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保建筑群保护与管理的分析

1.建筑群损毁的显著问题

由于中东铁路建筑群已历经百年沧桑,很多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且损毁的问题愈加显著。其损毁情况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

寒冷冬季对建筑的冻融危害问题最不可忽视,冻害造成建筑外墙出现酥碱,粉饰脱漆、墙皮脱落;冻胀导致地基沉降,墙体产生严重的纵向裂痕。长年风雨浸蚀对建筑的影响也较大,由于建筑群体地势低洼,排水系统又较差,砖木结构和少数木刻楞建筑受潮后木结构表面保护漆脱落,木结构变形,产生裂缝,甚至失去结构性能。

同时,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也对建筑中的阳光房带来了巨大的损伤,阳光房多布置于建筑的南侧,是早期俄罗斯人用于种植植物的房间,也称为花房,相当于现如今的阳台,可以起到调节室内小气候的作用,其围护结构主要为木板和玻璃。而由于多年风雨剥蚀,且未对其进行较好的修缮和保护,使得阳光房的木结构裂缝严重,玻璃也已残破不堪,失去了花房本身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形态。目前有些建筑已构成危房,如不采取修缮措施,裂痕将越发明显,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2)人为因素

建筑周围私搭滥建,仓房及附属用房。在原有的建筑墙体上接建门斗、偏厦、仓房等,影响了建筑的整体面貌(图6);

图6 国保建筑私搭乱建照片

原有建筑每幢房屋2~4户居民,现在每幢房屋最多达6户居民,人为改变了建筑平面结构;

原有建筑外墙面普遍采用黄白相间色彩,色彩统一协调;而现有色彩粉刷混乱,改变了建筑原有色彩体系(图7);

图7 国保建筑外墙粉刷改动照片

原有建筑为木质门窗框,现有的房屋已更换成塑钢窗和铁皮门,改变了建筑原有风貌;

原有建筑室内为木质地板,后来被部分居民改为瓷砖、复合地板等;

原有建筑有些室内有壁炉、储藏地窖,后来被一部分居民拆毁填平,其使用功能受到威胁甚至消失;

原有居民住宅被改建为商业用房,特别是用于食品加工行,对建筑的危害较重,如使用不当会对建筑产生新的损毁(图8);

图8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阳光房照片

原有建筑内部结构都已改变,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风貌,如原昂昂溪火车站候车室,2003年进行了改造,现变为国际旅客候车室;

原有建筑外墙刻花雕木等装饰,因年久失修,普遍已经发生严重的变形或脱落。

2.建筑群管理的诸多矛盾

随着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被评为国保单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重视。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的管理并非易事,存在很多的困难和矛盾,以下是在国保建筑群保护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阐述:

1)各部门管理权能出现矛盾

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与当地铁道部门责任与权力划分不清晰。昂昂溪中东铁路俄式建筑坐落在昂昂溪区铁北陵园路,作为国保单位理应隶属于当地政府部门的管辖(道北街道办事处)。近年来,曾由昂昂溪区人民政府、昂昂溪文化局与道北街道办事处、道北派出所共同签署了俄式建筑安全、防火等责任状,由道北派出所负责安全巡视、检查。

但又由于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是铁路用途的建筑,其住宅内居住的居民也大多为铁路员工及其家属,所以又属于铁路负责管理的对象,而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昂昂溪文管所,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当地铁路部门保护的方式和方法又不尽相同,且管辖范围模糊,很多地方有矛盾冲突,导致某些保护和管理环节的重复或。此问题也是在调研过程中,经相关人员阐述的影响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保护与管理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由此可见,建立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2)居民生活行为与建筑保护的矛盾

昂昂溪文管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对国保建筑群的保护和管理有统一的原则和目标,在保护过程中,必然以建筑本体和保护范围为重中之重,尽量使得国保建筑完好无损或减少伤害。这些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作为国保单位的知识与法律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有守护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他们的工作情况也直接关系建筑保护与损毁情况。因此,他们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而有些居民不但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而且其行为与建筑保护背道而驰。

昂昂溪的居民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都是淳淳朴朴的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保护意识淡薄,对保护管理方面又所知甚少,并不知该如何保护和使用手中的国保,他们在建筑的周围私搭乱建的现象比比皆是,只为了一己之私,使用方便,甚至有些建筑已被后加建的仓房或墙体围入其中,已很难被发现。

加之现阶段昂昂溪的经济、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落后,使其更是难于与外界接触,更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学习和了解外界的文化思想和保护常识。以上矛盾导致即便上级有较为合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无法顺利执行,因为从昂昂溪文管所到街道办事处再到居民本身这三级层面,并没有形成协调有效的管理机制。

3)建筑产权不一致引发矛盾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除6栋公用建筑产权由铁路部门所有外,其余105栋住宅产权均为私有。一百年多年间房主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私有建筑所有权混乱,有的建筑因长期无人居住,与户主联系困难,更是无法见到户主本人,这严重已影响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不利于建立与这111栋户主分别进行联系的末端管理机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保护对象发生任何问题,很难确定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4)修缮经费进出的矛盾

昂昂溪中东铁路的修缮经费来源、金额和经费支出一直是难题。昂昂溪当地经济不够发达,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4165元,产权人投资保护难度较大。在保护修缮方面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数量多,保护维修资金投入量大,私人产权住户数量多且无力修缮,由谁来投资保护一直是复杂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

3.建筑群管理的新挑战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在罗西亚大街也于2015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随着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日渐得到重视,保护单位等级的提高,同时也为该建筑群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比如有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整体统一规划管理的挑战,保护开发与原始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相互冲突的挑战,那些传统的经济、社会、自然、文化是取而代之还是继续保留。

对该建筑群保护工作应该更加妥当、完善,管理工作也应更加谨慎、严格。相比较之前管理的疏忽、缺漏的问题,应予以深刻总结,全面升级保护和管理的等级和各项制度,尤其针对整体规划,只要各部门统一协调,防治建筑冻害,大众参与以及与每家每户取得长久联系的末端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尤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