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莪术油有效成分的鉴别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一、莪术油有效成分的鉴别、含量测定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莪术油的活性成分为倍半萜烯类等物质,如莪术酮、莪术醇、榄香烯等。王琰等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温莪术中分离提取得到7种单体化合物,经熔点、紫外、红外、质谱、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分别确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莪术醇、莪术二酮、异莪术烯醇和吉马酮。通过X单晶衍射测定出姜黄素、莪术醇、异莪术烯醇和吉马酮的化学结构式,且通过TLC、HPLC方法检查到纯度均在98%以上。通过药效学试验及对三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莪术中的这七种成分含量比较,提示可将挥发油作为有效部位,姜黄素作为莪术的有效成分,吉马酮作为指标性成分,一并控制莪术质量。
目前,国内外还认为建立在中药成分系统研究基础上的指纹图谱对于中药内在质量评价和控制可以保障中药质量的测控,全面反映所含特征成分的指纹标准的建立,将更有效地进行中药的质量评价和控制。谢莹等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莪术油的气相色谱指纹的标准化和数字化进行研究,考察利用系列正构烷烃为参比,在不同色谱条件下进行气相指纹谱的测定,结果表明,用多参比指标建立的指纹图谱数字化标准对中药质量控制更科学有效。
国内文献报道,主要以莪术油中的莪术醇和榄香烯的含量为依据,制定质量标准。
(一)莪术醇
莪术醇是莪术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可作为莪术油真伪鉴别的依据。莪术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半缩酮结构,其熔点为147~142℃,比旋度[α]为40.8°,折光率n 25为1.482。《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薄层层析鉴定莪术醇,即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倾斜上行展开,用1%香草醛硫酸溶液喷雾显色。有文献报道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香草醛硫酸溶液喷雾显色。此外,亦有文献报道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己烷和乙烷-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用10%磷钼酸显色。《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板为色谱板,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60∶5∶0.5)为展开剂,用莪术醇、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为对照品进行鉴别,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发现斑点分离较好,斑点清晰可见。
我国现有的莪术醇定量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光光度法该法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推荐方法,为莪术醇与香草醛硫酸溶液反应,在20~25℃放置1小时,在52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并以聚山梨酯乙醇溶液作空白对照得到测定值。但这种方法特异性不强,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水分等,同时,莪术醇与挥发油中其他成分没有分离,难免对测量值产生干扰,使结果不太稳定。
2.红外分光光度法在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丙酮(96∶4)为展开剂,将挥发油中极性较小的干扰组分层析至高 R f值区,而将莪术醇留在原点附近,然后无须显色标记出其斑点位置,而根据试验中求出 R f值,直接将薄层上莪术醇部分刮下洗脱,再以其红外光谱中亚乙基吸收峰为定量谱带,CCl 4为溶剂,基线法测定吸光度,结合标准曲线定量。此法中亚乙基的谱带专属性强,除干扰组分外,其他组分与莪术醇无须进行分离。
3.薄层扫描法李静坤在硅胶G-CMC上,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倾斜上行展开,使莪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立即挥散溶剂后,用香草醛冰草酸醋酸显色,100℃下干燥,莪术醇为紫红色斑点,显色后1小时用λ S=575nm,λ R=730nm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吸收度积分值。由于莪术醇在酸中性质稳定,应在显色后2小时内进行扫描。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石油乙醚(30~60℃)-丙酮-乙酸乙酯(94∶5∶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60℃显色4分钟,以反射式锯齿扫描测得温莪术油中莪术醇的平均含量为7.45%。
4.气相色谱法鉴于挥发油组分复杂,内标物选择困难,顾民心采用外标法测定莪术醇含量。选用的色谱条件为:固定相2%OV-17,柱长2m,柱温156℃,汽化室温度200℃,氢火焰离子检测,载气流量(ml/min):氮35,氢54,空气400。郑少珠以联苯和氧杂葱为内标物,采用色谱条件为3.2mm×2m玻璃填充柱,柱温155℃,汽化室及检测器温度220℃,载气流量(ml/min):氮气50,氢气50,空气500,测定莪术油原料药莪术醇的含量。
Zhu等利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用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姜黄属的4种中药材温郁金、姜黄、蓬莪术、广西莪术中莪术醇含量,结果表明用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分离姜黄属植物根茎挥发油结果较为理想。
5.液相色谱法游剑等在莪术油微球的含量测定中,利用香草醛浓硫酸溶液显色,以莪术醇为对照,通过醇油系数κ从而计算出微球中总油的含量。运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分析制剂中莪术油3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莪术醇、莪术二酮、吉马酮,从UV扫描结果分析及排除测定溶剂的干扰,最终选定莪术醇、吉马酮、莪术二醇测定波长分别为204nm、245nm、227nm。
王婷等报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莪术醇与香草醛浓硫酸反应后的物质来测量,显色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难以控制,且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本身不稳定,需临时配制,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难以保证。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液相色谱柱(ODS柱),以乙腈-水(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以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该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莪术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二)榄香烯
魏福祥等以SE-30毛细管色谱柱为分析柱,正十六烷为内标物质,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起始温度160℃,保持7分钟,然后以20℃/min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5分钟,氮气流量1.9ml/min,分流体积比为1∶30,汽化室及检测室温度240℃,测定莪术挥发油中榄香烯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杨威采用内标法,以水杨酸甲酯作为内标物,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中β-榄香烯含量。采用OV 1701为固定相、柱长25m、内径0.2mm、液膜厚度0.25μm的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00℃,5℃/min,结束温度200℃,载气为氮气,流速1.5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β-榄香烯进样量在0.715~14.300ng内与峰面积比值(β-榄香烯/水杨酸甲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 RSD=0.58%)。提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可作为莪术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测定方法。
杜霞采用HP-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初始温度100℃,然后以10℃/min升温至220℃,汽化室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量1ml/min,进样量1μl,不分流进样。用GC-MS对温莪术和广西莪术莪术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温莪术的莪术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明显高于广西莪术。
(三)莪术二酮和牻牛儿酮(吉马酮)
在薄层色谱法中选择莪术油中量较高的倍半烯萜类成分呋喃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作为莪术油的指标成分,更能体现莪术油的质量。从莪术油组成成分性质差异大的角度考虑,由于莪术二酮的极性较大,呋喃二烯极性较小,牻牛儿酮的极性居中,选用呋喃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作为薄层鉴别法的指标成分,可根据3个不同性质的化学指标展示莪术油薄层色谱图的特征并标示主要成分的位置,综合评价莪术油整体的稳定性情况,使鉴定的可靠性更有保证,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真实。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莪术油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以牻牛儿酮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210nm进行含量测定。刘慧俊以莪术油有效成分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同时作为指标成分,采用Kromasil KRIOO-5C18色谱柱,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测波长为215nm。结果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分别在24.12~120.60μg/ml、8.30~41.52μg/ml和24.62~12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5%、99.26%和96.71%,RSD分别为2.43%、2.71%和1.88%,即加样回收率良好。莪术油的抗癌、抗病毒物质基础是倍半萜类成分,主要包括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三者含量约占莪术油的42%~50%。试验表明采用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同时作为指标成分,代替原来的单一指标成分,能更好地控制莪术油的内在质量,确保其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莪术油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牻牛儿酮和呋喃二烯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216nm进行含量测定。
莪术二酮的含量测定:李成网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中莪术二酮的含量。采用K romasil CN柱(150mm× 416mm),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贾东明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莪术油凝胶剂中吉马酮的含量,方法是在ODS-C18色谱柱上采用流动相乙睛-0.025mol/L磷酸(45∶55)(三乙胺调节pH至4.5)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乙腈(70%):0~5分钟;乙腈(70%→90%):5~30分钟;乙腈(90%):30~50分钟。检测波长213nm,流速为1.0ml/min。本法专属性高,可同时测定凝胶剂样品中莪术醇和吉马酮的含量,可用于对莪术油凝胶剂的质量控制。杨威等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中吉玛酮和β-榄香烯含量。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OV-1701为固定液,柱长25m、内径0.2mm、液膜厚度0.25μm的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00℃,5℃/min,结束温度200℃;载气为氮气;流速115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四)莪术油指纹图谱在莪术油化学成分鉴定及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指纹图谱一般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过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识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指纹图谱主要是通过现代的分析检测手段对复杂物质体系特征的一种阐释。近十几年来,世界主要的中药、天然药物强国或组织均采用指纹图谱的方法来检测中药或天然药物的整体化合物特征,包括日本、法国、德国、中国、英国、印度、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近十年来,莪术油的指纹图谱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包括GC指纹图谱、GC-MS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而且GC-QTOF-MS指纹图谱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彭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莪术油化学成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Agilent 110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和布鲁克microTOFQ质谱检测器。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如下:
液相条件:色谱柱:GRACE Alltima TMC18(250mm×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检测波长:214nm;
进样量:5μl;流速:0.9ml/min;柱温:25℃;
梯度洗脱程序:
质谱条件:ESI源:正离子检测模式;End Plate offset:-500V;
毛细管电压:-4500V;雾化气压力:120kPa;干燥气:N 2
干燥气流速:8.0L/min;干燥气温度:180℃;
精密称取莪术油适量,甲醇溶解并配制成相当于莪术油浓度为10μg/ml的溶液,按液相色谱与质谱条件下所得的莪术油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4-1)进行分析。
通过保留时间结合文献并比对所建数据库,对莪术油和莪术水煎液中的色谱峰进行鉴别。以莪术油中bisacurone epoxide的鉴别为例说明莪术中色谱峰的鉴别过程。利用布鲁克“Bruker Daltonics Data Analysis”软件,对数据库中所有化学成分进行萃取,若能得到萃取离子流色谱图,则可能包含此种化学成分。bisacurone epoxide的准分子离子峰M+H峰和M+Na峰的精确相对分子量分别269.1747和291.1567,M+Na峰的萃取离子流图如图1-4-2。在“Generate Molecular Formula”软件中输入bisacurone epoxide的分子式C 15H 24O 4Na,计算精确分子质量和真实放射性核素分布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计算得到质量测量误差为-0.5ppm,sigma值为0.0969,确定此峰为bisacurone epoxide。同理可得莪术油中bisacurone epoxide、4-methoxy-5-hydroxy-bisabola-2,10-diene-9-one、acetoxyneocurdione、zedoarolide A、trans,trans-1,7-diphenyl-l,3-heptadien-5-zedoalactone A、ar-turmerone、curcumenol、zedoalactone B、crucumalactone的解析过程。试验中采用莪术二酮、呋喃二烯、莪术醇为对照品,准确鉴定出莪术油中的莪术二酮和莪术醇,混合对照品的总离子流图如图1-4-3,峰1为莪术二酮,峰2为莪术醇。通过以上数据处理过程共鉴定出莪术油中的15种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列于表1-4-1。
图1-4-1 莪术油总离子流图
图1-4-2 bisacurone epoxide提取离子流色谱图
图1-4-3 混合对照品总离子流图
表1-4-1 莪术油化学成分鉴别结果
祝明等建立莪术油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使用Agilent 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Agilent Extend C18(250mm×4.6mm,5μm);进样量:5μl;
流动相:乙腈-水;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6nm;柱温:30℃;
梯度洗脱:
精密称取呋喃二烯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80μg/ml的溶液作为参照物;精密称取莪术油0.1g于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至2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适合作为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试验采用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和达州市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提供的22批莪术油样品进行HPLC分析,生成莪术油对照指纹图谱,见图1-4-4。结果各批次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呈现8个共有峰;供试品指纹图谱中与参照物呋喃二烯色谱峰相应的峰为S峰,8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374(1)、0.408(2)、0.568(3)、0.687(4)、0.975(5)、1.000(S)、1.296(7)、1.359(8),其RSD不得超过±10%;非共有峰峰面积不得超过总峰面积的10%。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提供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计算,样品的指纹图谱与莪术油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不得低于0.95。
图1-4-4 莪术油对照指纹图谱
取各批次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2批样品的主要色谱峰整体图貌基本一致,相似度均大于0.990,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1%,以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10批样品测定结果为例,见表1-4-2、1-4-3、1-4-4、1-4-5和图1-4-5。
表1-4-2 样品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表1-4-3 样品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
表1-4-4 非共有峰占总峰面积比
表1-4-5 样品的相似度
图1-4-5 莪术油样品的指纹图谱
周欣等选用GC-MS联用技术对温莪术油进行指纹图谱测定。试验采用HP6890-HP5973GC-MS联用仪,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HP-5MS(30m×0.25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60℃,以10℃/min升温至100℃,再以4℃/min升温至200℃后,以20℃/min升温至280℃,保持2分钟;
汽化室温度:250℃;载气:高纯度氦气(纯度为99.999%);
柱前压:52.6kPa;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40∶1;
离子源: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
电子能量:70eV;发射电流:34.6μA;接口温度:280℃;
溶剂延迟:4min;质量范围:10~550。
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莪术挥发油,按上述条件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适合作为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以浙江瑞安产的温莪术为研究对象,对其10批次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10个批次温莪术油的GC-MS的TIC见图1-4-6。有21个主要的共有特征峰(占总峰面积94%以上),选择8号峰为参照峰,然后分别求出各特征峰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A值)和相对峰面积(峰面积之比),结果见表1-4-6。采用冰片和莪术醇的对照品进行对照。从温莪术挥发油的质谱分析结果可知,A值为1.00时,组分是β-榄香烯(β-elemene),该成分是莪术油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20%的共有峰只有1个,就是A值为1.15的组分,质谱检索结果是莪术烯(curzerene);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10%的共有峰有2个,一个是A值为1.41时的组分,是吉马酮,另一个是A值为1.43时的组分,是新莪术二酮(neocurdione);A值为1.31时组分是莪术醇(curcumol),该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但该组分是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小于10%的共有峰,在《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小于10%的共有峰,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
图1-4-6 浙江瑞安10个批次的温莪术油的GC-MS的TIC图
(从上至下是1~10号样品)
表1-4-6 10批次温莪术油特征(峰)成分相对含量
续表
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计算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得到温莪术(浙江瑞安产)挥发性成分的共有指纹图谱,见图1-4-7。对照共有指纹图谱,10个批次温莪术油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见表1-4-7。
图1-4-7 10个批次莪术油中的GC-MS共有指纹图谱
表1-4-7 10个批次温莪术油的相似性分析结果
从此结果可以看出,10批次温莪术挥发油样本的相似度均在90%以上,未发现离群样本,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的要求。
李想等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莪术油进行指纹图谱鉴定。试验采用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HP-5(30m×0.32mm)WCOT柱;
固定相:5%苯基甲聚硅氧烷;
程序升温:柱初始温度为100℃,保持5分钟后以7℃/min升至130℃,在130℃保持15分钟,然后以5℃/min升至140℃,在140℃保持10分钟,最后以4℃/min升至220℃;
氢火焰检测器(FID):280℃;汽化室温度:250℃;
载气:高纯度氮(纯度>99.999%);前柱压:42kPa;
载气流速:1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2.5∶1。
称取莪术油样品约0.1g,置于10ml量瓶中,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适合作为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取不同批次的莪术油样品进样分析,样品的出峰总数及其特征峰所占的比例见表1-4-8。
表1-4-8 17批次莪术油的出峰总数及其特征峰所占比例
以17批莪术油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分进行测定,有16个主要的共有特征峰(占总峰面积90%以上),选择8号峰(莪术烯)为参照峰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进行SPSS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4-8。从聚类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12批(除第3批外)聚为一类;第13~17批聚为一类;而第3批样品则较为分散(即所含成分差异较大),无法成为一类。
图1-4-8 SPSS聚类分析结果
由于GC色谱工作站获得的数据与国家药典委员会提供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不兼容,所以本试验采用Excel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17批次莪术油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见表1-4-9、1-4-10。计算结果:17批样品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8~0.8695(均值)和0.2743~0.9886(中位数),夹角余弦分别为0.6459~0.9212(均值)和0.5015~0.9884(中位数),表明17批样品的相似度低,无法建立莪术油的共有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莪术油分为两类,自制莪术油和市售莪术油各为一类,但辽宁莪术油的差异较大,无法成为一类。因此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了自制莪术油和市售莪术油的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分别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第1~12批(除第3、9批外),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9~0.9950(均值)和0.8490~0.9980(中位数),夹角余弦分别为0.9101~0.9952(均值)和0.8770~0.9979(中位数),第13~17批样品,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7~0.9978(均值)和0.9280~0.9978(中位数),夹角余弦分别为0.9667~0.9982(均值)和0.9477~0.9978(中位数)。结果表明:可以分别建立自制莪术油和市售莪术油的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结果见图1-4-9。
表1-4-9 17个不同产地批次莪术油的相似性分析结果(平均值)
续表
表1-4-10 17个不同产地批次莪术油的相似性分析结果(中位数)
续表
图1-4-9 自制莪术油(A)、市售莪术油(B)、自制辽宁莪术油(C)的GC图谱
3号峰:榄香烯(β-elemene);8号峰:莪术烯(curzerene);11号峰:莪术二酮(curdione)
本试验对中药莪术油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由图谱可知:实验室自制莪术油的β-榄香烯和莪术二酮含量低,其中温莪术较高,蓬莪术次之,广西莪术含量最低。而市售莪术油的药材品种为温莪术,β-榄香烯和莪术二酮的含量高。研究结果表明:自制莪术油和市售莪术油不具有共同的指纹图谱模式。
彭缨等还对广西莪术水煎液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对莪术油分析相同的液相色谱、质谱条件和分析方法,所得广西莪术水煎液总离子流色谱图和化学成分鉴定见图1-4-10和表1-4-11。化合物curcolone、zedoarol、zederone分子式均为C 15 H 18O 3,采用ACD/Chemdraw软件计算化合物的亲水亲油平衡值log P分别为1.59、1.66、1.5,log P值越大,疏水性越强,根据化合物在反相色谱的保留原则,疏水性越强,出峰越晚,结合保留时间可判断出峰顺序为zederone>curcolone>zedoarol。
从莪术油和莪术水煎液的HPLC-QTOF/MS结果分析,两者共有成分有5种,分别为bisacurone epoxide、莪术二酮、l,7-bis-(4-hydroxyphenyl)-l,4,6-heptatrien-3-one、zederone、curcumenol。试验结果表明莪术油与莪术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莪术传统水煎液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莪术油存在很大差别。在莪术水煎液中没有检测到莪术醇、新莪术二酮、β-榄香烯等莪术油中的药理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