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
- 张复合 刘亦师主编
- 3370字
- 2021-04-02 21:02:17
前言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决定于2016年7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召开“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此次年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营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大连市旅顺口区规划局、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
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是我国近代史上以“洋务”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在军事工业的带动和影响下,扩及采矿、运输、电信、缫丝等其他部门,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1874—1885年间,清廷购买军舰、枪炮,组建北洋舰队,并在旅顺扩展航道、疏浚港湾、填海,建炮台等诸多军事设施以及与军港配套的建筑。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军事设施和建筑较多完整地保留至今,对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建筑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此次年会以“近代中国的海防、边防与城市建筑术”为主题。
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征集论文启事》自2015年6月发出后,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和有关方面研究人员的积极响应,来稿踊跃,提交论文73篇。经过认真进行筛选、评审,并同部分作者进行沟通,最终选取63篇(占接收论文的86%)收入此文集。
63篇论文出自91名研究者之手,涉及6个有关专题的研究:
军事史视角下的近代建筑与城市研究专题论文10篇(16%);近代城市与建筑考察研究及保护专题论文10篇(16%);近代建筑技术考察与研究专题论文7篇(11%);近代建筑类型与特征专题论文10篇(16%);近代建筑史料考辨、建筑理论研究专题论文13篇(20.5%);建筑活动与近代建筑教育研究专题论文13篇(20.5%)。
随着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面世、“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召开,我们迎来了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起步的三十年、进入“深化”阶段的第八年。历经七年“起步”(1986—1993)、十五年“发展”(1993—2008)和八年“深化”(2008—2016),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现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三十年,我们召开十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接收论文1189篇;出版论文集5本、学术丛书10辑,收入论文887篇。这是我们三十年来在建筑史学领域坚持不懈辛勤耕耘收获的丰硕成果,这是我们三十年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路途上艰苦攀登努力前行留下的坚实足迹。
本次年会会刊特刊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记事(1986—2016)——纪念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三十年”一文,期冀对各界了解相关情况能有所帮助。
今年,是汪坦先生(1916—2001年)一百周年诞辰。值此之际,我们深切怀念第二时期(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汪坦先生。
汪坦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中卓有建树,并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他敏锐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是个亟待填补的学术空白:
“中国建筑的这一段历史是非搞不可的。今天不搞,明天也要搞;我们不搞,我们的后来人也要搞。迟搞不如早搞。这一段历史刚过去不久,许多当事人还健在,许多建筑物还保存尚好。搞得越早,条件越好;晚搞一天,耽误一天。为了中国现代建筑今天的发展,为了中国建筑的未来,有必要尽早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1985年4月,汪坦、张复合:《关于进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报告》)
为此,不顾当时已年届70的高龄,汪坦先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开创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领域。
1985年8月,由汪坦先生发起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拉开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新时期的序幕;1988年2月,他率“中国近代建筑考察团”赴日访问,同“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正式签署《关于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工作协议书》,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中日共同进行中国近代建筑调查工作的国际合作,同东京大学教授藤森照信共同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16分册、《全调查:东亚近代城市与建筑》,为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有关著述和讲演中,汪坦先生提出结合近代中国建筑的特征探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目的是活跃思想以转变相当长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教条”“僵化”状态;提倡创造轻松自由搞研究的生动局面,以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角度开展研究;提倡各单位和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互相交流。
汪坦先生主张,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应是一种十分轻松、自由、大家来搞的局面。什么方法都行,不给自己套上什么枷锁,不把研究的范围弄得很窄,使人望而却步。有兴趣的都来搞,像玩古董一样来搞研究为什么不可以呢?这样研究来研究去,可能会搞出很有意思的东西来,也可以补一些目的性很严肃的研究之不足。
汪坦先生认为,代表一项基本研究工作水平的,不仅是短期内所出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长时期持续、广泛开展的学术活动。一项基本研究工作,可能要经过十年、几十年,甚至几代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对于基本研究来说,学术成果是战术性的,学术活动是战略性的。长时期开展的学术活动培养出人才、锻炼了队伍,这才是一项基本研究工作得以达到高水平的可靠保证。
汪坦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所开创的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后继有人、方兴未艾。把汪坦先生所开创的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继续下去,进行到底,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的队伍新人接续、人才辈出,本次年会会刊的91名研究者中,新人超过多半(57名,占62%)。2014年7月“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上,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正式聘任学术委员、秘书长7人,使组织健全完善;在今年年会论文征集、年会会刊《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编辑工作中,学术委员会的核心作用已初步体现。
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的成果被以多种方式广泛利用,发挥出应有的学术价值。我们看重的不是成果,看重的是产生成果的学术活动;只有广泛持续的学术活动,才会不断有新成果出现。
三十年的学术活动证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学术品牌!学术活动广泛持续的开展,正是我们的生命力和活力的表现。
在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初具规模、基本健全的基础上,增强凝聚力、提升协调性,进一步加强对学术发展的引导,成为摆在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面前的重要任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始终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高度关注。自2000年第7次学术年会至2014年第14年会,十四年间三任院长连续8次与会;同时,对会议经费一直予以积极的支持。
此次学术年会的召开,适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迎来建院70周年。以“继往·开来”为主题,建筑学院将开启系列学术活动、纪念活动以及展览、出版等活动。作为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5月14日举办了“西方建筑理论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暨汪坦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列入院庆系列出版活动。
承各位作者积极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使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得以在研讨会之前问世。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开展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为开好此次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营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政府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大连市旅顺口区规划局、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妥帖的安排,为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在大连旅顺口区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今天,在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即将召开之际,谨对大力支持会议召开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营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各级领导,对为会议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大连市旅顺口区规划局、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各位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多年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予以关注、支持的各位同仁及专家学者,对热情代为发布征求论文启事、进行相关报道的建筑文化媒体,对积极支持此次研讨会、踊跃提交论文的研究者,对清华大学出版社,对关注、支持此次研讨会的有关人士、机构和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7月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顺利、圆满、成功!
2016年6月16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