫有瘀斑等,临床上尤重视舌下静脉的望诊。《灵枢·经脉》曰:“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萎缩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着舌下静脉瘀紫增粗或曲张,这是脾胃血瘀的重要标志。结合西医学检查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数都有免疫功能失调和血液黏滞度增高,胃镜示胃黏膜红白相间或苍白以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这些都提示气虚血瘀的存在。针对这一病理表现,常选用黄芪、党参、白术三药相配,仿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法,扶正固本,达到气充则血行,血行则瘀祛,意在“助之使通”;气虚日久,必致血亏,加当归、白芍、黄芪相伍,补气养血和络;用丹参、檀香二味取丹参饮之意,此为治血瘀胃脘痛,历验有效之方剂,丹参破宿瘀而利生新血;檀香入血分,逐冷除郁理气,并制丹参寒凉之性;选仙鹤草健脾补中,行瘀止痛,《百草镜》谓其能“活血,理百病,散痞满”;再用莪术、红花意在增强化瘀之功;复加佛手片、枳壳等使气行则血行,同时使补而不壅,无碍气机。整个组方,标本兼治,旨在补虚活血消痞。
验案:
陈某,女,44岁。胃脘作胀隐痛5年,加重1个月来诊。刻下:胃脘胀满时有隐痛,纳谷不馨,时有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络增粗瘀紫,脉细弦。胃镜示: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证属中虚气滞血瘀。药用:黄芪20g,党参15g,白术、白芍、当归各10g,紫丹参15g,檀香1g,红花6g,莪术10g,仙鹤草、炒谷麦芽各15g,佛手片6g。7剂后,痛除胀减,大便正常,继以原方加减治疗3个月。复查胃镜:轻度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