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课后习题详解

4-1 试求图4-2(a)、(b)所示各梁中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图4-2(a)

图4-2(b)

解:(1)求支反力

根据该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知:FA=FB=(1/2)×q0×2a=q0a

1-1截面

取1-1截面左段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该截面内力:

FS1=FA-(1/2)×(q0/2)×a=3q0a/4

M1=FA×a-[(1/2)×(q0/2)×a]×(a/3)=(11/12)q0a2

2-2截面

取2-2截面左段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该截面内力:

FS2=FA-(1/2)×q0×2a=0

M2=FA×2a-[(1/2)×q0×2a]×(2a/3)=4q0a2/3

(2)求支反力

根据平衡方程

∑MC=0,-4FA+4×4×2-6.5×1×0.5-3×2×2=0

解得:FA=4.188kN

1-1截面

取该截面右段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该截面内力:

FS1=(3kN/m)×2m+(6.5kN/m)×1m=12.5kN

M1=(-3×2×2-6.5×1×0.5)kN·m=-15.25kN·m

2-2截面

取2-2截面左段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该截面内力:

FS2=(FA-4×4)kN=-11.81kN

M2=(FA×4-4×4×2)kN·m=-15.25kN·m

4-2 试写出图4-3(a)~(f)所示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4-3(a)

图4-3(b)

图4-3(c)

图4-3(d)

图4-3(e)

图4-3(f)

解:(1)建立如图4-4(a)所示坐标系

剪力方程:

FS(x)=-(1/2)·(q0/l)x·x=-q0x2/(2l)(0≤x≤l)

弯矩方程:

M(x)=-(1/2)·(q0/l)x·x·(x/3)=-q0x3/(6l)(0≤x<l)

做内力图如图4-4(a)所示。

图4-4(a)

(2)建立如图4-4(b)所示坐标系

根据平衡方程求得固定端支反力:FA=45kN,MA=127.5kN·m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绘制内力图如图4-4(b)所示。

图4-4(b)

(3)建立如图4-4(c)所示坐标系

根据平衡方程求得支反力:FB=10kN,FC=30kN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绘制内力图如图4-4(c)所示。

图4-4(c)

(4)建立如图4-4(d)所示坐标系

根据平衡方程求得支反力:FA=0.6kN,FB=1.4kN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绘制内力图如图4-4(d)所示。

图4-4(d)

(5)建立如图4-4(e)所示坐标系

根据平衡方程求得支反力:FA=2kN,FB=22kN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绘制内力图如图4-4(e)所示。

图4-4(e)

(6)建立如图4-4(f)所示坐标系

根据平衡方程求得支反力:FA=-qa/8,FC=9qa/8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绘制内力图如图4-4(f)所示。

图4-4(f)

4-3 试利用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作图4-5(a)~(h)所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4-5(a)

图4-5(b)

图4-5(c)

图4-5(d)

图4-5(e)

图4-5(f)

图4-5(g)

图4-5(h)

解:(1)首先由平衡条件求得固定端支反力:FA=5kN,MA=10kN·m。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突变,值为5kN;AC段无荷载,故其剪力图上为一水平直线;CB段作用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均布荷载,故其剪力图为一斜率为负的直线。

弯矩图:在端点A处有逆时针的集中力偶,故在此处弯矩图有突变,值为10kN·m;AC段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由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同理CB段弯矩图为一向下凸的抛物线。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a)所示。

图4-6(a)

(2)首先由平衡条件求得固定端支反力:FA=15kN,MA=25kN·m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突变,值为15kN;AC段无荷载,故其剪力图上为一水平直线;在C处有向下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15kN;CB段无荷载,故其剪力图上为一水平直线。

弯矩图:在端点A处有逆时针力偶作用,故在此处弯矩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25kN·m;AC段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由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在C处有顺时针力偶作用,故在此处弯矩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10kN·m。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b)所示。

图4-6(b)

(3)首先根据该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求得支反力:

FA=FB=(1/2)×q×3a=1.5qa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1.5qa;AC段无荷载,故其剪力图上为一水平直线;CD段有向下的均布荷载,故其剪力图上为一斜率为负的直线;DB段无荷载作用,为一水平直线;在B端点有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1.5qa。

弯矩图:AC段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由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CD段为一抛物线,在剪力为零,即梁跨中截面处达到极值,为:

Mmax=1.5qa2+(1/2)×1.5qa×1.5a=2.625qa2

在DB段由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一斜率为负的直线。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c)所示。

图4-6(c)

(4)首先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FA=Me/(3a),FB=Me/(3a)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下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Me/(3a);AB段无荷载作用,为一水平直线;在B端点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Me/(3a)。

弯矩图:由微分关系可知AC和BC段弯矩图为一斜率为-Me/(3a)的直线;在C点处有一逆时针的集中力偶,故在该点弯矩值有一向上的突变,突变值为Me;B处有顺时针力偶,故该点弯矩值有向下的突变2Me,回到零位。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d)所示。

图4-6(d)

(5)首先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FA=2kN,FB=14kN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2kN;AB段作用有向下的均布荷载,故其剪力图为斜率为负的直线;在B端点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14kN,回到零位置。

弯矩图:在端点A处有集中力偶,故在该点弯矩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4kN·m;AB段剪力图为斜率为负的直线,由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向下凸的抛物线,并在剪力为零的点达到极值,为:Mmax=(4+2×0.5-4×0.5×0.25)kN·m=4.5kN·m;在B点处有一顺时针的集中力偶,故在该点弯矩值有一向下的突变,突变值为20kN·m。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e)所示。

图4-6(e)

(6)首先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

FA=FB=(1/2)×[F+F-(11F/8)]=5F/16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F/16;在C点有向下的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F;在D点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11F/8;在E有向下的集中荷载,故剪力图有向下的突变,值为F;在端点B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F/16;各段均无荷载作用,故其剪力图均为水平直线。

弯矩图:根据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为4段斜直线。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f)所示。

图4-6(f)

(7)首先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FA=1.5kN,FB=0.5kN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1.5kN;AC段上作用有向下的均布荷载,故剪力图为斜率为负的直线;在BC段无荷载作用,故其剪力图均为水平直线;在端点B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0.5kN。

弯矩图:根据微分关系可知AC段弯矩图为向下凸的抛物线,在剪力为零的点达到极值,为:

M=(FA×0.75-2×0.75×0.75/2)kN·m=0.5625kN·m

CB段为斜率为负的直线。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g)所示。

图4-6(g)

(8)首先根据该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求得支反力:

FA=FB=(250+250+10×6)/2kN=280kN

剪力图:在端点A处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280kN;在AB段上作用有均布荷载,故该梁各段斜率相等,为负;但在C点和D点作用集中荷载,故在这两个截面处剪力图上有向下的突变,值为250kN;在端点B有向上的集中荷载,故在此处剪力图有向上的突变,值为280kN。

弯矩图:根据微分关系可知AC段弯矩图为向下凸的抛物线,在剪力为零,即梁的中点截面处达到极值,为:

M=(FA×3-10×3×3/2-250×1)kN·m=545kN·m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6(h)所示。

图4-6(h)

4-4 试作图4-7(a)、(b)所示具有中间铰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4-7(a)

图4-7(b)

解:(1)分别取AC段和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固定端A、铰支座B处的支反力:FA=0,MA=qa2/2,FB=2qa

铰链C不能承受弯矩,故该点的弯矩值为零。

根据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和弯矩图如图4-8(a)所示。

图4-8(a)

(2)分别取AC段和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铰支座A、B、D处的支反力:FA=0,FB=qa,FD=0。

根据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和弯矩图如图4-8(b)所示。

图4-8(b)

4-5 试根据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三者的微分关系指出图4-9(a)、(b)所示剪力图和弯矩图的错误。

图4-9(a)

图4-9(b)

解:(1)根据受力分析可知两铰支座的支反力:FA=qa,FC=2qa

故可知剪力图在A、C和集中力qa作用处应有突变,且在CB段作用向下的均布荷载,其剪力图上的直线斜率应为负。根据微分关系可知弯矩图中,均布荷载作用的最左段剪力为正,弯矩图应为向下凸的抛物线,中间段为斜率为负的直线,分布荷载作用的最右段应为一下凸的抛物线。正确结果如图4-10(a)所示。

图4-10(a)

(2)根据受力分析可知两铰支座的支反力FA=5qa/3,FB=qa/3

分析可知剪力图正确。弯矩图中,C点处作用有集中力偶。正确结果如图4-10(b)所示。

图4-10(b)

4-6 已知简支梁的剪力图如图4-11(a)、(b)所示。试作梁的弯矩图和荷载图。已知梁上无集中力偶作用。

图4-11(a)

图4-11(b)

解:(1)根据剪力图可知,在A点有方向向上的集中力,大小为18kN;AB段上无荷载作用;在B点处有方向向下的集中力,大小为18kN+2kN=20kN;在D点有方向向上的集中荷载,大小为14kN;BC段上无荷载作用;CD段上作用方向向下的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为(14-2)/6kN/m=2kN/m,由此可绘制荷载图。

根据剪力图绘制弯矩图,如图4-12(a)所示。

图4-12(a)

(2)根据剪力图可知在A点作用有一方向向上的集中力,大小为1kN;AB段作用方向向下的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为(3+1)/2=2kN/m;在B点处有方向向上的集中力,大小为3+2=5kN;BC段上无荷载作用;在C点处有方向向下的集中力,大小为2kN,由此可绘制荷载图。

根据剪力图绘制弯矩图,如图4-12(b)所示。

图4-12(b)

4-7 试根据图4-13(a)、(b)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作出梁的剪力图与荷载图。

图4-13(a)

图4-13(b)

解:(1)根据弯矩图各段斜率相同,根据微分关系dM/dx=FS,可知剪力图为水平直线,且剪力大小为-10kN,由此可得剪力图;在B和D处向下的突变可知,在这两个截面处分别作用顺时针的力偶,值分别为20kN·m、10kN·m。

在A点作用有向下的集中荷载,大小为10kN;在D点作用有向上的集中荷载,大小为10kN。

综上,剪力图和荷载图如图4-14(a)所示。

图4-14(a)

(2)根据弯矩图可知,AB段和CD段弯矩不变,剪力为零;BC段直线变化,剪力为常数,且大小为该段弯矩图的斜率,即-20kN,由此可绘制剪力图。

在B点作用有向下的集中荷载,大小为20kN;在C点作用有向上的集中荷载,大小为20kN。综上,剪力图和荷载图如图4-14(b)所示。

图4-14(b)

4-8 试用叠加法作图4-15(a)~(d)所示各梁的弯矩图。

图4-15(a)

图4-15(b)

图4-15(c)

图4-15(d)

解:(1)分别作出梁在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对各点的弯矩值进行叠加即可得到梁整体弯矩图,如图4-16(a)所示。

图4-16(a)

(2)将已知荷载分解为如图所示荷载的叠加,分别绘制梁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对各点弯矩值进行叠加,即可得到梁在已知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4-16(b)所示。

图4-16(b)

(3)分别绘制梁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对各点的弯矩值进行叠加,即可得到梁在已知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4-16(c)所示。

图4-16(c)

(4)将已知荷载看作是如图所示荷载的叠加,分别绘制梁在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对各点的弯矩值进行叠加,即得到梁在已知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4-16(d)所示。

图4-16(d)

4-9 试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图4-17(a)~(d)所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4-17(a)

图4-17(b)

图4-17(c)

图4-17(d)

解:(1)取距离A端为x处的任意截面,则该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为:

FS(x)=-3+[q(x)×(1.7-x)]/2=5x2-17x+11.45(0<x<1.7)

M(x)=3×(1.7-x)-(1/2)×q(x)×(1.7-x)×(1/3)×(1.7-x)=5x3/3-8.5x2+11.45x-3.09(0<x<1.7)

根据方程做剪力和弯矩图,如图4-18(a)所示。在剪力为零的点,即x=0.9254m时,弯矩取得最大值,为Mmax=1.55kN·m。

图4-18(a)

(2)由于该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反力:

FA=FB=(1/2)×q0×(l/2)=q0l/4

列AC段剪力和弯矩方程,取距离A段为x处,可得:

FS(x)=FA-q(x)·x/2=q0l/4-(1/2)×(2q0x/l)×x=q0l/4-(q0/l)x2(0<x≤l/2)

M(x)=FAx-[q(x)/2]·x·x/3=q0lx/4-(q0/3l)x3(0≤x≤l/2)

由此可绘制AC段剪力和弯矩图,根据其剪力反对称、弯矩对称的性质可作出另一半的剪力、弯矩图,如图4-18(b)所示。

图4-18(b)

(3)根据平衡条件求得支反力:FA=50kN,FB=40kN。

取距离左端A点距离为x处截面,其荷载集度q(x)=(150-40x)/3kN/m,于是可得剪力和弯矩方程为:

在剪力为零的点,即x=1.19m时,弯矩取得最大值,即Mmax=27.8kN·m。

根据剪力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和弯矩图,如图4-18(c)所示。

图4-18(c)

(4)由于该梁的结构和荷载对称,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

取距离A端x处的截面,可得该梁的剪力和弯矩方程分别为:

在梁的中点处,弯矩达到最大值,即M=(l/π)2q0,由此可绘制剪力和弯矩图,如图4-18(d)所示。

图4-18(d)

4-10 一根搁在地基上的梁承受荷载如图4-19(a)、(b)所示。假设地基的反力是均匀分布的。试分别求地基反力的集度qR,并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4-19(a)

图4-19(b)

解:(1)根据平衡条件ΣFy=0,50×4-3.2qR=0,可得地基反力的集度:qR=62.5kN/m。

在距离A端为x处,可得到该梁左半部分的剪力和弯矩方程为:

由此可绘制梁左半部分的剪力和弯矩图,又该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知该梁的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

综上,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20(a)所示。

图4-20(a)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ΣFy=0,2×(q0/2)×(l/2)-qRl=0,可得地基反力的集度:qR=q0/2。

在距离A端x处,可得该梁左半部分的剪力和弯矩方程为:

FS(x)=qR·x-(1/2)·q(x)·x=(q0/2)x-(q0/l)x2(0≤x≤l/2)

M(x)=(qR/2)x2-[q(x)/2]·x·(x/3)=(q0/4)x2-[q0/(3l)]x3(0≤x≤l/2)

由此可绘制梁左半部分的剪力和弯矩图,又该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知该梁的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

综上,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20(b)所示。

图4-20(b)

4-11 试作图4-21(a)~(d)所示刚架的剪力图、弯矩图和轴力图。

图4-21(a)

图4-21(b)

图4-21(c)

图4-21(d)

解:(1)受力分析如图4-22(a)所示,列各段内力方程:

CD段:

FN(x1)=0(0≤x1≤1)

FS(x1)=6x1(0≤x1≤1)

M(x1)=-6x12/2=-3x12(0≤x1≤1)

CB段:

FN(x2)=6×1=6kN(0≤x2≤1)

FS(x2)=0(0≤x2≤1)

M(x2)=-6×1×(1/2)=-3kN·m(0≤x2≤1)

BA段:

FN(x3)=0(0≤x3≤2)

FS(x3)=6×1=6kN(0≤x3≤2)

M(x3)=-6(x3+0.5)=-6x3-3(0≤x3≤2)

根据以上方程作内力图,如图4-22(a)所示,其中弯矩画在杆件受拉侧。

图4-22(a)

(2)根据平衡条件求得各支反力:FAx=15kN,FAy=2.5kN,FDy=17.5kN

受力分析如图4-22(b)所示,列各段内力方程:

DC段:

FN(x1)=-FDy=-17.5kN(0≤x1≤3)

FS(x1)=0(0≤x1≤3)

M(x1)=0(0≤x1≤3)

CE段:

FN(x2)=0(0≤x2≤1.5)

FS(x2)=-FDy=-17.5kN(0<x2<1.5)

M(x2)=FDy·x2=17.5x2(0≤x2≤1.5)

EB段:

FN(x2)=0(1.5≤x2≤3)

FS(x2)=-FDy+20=2.5kN(1.5<x2<3)

M(x2)=FDy·x2-20(x2-1.5)=-2.5x2+30(1.5≤x2≤3)

BA段:

FN(x3)=-FAy=-2.5kN(0≤x3≤3)

FS(x3)=FAx-5x3=15-5x3(0≤x3≤3)

M(x3)=FAx·x3-(5/2)x32=15x3-(5/2)x32(0≤x3≤3)

根据以上方程作内力图,如图4-22(b)所示,其中弯矩画在杆件受拉侧。

图4-22(b)

(3)根据平衡条件求得各支反力:FAx=0,FAy=15kN,FDy=45kN

受力分析如图4-22(c)所示,列各段内力方程:

BC段:

FN(x1)=0(0≤x1≤3)

FS(x1)=60kN(0≤x1≤3)

M(x1)=-60x1(0≤x1≤3)

BA段:

FN(x2)=-60kN(0≤x2≤5)

FS(x2)=0(0≤x2≤5)

M(x2)=-60×3=-180kN·m(0≤x2≤5)

AD段:

FN(x3)=0(0≤x3≤4)

FS(x3)=FDy=-45kN(0≤x3≤4)

M(x3)=FDy·x3=45x3(0≤x3≤4)

根据以上方程作内力图,如图4-22(c)所示,其中弯矩画在杆件受拉侧。

图4-22(c)

(4)根据平衡条件求得各支反力:FAx=45kN,FAy=FDy=27.1kN

受力分析如图4-22(d)所示,列各段内力方程:

DC段:

FN(x1)=-FDy=-27.1kN(0≤x1≤4.5)

FS(x1)=0(0≤x1≤4.5)

M(x1)=0(0≤x1≤4.5)

CB段:

FN(x2)=0(0≤x2≤3)

FS(x2)=FDy=-27.1kN(0≤x2<3)

M(x2)=FDy·x2+Me=27.1x2+20(0≤x2≤3)

BA段:

FN(x3)=FAy=27.1kN(0≤x3≤4.5)

FS(x3)=FAx-10x3=45-10x3(0≤x3≤4.5)

M(x3)=FAx·x3-(10/2)x32=45x3-5x32(0≤x3≤4.5)

根据以上方程作内力图,如图4-22(d)所示,其中弯矩画在杆件受拉侧。

图4-22(d)

4-12 试作图4-23(a)斜梁、图4-23(b)折杆的剪力图、弯矩图和轴力图。

图4-23(a)斜梁

图4-23(b)折杆

解:(1)如图4-24(a)所示的受力分析图,根据由平衡条件可得到支反力:

FB=10.5kN,FAx=12.12kN,FAy=10.5kN

在x截面处的轴力方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如下:

FN(x)=7×sin30°·x-FAx=3.5x-12.12(0≤x≤3.464)

FS(x)=FAy-7cos30°·x=10.5-6.06x(0≤x≤3.464)

M(x)=FAy·x-(7cos30°/2)x2=10.5x-3.03x2(0≤x≤3.464)

根据以上方程,作相应的内力图,如图4-24(a)所示。

图4-24(a)

(2)首先根据平衡条件求得支反力FA=FC=F/2。

列出各段内力方程:

AB段:取距离A端x1处截面

FN(x1)=-FAsin30°=-F/4

BC段:取距离C端x2处截面

FN(x2)=-FCsin30°=-F/4

根据以上方程即可作该折杆的内力图,其中弯矩画在杆件受拉侧,如图4-24(b)所示。

图4-24(b)

4-13 圆弧形曲杆受力如图4-25(a)、(b)所示。已知曲杆的轴线为圆弧,其半径为R,试写出任意横截面C上剪力、弯矩和轴力的表达式(表示成φ角的函数),并作曲杆的剪力图、弯矩图和轴力图。

图4-25(a)

图4-25(b)

解:(1)列出圆弧曲杆上任意截面C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方程:

FN=-Fsinφ(0≤φ≤π/2)

FS=Fcosφ(0≤φ≤π/2)

M=-FRsinφ(0≤φ≤π/2)

根据以上方程,即可作出该曲杆的内力图,其中弯矩画在曲杆受拉一侧,如图4-26(a)所示。

图4-26(a)

(2)列出曲杆在任意截面C上的轴力,剪力和弯矩方程:

BD段:

FN(φ)=Fsinφ(0≤φ≤π/2)

FS(φ)=-Fcosφ(0≤φ≤π/2)

M(φ)=FRsinφ(0≤φ≤π/2)

AD段:

FN(φ)=0(π/2≤φ≤π)

FS(φ)=0(π/2≤φ≤π)

M(φ)=FR(π/2≤φ≤π)

根据以上方程,即可作出该曲杆的内力图,其中弯矩画在曲杆受拉一侧,如图4-26(b)所示。

图4-26(b)

4-14 如图4-27所示,长度l=2m的均匀圆木,欲锯下a=0.6m的一段。为使锯口处两端面的开裂最小,应使锯口处的弯矩为零。现将圆木放置在两只锯木架上,一只锯木架放置在圆木的一端,试求另一只锯木架应放置的位置。

图4-27

解:根据梁的平衡条件可求得铰支座D处的支反力:FD=ql2/[2(l-x)]

则根据图4-27所示坐标,C截面的弯矩:

MC=FD(a-x)-qa2/2=ql2(a-x)/[2(l-x)]-qa2/2

根据题意应尽量满足MC=0,可得:x=al/(l+a)=0.462m

即将锯木架放置在x=0.462m处时锯口处的弯矩为零。

4-15 装在飞机机身上的无线电天线AB的高度为h=0.5m,为抵抗飞行时天线所受的阻力,在天线顶拴一金属拉线AC,如图4-28所示。假设空气阻力沿天线可视为均匀分布,其合力为F。为使天线中的最大弯矩为最小,试求拉线中的拉力。

图4-28

解:设拉线拉力为Ft,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其作用在天线上的横向力的大小:

取距离自由端A为x处,可得天线的弯矩方程:M=Px-Fx2/(2h)

分析可得在x=h和x=hP/F处,弯矩取得最大值,且为异号,当两弯矩值绝对值相等时,弯矩绝对值最小,即-Ph+Fh/2=hP2/F-P2h/(2F)

解得:

代入可得拉线拉力:

4-16 长度为250mm、截面尺寸为h×b=0.8mm×25mm的薄钢尺,由于两端外力偶的作用而弯成中心角为60°的圆弧。已知弹性模量E=210Gpa。试求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根据题意可得,钢尺轴线的曲率半径:

R=S/(π/3)=250×3/πmm=238.9mm

纯弯曲时有Me/(EIz)=1/R,则钢尺内的弯矩:Me=EIz/R

故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σmax=Me/Wz=EIz/(RWz)=(E/R)×(h/2)=210×109×0.8×10-3/(238.9×10-3×2)Pa=352MPa

4-17 一厚度为δ、宽度为b的薄直钢条AB,钢条的长度为l,A端夹在半径为R的刚性座上,如图4-29所示。设钢条的弹性模量为E,密度为ρ,且壁厚δ<<R,设钢条的变形处于线弹性、小变形范围,试求钢条与刚性座贴合的长度。

图4-29

解:在线性小变形的范围内,AC段的曲率1/R=M/(EI),故AC段的弯矩

M=EI/R=Ebδ3/(12R)

图4-30

BC段受力均匀,如图4-30所示,其荷载集度q=ρgbδ,根据平衡方程∑MC=0,可得:

M-q(l-a)2/2=0

解得:

4-18 一外径为250mm、壁厚为10mm、长度l=12m的铸铁水管,两端搁在支座上,管中充满着水,如图4-31所示。铸铁的密度ρ1=7.70×103kg/m3,水的密度ρ2=1×103kg/m3。试求管内最大拉、压正应力的数值。

图4-31

解:铸铁管中水的重量可看作是空心圆截面简支梁的均布荷载,且荷载集度为:

q=(π/4)(D2-d2)ρ1g+(π/4)d2ρ2g=(π/4)(0.252-0.232)×7.70×103×9.8+(π/4)×0.232×1×103×9.8=0.977kN/m

由题可知作用在梁上的最大弯矩值发生在梁跨中截面,值为:

Mmax=ql2/8=(1/8)×0.977×122kN·m=17.59kN·m

梁的弯曲截面系数

Wz=(πD3/32)[1-(d/D)4]=(π/32)×0.253[1-(0.23/0.25)4]m3=4.35×10-4m3

故管内的最大拉、压正应力的数值

σmax=Mmax/Wz=17.59×103/(4.35×10-4)Pa=40.4MPa

4-19 一T字形截面的悬臂梁的尺寸及其承载如图4-32所示。为使梁内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之比为1/2,试求:

(1)水平翼缘的宽度b及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

(2)最大正应力截面上法向拉伸内力大小与作用点、法向压缩内力大小与作用点,及两者的合力矩大小。

图4-32

解:(1)若要使梁内最大拉应力为最大压应力的一半,根据σ=My/Iz可得:y1=80mm,y2=160mm。

根据质心坐标公式

可得水平翼缘的宽度:b=224.5mm

故惯性矩:

Iz=(224.5×503)/12+50×224.5×(y1-25)2+(50×1903)/12+190×50×[190/2-(y1-50)]2=105010833mm4

梁内最大弯矩发生在固定端截面处,故最大拉应力:

σt,max=Mmaxy1/Iz=10×103×3×103×80/105010833MPa=22.85MPa

(2)法向拉伸内力的大小:

作用点:

法向压缩内力的大小:

作用点:

合力矩的大小:

M=|Ftyt|+|Fcyc|=(182.8×57.4+182.8×106.7)×10-3kN·m=30kN·m

4-20 我国宋朝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规定木梁截面的高宽比h/b=3/2(如图4-33所示),试从弯曲强度的观点,证明该规定近似于由直径为d的圆木中锯出矩形截面梁的合理比值。

图4-33

解:根据图示几何关系有h2=d2-b2,将其代入矩形截面梁的抗弯截面系数WZ=bh2/6,可得:WZ=b(d2-b2)/6

令dWZ/db=(d2-3b2)/6=0

解得:

4-21 有一圆形截面梁,直径为d。为增大其弯曲截面系数Wx,可将圆形截面切去高度为δ的一小部分,如图4-34所示。试求使弯曲截面系数Wx为最大的δ值。

图4-34

解:

图4-35

如图4-35所示,圆截面切去高度为的部分后,根据截面惯性矩的定义可得该截面的惯性矩:

其中,y=r-δ=rsinα,则:

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

Wz=Iz/ymax=[r4(4α-sin4α)/8]/(rsinα)=[r3(4α-sin4α)]/(8sinα)

令dWz/dx=0,得:(4-4cos4α)sinα-(4α-sin4α)=0

解得α=78°,此时δ=r-rsinα=(d/2)(1-sin78°)=0.011d

即δ=0.011d时,弯曲截面系数Wz最大。

4-22 如图4-36所示,一由16号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承受集中荷载F。在梁的截面C-C处下边缘上,用标距s=20mm的应变仪量得纵向伸长Δs=0.008mm。已知梁的跨长l=1.5m,a=1m,弹性模量E=210GPa。试求力F的大小。

图4-36

解:根据胡克定律σ=Eε,可得该工字梁C-C截面下边缘的应力:

σC=Eε=E(Δs/s)=210×109×(0.008/20)Pa=84MPa

在F力作用下C-C截面的弯矩MC=(F/2)(l-a)

查教材表知16号工字钢的弯曲截面系数Wz=141cm3,则由

σC=MC/Wz=84MPa

解得:F=(84×106×282×10-6)/0.5N=47.4kN

4-23 由两根36a号槽钢组成的梁如图4-37所示。已知:F=44kN,q=1kN/m。钢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70MPa,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

图4-37

解: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由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知两铰支座的支反力:

FA=FB=(ql+5F)/2=(6×1+5×44)/2kN=113kN

由分析可知梁内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梁的中点处,值为:

查型钢表可知36a槽钢的弯曲截面系数Wz=659.7cm3,故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σmax=Mmax/(2Wz)=202.5×103/(2×659.7×10-6)Pa=153.5MPa<[σ]

满足强度条件,梁是安全的。

4-24 一简支木梁受力如图4-38所示,荷载F=5kN,距离a=0.7m,材料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0MPa,横截面为h/b=3的矩形。试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横截面的尺寸。

图4-38

解: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铰支座支反力FA=FB=5kN,由此绘制该木梁的弯矩图,如图4-39所示,则梁内最大弯矩值为:Mmax=3.5kN·m。

图4-39

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且h/b=3可得:

σmax=Mmax/(bh2/6)=Mmax/(3b3/2)=(3.5×103×2)/(3b3)≤[σ]

解得:b≥61.56mm

取b=61.56mm,故h=3b=184.7mm。

4-25 由两根28a号槽钢组成的简支梁受三个集中力作用,如图4-40所示。已知该梁材料为Q235钢,其许用弯曲正应力[σ]=170MPa。试求梁的许可荷载[F]。

图4-40

解: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两端支反力F1=F2=1.5F,由此绘制该梁的弯矩图,如图4-41所示。可知梁内最大弯矩值发生在梁中点处,值为:Mmax=4×1.5F-2×F=4F。

图4-41

查表知单根28a槽钢的弯曲截面系数:Wz′=340.328cm3

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σmax=Mmax/Wz=4F/Wz≤[σ]

可得:F≤Wz[σ]/4

故梁的许可荷载:

[F]=(1/4)·2Wz′·[σ]=(1/4)×2×340.328×10-6×170×106N=29kN

4-26 如图4-42所示,一平顶凉台,其长度l=6m,宽度a=4m,顶面荷载集度f=2000Pa,由间距为s=1m的木次梁AB支持。木梁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0MPa,并已知h/b=2。试求:

(1)在次梁用料最经济的情况下,确定主梁位置的x值;

(2)选择矩形截面木次梁的尺寸。

图4-42

解:(1)将该梁简化为外伸梁受力模型,其受力简图如图4-43(a)所示。

图4-43(a)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两支座的支反力:

FA=[(l-2x)ql]/[2(l-x)],FB=ql2/[2(l-x)]

如图4-43(a)所示,在截面ξ处的剪力:

FS(ξ)=[(l-2x)ql]/[2(l-x)]-qξ

令FS(ξ)=0,可得ξ=[(l-2x)l]/[2(l-x)],根据荷载集度、剪力、弯矩的微分关系可知,此时AB段上弯矩取得最大值,为:

作梁的弯矩图如图4-43(b)所示:

图4-43(b)

为使材料最省,应满足MABmax=MB,即

将已知数据代入,解得:x1=10.24m,x2=1.757m

根据题意,取x=1.757m。

(2)荷载集度:q=fs=2000N/m

由(1)求得的结果可知,最大弯矩值为:

Mmax=qx2/2=(1/2)×2000×1.7572N·m=3.1kN·m

根据梁的正应力条件且h/b=2,可知:

σmax=Mmax/Wz=6Mmax/(bh2)=3Mmax/(2b3)≤[σ]

取b=77mm,故h=2b=154mm。

4-27 当荷载F直接作用在跨长为l=6m的筒支梁AB之中点时,梁内最大正应力超过许可值30%。为了消除过载现象,配置了如图4-44所示的辅助梁CD,试求辅助梁的最小跨长a。

图4-44

解:当荷载直接作用在梁AB的中点时,梁内的最大弯矩值发生在荷载作用点,Mmax=Fl/4,梁中的最大弯曲正应力:σmax=Mmax/Wz=Fl/(4Wz)=(1+30%)[σ]

添加辅助梁后,梁的弯矩图如图4-45所示,最大弯矩值为Mmax=F(l-a)/4

图4-45

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有:

σmax=Mmax/Wz=F(l-a)/(4Wz)≤[σ]

联立式得:F(l-a)/(4Wz)≤Fl/(4Wz×1.3)

解得辅助梁的最小跨度a=1.385m。

4-28 图4-46所示的外伸梁由25a号工字钢制成,其跨长l=6m,且在全梁上受集度为q的均布荷载作用。当支座处截面A、B上及跨中截面C上的最大正应力均为σ=140MPa时,试问外伸部分的长度a及荷载集度q各等于多少?

图4-46

解:根据梁的平衡条件及梁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得支反力:

FA=FB=q(l+2a)/2

梁截面A、B处的弯矩值:MA=MB=qa2/2

梁中点C处的弯矩值:

MC=FA·(l/2)-(q/2)(l/2+a)2=ql2/8-qa2/2

由题意可知,以上三个截面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均为140MPa,即

(qa2/2)/Wz=(ql2/8-qa2/2)/Wz=140MPa

查表得25a工字钢的弯曲截面系数:Wz=401.88cm3

解得:a=2.12m,q=25kN/m。

4-29 已知图4-47所示铸铁简支梁的Iz1=645.8×106mm4,E=120GPa,许用拉应力[σt]=30MPa,许用压应力[σc]=90MPa。试求:

(1)许可荷载[F];

(2)在许可荷载作用下,梁下边缘的总伸长量。

图4-47

解:(1)利用平行移轴公式可得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Iz1-A·a2=[645.8×106-(100×50+200×50+200×50)×1252]mm4=255×106mm4

受力分析可知梁的最大弯矩值发生在梁的中点处Mmax=F/2

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σmax=My/Iz≤[σ],可得:

最大拉应力

σtmax=Mmax×0.125/Iz=(F/2)×0.125/(255×10-6)=245.1F≤[σt]

解得:F≤122.4kN

最大压应力

σcmax=Mmax×(300-125)×10-3/Iz=(F/2)×0.175/(255×10-6)=343.1F≤[σc]

解得:F≤262.3kN

综上,梁的许可荷载[F]=122.4kN。

(2)梁下边缘的正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下边缘的纵向应变:

ε(x)=σ(x)/E=(3×107x)/(120×109)=250×10-6x

故下边缘总的伸长量:

4-30 一铸铁梁如图4-48所示。已知材料的拉伸强度极限σb=150MPa,压缩强度极限σbc=630MPa。试求梁的安全因数。

图4-48

解:(1)确定截面形心位置

因此,中性轴距上、下边缘的距离为:

y1=80+y0=147mm,y2=160+40-y1=53mm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2)根据平衡条件求得两支反力:FA=12kN,FB=36kN,作梁的弯矩图,如图4-49所示。

MC=12kN·m,MB=8kN·m

图4-49

(3)C截面,上边缘有最大压应力:

σcC=MC·y1/Iz=12×103×147×10-3/(29.01×10-6)Pa=60.81MPa

下边缘,有最大拉应力:

σtC=MC·y2/Iz=12×103×53×10-3/(29.01×10-6)Pa=21.92MPa

B截面,上边缘有最大拉应力:

σtB=MB·y1/Iz=8×103×147×10-3/(29.01×10-6)Pa=40.54MPa

下边缘,有最大压应力:

σcB=MB·y2/Iz=8×103×53×10-3/(29.01×10-6)Pa=14.62MPa

综上,并根据梁许用应力的定义可得安全系数:

n1=σbtmax=150/40.54=3.70,n2=σbccmax=630/60.81=10.36

故最小安全因数n=3.70。

4-31 一悬臂梁长为900mm,在自由端受一集中力F的作用。梁由三块50mm×100mm的木板胶合而成,如图4-50所示,图中Z轴为中性轴。胶合缝的许用切应力[τ]=0.35MPa。试按胶合缝的切应力强度求许可荷载[F],并求在此荷载作用下,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图4-50

解:分析可知梁内的最大剪力FSmax=F,最大弯矩值发生在固定端截面处,Mmax=Fl。

在木板胶合缝处,根据剪应力强度条件:τ=FSSz*/(bIz)≤[τ]

其中惯性矩:Iz=bh3/12=100×1503/12mm4=2.81×10-5m4

胶合缝以上部分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Sz*=(100×50×50)mm3=2.5×10-4m3

则F×2.5×10-4/(0.1×2.81×10-5)≤0.35×106,解得:[F]≤3.93kN。

在此荷载作用下,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σmax=Mmax·ymax/Iz=0.9F×ymax/Iz=0.9×3.93×103×0.075/(2.81×10-5)Pa=9.44MPa

4-32 一矩形截面木梁,其截面尺寸及荷载如图4-51所示,q=1.3kN/m。已知许用弯曲正应力[σ]=10MPa,许用切应力[τ]=2MPa。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

图4-51

解:根据平衡条件求得支反力:FA=1.62kN,FB=3.9kN。

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52所示。

图4-52

可知梁内最大剪力值发生在B截面左侧,最大剪力FSmax=2.28kN,最大弯矩Mmax=1.01kN·m。

校核正应力

σmax=Mmax/Wz=1.01×103×6/(0.06×0.122)Pa=7.01MPa<[σ]

校核切应力

τmax=3FSmax/(2A)=3×2.28×103/(2×0.06×0.12)Pa=0.475MPa<[τ]

综上所述,该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是安全的。

4-33简支梁AB承受如图4-53(a)所示的均布荷载,其集度q=407kN/m。梁横截面的形状及尺寸如图4-53(b)所示。梁的材料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210MPa,许用切应力[τ]=130MPa。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

图4-53(a)

图4-53(b)

解:(1)确定截面形心

则ymax=(337+14+16+yC)=382mm。

(2)截面对其形心的惯性矩:

中性轴以上部分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

SzC*=445×9×(337-15+14+4.5)+220×14×(337-15+7)+(337-15)×16×161=3.206×106mm3

(3)对梁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54所示。

图4-54

则最大剪力FSmax=753kN,最大弯矩Mmax=847kN·m。

校核正应力

σmax=Mmax·ymax/IzC=847×103×382×10-3/(2.026×10-3)Pa=159.7MPa<[σ]

校核切应力

τmax=FSmax·SzC*/(bIz)=753×103×3.026×10-3/(0.016×2.026×10-3)Pa=74.5MPa<[τ]

综上所述,该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是安全的。

4-34 图4-55所示木梁受一可移动的荷载F=40kN作用。已知许用弯曲正应力[σ]=10MPa,许用切应力[τ]=3MPa。木梁的横截面为矩形,其高宽比h/b=3/2,试选择梁的截面尺寸。

图4-55

解:(1)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

当荷载移至梁中点时,梁内有最大弯矩,Mmax=F/4=10kN·m。

根据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σmax=Mmax/Wz≤[σ],可得:

σmax=6Mmax/(bh2)=6×10×103/[b(3b/2)2]≤[σ]=10×106Pa

解得:b≥0.1387m=138.7mm,此时h=3b/2=208mm。

(2)根据切应力强度条件确定

当荷载靠近支座时,梁内有最大剪力FSmax=F=40kN。

根据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τmax=3FSmax/(2A)≤[τ],可得:

3×40×103/[2×(3b2/2)]≤[τ]=3MPa

解得:b≥115.5mm,此时h=3b/2=173.2mm。

综上所述,梁的截面尺寸应至少取b=138.7mm,h=208mm。

4-35 由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受力如图4-56所示。已知材料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70MPa,许用切应力[τ]=100MPa。试选择工字钢号码。

图4-56

解: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支反力:FA=113.12kN,FB=76.88kN。

由此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57所示。可见梁内最大剪力FSmax=113.12kN,最大弯矩值Mmax=84.1kN·m。

(1)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σmax=Mmax/Wz=84.1×103/Wz≤[σ]

解得弯矩截面系数:Wz≥0.495×10-3m3=495cm3

由此查型钢表选取28a号工字钢,其相关参数

Wz=508.15cm3,d=8.5cm,Iz:Szmax*=24.62cm

图4-57

(2)校核切应力强度

τmax=FSmax·S*zmax/(dIz)=113.12×103/(8.5×10-2×24.62×10-2)Pa=5.4MPa<[τ]

故可选用28a号工字钢。

4-36 外伸梁AC承受荷载如图4-58所示,Me=40kN·m,q=20kN/m。材料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70MPa,许用切应力[τ]=100MPa。试选择工字钢的号码。

图4-58

解:根据平衡条件求得支反力:FA=40kN,FB=0。

由此作出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4-59(a)、(b)所示。可见最大剪力值FSmax=40kN,最大弯矩值Mmax=40kN·m。

图4-59(a)剪力图

图4-59(b)弯矩图

(1)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σmax=Mmax/Wz=40×103/Wz≤[σ]

解得:Wz≥2.5329×10-4m3=235.29cm3

查型钢表选取20a工字钢,其相关参数:

Wz=237cm3,Iz/S*zmax=17.2cm,d=7cm

(2)校核切应力强度

τmax=FSmax·S*zmax/(dIz)=40×103/(0.07×17.2×10-2)Pa=3.32MPa<[τ]

故可选用20a工字钢。

4-37 开口薄壁圆环形截面如图4-60所示。已知横截面上剪力Fs的作用线平行于截面的y轴,试仿照矩形截面梁切应力的分析方法,推导此截面上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提示:对薄壁圆环截面,切应力沿壁厚可视为均匀分布。对于微段dx,用夹角为dθ的两纵截面截取体积单元。)

图4-60

图4-61

解:开口薄壁圆环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如图4-61所示,图中AB段环形面积对z轴的静矩:

应用矩形截面梁弯曲的切应力计算公式可得开口薄壁圆环θ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为:

τ=FSSz*/(Iz·δ)=FS(1-cosθ)/(δπr0

4-38 一宽度b=100mm、高度h=200mm的矩形截面梁,在纵对称面内承受弯矩M=10kN·m,如图4-62所示。梁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Et=9GPa,压缩弹性模量Ec=25GPa,若平面假设依然成立,试仿照纯弯曲正应力的分析方法,求中性轴位置及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提示:由于拉、压弹性模量不同,中性轴z将不通过截面形心,设中性轴距截面上、下边缘的距离分别为hc和ht。)

图4-62

解:在平面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有ε=y/ρ,又由胡克定律σ=Eε,联立可得:

σt=Et(y/ρ),σc=Ec(y/ρ)

根据静力学关系有

由此积分可得:Etht2-Echc2=0,联立ht+hc=h,解得:hc=75mm,ht=125mm。

由题意可得:

解得中性层的曲率半径:ρ=b(Echc3+Etht3)/(3M)=93750mm

将求得的数据代入式可得:

梁内最大拉应力:σtmax=Et(ytmax/ρ)=12MPa;

梁内最大压应力:σcmax=Ec(ycmax/ρ)=2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