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

除了步摇和花钗,自魏晋以来,还流行一种叫“金钿”饰品。《说文》:“钿,金华也。”[汉]许慎:《说文解字》金部,299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古时“华”通“花”,故金钿也称“金花”。又因其多以花卉为型,故也称花钿。

汉代金钿实物如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西汉金花饰片〔2.36〕和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西汉S形金饰片〔2.37〕。前者以金片镂空錾刻出五枚连珠金花,金花上錾刻小连珠纹一圈。魏晋时期的金钿实物更多,如湖南长沙晋墓出土金钿〔2.38〕。此外,山东临沂洗砚池M2号晋墓出土了八件桃形金叶和部分金饰残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化局:《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载《文物》,2005(7)。。1972年南京大学东晋墓出土的金饰片发掘报告称:“桃形金片32片。均用薄仅0.3毫米左右的金片剪成,尖端有小孔,可以穿系。这种金片有大小两种:大的长1.6厘米、宽1.3厘米,重0.23~0.3克不等;小的长1.3厘米、宽1厘米,重0.12克左右。”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载《文物》,1973(4)。这种桃形金片曾发现于洛阳的西晋元康七年(297)徐美人墓中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二队:《洛阳晋墓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57(1)。,又见于长沙东晋宁康三年(375)刘氏女墓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沙南郊烂泥冲晋墓清理简报》,载《文物参考资料》,1955(11)。

2.36 西汉金花饰片云南省博物馆藏

2.37 西汉S形金饰片云南省博物馆藏

2.38 魏晋金钿

唐代女性流行梳高髻,式样丰富繁复,且喜在发髻上面点缀花钿和插饰发梳。花钿实物如唐人张萱《捣练图》〔2.39〕中仕女和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唐代提篮侍女陶塑发髻的花钿〔2.40〕。另外,阿斯塔纳村古墓群编号第206号张雄夫妇墓出土涂黑漆木胎假髻〔2.41〕与吐鲁番唐墓出土纸胎假髻〔2.42〕上都绘着精致、繁缛的金色花纹。这与江苏南京南唐二陵墓出土陶俑的高髻式样相同〔2.43〕。

2.39 [唐]张萱《捣练》局部

2.40 [唐]提篮侍女陶塑局部

2.41 黑漆木胎假髻

2.42 纸胎假髻

2.43 南唐陶俑

最多的唐代贵族女性发髻上花钿多达数百枚,超出今人的想象,如陕西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唐李倕墓墓主人头骨上部出土了大大小小有370多个花钿饰件——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玻璃、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等,很多金饰件下还有翡翠鸟鲜艳的蓝色羽毛,色彩绚烂,极尽奢华。这些饰件就应该依附于里面的漆纱冠之上〔2.44〕。此外,1988年西安西郊咸阳国际机场锅炉房M2工地初唐贺若氏墓贺若氏,名厥,其夫独孤罗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子。独孤罗的七妹为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独孤皇后。贺若氏家族为周、隋、唐三代皇亲国戚。出土冠饰。贺若氏死后陪葬丰富,有华丽精美的金头饰,发现时仍戴在墓主人头上。其余散落在头部周围。金头饰由金萼托、金花钿、金坠、金花等各种饰件和宝石、珍珠、玉饰等三百多件连缀而成〔2.45〕。

2.44 [唐]头冠饰件

2.45 [唐]金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