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5614字
- 2021-06-04 17:11:50
第4章 教育制度
4.1 复习笔记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
(1)客观性。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但是,人们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而要依据一定的客观基础。教育制度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
(2)取向性。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一定的取向性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应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应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取向特性。
(3)历史性。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选择和体现。其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4)强制性。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众多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必将对教育的层级和类型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2.政治因素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这既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教育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因此,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3.文化因素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1.在原始时代,教育还未分离出来,无学校,无教育制度;
2.奴隶社会初,简单的学校系统产生,并逐渐产生古代教育制度;
3.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使教育制度系统、完善(教学内容、学校规模、学校结构等方面);
4.当代教育制度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1.大学的产生与发展(12世纪产生,18~20世纪发展完善)
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英国。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的发展经过以下两条途径:
(1)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的大学;
(2)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
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在18~20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中学的演变(文艺复兴前后)
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代普通中学的产生、发展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来的。
3.小学的兴起与普及(文艺复兴前后)
第一次技术革命对于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世纪后半叶,许多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
4.初级中学的出现与迅速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初级中学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义务教育延长至8~9年。
5.职业学校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各国纷纷建立职业教育系统。
6.高级中学的发展(20世纪中叶)
第三次技术革命促使各发达国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一些国家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
7.短期大学的兴起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0世纪中叶)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大发展,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育也走向大众化。
8.研究生教育的发展(19世纪初)
(1)19世纪初在在德国产生了现代学位,又产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
(2)20世纪研究生教育机构已成了不少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
9.幼儿教育的大发展(18世纪末最早出现)
(1)作为公共教育的现代幼儿教育机构,最早出现于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后的18世纪下半叶;
(2)19世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
(3)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机构发展较快;
(4)二战后,个别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走向普及,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教育为主。
10.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兴起
现代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双轨学制);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单轨学制),中间的称分支型学制。这三种类型的学制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形成起来,各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同时,三类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定的历史顺序,即从系统占优势向阶段占优势发展,由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向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
1双轨学制
双轨学制是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西欧学制属于此种类型,如图4-1所示。
图4-1 20世纪初英国的双轨学制
(1)形成背景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2)双轨学制的结构
双轨学制有如下两个平行的系列:
①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②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3)评价
①双轨学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其学术性的一轨具有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学术性现代学校的发展,对欧洲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双轨学制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不利于普及教育的实现。
2单轨学制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如图4-2所示。
图4-2 美国现行的单轨学制
(1)形成背景:北美多数地区最初都曾沿用欧洲的双轨学制。18世纪末,由于产业革命和电气化的推动,美国的经济条件发生巨大变化,迅速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同时,由于在美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中不存在特权传统,致使美国原来的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
(2)单轨学制的结构:单轨学制的结构是自下而上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
(3)评价:单轨学制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不但有利于过去初等教育的普及,而且有利于后来初中教育的普及和20世纪以来对高中教育的普及。实践证明,它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3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最早出现在苏联。
(1)形成背景
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系统。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恢复了原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于是就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如图4-3所示。
图4-3 前苏联分支型学制
(2)分支型学制的特点
①分支型学制一开始并不分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少数优秀生可直接升入对口高等学校,其余工作三年后也可升学。
②区别于美国的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进入中学阶段时开始分叉。即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3)评价
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制有利于普及教育的优点,又有双轨制学术性一轨高水平和职业培训扎实的优点。但其缺点在于统得过严,管得过死,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具体表现是学日、学时过多,课程过多,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严格统一,学生负担过重。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在现代学制形成后的近百年里,不论从纵向学校系统,还是从横向学校阶段来分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从学校系统(纵向)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
根据双轨学制的并轨情况,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1)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就要并轨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
(2)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它成为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从学校阶段(横向)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把幼儿教育列入了学制系统。有的国家的幼儿教育已经达到了普及的水平。
(2)小学教育阶段
发达国家的普及教育已经达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许多国家,小学教育的结构有了一系列变化:已无初、高级之分;入学年龄提前;年限缩短;小学和初中直接衔接,取消了升入初中的入学考试等。
(3)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阶段教育结构发生了下列变化:学制延长;成为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和小学连接,统一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取消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考试,加强初中结束时的结业考试,在整个阶段结束后再进行分流,或进行进一步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或进行职业教育。
(4)高中教育阶段
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多样,但都有进行大学预备教育这样一个共同点。
(5)职业教育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已有移向高中后的明显趋势。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特征:
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越来越高;
②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有了重大发展:一是多层次,二是多类型。同时,高等学校与社会、与生产、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我国现代学制的引入
(1)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施;
(2)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在全国颁布并推行的现代学制;
(3)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1904年学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推动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
(1)1951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否定了1951年学制,进行了学制改革的试验,但出现了“左”的表现;
(3)1961年中央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学制系统;
(5)1976年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学制系统,从而使我国学制逐步向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重新步入了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正确轨道,向终身教育制度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规定的我国学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如图4-4所示。
图4-4 我国现行学校系统示意图
3.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现在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下一步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基本方向如下: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应注意我国国情,我国学前教育学制不宜急于改动,发展也要量力而行。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为了适应青年的方向选择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后的学制应该多样化。另外,应当扩大普通高中在高中阶段所占的比例,以满足我国近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的需要。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开放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的多层次;
(2)高等教育的多类型;
(3)高等教育向在职人员开放,为他们提供学习方便。
四、教育基本制度
1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教育体制的弊端更加突出了,其主要的问题是:
(1)基础教育薄弱,城乡、地区、校际办学条件差距过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2)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3)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学校缺乏活力;
(4)高等学校定位模糊,层次之间、科系之间的比例失调。
2改革和完善
(1)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
①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③1999年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④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今后还需继续改革的方向
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②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③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④大力发展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