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重庆导游基础知识
- 圣才电子书
- 3693字
- 2021-06-08 15:42:57
【要点详解】
一、重庆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1第一产业
(1)栽培农作物的主要种类(熟悉)
重庆市栽培植物种类繁多,有560多种,其中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
(2)特色栽培农作物及其主产地(熟悉)
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重庆还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烟叶等经济作物。其中,黔江区被誉为“烤烟之乡”;涪陵是全国著名的“榨菜之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被誉为“油桐之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被称为“乌桕之乡”。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橘、梨、李、桃、枇杷、龙眼等,尤以柑橘最具盛名。其中,江津被誉为“柑橘之乡”,忠县被命名为“中国柑橘城”。
(3)特色饲养动物和药用植物的名称及其主产地(熟悉)
①特色饲养动物
重庆市饲养动物种类较多,饲养动物有60余种,比较著名的是全国三大猪种之首,并有“华夏国宝”之称的荣昌猪。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②药用植物
重庆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共有2000余种,主要包括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当归、元胡等。其中,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青蒿素产量居全国前列;垫江县有大面积种植牡丹采割“丹皮”中药材的悠久历史,有“牡丹花海”之美誉。
(4)“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了解)
在“十二五”期间,重庆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
2第二产业
(1)开创重庆工业发展先河的标志(熟悉)
1891年,以民族资本企业森昌泰火柴厂的创办为标志开启了重庆工业的先河。
(2)重庆工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内容(了解)
①两江新区重点打造汽车、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加快实现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②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重要的电脑、打印成像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③重庆经开区和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及机电、家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④长寿、万州等国家级开发区重点打造综合化工、冶金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⑤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西地区重点发展综合化工和材料产业,增强摩托车、轻纺等消费品制造及汽车、电子信息零部件配套产业的优势地位;
⑥“两翼”区县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
(3)重庆工业“6+1”工业门类及其发展概况(熟悉)
①电子信息产业
实施“云端计划”,重点打造6000亿笔记本电脑、2000亿软件及信息服务、1000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应用电子、电子装备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②汽车产业
加快形成以长安为龙头、整车企业为支撑、零部件企业配套的“1+6+1000”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乘用车、微车、商用车、特种车四大产业集群。
③装备制造业
面向全球开发和引进增长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装备工业产品,打造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风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船舶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页岩气装备等能源装备、内燃机、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等十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④综合化工产业
深度推进与国际化工巨头及央企的合作,推广“一体化、园区化、集群化”模式,加快推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战略性重大项目,构建天然气化工、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
⑤材料产业
围绕龙头企业升级发展,加快构建钢铁、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铜材料、玻璃及深加工、水泥及制品七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西部精品钢材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长江上游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国家新材料研发基地。支持重钢、西南铝等重点企业与国际行业引领者的技术合作。
⑥能源产业
加快千万千瓦电源项目建设,优化电网布局,强化多元电力保障。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突出抓好页岩气开采和综合利用。推进成品油气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⑦消费类制造业
坚持绿色生态、品牌质量和循环低耗的发展道路,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造纸、纺织服装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
3第三产业(了解)
(1)重庆会展业发展特征
①会展业设施日趋完备。重庆已建成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市展览中心、重庆市农业展览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等专业性会展场馆。
②会展业品牌日臻成熟。重庆已连续四年被相关权威组织和机构评为“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节庆名城”“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
③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2)重庆金融业发展特征
①金融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②集聚辐射效应显现;
③业态丰富;
④服务百业;
⑤支持民生。
(3)重庆物流业发展定位和布局特征
①发展定位
《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提出,到2020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更加完善,物流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物流组织运营高效安全,物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成本持续下降,物流枢纽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物流业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培育形成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把物流业培育成重庆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本框架。
②布局特征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交通、产业、城市、物流“四位一体”,规划形成“两环五带”物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枢纽型物流园区为核心,节点型物流园区为辅助,配送型物流园区为补充的“3+12+N”市域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a.两环
第一,绕城高速物流发展环。依托绕城高速和主城区铁路枢纽环线沿线物流枢纽、产业集群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主要满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物流需求,是重庆“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区域。
第二,三环高速物流发展环。依托三环高速和有关铁路连接线沿线物流节点、产业集群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和商贸物流,主要满足城市发展新区物流需求,是重庆“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
b.五带
第一,渝西北物流发展带。依托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川北、西北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物流和面向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第二,渝西南物流发展带。依托内昆铁路、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昆高速公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物流和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渝西物流发展带。依托沪蓉高速公路、成渝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川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性物流,衔接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
第四,渝东北和长江沿线物流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沪渝高速公路、沪渝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物流,衔接长江经济带。
第五,渝东南物流发展带。依托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交通物流大通道,实现与湘西、黔东北、鄂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区域性物流,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枢纽型物流园区体系
依托“三个三合一”国家级枢纽平台,布局建设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重庆航空物流园、果园港物流园等三大枢纽型物流园,加快完善形成内陆自由贸易采购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临港产业服务中心、物流大数据中心、物流贸易协同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提升开放深度和广度,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d.节点型物流园区体系
依托12个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建设12个节点型物流园区,服务区域发展,分别是:江津珞璜物流园、涪陵龙头港物流园、万州新田港物流园、南彭贸易物流基地、东站物流园、白市驿-双福农产品物流园、合川渭沱物流园、长寿化工物流园、永川港桥现代物流园、忠县新生港物流园、黔江正阳现代物流园、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
(4)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定位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鼓励和支持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各类文化小微企业发展。发展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渗透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用品生产、互联网文化服务等新兴和衍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