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8051字
- 2021-06-03 18:26:24
第4章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乘数(浙江工商大学2019、2016研;深圳大学2015研;中南财大2014研;中央财大2012研)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R/rd和D=R/(rd+re)(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re为超额准备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re+rc),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u+D,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2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科院2012研;东南大学2008研)
答: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又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缴纳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降低货币乘数,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非常强烈,它的微小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剧烈波动,因此,在现实中,它不是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东南大学2015研)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投资汇率和国际资金流动;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4货币需求函数(西安交大2007研)
答: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①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②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③用于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5基础货币(西安交大2016研;北师大2016研;厦门大学2012研)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即它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即它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6存款准备金(中央财大2019研)
答: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一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支持着活期存款的创造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二、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北师大2005研;西安交大2002研)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1)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导入一国经济的实体经济领域而达到既定的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①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②改变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之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之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
③改变银行准备率
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因此,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若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2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南开大学2012研)
答:(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3简述货币交易性需求的“平方根法则”。(上海交大2000研)
答: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事实上和利率也有关,因为持有货币会失去利息收入,因而人们持有货币量对利率变化也不能没有反应。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需求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强调利率在决定交易需求的大小上也是重要的。这一研究成果就是交易需求的“平方根法则”,这一法则是由凯恩斯学派的鲍莫尔和托宾提出的。分析如下:
假设月收入为Y,变现N次,每次交易的成本为F,交易成本为FN,期初持有货币Y/N,期末为0,平均持有货币Y/(2N),因此,持币的利息成本为Yi/(2N),则成本最小化时有:
由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即F=Yi/(2N2)可解得:
最优交易次数为N=[iY/(2F)]1/2,平均货币持有量Y/(2N)=[YF/(2i)]1/2。
4什么是贴现率?当央行提高贴现率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中央财大2018研)
答:(1)央行可以通过将储备金借给银行来改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当银行认为它们手头没有充足的准备金时,它们就从央行借款,传统上,银行在央行的贴现窗口借款;贴现率就是央行在这些贷款上收取的利率。
(2)贴现率越低,所借的准备金越便宜,银行在央行贴现窗口所借的资金就越多。因此,贴现率提高使银行借款减少,从而减少了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减少。
三、计算题
1定义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现在假设M1的供给为30万亿,活期存款(D)为25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g)为15%,请回答:
(1)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流通中的现金C、活期存款D和准备金R是多少?
(2)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
(3)货币乘数是多少?需要写出计算步骤。
(4)列举两种方法,央行可以降低货币供给。
(5)请简要说明,央行降低货币供给,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GDP和通货膨胀?(北大2011研)
解:(1)流通中的现金C=M1-D=30-25=5(万亿),活期存款D=25(万亿),准备金R=gD=0.15×25=3.75(万亿)。
(2)基础货币是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它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3)货币乘数为:M/H=(C+D)/(C+R)=(5+25)/(5+3.75)=24/7。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提高再贴现率来降低货币供给。
(5)中央银行通过回收货币,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使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提高了利率,从而减低了投资,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减少会降低总需求水平,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下降,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2假定现金-存款比率是C,准备金-存款比率是R,请推导出相应的货币乘数。(上海交大2001研)
解:设K为流通在外的现金,D为存款,N为准备金,则现金-存款比率C=K/D,准备金-存款比率R=N/D。基础货币为B=K+N,货币供给为M=K+D。因此,货币乘数为:
m=(K+D)/(K+N)=(K/D+1)/(K/D+N/D)=(C+1)/(C+R)
3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量是1000亿元。
(1)若总准备金是400亿元,货币供给量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量将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国库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应量变动多少?(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
解:(1)货币供给量为MS=1000+400/0.12≈4333(亿元)。
(2)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货币供给量为:
货币供给量变动为3000-4333=-1333(亿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国库券,则基础货币增加10亿元,货币供应量增加为:
4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从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需求模型推导出平方根公式。
(2)平方根公式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3)根据平方根公式计算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海财大2009研)
解:(1)用TC表示持有货币的总成本,F表示每次交易成本,N表示交易次数,i表示利率,m表示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或货币需求量,则有如下关系:TC=FN+i×m=FN+Yi/(2N)。
为求平方根公式,TC对N求导,得:
解得成本最小化时有N*=[iY/(2F)]1/2,其中,N*是去银行的最优次数。
平均货币持有量m*=Y/(2N*)=[YF/(2i)]1/2。
(2)平方根公式说明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的决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即由交易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随经济人费用与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因此,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由于
则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
5假定法定存款准备率10%,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1)某存款人从他的活期账户取了1000元,将之送给他的一个外国朋友,从而这笔钱不会再流回国内。
(2)该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有何变化,该行应该怎么做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这一行为对包含多个银行的整个货币供应量会产生什么影响?(上海财大2009研)
解:(1)该存款人从他的活期账户取了1000元,将之送给他的一个外国朋友,从而这笔钱不会再流回国内。活期存款和现金都减少了1000元,资产负债仍然相等。
(2)该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为9.5%(≈19000/199000),而10%×199000=19900,所以必须至少增加900元的现金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出售或者出租房产取得这部分收入。
(3)货币乘数为1/0.1=10,所以货币供给将减少10×1000=10000(元)。
6如果某人一定时期挣得的收入(Y)为1000元,每往返一次银行提款的成本(F)为2元,银行利率(i)是10%。
(1)利用货币交易需求模型,计算该时期得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和往返银行几次?
(2)如果把上面得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作为代表性货币交易需求(L1),并且货币投机性需求为L2=200-5i,计算货币总需求量(Md)。并计算收入为2000元,货币供给(Ms)为300元时,货币投机性需求量。(上海大学2005研)
解:(1)设某人每次银行提款为X元,则他平均货币持有量为X/2,往返银行Y/X次。那么某人总成本最小化为如下数学规划:
①
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i/2-FY/X2=0;
即每次最佳提款额为:
②
把相关数据代入式②,可得:
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和往返银行次数分别为:X/2=100(元),Y/X=1000/200=5(次)。
(2)货币投机性需求为L2=200-500×10%=150(元)。
根据货币需求的定义,可以得到:Md=L1+L2=100+150=250(元);
当收入为2000元时,交易性货币需求为:
货币市场均衡时,可以得到:Ms=Md=L1+L2③
把相关数据代入式③,可以得到:
四、论述题
1请回答下面有关货币与经济运行的问题
关于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发现真实产出与基础货币、真实产出与M1之间存在正相关,而真实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
(1)在价格信息完全条件下,如何从内生货币的角度解释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中货币量和真实产出、一般价格水平和真实产出的关系?
(2)在价格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市场出清模型中,未预期到的央行货币扩张是如何影响实际利率、产出、工作和投资的?(北大2015研)
答:(1)在价格信息完全的条件下,根据最优现金管理模型可知实际货币余额需求L(Y,i)是真实产出的增函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Y,i),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看待并将上式变形可得:M=P·L(Y,i),即:名义货币量=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
根据上式可解释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中货币量和真实产出、一般价格水平和真实产出的关系如下:
①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中货币量和真实产出的关系
由上述货币内生决定方程可知,货币量与真实产出是正相关的,即名义货币量是顺周期的。当经济繁荣时,产出增加导致实际货币需求量的上升,央行为了维持价格稳定,不得不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最终导致均衡货币量上升;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产出下降导致货币需求量下降,在维持物价稳定的压力下央行将减少名义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均衡货币量下降。
②一般价格水平和真实产出的关系
由上述货币内生决定方程可知,在央行不变动名义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真实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经济繁荣时期,真实产出上升导致实际货币需求上升,在名义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货币量供小于求,于是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真实产出下降导致实际货币需求下降,在名义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货币量供大于求,于是一般价格水平上升。
(2)价格信息不完全意味着未预期到的央行货币扩张首先影响到一般价格水平,经济当事人得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这种变化不是相对价格变化而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在短期内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的确能够影响产出。但是理性预期的经济当事人能够利用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知识,在长期将对价格的预期修正至正确水平,纠正错误的产量决策,使社会总产量恢复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其基本模型可以概括为下式:
Y=Y(_)+α(P-EP)
式中,Y为产出水平,Y(_)为自然产出水平,P为价格水平,EP为预期价格水平。参数α表明产出对未来预期价格水平变动作出的反应有多大。
下面根据该模型结合图形分析未预期到的央行货币扩张的影响。
图4-1 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政策的效果
如图4-1所示,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0,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0和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三条线的交点。在A点,价格水平P0被完全预见到,产出和就业在其长期均衡的水平上,市场处于出清状态。假设央行实行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投资扩张,总需求上升,在图4-1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AD1,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分别上升至y1和P1。此时,由于经济过热,需求旺盛将带来经济繁荣,工作机会增加,失业率也随之下降。但是,在长期,预期的价格水平将会上升到现实水平,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随着预期价格水平由P0调整至P2,均衡产出也将回落至自然产出水平,但是价格比原来高得多了。
2分析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对一个经济体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及货币当局应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上海大学2006研)
答:由于信用卡是一种比现金更方便的购买方法,所以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减少了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由数量方程式M/P=kY,货币需求的这种减少,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会引起名义支出的增加以及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如图4-2所示,在短期,需求的增加引起经济的产出增加——它引起经济繁荣。在原来的价格上,企业出售了更多产品,它会雇佣更多工人,增加了就业;但在长期,总需求的高水平拉动了工资与物价。随着物价水平上涨,需求量减少,经济水平回到自然率水平,但物价上升,使得经济出现高涨。
图4-2 信用卡的引入及其可获得性的扩大对经济体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货币当局可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弱或消除这种高涨,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或提高贴现率,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以达到紧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