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9字
- 2021-06-24 17:56:17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0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试卷及详解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恩格斯于1886年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包含有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 )。
A.自然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答案】C
【解析】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基本形式,即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现代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与唯心主义辩证法有根本区别,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意识、观念等看作是世界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世界万物都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物质世界的体现或产物。“物是感觉的复合”即认为物质世界来源于感觉经验且由其决定,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D
【解析】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旧质事物就会变成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A项,“有”“无”,“长”“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BC两项,体现了矛盾的观点,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D项,意为:很长的堤坝,因为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比喻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体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以及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法官审理案件
B.农民播种小麦
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D.医生为病人治病
【答案】B
【解析】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A.经验论
B.循环论
C.直线论
D.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割裂二者的统一性会产生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前者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认为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后者则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分别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且有主观性
D.真理且有客观性
【答案】B
【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在这一点上真理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变化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
【答案】C
【解析】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①实践是社会主体存在的基础;②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它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③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9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基本矛盾是指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①是一定生产关系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条件,决定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生产过程中人们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们在交换和分配中的关系。②决定着一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11“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认为少数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B项,“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12下列各项体现正确处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是( )。
A.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B.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给别人
C.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答案】C
【解析】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决定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反作用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通过社会价值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我们要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C项,“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是自我价值通过社会价值实现出来的表现;ABD三项,是只重视自我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的表现。
13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
A.选择的自主性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是对立又统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必然王国不断地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是有限度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14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
A.开始萌芽
B.基本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B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而其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其形成的最主要的标志;C项,1935年到1945年,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D项,1945年到1957年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6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矛盾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最广大的动力;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基本动力之一。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C.减租减息
D.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中共土地政策由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
A.八一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百色起义
【答案】C
【解析】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指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在开始时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军队带到井冈山地区,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 )。
A.对象不同
B.领导者不同
C.任务不同
D.动力不同
【答案】B
【解析】民主主义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领导权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最终促成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件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5年华北事变
C.1936年西安事变
D.1937年七七事变
【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努力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把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党、红军以及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A项,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党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战略任务,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道路。C项,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22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三反”运动,其内容除了反官僚主义、反浪费外,还包括( )。
A.反贪污
B.反偷工减料
C.反偷税漏税
D.反盗骗国家财产
【答案】A
【解析】“三反”“五反”运动是在建国初期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三反”是指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指在私营企业中进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3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历史课题是( )。
A.巩固新民主主义
B.消灭资本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
D.进入共产主义
【答案】C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24陈云在中共八大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所涉及的是( )。
A.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B.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D.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中共八大陈云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②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③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2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党的领导
B.改革开放
C.与时俱进
D.依法治国
【答案】B
【解析】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6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答案】A
【解析】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这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
A.发展教育
B.扩大就业
C.改善民生
D.养老助残
【答案】C
【解析】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8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9“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是( )。
A.繁荣稳定
B.两种制度
C.高度自治
D.一个中国
【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意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中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其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是指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国际主义
D.集体主义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1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科学技术现代化
D.国防现代化
【答案】C
【解析】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缺一不可。其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它不但关系到工业、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有极大的关系。
3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对外开放,改革创新
【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其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3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 )。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发展生产力
【答案】A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有关中国共产党重要政治理论,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34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
D.能够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
【答案】C
【解析】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更主要的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
C.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解析】A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宗教政策;D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62008年7月9日,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日本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千年发展目标和( )。
A.粮食安全议题
B.反恐议题
C.和平利用太空议题
D.环境保护议题
【答案】A
【解析】2008年7月7~9日,八国集团(G8)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召开第34届峰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为世界经济、气候变暖、节约能源、粮食危机、援助非洲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等地区的安全问题。
37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
B.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C.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D.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
【答案】C
【解析】2008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胡锦涛指出: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38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是( )。
A.刘伯明
B.景海鹏
C.翟志刚
D.杨利伟
【答案】C
【解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点45分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39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8日为西藏( )。
A.和平解放纪念日
B.结束农奴制纪念日
C.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D.农奴翻身纪念日
【答案】C
【解析】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402009年1月7日,中国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之巅冰穹A地区,动工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即( )。
A.中山站
B.长城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答案】D
【解析】北京时间2009年1月7日,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抵达南极之巅冰穹A地区,动工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二个考察站,昆仑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是我国第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错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
(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正确。
(1)坚持三者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有: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5)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迫切性。
45简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1)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大国,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
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
(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