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字
- 2021-05-28 19:19:49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1.广义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
2.狭义的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二)学前教育概论、幼儿课程论和幼儿各科教学法的区别
1.学前教育概论主要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幼儿课程论主要研究幼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评价等问题;幼儿各科教学法主要总结幼儿各科教学的具体经验。
2.幼儿课程论是对幼儿各科教学法的理性总结,而学前教育概论是对幼儿课程论做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3.学前教育概论不仅在理论层次上高于幼儿课程论,而且其研究范围也宽于幼儿课程论。
4.学前教育概论不仅要研究课程,还要研究幼儿教育同社会、家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教育内部的保教结合、五育并举等问题。
(三)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1.正确的观点
在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四点:
(1)全面的观点
学前教育概论既要研究幼儿教师,又要研究幼儿,应将幼儿教师的活动和幼儿的活动看成互动的过程。
(2)整体的观点
①将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看成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素质整体;
②将幼儿教师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看成幼儿教师的素质整体;
③将幼儿教育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看成相互联系和共同影响的整体。
(3)动态发展的观点
幼儿、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不能静止和机械地看待他们。
(4)开放的观点
①本课程虽然主要讲解专门机构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幼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配合,三者的基本规律相同,教育力量需要整合。
②本课程虽以3~6岁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具有联系性,3岁前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3~6岁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础;6岁后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前一阶段成果的展现和继续。
2.错误的观点
有关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问题,大体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
(1)西方幼儿教育理论中的“原子论”思想
①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学的规律。认为只要解决了幼儿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幼儿教育的所有问题。这一观点,实际上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学习学。
②错误表现
a.忽视了专门的幼儿教育的特性,将幼儿的专门学习混同于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然学习;
b.忽视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被完全忽视了。这是受儿童中心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
(2)幼儿教育中的“职能主义”思想
①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师教的规律。认为只要教师教法高明,就解决了幼儿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实际上是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教师教授学。
②错误表现
a.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
b.将教育的师生双边活动看成了教师自我表现的单向活动。
(四)幼儿园
1.幼儿园的概念
(1)幼儿园的基本概念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
①1951年,我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②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幼儿园的主要特征
①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
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
b.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入园幼儿的年龄范围规定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并指出,除三年制幼儿园以外,“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世界不同国家幼儿教育的起始和中止的年龄各不相同,对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的称呼也各异。
②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
a.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b.1837年,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原为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
c.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③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幼儿园既不同于其他的学校教育机构,也不同于其他的儿童福利设施,主要表现在:
a.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事业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儿童福利事业的一部分。
b.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福利性,对幼儿家庭、幼儿所在社区、社会和国家都有明显的益处。
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地位
(1)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①幼儿园的第一个任务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②幼儿园的第二个任务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①幼儿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
关于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我国不同时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并被列入学制系统。从此确定了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处于第一级的地位。
b.1989年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该规定对幼儿园的“教育”和“学校”性质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人们对“预备”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预备”既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外的预备,也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内的预备。
第一,“预备说”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将幼儿教育作为其后各阶段教育的附庸而被置于从属地位;
第二,“预备说”容易误导人们追求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急功近利,重视幼儿教育的近期和短暂的效果,而忽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忽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价值。
c.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这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性质和在学制中的基础地位。当然,幼儿园也是带有福利性质的教育机构。
d.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其“总则”部分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至此,幼儿教育已被置于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e.2003年1月,《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件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个人的发展价值,而且突出了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②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a.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b.幼儿园教育也已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冲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发展总思路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继续推进农村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多种正规、非正规托幼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2)发展目标
①2003年~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a.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b.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c.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②2008年~2012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
a.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
b.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c.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3)发展方针
①1956年提出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在城市中由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举办。在农村提倡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主要是季节性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在可能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办一些幼儿园。卫生、教育部门应办好几个托儿所和幼儿园,使它们起示范作用。”
②1979年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
③1988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
“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园使得部分地方政府有理由推脱自身承办和投资幼儿教育的责任,幼儿教育开始迈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和走向民营的道路。
(4)发展方针的原则
在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办园,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腿是政府办园,另一条腿是社会力量办园。
4.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投资体制
(1)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责分工
①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②政府职责分工
a.国家
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b.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
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c.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d.城市街道办事处
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
e.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
f.村民自治组织
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
(2)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如图0-1所示:)
①强调以社区为依托,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主管和协调;
②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和社会力量办的示范园为骨干;
③社区内各早期教育和服务机构相互联系;
④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除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外,还要积极指导和扶持一批社会力量办示范园,扩充优质教育。
图0-1 我国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管理图
(3)我国幼儿教育体制的弊端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一般随财政管理体制而变。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幼儿教育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都是地方分权,条块分割。各权力机构之间权力分配、责任分担和职能分工都不十分明晰,且相互缺乏足够的沟通与联系。(如图0-2所示:)
图0-2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财政资金划拨路线示意图
二、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范围
(一)以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范围
从我国现已出版的几本学前教育概论性质的书籍分析,其内容范围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2.幼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
4.幼儿教师与幼儿;
5.幼儿教育目标;
6.幼儿教育及卫生保健;
7.幼儿德育;
8.幼儿智育;
9.幼儿美育;
10.幼儿课程及游戏;
11.幼儿家庭教育及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
12.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二)本课程的研究范围
1.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分别回顾国外幼儿教育理论及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总结理论成果;
2.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主要分析社会生产力、国家制度、家庭、妇女等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制约作用,当然也涉及幼儿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
3.幼儿,探讨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以及儿童观的问题;
4.幼儿教师,主要探讨幼儿教师的角色观及职业特性;
5.幼儿保教目标,探寻确立幼儿保教目标的方法论,并适当分析国内外的幼儿保教目标;
6.幼儿保教内容,分析我国幼儿保教内容的重点、特点及其中的基本矛盾;
7.幼儿教育过程,分别论述幼儿体、智、德、美四育中的基本环节和一般规律;
8.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9.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分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问题;
10.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内容包括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1.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三、学前教育概论的性质
(一)学前教育概论是一门社会学科
依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定,可以把科学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因而是一门社会学科。关于学前教育概论所属学科主要有以下两种错误观点:
1.学前教育概论同时具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育”,而不仅仅是幼儿教育中的人。尽管幼儿教育是人所从事的活动,但学前教育概论的直接研究对象不是“人”,“人”只是构成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概论还要研究“人”以外的因素——教育影响。
2.学前教育概论归属于技术学科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依研究对象划分的两个领域,而技术科学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个桥梁或纽带。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都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过渡环节——技术。因此,技术科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技术层次知识的汇总。
(二)学前教育概论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科学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
1.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对幼儿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做出理论阐释,因而它是一门理论学科;
2.因为学前教育概论要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直接服务于幼儿教育实践,因而又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四、学前教育概论的相邻学科
(一)研究相邻学科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有其复杂性。幼儿教育与人类其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和幼儿教师都是复杂的社会个体,他们也与社会和人类文明不可分割。因此,人们不能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孤立、封闭和单纯的系统来看待,不能仅从个体的角度去研究幼儿和幼儿教师。必须从人类与生物种族的发展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幼儿教育。
(二)学前教育概论的相邻学科
1.卫生学
幼儿首先是生物个体,他们的身体的构成及其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卫生学能为幼儿教育提供遗传和优生方面的依据。
2.心理学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意识活动的规律,能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
3.哲学
哲学能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确立一定的思维方式,对幼儿教育进行方向性指导。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就强调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主张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和在活动中学习。
4.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由于人类的起源与儿童早期的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了解人类学的知识,也有利于正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5.文化学
文化学主要研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学习文化学,有利于了解幼儿学习和适应本地区文化的过程。
6.社会学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学习社会学,有利于探索幼儿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为幼儿社会性教育提供理论的指导。
五、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成熟,需要人们不断地研究幼儿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幼儿教育的规律,而研究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实证的方法
实证的方法,即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实证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
(1)概念
观察法即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2)优点
①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a.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种随时、随地和随意的感知活动,观察的结果往往比较片面、肤浅和零散。
b.幼儿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感知活动,要探求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的结果要求全面、准确。
②运用观察法直接考察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用创设特定的环境条件。研究对象也完全处于自然的被动状态,不需做任何的准备。因此,研究结果通常比较接近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研究所得的材料丰富、生动而真实。
(3)缺点
①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特定的观察时机,而不能主动地调整环境,促使特定的观察时机随意出现。
②观察法只适用于考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易了解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特征。
2.调查法
(1)概念
调查法即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
(2)优点
由于调查法借用了一些研究手段,因而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查询,收集到丰富、全面而真实的资料。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也使研究变得简捷便利。
(3)缺点
①调查法不能揭示教育和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调查法只能了解特定情况下幼儿教育现象的共同特征,而不能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3.实验法
(1)概念
实验法即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2)优点
①实验法是在观察法或调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寻求问题发生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的严格受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②实验法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精密控制,容易摆脱干扰因素,把复杂的自然场景改变成较单一的、具有对应关系的实验条件,进而观察实验条件的改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从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实验法可以使研究对象随时随地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以便反复核对实验的结果,因而具有可验证性,其结果一般较科学。
(3)缺点
①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都包含许多变量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且处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仅用实验法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调查法、理论研究法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发展规律。
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实验过程中不仅研究者与被试之间易产生交互影响。例如,师生对待实验的心理反应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观点、态度、动机等也会影响实验的走向;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③在现有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选样误差、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等难以完全避免。实验样本容量较小,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就缺乏可信度。
(二)历史的方法
1.概念
历史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
2.意义
通过研究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探求发展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少走弯路和少犯错误。
(三)理论演绎的方法
1.概念
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
2.优点
运用理论演绎法构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缺点
仅仅运用理论演绎的方法,易使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失去个性。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和实证的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六、学习学前教育概论的方法
(一)深刻理解学前教育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观念
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性活动,是人的观念的现实化过程。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是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是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观念体系。因此,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儿教育概论中的基本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并不断地深化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就是要明确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如幼儿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等。
(二)广泛参阅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刊资料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越来越重要。占有某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就意味着对这个领域拥有发言权。在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原理时,应该从幼儿教育的问题和事实出发,广泛地参阅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刊资料,全面地占有相关资料,深刻地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幼儿教育研究的潮头,深刻地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幼儿教育概论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一方面,要善于把所学的新理论和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印证、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自己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总结经验和汲取他人的经验,要通过综合和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