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昏迷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昏迷是临床常见急症,要求医生及时检查尽快明确诊断,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应围绕昏迷进行边检查、边处理、边思考、边判断、步步深入的思维程序。询问家属、知情人,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发病形式、诱发因素、现场经过、病情演变及发展状况,伴随症状和体征。既往有无急慢性疾病及服药历史。
7.2.1 病史
重点了解昏迷的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演变过程。
7.2.1.1 现病史
(1)起病方式:
因罹患的病症而不同,例如急性发病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心脏疾病和某些急性中毒等。亚急性发病多见于脑炎、脑膜炎和代谢性脑病等。渐进性昏迷多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在昏迷前发热,见于颅内感染。昏迷前剧烈头疼、呕吐,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如果昏迷前曾有眩晕发作,应考虑到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和小脑出血等;有的患者在昏迷前出现过精神症状,主要见于病毒性脑炎、额叶肿瘤及某些变性或脱髓鞘性脑病等。
(2)致病因素:
应了解发病时的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处在高温环境,室内有无煤炉,有无遗留药品和药瓶等。
7.2.1.2 过去史
(1)外伤史:
提示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下(外)血肿等。
(2)高血压史:
提示高血压脑病、急性脑血管病的可能。
(3)房颤病史且发病急骤者:
提示脑栓塞的可能。
(4)慢性肺部疾病史:
提示肺性脑病的可能。
(5)糖尿病史:
提示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的状况,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及了解“降糖药”的应用状况。
(6)肾病史:
应考虑尿毒症性脑病或透析性脑病。
(7)物质滥用史:
要想到严重的戒断反应导致昏迷的发生。
7.2.2 查体
7.2.2.1 生命体征
(1)体温:
1)发热:
见于中暑、重症感染、脑干出血等。
2)体温过低:
往往是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某些药物中毒的表现。
(2)脉搏和心跳:
昏迷者的脉搏和心跳节律与频率的变化与病情和病变部位相关。脉搏和心跳增快:可见于肺炎、心力衰竭、肺水肿、气道不全梗阻者,及代谢性酸中毒;脉搏和心跳减慢:多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等;脉搏和心跳不规则:见于心律失常。
(3)呼吸:
昏迷者的呼吸节律与频率的变化也与病情和病变部位相关。呼吸增快可见于肺炎、心力衰竭、肺水肿、气道不全梗阻者;呼吸深快提示患者可能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减慢多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等;呼吸不规则见于脑干呼吸中枢损害。
(4)血压
1)血压升高:
多见于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2)血压降低:
多见于心肌梗死、休克、酒精及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7.2.2.2 皮肤、黏膜检查
(1)面色:
面部樱桃红色提示CO中毒。
(2)口唇:
青紫提示缺氧,口唇周围疱疹见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3)皮肤和黏膜:
巩膜黄染提示肝性脑病、溶血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所致昏迷等;肘前部如有多个注射针斑要警惕是静脉吸毒者;皮下出血点、瘀斑见于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4)患者呼出气体、呕吐物气味:
如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味提示尿毒症;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性昏迷等。
7.2.2.3 眼部检查
(1)瞳孔:
瞳孔的大小、形状的诊断意义较大,但应询问既往眼科病史。一侧瞳孔散大是病灶侧颞叶钩回病的表现之一。
1)双侧瞳孔散大:
见于多种药或食物中毒(如阿托品类药物、肉毒毒素等)、氰化物中毒,或脑缺氧等。
2)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常提示脑干上部病变脑桥出血,无光反射为间脑受损。也可见于吗啡、安眠药物中毒所致昏迷。
3)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
为脑疝的早期征象。
4)瞳孔对光反应是否正常:
是判断昏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眼球:
1)患者不能睁眼,说明脑干网状结构已受抑制,如有眼球活动说明昏迷较浅,脑干功能尚存在。
2)双眼球位置固定于中间位,眼球活动消失,表示患者已进入深昏迷,提示中脑或脑桥损害。
3)昏迷者双眼向一侧凝视,多见于大脑半球或脑干损害。
4)双眼向下凝视鼻尖,见于丘脑或丘脑底部病变。
5)眼球沉浮(两眼迅速向下方偏转,超过正常俯视的范围,然后慢慢回到正常位置),见于脑桥局限性病变。
6)昏迷者有完整的两眼反射性水平协同运动,提示病变仍局限于大脑半球。
7)玩偶眼现象提示昏迷较浅。
(3)眼底:
有助于诊断基础疾病。
7.2.2.4 颜面部检查
(1)面神经受损:
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呼气时瘫痪侧面部肌肉由于无力而鼓起较高(鼓帆征)。
(2)三叉神经受损:
刺激患者面部皮肤,比较患者双侧面部表情是否一致,如果一侧痛觉反应差提示三叉神经受累或感觉传导束,或者感觉皮质受累。
7.2.2.5 运动功能检查
将患者双侧肢体被动抬高后任其自然落下,落下较快的一侧为瘫痪侧(落鞭征)。压迫患者一侧眶上孔,瘫痪侧肢体无回缩动作。患者仰卧位,将其双腿屈曲立于床上,瘫痪侧迅速向外倒。
7.2.2.6 反射检查
昏迷者的深、浅反射呈对称性减低或消失,提示为大脑的弥漫性病变。患者肢体的深、浅反射出现不对称性改变,提示有局限性脑病变存在。瘫痪侧肢体的反射的变化与病变和病程有关,可减低,也可亢进。一侧病理反射,多提示对侧脑部病变。也可演变成双侧病理反射。绝大多数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和脑的弥漫性病变,均出现双侧病理反射。
7.2.2.7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多见于颅内感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发病几小时内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7.2.2.8 不同程度昏迷的症状和体征
(1)浅昏迷:
患者无意识,睁眼反应消失或呈半闭合状态、言语功能和自发性随意运动消失。对一般的外界刺激无知觉反应,只有在强烈的疼痛刺激下可有痛苦表现、呻吟或肢体的防御反射,脑干反射完好。
(2)中昏迷:
患者意识丧失,睁眼反应、言语和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能出现防御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其他脑干反射迟钝,伴有呼吸、脉搏和血压改变。
(3)深昏迷:
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对强烈的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腱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等脑干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
7.2.3 辅助检查
(1)血糖定量检测:
有助低血糖昏迷的诊断。
(2)CO定性检测:
可诊断CO中毒所致的昏迷。
(3)肝功及血氨的检查:
可排除肝性昏迷。
(4)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查:
有助中毒或代谢性疾病的鉴别。
(5)ECG检查:
可确定房颤,注意排除心源性卒中。
(6)药物或毒物定性定量检测:
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可通过血、尿液标本进行酒精、农药、重金属及某些毒物的定性定量检测有助病因诊断。
(7)CSF检查:
细胞学、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可排除颅内出血或感染性疾病。
(8)颅脑影像学:
头颅平片可发现颅骨骨折和一些肿瘤的病理性钙化。头颅CT对一些急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对脑瘤的显示,尤其对脑干、小脑等后颅凹病变的显示优于CT。
7.2.4 昏迷定位
对昏迷要进行病变定位,区分颅内病变还是颅脑外疾病。如果确定昏迷与颅内病变有关,还需进一步病变定位和性质(表7.2.1)。
表7.2.1 昏迷定位
注:+阳性;±可疑;-阴性
7.2.5 Glasgow-pittsburgh Coma Scale(GCS)昏迷的等级评估(表7.2.2)
表7.2.2 Glasgow-pittsburgh Coma Scale昏迷的等级评估标准
续表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表共分7项,3级,最高35分,最低7分。35~28分为轻度昏迷,27~21分为中昏迷,20~15分为重度昏迷。
7.2.6 鉴别诊断
7.2.6.1 休克
循环功能不全,血压降低,收缩压60mmHg,血容量减少20%~40%。由于心、脑血液灌注不足,常烦躁不安、易激动、呼吸急促、心律失常、脉搏微弱和意识障碍,严重者昏迷。四肢潮冷、面色苍白或发绀、尿量少等。休克的病因比较明确,而且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眶上切迹压痛反应等存在,而昏迷者生理反射消失。
7.2.6.2 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发作
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及躯干,出现强直性-阵挛性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常反复发作,发作缓解期意识清楚,严重者可呈持续状态。昏迷者脑干生理反射消失,而本发作生理反射存在。
7.2.6.3 貌似清醒的昏迷状态
(1)去皮质状态:
指双侧大脑皮质弥散性严重损害,使皮质与脑干功能出现分离状态。大脑皮质功能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不能言语、思维、情感、记忆、意志完全丧失、不能执行指令或完成各种动作,及四肢瘫痪,但因脑干各部分功能完好,眼睑开闭自如,可见双眼球无目的地活动,给人意识清醒的感觉。
(2)无动性缄默:
表现缄默不语、面无表情、四肢瘫痪、小便失禁。Ⅰ型:除上述表现外,因觉醒-睡眠周期正常存在,睁闭眼自如,眼球可有追物运动,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主要是病变损害了视丘下部与额叶前部的多巴胺通路,使双额叶得不到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冲动所致。Ⅱ型:除上述表现外,对疼痛刺激有逃避反应,常伴有瞳孔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及非经典去大脑强直表现,有过度睡眠现象,但刺激后容易清醒。主要因大脑皮质得不到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足够的兴奋冲动所致。
(3)植物人状态:
指严重的颅脑损伤后长期缺乏高级神经活动的状态。生命功能尚可维持,但无意识活动,有时与去大脑皮质状态和无动性缄默难以鉴别。
7.2.6.4 貌似昏迷的清醒状态
(1)精神抑制状态:
僵卧不语,对刺激无反应,双目紧闭,扳开眼睑时有明显抵抗,眼球上翻,外力减除后双眼迅速紧闭。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应灵敏,多见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和癔症性昏迷。癔症性昏迷以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为主,表现朦胧、昏睡或木僵状态,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诊断不难。
(2)木僵状态:
表现不语、不动和不食,对强烈的外界刺激无反应,貌似昏迷,实际患者能够感知周围事物及其外界的变化,并无意识障碍,也可合并蜡样屈曲或违拗,可有尿便潴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症患者。
(3)闭锁综合征:
表现除眼球不会运转外,还可见四肢瘫痪,不能说话和吞咽,缺乏表情,就像全身被闭锁,但能理解言语和动作,能以睁闭眼或眼球垂直运动等形式示意,说明意识清楚。该综合征是脑桥腹侧的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第5脑神经以下的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病变多为梗死、出血、脱髓鞘、炎症或肿瘤。
7.2.6.5 脑死亡
指全脑功能整合能力严重破坏,并无恢复希望的脑损伤状态。
(1)深度昏迷: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2)自主呼吸:
停止。
(3)脑干反射:
消失。
(4)EEG:
呈等电位。
(5)其他:
如颈动静脉氧分压消失或明显减少。脑血管造影示颅内无血流或造影剂滞留在颅脑底。颅脑超声波中线搏动消失,颅脑CT检查脑底部大血管不显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