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字
- 2021-06-04 17:11:48
第2章 教育功能
2.1 复习笔记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1教育功能的界定
(1)教育功能的定义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育功能具有的作用
①直接作用: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②间接作用: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教育功能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1)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
①教育本质,回答“教育是什么”,是教育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②教育功能,回答“教育能够干什么”,是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它取决于教育本质,并随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2)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
①二者都是回答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教育价值,反映了“理想的教育应该干什么”,是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
③教育功能,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在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是教育能够发挥和实际发挥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是教育价值在教育实际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功效。
(3)教育职能与教育功能
一般不说教育的职能,只说学校的职能。学校教育职能的完成,意味着教育功能的实现。我们可以规定学校的职能,但不能规定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职能实现的自然结果。
(二)教育功能的特征
1.客观性
教育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价值可以期待,学校职能可以规定,但教育功能是不能选择的。
2.社会性
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功能,尤其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多样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对教育认识的不同,故教育功能的重点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古代社会凸显教育的政治教化功能;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凸显的是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当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的功能,既有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也有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4.整体性
教育各个功能之间是整体联动、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生共赢的。此外,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5.条件性
教育功能的实现是有层次的,从“教育应该干什么”到“教育能够干什么”,最后才是“教育实际于什么”。“应该干什么”是一种潜在的功能,“实际干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功能。从“应该”转化为“实际”是需要条件的:一是要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定和规律,二是需要现实提供适合功能发挥的条件。教育如果偏离预期的“应该干什么”,就会形成教育的负功能。负功能是由于不合理的教育结构或教育与社会的不协调所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教育功能的类型是指教育功能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这些表现形态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层次、形式和性质等各不相同,从而使得教育功能呈现多样化。
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者是教育功能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功能。
(1)个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2)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
从教育功能的层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本体功能(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工具功能)。
(1)本体功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2)派生功能,是由教育的本体功能所引发出来的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就是教育通过本体功能而派生出来的。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从外部表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利用的。
(1)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隐性功能,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
4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
从性质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1)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
(2)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超越性则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变革和引领的一面。
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的教育功能不是一种逻辑分类,而是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出现的。各种教育功能类型之间也是交叉的,进而使得教育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组合类型。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首先面对的是个体人。促进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存在的惟一合理依据。
(一)个体发展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个体发展的内涵
作为生命成长变化的过程,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它是个动态的过程,它等同于变化,但不只是积极的、自觉的变化。
2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个体发展主要受个体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活动因素的影响。
(1)个体自身因素分
可为先天和后天两类:
①个体先天因素有遗传素质和成熟;
②个体后天因素有个体发展的水平和个体发展的自觉性。
个体发展的早期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天因素的影响逐步增大。
(2)环境因素
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自发地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从性质上说,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不依赖人而存在的,但社会环境却是人为创造的。
(3)活动因素
是指能够将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的中介物,可以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个体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均是通过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分别成为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活动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价值表现在: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没有受过教育的个体,其发展是一种盲目的发展。教育作为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发展的活动,会根据教育目的对个体的发展作出定向,不仅改变个体自然发展的肓目性,而且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2)提升个体发展的速度。没有受过教育的个体,其发展是一种率性的自然发展、自然成熟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改变个体的发展方式,使之从自在的发展转变为自觉的发展,以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个体发展的速度,使个体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教育面对具体的人,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就必须依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
(4)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意识使人的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存在。教育需要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潜力,但更需要唤醒生命发展自觉,使个体发展的过程成为生命自觉行为。
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表现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包括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个体社会化功能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其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以及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教育促使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
(2)教育个体个性化功能
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3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1)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要把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加以认识,真正做到教中有“人”,以学定教。
(2)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课程是法定的国家文化,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人。
(3)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是个体发展的源泉,是生命的成长机制。我们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灌输为学生活动,以学生活动促进他们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强制性地“主导”学生发展,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历史演进
当代教育表现出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功能。历史地考察教育的功能,其发生的顺序是由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并存到经济功能。原始的教育虽然传承文化,但没有阶级性。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学校产生了,学校从一开始出现就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带有浓厚的上层建筑特点,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建立和发展,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日渐凸显,教育开始越来越多地发挥经济功能,政治功能逐渐隐蔽化。
在当代,社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教育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社会发展功能也由单一的功能论发展到综合的功能论,全方位地发挥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和社会成层等多种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表现
1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这是教育发挥政治功能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②培养政治人才,以补充社会管理层的需要,直接参与统治阶级的管理,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①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政治上的各种主张、思潮做出反应,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地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
②学校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具有咨询作用,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尤为显著。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教育能促进政治的民主,但不能决定政治的发展。教育对社会民主的推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使民主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扎根并得以延续和发展。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作为劳动力最初只具有体力和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这只能看作现代生产的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而潜在的劳动力要变为真正在生产中起作用的现实劳动力,就需要教育给予其知识、技能,发展其能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使一个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继续教育使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转变为复杂的劳动力。
(2)教育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生产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母机,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育对科学技术的生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
①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再生产;
②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
③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3)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不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效益。但在现代观念中,教育是一种投资性事业,教育的生产性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此,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育发展,增加了教育投资,出现了“教育先行”的新现象。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普及作用。正因为教育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普及作用,才使人类积累的文化代代相传,并且由少数人传向多数人,由一个地域传向另一个地域。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具体如下:
①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②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吸收是对与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的肯定性选择;排斥是对与教育异向文化因子的否定性选择。教育选择文化不只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促进人的发展。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有:
①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
②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
③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再对这些文化进行教育学意义的改造。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它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①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②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创造,对旧的文化进行变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文化创造功能:
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③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4教育的其他社会发展功能
(1)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提高了人口质量。人口质量是由人口素质体现的。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就是提高每个人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的人口素质;
②教育控制人口数量。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实现少生优育,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降低人口出生率;
③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2)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的生态功能就是教育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所起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责任和绿色的生活习惯;
②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
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理念。
(3)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
一方面,人们的教育经历决定着学历,学历又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选择,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在一个较为普遍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教育具有社会成层的功能。
另一方面,社会客观上存在不同阶层,每个阶层对人才具有不同的要求,教育就是要根据不同阶层的特性和要求,培养不同阶层所需要的人,从而维护既定社会的分层。教育制造了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又对教育提出了要求,教育与社会成层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总体来说,这些条件是保持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一致。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
教育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保证教育自身和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但政治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为前提。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制约着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制约着教育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2)教育具有经济功能,但经济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为前提。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手段的运用。
(3)教育具有文化功能,但文化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观念、影响着对教育的需求、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料和教育内容取材于社会文化的累积,是对累积文化的选择与利用。
(4)教育具有人口功能,但人口作为教育对象的来源,直接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教育质量,也影响着人口结构的构成。
2正确地把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社会对教育有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但这种制约和影响,并不意味着教育成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复制品。社会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必须通过教育自身的转化,转化为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等,教育的发展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教育自身的独立性;既要看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看到教育与社会的区别,正确地把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3正确地处理教育功能间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发挥需要正确处理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之间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通过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
(2)要正确处理教育的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之间的关系。保守的社会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停留在保守性上,教育就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一)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
教育功能的形成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它的起点来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期待和要求,终点是教育结果的出现。它大体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从教育系统承受社会和个人的功能期待到确立自己的功能取向,是教育功能形成所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在权衡社会期待和个人期待,做出教育功能取向的选择时,就可能有两种情况:
(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和谐一致,并且社会中的各组成部分也处于和谐状态。这时社会各构成部分的功能需求以及个人的功能需求可以说是一致的,对此,教育功能价值取向的确立是一个对社会各组成部分和个人功能需求的认同过程。
(2)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冲突、对立的。这就又衍生出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个不同的取向:
①社会本位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
②个人本位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就是要根据人身心发展的要求,促进人自由和谐的发展。
其中社会本位在某个时期又有可能偏重于社会的某个构成部分(如政治、经济),这时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是一个对不同功能需求的选择过程。
2.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教育功能行动是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所有教育行动,具体包括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结构的确立、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编制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等。从功能取向的确立到功能行动的发生,是教育功能形成所经历的第二个阶段,这个转换过程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制约。对教育功能的期待只有通过教育功能行动才可能变为现实的功能。
3.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从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到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是教育功能形成中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两个过程:
(1)对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与改变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了教育社会功能的直接结果,如教育宣传和形成政治舆论,教育消费对其他行业消费产生刺激作用以及带来经济增长等;
(2)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了受教育者的文化特性,培养了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释放
教育功能的释放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通过教育功能的结果参与社会活动而实现的。其释放主要包括产品的社会输入和产品的社会利用两个环节:
1.产品的社会输入
教育生成的产品,包括毕业生和精神文化产品(如作品、发明、设计方案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首先是这些教育的产品走向社会,有相应的岗位和机会。社会给毕业生提供能级相应的工作岗位,为新的科学文化产品的应用提供实验、实施和传播、推广的机会和条件,是教育功能释放的前提。
2.产品的社会利用
教育产品进入社会,寻求到了岗位和机会,社会为人才力量的发挥提供相应的条件、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人才身上所蕴涵能量的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存在的推广、利用中的重视程度、物质条件的充足与否的问题,影响它们的功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