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空洞病症奇 奇病中医取奇效

付某某,男,57岁,住院病历号55468。主因“双下肢酸胀疼痛3年,加重1月”于2011年1月4日入院治疗。

入院症见:双下肢酸胀疼痛,双足发凉,左下肢行走乏力、抬起困难,双下肢肌肉痉挛频繁,腰部酸痛,弯腰困难,时有头晕,变换体位时明显,无恶心呕吐,偶有心悸,无胸闷胸痛,无腹胀腹痛,纳眠可,小便淋漓不尽,夜尿2~3次,大便2日1行,需使用开塞露。

患者2008年于外院诊断为脊髓空洞症、颈椎椎管狭窄,并行手术治疗。既往尚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等病史,新生儿50天时患肠梗阻,行手术治疗。

当时笔者刚刚接触临床工作,对于脊髓空洞症这个病也是第一次听说,我们来简单看看现代医学对这个病的认识:由于多种原因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病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脊髓节段的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一般采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曾试用放射治疗,但疗效皆不确切。鉴于本病的缓慢进展性,以及常合并环枕部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而且这些又被认为与病因有关,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手术方式。

看来又是一个现代医学尚无良策之病,那么中医怎么看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患者一系列症状:双下肢酸痛、痉挛、发凉、抬举无力、腰酸痛、头晕、小便淋沥不尽、大便不畅等都可以用肾虚来解释。因为患者肾精不足,下肢骨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见肢体酸痛痉挛、抬举无力;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痛;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不能生髓,髓海空虚,不能充脑,故见头晕;肾阳不足,失其温煦,故见肢体发凉,二便不畅。中医治疗当补肾填精生髓,肾精旺,髓海足,此病应当缓解。另外,患者于新生儿50天时患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看来其原本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养故致此病。肾为先天之本,这么看来,此患者的病机就是肾气亏虚,这时笔者突然联想到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如果这位患者肾气亏虚至此,恐怕生育是很难了,所以我顺便问了一句,果然,患者家属说她们没有子女。

察患者舌体胖大,质紫暗,苔少,浊腻、黄白相间,脉弦滑。先予独活寄生汤,本方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为法,欲行填补,必先通络,经络疏通,全身气血畅行无阻,补方得力,处方如下:

1月13日,患者诉双小腿酸痛较前减轻,左下肢抬起仍乏力,双下肢痉挛次数较前减少,时有腰部酸困不适,无头晕,双足无明显发凉。舌暗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弱。前方稍事调整:肾为肝之母,母病久必及子,故稍加疏肝柔肝之品,处方:

1月21日,患者自觉左下肢较前有力,抬起乏力明显好转,无明显酸痛,右小腿仍感酸痛、活动后明显,双下肢偶有小腿肌肉痉挛,腰部时有酸困不适,无头晕,双足无发凉,小便较前通畅,大便每日一行。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弱。目前患者自觉诸症减轻,唯右小腿酸痛缓解不明显,考虑其先天肾气不足、后天生化乏源,加之不善调摄,久寒凝滞血脉、闭阻经络。于前方基础上增加温阳散寒之力,以观其效,处方:

1月26日,患者诉右小腿偶有酸胀疼痛,自觉较前明显减轻,左下肢较前有力,双小腿痉挛次数较前明显减少,腰部时有酸困不适,余无明显异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给予补肾填精、温阳健脾中药口服,处方:

1月31日,患者诉右小腿偶有酸胀疼痛、活动后明显,右下肢偶有肌肉痉挛,左下肢有力、抬起基本如常,左下肢无肌肉痉挛,腰部酸困不适减轻。患者诸症好转,继予温肾填精之法击鼓再进,处方:

2月9日,患者诉右小腿偶有酸胀,无明显疼痛,右下肢偶有肌肉痉挛,腰部酸困不适减轻。看到这里,我们可以不谦虚地说患者前途光明、形势一片大好,只要他能坚持治疗,其病未敢言愈,然亦能稳步好转。不料,早晨笔者一来查房,患者劈头盖脸便冲笔者大嚷一番,并且莫名其妙地破口大骂,后来笔者才知道是因为昨晚同屋一病号因为突发急症,夜间抢救导致其未能安睡。恐怕他无法继续接受我们的治疗了。果然,数日后他的爱人向笔者连连道歉,说患者要求出院,已经回家了。

按:此病案想来甚是遗憾,若能坚持服药数月,待肝肾之气补足,其病好转并不难。可惜其人心胸不宽,只想着自己有病需要照顾,而不能体谅其他病患疾苦,此种心态虽亦有其肝肾大亏之物质基础,然不能不说其肝肾之亏与其心性不够达观互为因果也。这种性格可能也局限了他的人生,注定其病数十年来难获圆满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