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南大学商学院965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XY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QX表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表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叉弹性公式为: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2扩展线

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扩展线上每一个生产均衡点都满足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均衡原则: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即有MRTSLK=MPL/MPK=w/r。如图1所示。

图1 扩展线

图1中的曲线ON是一条扩展线。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均衡的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3长期总成本函数

答: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LTC=LTC(Q)。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曲STC线的相切点,该曲STC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所以,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低生产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LTC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而且,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相似,长期总成本曲线也是先以递减速率上升,经拐点后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4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时:

则Kb=∆y/∆g=1。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预算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5凯恩斯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6公开市场业务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果生产中使用的某种投入要素是免费的,而且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竭,那么厂商使用这种投入要素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答:该厂商使用这种投入要素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在厂商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因此,即使某种投入要素是免费的,但其投入使用过多时,反而使得边际产量下降,这不符合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2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它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又会怎样?

答:(1)垄断厂商不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理由如下: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是亏损的(尽管亏损额是最小的)。造成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2)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垄断厂商在短期内与完全竞争厂商相同,在亏损的情况下,若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垄断厂商就停止生产;若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垄断厂商则认为生产和不生产都一样。

(3)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个可以使它获得利润或至少使亏损为零的最优生产规模,则该厂商退出生产。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在长期内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的状况,甚至获得利润,则该厂商会继续生产。因此,在长期内垄断厂商不会出现亏损。

3有人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髙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有道理吗?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之所以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其原因在于:

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边际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会将增加的收入较多的用于消费支出),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答:(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2)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原因如下: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中得出。当t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1/[1-0.8×(1-0.1)]=3.57美元;若税率增至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1/[1-0.8×(1-0.25)]=2.5美元。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5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他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的。但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的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增加、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需求水平上,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会导致许多经济行为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常运行,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三、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已知效用函数U=logaX+logaY,X、Y是两种商品,预算约束PX·X+PY·Y=M,求:

(1)消费者均衡条件;

(2)X与Y的需求函数;

(3)X与Y的需求点价格弹性。

解:(1)由题可知,根据已知的效用函数,可得商品X与商品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

MUX=∂U/∂X=1/(Xlna)

MUY=∂U/∂Y=1/(Ylna)

因此,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RSXY=MUX/MUY=Y/X=PX/PY

(2)构造拉格朗日方程为:

L=logaX+logaY-λ(PX·X+PY·Y-M)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L/∂X=1/(Xlna)-λPX=0

∂L/∂Y=1/(Ylna)-λPY=0

∂L/∂λ=PX·X+PY·Y-M=0

解得X=M/(2PX),Y=M/(2PY)。

(3)X的需求点价格弹性为:

ed=-(dX/dPX)·(PX/X)=[M/(2PX2)]×{Px/[M/(2PX)]}=1

同理可得,Y的需求价格弹性也等于1。

2一个厂商因技术原因,生产函数Q=min{X1+X2,X3+X4},X1,X2,X3,X4代表投入要素,再假设这些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x1,Px2,Px3,Px4,且固定保持不变,求:

(1)该厂商在此技术水平下的长期总成本函数;

(2)该厂商的规模报酬如何?

解:(1)由生产函数的形式可得,Q=min{X1+X2,X3+X4}是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由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性质可得,投入要素X1与X2相互替代,X3与X4相互替代,投入要素X1、X2与投入要素X3、X4是互补关系。

在长期内,投入要素X1,X2,X3,X4数量都可以改变,由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性质可得,厂商处于最优生产情形时,Q=X1+X2=X3+X4。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x1,Px2,Px3,Px4

因此长期总成本函数为:C(Q)=min{Px1Q,Px2Q}+min{Px3Q,Px4Q}。

(2)规模报酬不变,分析如下:

Q(tX1,tX2,tX3,tX4)=min{tX1+tX2,tX3+tX4}=tmin{X1+X2,X3+X4}=tQ

3假设货币需求L=0.2Y-10r(Y为国民收入,r为利率),货币供给MS=200,消费C=60+0.2Yd(Yd为可支配收入),税收T=100,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求:

(1)IS和LM曲线以及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此时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解:(1)把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支出代入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可得到IS曲线方程为:Y=60+0.2(Y-T)+I+G,即Y=362.5。

把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代入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S,可得到LM曲线为:Y=1000+50r。

联立IS、LM曲线方程求解可得均衡收入Y*=362.5,均衡利率水平r*=-12.75,均衡投资为I*=150。

(2)当G=100增加到G′=120,可得到IS曲线方程为:Y′=387.5。

联立IS、LM曲线方程求解可得均衡收入Y*=387.5,均衡利率水平r*=-12.25,均衡投资为I*=150。可以看出,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增大,均衡投资不变。

(3)不存在挤出效应。

∆Y=387.5-362.5=25,而∆Y=KG∆G=1/(1-0.2)×(120-100)=25,因此不存在挤出效应。

四、论述题(25分,任选一题)

1图示说明垄断性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的过程和实现条件,由此阐述垄断性竞争厂商的主要竞争策略。

答:(1)垄断性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进出较自由。若获利,新厂商进入行业,提供相替代的产品与原来的厂商竞争,使原厂商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反之,若亏损,行业内一些厂商逐渐退出,未退出的厂商的市场份额增加,产品价格上升,直到不亏损为止。因此,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和平均成本相等。如图2所示。可见,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不仅要求MR=LMC=SMC,而且要求P=LAC。

图2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企业的长期均衡

(2)垄断性竞争厂商的主要竞争策略

代表性厂商价格竞争策略:如图3所示,代表性厂商开始时处于A点,价格为P0,产量为Q0,如果厂商降低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不降低价格,那么该厂商会将其他厂商的客户吸引过来,从而使得该厂商的销售量大幅上升,使得价格由P0降到P1,销售量由Q0上升至Q1。但事实上,当某一厂商降低产品价格时,其他厂商也会跟着降低价格,此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客观需求曲线D,其需求价格弹性比主观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多,由于所有厂商都采取相同的价格策略,率先降价厂商无法从其他厂商吸引客户,因此销量增加有限,只能由Q0增加至Q2,且Q2<Q1

图3 代表性厂商价格竞争策略

代表性厂商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之间既存在价格竞争,也存在非价格竞争。就价格竞争而言,它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便成为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依赖程度,加强了产品的垄断程度,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仍然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进行非价格竞争是需要花费成本的。例如,改进产品性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增设售后服务网点需要增加投入,广告宣传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所花费的总成本必须小于由此所增加的总收益,否则,厂商是不会进行非价格竞争的。

非价格竞争作为厂商之间相互竞争的一种形式,它强化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且,非价格竞争的一些具体做法,客观上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某些需要。此外,非价格竞争增加了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厂商加强了对自己产品的垄断程度。

非价格竞争的内容要比价格竞争广泛和复杂得多,在采用非价格竞争中,在取得效果与采取行动之间有一个时滞,不会迅速收到效果,作用也不太猛烈,竞争对手对这种竞争方式也不宜觉察到。因此,一个企业一旦通过非价格竞争取得一定效果,其对手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

2如果社会已经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能超过充分就业水平,结合IS-LM模型,请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使用的政策建议。

答:(1)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时,不仅收入会变动,利率也会变动。当LM曲线不变而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则不仅收入减少,利率也下降。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则收入提高,利率下降。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情况由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同时移动而定。如果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LM曲线同时向右下方移动,则可能出现利率下降而收入不变的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结合

(3)如果政府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二者双管齐下,IS曲线就会向左下方移动。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图4所示,当IS2曲线和LM2曲线相交于均衡点,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

(4)私人投资水平与利率成反比,要增加私人投资必须使得利率降低,因此需要扩大货币供给量;减少消费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削减政府开支等手段。若要保证总需求不能超过充分就业水平,必须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为了保证私人投资增加和减少消费,且总收入保持充分就业水平,需要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