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 圣才电子书
- 8614字
- 2021-06-03 18:34:26
2010年东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通货膨胀具有惯性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预期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具有惯性的原因在于经济中民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当民众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时,民众将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水平,这些对策最终会演变成通货膨胀的现实,即出现螺旋式的价格水平上升运动。
2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按照凯恩斯的观点,货币需求由出于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类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根据货币供求均衡原则,当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量不变,即货币的供给不变时,交易、预防需求的增加,将会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
3完全竞争企业绝不会( )。
A.处在ATC曲线的最低点生产
B.处在AVC曲线的最低点生产
C.处在ATC曲线向下倾斜的生产阶段
D.处在AVC曲线向下倾斜的生产阶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完全竞争企业绝不会处在AVC曲线向下倾斜的生产阶段,因为在此生产阶段,增加产量,会使平均可变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使得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利润增加,厂商会继续生产以获得更大利润,因此,理性的厂商不可能在平均可变成本递减的区域生产。
4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水,却可以没有钻石:可是一般情况下,钻石却远远比水昂贵,此时( )。
A.水的边际效用高
B.钻石的边际效用高
C.水的总效用高
D.钻石的总效用高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B
【解析】对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水的价格要比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钻石的价格低,这一悖论就是著名的“钻石与水悖论”,也称为“价值悖论”。边际学派试图用“边际效用”来解释价值悖论。按照边际学派的观点,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由于水源充足,边际效用很少,所以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由于钻石稀缺,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5考虑能够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陡峭的因素,下列陈述最恰当的是( )。
A.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支出乘数更大
C.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D.以上都不是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总需求曲线可以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并且IS曲线越陡峭,总需求曲线就越陡峭;而LM曲线越平坦,总需求曲线越陡峭。AB两项都会使得IS曲线更加平坦,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平坦;C项会使得LM曲线更加平坦,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更加陡峭。
6假定某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经济中,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5元和15元,则可以肯定的是( )。
A.X的产量是Y的3倍
B.生产X的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生产Y的对应边际技术替代率的1/3
C.X的边际成本是Y的1/3
D.以上陈述都正确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在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于是有:PX=MCX,PY=MCY,即有:MCX/MCY=PX/PY=1/3。
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的增加,不会改变的量是( )。
A.均衡人均资本存量
B.均衡人均消费量
C.均衡人均产出量
D.均衡经济增长率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如图1所示,储蓄率从s增加到s′,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k)的位置,形成新的稳态C′。从短期看,储蓄率的上升导致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增加。但是,一旦达到新的稳态,人均产出率又等于零,即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经济增长率。
图1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8经过以下哪个调整,使得国民核算的储蓄总是等于投资?( )
A.企业折旧变动作为投资处理
B.企业存货变动作为投资处理
C.企业利润变动作为投资处理
D.企业未分配利润变动作为投资处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B
【解析】以两部门国民收入核算为例来推出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看,如果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处理,则国内生产总值将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从收入的角度看,总收入的一部分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用作储蓄,即Y=C+S。根据收入等于支出就可以推出I=S。
9在预算约束线如PXX+PYY=I,且保持收入I和Y商品价格PY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由横轴商品X的价格PX变化所引致的价格-消费线与横轴平行,则表明对应此价格波动区间,商品X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
A.无穷大
B.零
C.单位弹性
D.不确定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2所示,商品X的价格-消费线与横轴平行,表明商品Y的需求量不随商品X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此时预算约束方程PXX=I-PYY=I′,I′为常数,则需求函数为X=I′/PX,eX=-(dX/dPX)·(PX/X)=1,所以X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单位弹性。
图2 价格-消费曲线
10关于IS曲线的斜率,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
A.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
B.边际储蓄倾向越大,IS曲线越平缓
C.自发性消费越大,IS曲线越平缓
D.以上陈述都正确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A
【解析】在三部门经济中,定量税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为-(1-β)/d,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d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A项,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则d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缓。B项,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即1-β越大,则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S曲线越陡峭。C项,IS曲线的斜率与自发性消费无关。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此知识点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教材予以了介绍,第五版教材予以删除。对于此知识点,建议考生简单了解即可。
【答案】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了一种与传统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情况相悖的新现象: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之间又出现了对于同类产品的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显然,传统贸易理论无法予以解释,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就是新贸易理论的代表之一,用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
(1)基本假设
①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这种规模经济的取得,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提高了赢利水平。
②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是一种垄断和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的市场结构是垄断和竞争混合并存的市场,而这类市场又可分为:垄断竞争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
(2)理论观点
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假定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和生产的产品同质这样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规模经济效应使资源禀赋无差异的国家之间也能凭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形成竞争力,取得贸易利益。
2请严格陈述“投资边际效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第四/五版)在讲述投资的决定时,从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原因在于凯恩斯本人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中就是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
【答案】
(1)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
其中,R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2)投资边际效率的含义
投资边际效率(MEI)是指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用来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间的关系。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图3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如图3所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即都反映投资量和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但是,投资边际效率曲线较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更为陡峭,其原因在于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3“外部性带来低效率”,那么:
(1)请结合图形说明,外部性是如何造成低效率的?
(2)“科斯定理”是如何有助于帮助克服这种低效率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之一。对于外部性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图形描述、文字分析)、如何纠正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带来的低效率。另外,科斯定理一定要熟练掌握,特别容易出考题,如名词解释。
【答案】
(1)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图4 正外部性的影响
如图4所示,在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因此,最优数量Q最适大于均衡数量Q市场。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予以解决。
图5 负外部性的影响
如图5所示,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例如污染时,物品的社会生产大于私人成本。因此,最优数量Q最适小于均衡数量Q市场。出现这种无效率的原因在于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在市场均衡时,边际消费者对铝的需求价格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
总之,外部不经济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外部经济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2)科斯认为,外部性是因为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恰当而造成的;只要能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随后产生市场交易,就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科斯定理的一般表述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按照科斯定理的含义,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不论财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然,科斯定理的结论只有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事实上,由于财产权归属等难题的存在,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
4考虑某完全垄断厂商,令其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P(Q),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d,当厂商欲将销量Q做微小变化dQ时。
(1)证明:其销售收入TR的变化满足dTR=P×dQ-P×(1/ed)×dQ。
(2)分别解释(1)方程中等号右侧两项表达式的经济学含义。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数学推导,建议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要注意的是:分析供给量变动下,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总收益关系时,是总收益对产量来求导,原因在于是要分析增加一单位产量对总收益的影响。
【答案】
(1)由于P=P(Q),TR(Q)=P(Q)Q,则有:
又因为
故可推导出:
(2)方程式dTR=P×dQ-P×(1/ed)×dQ中,P×dQ表示产量效应,即产量变化带来的总收益变化的效应;P×(1/ed)×dQ表示价格效应,即产量变化引起价格变化,进而引起总收益变化的效应。产量效应和价格效应以相反的方向共同影响总收益。
5“凯恩斯的理论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又依赖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凯恩斯的后继者是如何解决这一貌似“循环推论”问题的?请用经济学术语加以说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范式和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由本题引申可以出一道简答题: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作答时,一定要学会组织语言,把事情讲清楚。
【答案】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产品市场上,要决定收入,必先决定利率;在货币市场上,要决定利率,必先决定收入。这样,凯恩斯理论就陷入了循环推论的困境。
凯恩斯的后继者希克斯发现了凯恩斯理论循环推论的错误,在书评《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中第一次阐述了IS-LM模型的概念。希克斯认为: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投资的变化又会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进而改变收入,收入的变化又会影响到货币需求……因此,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只要有一个市场没有实现均衡,国民收入就不会稳定。只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1)希克斯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分析如下: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6所示。
图6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如图6所示,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E即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坐标平面上E点以外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即都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但是,只要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不变,任何失衡情况的出现也都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趋向均衡。各个区域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组合的IS和LM非均衡状态,会得到调整,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种调整最终都会趋向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
(2)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罗宾逊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把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归纳为宏观一般均衡模型,认为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不是所有因素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决定的关系,而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IS-LM模型用一套联立方程体系代替了凯恩斯的因果次序关系,从而模糊了凯恩斯理论中最本质的东西。这个最本质的东西是投资决定收入,收人决定储蓄;而且利率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是不重要的,它在收入创造过程中是由外生因素所决定。但IS-LM模型实际上把利率看成是决定储蓄和投资的主要因素,这就把凯恩斯理论恢复到古典经济学结构中去了。
罗宾逊认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特别强调投资的变动是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投资的变化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而资本边际效率又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的预期。“这种预期缺乏实际的坚固基础,而是从他人的信心中得到暗示。希望支撑着它,恐惧摧残了它,而‘新闻’则不断打击它。”因此,用均衡的概念来描述个人经济选择的和谐一致是不恰当的。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某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其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_)),其中L是可变生产要素,K(_)是固定生产要素,两要素价格分别为PL、PK。在某产量Q0处,该厂商工人的边际产量MPL等于其平均产量APL。请分析:此时该厂商的利润是多少,为什么?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按照分析,在短期,理性的厂商选择在第Ⅱ阶段生产。本题给出的结论是,虽然最终选择在第Ⅱ阶段生产,对应的厂商却有可能出现亏损,亏损的数额为总固定成本。事实上,结合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发现此时刚好处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即停止营业点。
【答案】
短期总成本函数为:TC(Q)=TVC(Q)+TFC=PL×L+PK×K(_)。
厂商的总收益等于其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即:TR(Q)=PQ=P×f(L,K(_))。
则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TR(Q)-TC(Q)。
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市场,则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PL=MPL×P。又因为在某产量Q0处,该厂商工人的边际产量MPL等于其平均产量APL,即:MPL=APL=Q0/L,则PL=MPL×P=P×Q0/L。
厂商的利润为:
π=TR(Q)-TC(Q)=P×Q0-PL×L-PK×K(_)=P×Q0-(Q0/L)×P×L-PK×K(_)=-PK×K(_)
若厂商选择不生产,此时的利润为π=-PK×K(_)。
综上,Q0产量水平,刚好为企业停止营业点的产量,此时的利润与不营业时相同,即为-PK×K(_)。
2在封闭经济下,IS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的是产品市场里的供给(即国民产出Y)与需求(即C(Y,T)+I(r)+G)相等,又因为投资需求与利率反相关,所以IS向右下方倾斜,且会因G、T而位移。类似地,在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且资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1)IS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2)什么因素会推动IS曲线向右位移,为什么?
(3)为什么BP曲线向右上倾斜?
(4)什么因素会推动BP曲线向右位移,为什么?
(5)当BP向右位移时,是否IS也会向右位移,为什么?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此知识点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教材予以了介绍,第五版教材予以删除,将IS-LM-BP模型替换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虑到延续性,建议考生掌握IS-LM-BP模型。
【答案】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即四部门的经济中),收入恒等式变为:Y=C+I+G+NX。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中,有:
经整理得:
或:
上式即为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且资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动下IS曲线的方程式。可知,(1-β)、r和d均为正数,从IS曲线的斜率-(1-β+r)/d可以看出,其斜率为负,故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从IS曲线的方程式
从截距的角度考虑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IS曲线向右位移;当汇率提高(货币贬值)时,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采用直接标价法)。
(3)BP曲线上的点表示国际收入平衡。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即BP=0时,有:NX=F。将净出口函数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式代入上式中,可得BP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从BP曲线的函数表达式知,变量Y前面的系数γ、σ均为正数,故该曲线的斜率也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从BP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可以看出,本币贬值、汇率提高(采用直接标价法)时,BP曲线向右移动。另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净出口增加,则BP曲线向右方移动。
(5)当BP向右位移时,IS会向左位移。分析如下:在浮动汇率制下,当BP向右位移时,原有的均衡点对应的是国际收支盈余,而国际收支盈余将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升值意味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品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较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所有这一切说明,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IS曲线向左移动。
3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其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是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请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
这道考题要求结合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有一定的难度。就本题而言,抓住核心要点:经济已经接近潜在生产能力,因此对应的AS曲线非常陡峭(差不多为垂直线),此时增加总需求,更多的是带来物价的上涨,容易引发滞胀。
【答案】
当经济在接近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时,对应的AS曲线非常陡峭(差不多为垂直线,即古典区域)。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一系列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曲线非常陡峭的背景下,最终会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容易引发滞胀。
图7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后果
如图7所示,初期,AD0和AS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E0点。E0点的产量为y0,价格水平为P0。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1的位置,这样,AD1和AS相交于E1点。E1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yf,价格水平为P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这时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价格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价格和产量增加的比例并不相同。在E0的右方,总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产出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产出接近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更多的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在E0的右方,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距离越大,价格上升的比例越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推测出: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会给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风险。各项福利计划的扩大和实施,导致政府的开支不断的扩大,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此时经济一旦遭遇不利的供给冲击,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便会出现“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