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竞争均衡

答:竞争均衡是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由于完全竞争中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水平。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因为买卖双方都是按照既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量的选择,结果导致了零利润。

2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

答: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解释消费选择与储蓄内生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一个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经济系统内人均资产存量或单位有效劳动资产存量;而资产存量的增加则取决于经济系统内的储蓄额;储蓄率的高低则取决于家庭将收入用于当前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居民家庭对其收入在当前消费与储蓄之间分割比例的决策,取决于该家庭对当前消费所获效用与未来消费所获得效用的评价和比较,对此抽象的评价给出量化的定义,即跨期替代弹性。

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与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负相关,消费者越厌恶风险,消费的增加引起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幅度越大,消费者就越倾向于现期消费,未来消费对现期消费的替代程度就越小,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就越小。

3补偿变化

答:补偿变化是指价格变化之后使消费者恢复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初始效用上)所必须的收入变化,因为这种收入变化刚好补偿了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这种补偿变化测度的是,如果想要准确地补偿受价格变动影响的消费者,就必须给予消费者额外的货币。

如图1所示,x1的价格上升使得预算约束线I1围绕着纵轴的交点向内转动至I2,最优消费组合由(x*1,x*2)移至(x(∧)1,x(∧)2),消费者效用水平下降。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给消费者一定的货币补偿,相当于增加收入,此时对应的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I3(与新的预算约束线I2平行),并与最初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图1 补偿变化

4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中(生产或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效应),则所有竞争均衡(瓦尔拉斯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位于契约曲线上)。也就是说,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表明,对任何初始的资源配置,个人之间的竞争性交换过程,无论是在投入要素市场还是产出品市场的交换,都将导致经济上有效率的结果。一个竞争性的制度,建立在消费者和生产者自我利益目标以及市场价格向双方传递信息的能力上,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和y,他的效用函数式u(x,y)=lnx+2lny。假设商品y的价格和他的收入不变,商品x的价格下降,那么(  )。

A.商品y的替代效应为0,因为y的价格没有变化

B.商品y的收入效应为0,因为消费者的收入不变

C.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减少了商品y的需求,增加了商品x的需求

D.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MUx/MUy=px/py,可得:(1/x)/(2/y)=px/py,即ypy=2xpx,联立预算约束方程xpx+ypy=m,可得需求函数为:x=m/(3px),y=2m/(3py),可知商品的需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无关。商品y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则y的需求不变;x的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2如果所有的价格都上升10%,那么(  )。

A.拉氏价格指数上升大于10%,帕氏价格指数上升小于10%

B.拉氏价格指数上升小于10%,帕氏价格指数上升大于10%

C.拉氏价格指数和帕氏价格指数都上升10%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拉氏价格指数为:

帕氏价格指数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0%,则价格指数都上涨10%。

3如果拍卖人以一个保留价格起拍,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卖商品,那么这种拍卖方式属于(  )。

A.英式拍卖

B.荷式拍卖

C.一级密封价格拍卖

D.二级密封价格拍卖

【答案】A

【解析】英式拍卖是指拍卖人先以一个保留价格(即商品出售者所愿意卖出商品的最低价格)起拍,接下来投标人要相继给出一个较高的价格,出价最高的投标人获得商品。B项,荷式拍卖是指拍卖人先以较高价格起拍,然后逐步降价直到有投标人愿意接受这个价格。C项,一级密封价格拍卖又称“歧视性拍卖”,即不同单位的拍卖品由该单位的最高出价者以最高出价购买。D项,二级密封价格拍卖即维克里拍卖,竞买者以密封的形式独立出价,商品也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但是,获胜者支付的是所有投标价格中的第二高价。

4在一般情况下,厂商获得的价格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B

【解析】由于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就要生产;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MC与AVC的交点,即停止营业点),企业无法弥补可变成本,如果生产,亏损将大于固定成本,厂商便停止生产。

5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于其他消费者消费该商品的数量,那么我们说这种商品(  )。

A.属于公共产品

B.具有垄断力

C.具有网络外部性

D.具有竞争性

【答案】C

【解析】网络外部性是外部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个人得自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于消费这种商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

三、作图、计算题(4题,共45分)

1(15分)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2+Y2

(1)计算边际替代率MRS。(5分)

(2)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5分)

(3)如果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是PX和PY,消费者的收入为M,那么消费者将会选择消费多少单位X和Y?(5分)

解:(1)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MUY=2X/(2Y)=X/Y。

(2)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如图2所示,无差异曲线是位于第一象限的不同半径的圆,偏好是凹的。

图2 无差异曲线

(3)根据无差异曲线可知,最优解为角点解。可分为三种情况:

当PX=PY时,预算线为经过无差异曲线两端点的直线,此时消费者只消费X或只消费Y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X=M/PX,Y=0,或者X=0,Y=M/PY

当PX>PY时,预算线经过无差异曲线与Y轴的交点,此时消费者只消费Y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即X=0,Y=M/PY

当PX<PY时,预算线经过无差异曲线与X轴的交点,此时消费者只消费X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即X=M/PX,Y=0。

2(8分)垄断者在两个分割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产品的成本函数是:TC=Q2+10Q,Q1=32-0.4P1,Q2=32-0.4P2。求:

(1)假设市场实施差别价格,利润最大化时两个市场的价格和销售量?(4分)

(2)假设市场实施统一价格,利润最大化时企业价格、销售量和利润?(4分)

【特别说明】经计算,本题原题有问题,两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一样,这不符合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因此,这里换成一道与原题非常相似的考题,考察的知识点一样。

假定一家垄断厂商面对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1=100-Q1和P2=180-3Q2,该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20+0.75Q2,其中P代表产品价格,Q代表产品数量。(8分)

(1)如果这两个市场是分割的(没有贸易往来),那么该厂商会实施怎样的定价策略?该厂商在每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多少?总的利润为多少?(4分)

(2)如果这两个市场是相通的(存在自由贸易),那么该厂商会实施怎样的定价策略?该厂商总的需求曲线是什么?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多少?总的利润为多少?(4分)

解:(1)当这两个市场是分割的,垄断厂商可以对这两个市场单独定价,以获得最大利润。

由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P1=100-Q1和P2=180-3Q2,可得出各自的边际收益,即有:MR1=100-2Q1,MR2=180-6Q2

由成本函数C=20+0.75Q2,可得出边际成本,即MC=1.5Q=1.5(Q1+Q2)。

由于在每一个市场上,边际收益都等于边际成本,所以可得以下方程:100-2Q1=180-6Q2=1.5(Q1+Q2)。

解得:Q1=Q2=20,则Q=40。

将需求量代入各自的反需求函数,可得:P1=80,P2=120。

故总利润π=P1Q1+P2Q2-C=2780。

(2)如果这两个市场是相通的,则垄断厂商需制定一样的价格,即P1=P2=P,方可获得最大利润。

根据反需求函数可得出需求函数为:Q1=100-P,Q2=60-P/3。

则总需求函数为:Q=Q1+Q2=160-4P/3。

反需求函数为:P=120-3Q/4。

利润函数为:π=PQ-C=(120-3Q/4)Q-(20+0.75Q2)=120Q-1.5Q2-2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120-3Q=0。

解得:Q=40。

将销售量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P1=P2=P=90,Q1=10,Q2=30。

故总利润π=P1Q1+P2Q2-C=2380。

3假设在一个经济体有两个消费者A和B,他们都消费商品x和y。进一步假定A的效用函数是完全替代型,B的效用函数是完全互补型,商品x和y的总量是(10,10)。请在埃奇沃思图(Edgeworth Box)中画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10分)

答:契约曲线是埃奇沃思方框图中两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如图3所示。

 

图3 契约曲线

A的效用函数为完全替代型,则其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而B的效用函数是完全互补型,则其无差异曲线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组合。契约曲线为埃奇沃思盒的对角线,即完全互补无差异曲线的折拗点与完全替代无差异曲线的交点的集合。其中,线上的每个点都符合以下条件:

xA+xB=10

yA+yB=10

4考虑两个博弈者,Anna和Eric,他们要在看足球赛和看芭蕾舞之间作出选择。两人希望能够在一起,然而Anna更喜欢Eric陪她一起看芭蕾舞,Eric更喜欢Anna陪他看足球,他们的收益矩阵如下。这个博弈也别称为“性别之战”(Battle of Sexes)。(12分)

(1)找出这个博弈里所有的纳什均衡。(8分)

(2)现假设两人可以商量,Eric是在Anna决策基础上作出选择,请用博弈的扩展形式画出子博弈均衡。(4分)

解:(1)通过划线法可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足球,足球)和(芭蕾,芭蕾)。假设Anna选择足球的概率为p,则Anna选择芭蕾的概率为1-p;Eric选择足球的概率为q,则Eric选择芭蕾的概率为1-q。

根据支付等值法可得:

3p+0·(1-p)=0·p+(1-p)

q+0·(1-q)=0·q+3(1-q)

解得p=1/4,q=3/4。

因此可知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Anna以1/4的概率选择足球,3/4的概率选择芭蕾;Eric以3/4的概率选择足球,1/4的概率选择芭蕾。

(2)博弈扩展形式如图4所示,Anna是先决策一方,Anna更喜欢Eric陪她一起看芭蕾舞,所以Anna会选择芭蕾而不会选择足球;当Anna选择芭蕾时,若Eric选择足球,则收益组合为(0,0);若Eric选择芭蕾,则收益组合为(3,1),因此子博弈均衡为(芭蕾,芭蕾)。

图4 扩展形

宏观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货币中性

答: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中性理论是古典学派反击凯恩斯主义的国家需求管理政策的有力武器。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会引起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2效率工资理论

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通常企业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更高的工资,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理论上,人们对效率工资的确切理解是: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即效率工资保证总劳动成本最低。由于效率工资可以相对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并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因而效率工资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采用了效率工资后,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增强,而偷懒、欺骗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则有所降低,企业相应的监控成本减少。

3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这样的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类似于出现了流动性陷阱。

4动态不一致

答:动态不一致性是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取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作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

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要求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假设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不变,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1亿元,那么GDP将会增加(  )。

A.1亿元

B.少于1亿元

C.大于1亿元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支出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消费支出有乘数效应,且乘数1/(1-c)>1(c为边际消费倾向,且0<c<1),因此消费增长带来的收入的增加将超过消费本身的增长。

2假定沿着AD曲线,名义的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将会导致(  )。

A.实际货币余额下降而实际利率上升

B.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而实际利率下降

C.实际货币余额和实际利率都下降

D.实际货币余额和实际利率都上升

【答案】B

【解析】P下降,Ms不变,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Ms/P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

3在古典理论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那么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是(  )。

A.影响投资水平,但不影响实际利率

B.影响实际利率,但不影响投资水平

C.对投资水平和实际利率都有影响

D.对投资水平和实际利率都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古典理论里总供给曲线垂直,则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价格水平,因此货币是中性的,对实际经济变量都不产生影响,即对投资水平和实际利率都没有影响。

4在凯恩斯交叉图中,消费函数是C=C(_)+cYD,其中0<c<1,C(_)是自主消费。假设自主消费下降,那么均衡的储蓄将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假设自主消费减少∆C(∆C>0),使得计划支出下降,实际支出减少∆C·[1/(1-c)]>∆C,又因为Y=C+S,则∆Y=∆C+∆S,即-∆C·[1/(1-c)]=∆S-∆C,从而∆S=∆C-∆C·[1/(1-c)]<0,因此均衡的储蓄将会下降。

5在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M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流通中的通货

B.指流通中的通货和活期存款

C.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D.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答案】B

【解析】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的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三、计算和论述题(3题,共45分)

1(15分)假设一个经济体由以下方程式刻画:

C=0.8(1-t)Y

t=0.25

I=900-50i

G=800

Md/P=0.25Y-62.5i

Ms=5000

P=10

其中,C是消费,Y是收入,t是税率,I是投资,i是利率,G是政府支出,Md是货币需求,Ms是货币供给,P是价格水平。

(1)画出IS和LM曲线,并求出经济体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5分)

(2)如果政府支出增加300,均衡的收入水平如何变化?挤出效应有多大?(5分)

(3)为了抵消上题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你会建议政府采取什么政策。作图并计算相关值。(5分)

解:(1)根据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0.8(1-0.25)Y+900-50i+800。

化简可得IS曲线为:Y=4250-125i。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5000/10=0.25Y-62.5i。

即LM曲线为:Y=2000+250i。

联立解得:i=6,Y=3500。

IS和LM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IS-LM曲线

(2)政府支出增加到1100,则Y=0.8(1-0.25)Y+900-50i+1100。

可得IS曲线为:Y=5000-125i。

与原LM曲线方程联立可得:Y=4000,则∆Y=500。

如果不考虑利率变动,∆Y=300/[1-0.8×(1-0.25)]=750。

因此挤出效应为:750-500=250。

(3)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带来利率的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因此应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如图6所示。

图6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假设货币供给增加∆M,使得均衡利率为6,均衡收入为4000,代入LM曲线方程:

(5000+∆M)/10=0.25×4000-62.5×6=625

解得:∆M=1250,即货币供给增加1250。

2试分析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到低工资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请图示说明。(10分)

答: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到低工资者能够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1)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是C=C(_)+cY,其中,C(_)是自主消费,c是边际消费倾向,0<c<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而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拉动居民消费。当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因此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高收入者转给低收入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由于消费的乘数作用,消费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如图7所示,边际消费倾向增加,c′>c,则国民收入增加。

图7 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

(2)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边际消费倾向将会越小,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增加全社会的整体福利。

3(20分)2008年2月中国的CPI上涨8.7%。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但是,随着次贷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中国出口需求的下降,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在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请问:

(1)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手段有哪些?其传导机制又是怎样的?存在哪些局限性?(10分)

(2)请评述财政政策实施的成效与困难之处。(10分)

答:(1)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传递机制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实际余额增加,产生资产组合失衡。这就是说,在现行利率与收入水平上,人们持有的货币是超出其需要的。这使资产组合持有人设法通过购买其他资产以降低其持有的货币量,因而改变了资产价格及其收益。换言之,货币供给的改变,使利率发生变动。第二步,利率变动必定改变总需求。通过这两个联系实际货币存量的变动影响经济的产出水平。但是,该结果直接意味着:如果资产组合的失衡不能导致利率的较大变化,或者支出不能响应利率的变化,货币和产出间的这种联系就不会存在。

表1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a.在流动性陷阱情况下,LM曲线是水平的,而且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使它移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的货币政策,既不影响利率,也不影响收入水平。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力影响利率。因此货币政策在制止严重萧条时完全无能无力。

b.有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动,对经济可能只有十分有限的影响。在表1中的第三阶段,随着利率的降低,投资支出应该增加。但是,当利率下降时,银行不情愿增加其对私人的贷款,银行宁愿购买例如国库券之类的有价证券对政府贷款。

c.货币政策存在较长的外部时滞,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d.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受到资本完全流动的影响。

(2)财政政策实施的成效

如图8所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水平或减税都会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增加总需求水平。如果该经济初始均衡在E点,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到IS′,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上升。2008年底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我国短期较快地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幅。

图8 增加政府支出的效应

实施财政政策的困难

a.如果利率保持不变,则移动到点E″。此时商品市场处于均衡,即计划支出等于产出。但货币市场不再处于均衡状态,收入已经增加,因而需求的货币量也就上升了。由于有过量的实际余额需求,利率因而提高。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因此,总需求也下降。因此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当经济位于古典区域时,LM完全垂直,将会发生完全的挤出现象,从而导致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b.财政政策存在时滞。由于时滞的作用,正确的稳定性政策起不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