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天何言哉

子曰:“予欲不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篇19)
译文: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子贡说:“先生如果不说话,那我们学生还能学到什么,并传播转述老师的思想呢?”孔子说:“天说些什么呢?春夏秋冬照样运行,万物自然生长。天说了些什么呢?”
提示:
孔子在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时,指出自然界按照本身的规律运行不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孔子指出自然界虽然无言,但却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着。人们只有对自然界的这些客观规律心存敬畏,才能克服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矛盾,认识、适应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的客观规律。孔子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这种认识闪烁着智者伟大理性光辉,对我国养生学影响很大。受其启迪,逐步形成的“顺应自然”和“四时养身”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孔子的唯物观,至今仍卓有成效地为人们的健康造福。
一、顺应自然
大自然对人的作用有利与害的两面性,是利是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在人为。若能在饮食、起居、精神调摄上使主观符合客观规律,就能趋利避害,有益身体健康。
相反,违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意孤行,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从而诱发多种疾病。这样的历史教训很多。超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所欲为必将自食其果,损伤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四时养生
在顺应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客观规律,提出四时养生的理论,强调养生防病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因时制宜。这一养生法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春季养生
1.注意保暖,适应多变的气候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加之,穿着厚厚的棉衣捂了一冬,人体的耐寒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在春季、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际,要注意保暖,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并应根据气候变化和自身体质状况增减衣服。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温,以防止春寒引起血管收缩,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2.饮食
适量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虾、牛奶、豆制品、鸡蛋,以及菠菜、胡萝卜、西红柿、圆白菜、豌豆、菜花、草莓、樱桃、苹果等。少吃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此外还要常喝水,以利排出体内毒素,防止血液变稠形成血栓。
春季阳气升发,在食补上要注意顾护阳气,宜多吃温补阳气、益气健脾的食物,如葱、韭菜、蒜、姜、香菜、香椿、大枣等。忌生冷寒凉食物。
3.起居和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保证充分睡眠的基础上,适当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春季应保持精神愉快,以使肝气条达舒畅,与春季生发之气相应。
4.体育锻炼
春季应多到户外从事体育锻炼。但应注意气候变化,大风、浓雾天则宜改为室内锻炼。晨练一般须待日出以后进行。这时空气清新,含氧量较高。适于春季的体育锻炼项目很多,如散步、慢跑、打球、做操、打太极拳、春游踏青、放风筝等。
5.疾病预防
春季气温增高,为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常开窗户,促使室内通风,可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要少去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遇到风沙、扬尘天气也要减少外出。
春季还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疾病的高发时段。这些疾病多由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引起。对花粉过敏者在植物盛花期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繁花似锦的地方去逗留。倘若非去不可则应戴上口罩,加以防范。早晨六七点和下午三四点是花粉飘落的高峰期,所以白天最好关窗,在晚上开窗。倘若对尘螨过敏,则应保持居室通风、透光、干燥,避免使用地毯及容易感染灰尘的家具。
(二)夏季养生
1.饮食
( 1)营养合理搭配
夏季天热,蛋白质异化作用加速,消耗增加。所以必须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吃豆制品、牛奶、鱼虾、鸡鸭、田螺、蛋类等。
其次,夏季汗多,维生素、矿物元素随汗液排泄大量散失,容易引起失水、中暑,因此要适量补充水分、维生素、矿物元素。除喝白开水、饮茶补水外,还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早晚喝粥也大有好处。此外,还应适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时令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扁豆、辣椒、茄子、杏、桃、西瓜等。
( 2)合理运用食疗
夏季气候炎热,汗出不断,阳气外发,阴寒内伏,因此宜适量多吃辛温食物,如蒜、姜等,以补养人体阳气。大蒜味辛、性温,解毒杀虫,治痈疮,痢疾泻下,食蟹和菌蕈中毒,为夏季佐餐佳品。
夏季大量出汗,气随津泄,还容易造成气阴两虚。可用西瓜、荷叶粥、银耳粥、荸荠粥等清热解暑,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其中,西瓜素有夏日白虎之称。食用或捣汁饮用能止渴除烦,用于防治暑湿热盛伤津口大渴、小便不利有较好的疗效,可适量多吃。
夏季暑热夹湿为患,易生疔疖、痱子,出现胸闷、脘痞、纳食不香、口淡、口甜等症状,可选食鱼腥草、马齿苋、藿香等清热解毒、宣化湿邪。
( 3)少食生冷
夏天人们自然要选择一些凉菜、冷面、冰镇饮料等消暑食品,但不宜贪吃。贪吃生冷瓜果、冰冻食物和冷饮,不仅损伤肠胃黏膜,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呕吐,脘腹疼痛,泄泻不止,而且冰冷食物刺激喉咽,使抵抗能力减弱,还可引起咽喉炎、感冒等疾病。老年人和患有急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更应有所节制,少食或不吃生冷食物。
2.起居和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指出夏季是万物繁衍秀美季节,天地之气交融,人要晚睡早起。在精神调养上,应该精神焕发,快乐欢畅,豁达外向,心平气和,不要厌恶夏日炎热,使人气机通畅,以适应夏季阳气隆盛的特点。
3.体育锻炼
运动要适度。清晨或傍晚时选择河边湖畔、树林等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开展健身运动,以避开暑热,防止气阴消耗过多。游泳、打太极拳、散步、慢跑、打球等体育运动,适宜在夏季进行。条件允许也可外出消暑旅游。
4.疾病预防
夏季应做好下述疾病的预防。
消化道传染病:在夏季伤寒、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用污水清洗蔬菜瓜果,不喝生水,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在疾病流行时不吃生、冷食品,不共用毛巾,就能有效阻止“病从口入”。另外,还要预防冰箱性腹泻。有的人认为冰箱是保险柜,将储放在冰箱中的剩菜剩饭取出就吃,结果引起上吐下泻。原来冰箱储藏室的温度保持在4~10℃,绝大多数细菌在这种温度下生长缓慢,但有些嗜冷细菌却能迅速繁衍。一旦吃了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物,就能致病。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须加热15分钟,彻底灭菌后再吃。这样就能有效预防冰箱性腹泻。
心脑血管疾病:夏季热浪扑来,气压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普遍感到头晕、胸闷,极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急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暑热天应做好自我保健,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睡眠,避免在烈日炎炎进行户外活动,并按时服药,以防病情加重恶化,发生意外。
感冒和风湿性关节病:夏季暑热外蒸,汗出不断,腠理开放,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引发伤风感冒、关节疼痛一类的疾病。故勿贪凉,当风而卧,以防贼风伤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风寒湿邪十分敏感,更应注意保暖,尽量少吹电扇,少开空调,并保持居处干燥。
此外,长期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内还会引起空调病,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预防这种疾病最好的方法是少开空调,在早晚尽量开窗换气。空调的温度不宜开得太低,一般调在26℃左右为宜。
(三)秋季养生
1.适当冻着点
初秋天气虽然转凉,但地气尚温。这时不宜捂得太严实,过早穿上棉衣棉裤。这样适当冻着点,能增强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体的耐寒力,预防感冒、支气管炎一类的疾病。
2.饮食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耗损人体津液,使脏腑失于濡润,引起口干鼻燥、大便干结、甚至干咳少痰等症状。按照“燥者润之”的原则,饮食上应以养阴润燥为主。蔬菜可选清润多汁的黄瓜、西红柿、扁豆、南瓜、木耳、香菇、百合等。瓜果可选梨、苹果、葡萄、石榴、山楂、甘蔗、荸荠等。肉类如鸭肉、鹅肉、龟、甲鱼、鱼虾等富含蛋白质,又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可适量摄取。
此外,还应适时饮水。银耳粥、百合粥、山药粥、梨粥等有生津止渴,健脾养胃作用,适于秋季食用。
3.起居和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阳气渐收,由热转凉。这时要顺应气候变化,早睡早起。同时要收敛精神,使情绪稳定,意志安宁,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4.体育锻炼
秋季凉爽,去名山大川登高郊游,有益身心健康,不失为好的选择。跑步、散步、球类活动等也适宜在秋季进行。
5.疾病预防
秋季气候变化无常,容易罹患感冒一类上呼吸道疾患。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可有效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的季节,用醋熏蒸居室,对空气进行消毒,也能减少发病。
在秋季有支气管哮喘宿疾的患者也极易旧病复发。这些患者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适应能力很差。一旦天气变凉,应及时增加衣服,并查明过敏原,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秋季还是肠胃疾病的多发季节。胃肠受凉后发生痉挛,使胃酸分泌增多,便会引起胃痛、腹胀、反酸、呕恶等症状。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更易复发,甚至诱发胃和十二指肠出血、胃穿孔。因此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胃病患者更应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盖好被子,以免受凉,加重病情。
(四)冬季养生
1.饮食
入冬后气温下降,使人体能量消耗大幅度增加。这时应适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肉、鸭肉、猪肉等,给机体补充热量。羊肉性味温甘,有温中补虚之效。食用后使人感到暖和,不怕冷。畏寒肢冷属中医阳虚体质者尤宜食用。粮谷类可选食米、面、玉米、红薯,并适量多吃一些蔬菜,如白菜、萝卜、胡萝卜、韭菜、莲藕、马铃薯等,以及水果如苹果、柑橘、红枣等。
2.起居和精神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是万物生机潜藏的季节,河水结冰,大地冻裂。这时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天黑即睡,天光大亮再起床。精神调摄上,应少思虑,不忧愁,以使情志沉静,保持乐观豁达状态。
3.体育锻炼
冬季运动要适度,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宜做剧烈的体育运动,搞得大汗淋漓,伤津液,耗损阳气。晨练最好在日出之后进行,大风、大雪、浓雾天不宜外出锻炼。
4.疾病预防
冬季寒冷,影响人体的防御功能和抗病力,并使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意外,甚至死亡。因此,在数九寒天,或气温骤降时,一定要随气候变化增加衣服,注意防寒保温。老人或病人千万不要过早外出晨练,在低温天气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随时到医院就诊。
冬季还是一氧化碳中毒和交通事故的多发季节。靠火炉取暖的用户,要保持烟筒通畅,并预留风斗。发现煤气中毒,应开窗通气,将患者迅速转送医院。冰雪天外出要小心谨慎,防止摔倒和发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