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254字
- 2021-04-09 16:36:31
2.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再生
1.定义
再生是指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
2.分类
再生可分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
(1)生理性再生
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生理性再生多为完全性再生。
(2)病理性再生
是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病理性再生可为完全性再生,也可为不完全性再生。
3.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如表2-1所示。
表2-1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
注意:①再生能力: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
②神经(节)细胞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但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细胞可以再生。
③平滑肌细胞是稳定细胞,骨骼肌细胞则是永久细胞。
④骨组织再生能力很强,骨折后可以完全再生(完全修复);但软骨的再生能力差。
【例1】(A型题)男性,25岁。患急性糜烂性胃炎,经治疗痊愈后,原胃体黏膜糜烂处表现为( )。[2015年研]
A.正常胃黏膜
B.幽门腺化生
C.肠上皮化生
D.表面腺体增厚
【答案】A
【解析】胃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急性糜烂性胃炎,经治疗痊愈后,胃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可完全再生,表现为正常的胃粘膜。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
A.表皮细胞
B.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答案】C
【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稳定细胞主要包括腺体实质细胞(肝、胰、汗腺、内分泌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AB两项,属于不稳定细胞;D项,属于永久性细胞。
【例3】(A型题)下列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弱的是( )。[2006年研]
A.心肌细胞
B.骨细胞
C.纤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平滑肌细胞
【答案】A
【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A项,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受损后不能进行再生。B项,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E项,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CD两项,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
A.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例4】(B型题)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
【答案】A
【例5】(B型题)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
【答案】B
【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A项,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很强。B项,肝细胞属于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CD两项,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这类细胞不能再生。
【例6】(X型题)人体内属于恒定细胞的有( )。[2008年研]
A.神经细胞
B.表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肠上皮细胞
【答案】AC
【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细胞分为三类: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永久性细胞又称恒定细胞,是指不能进行再生的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等。BD两项,表皮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
4.干细胞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1)概念
干细胞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
(2)根据来源不同分类
①胚胎干细胞(ESC)
②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肝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
③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
(3)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细胞再生中的作用(表2-2)
表2-2 人类成体干细胞及其主要分化方向
①骨髓组织
骨髓组织内有两类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a.造血干细胞
第一,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
第二,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
第三,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
第四,具有可塑性,可以分化为肝脏、肌肉及神经组织的细胞;
第五,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障等疾病。
b.间充质干细胞(MSC)
第一,具有干细胞的共性;
第二,存在于骨髓、骨骼肌、脂肪、骨膜、脐血和外周血中;
第三,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及肌腱等组织分化的潜能(图2-1);
第四,在治疗创伤性疾病中具有应用价值。
图2-1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②脑
a.脑组织中主要存在神经干细胞;
b.主要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c.还具有向其他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
第一,TGF-β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第二,移植入骨髓可分化为血细胞;
第三,移入肌肉则可产生出肌细胞。
③表皮组织
a.表皮干细胞位于与真皮乳头相连的基底层;
b.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和改建的关键性源泉。
④角膜
a.角膜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的基底部;
b.可以分化、增殖为上皮细胞;
c.在保持角膜的生理生化环境、完整性和维持局部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d.其可以阻止结膜上皮细胞移行至角膜表面,这对于保持角膜的透明性与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⑤肝脏
a.干细胞存在于肝实质细胞和胆管系统结合部位;
b.具有分化成胆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双向潜能。
⑥骨骼肌和心肌
a.骨骼肌的干细胞位于细胞肌膜下,称为肌卫星细胞;
b.心肌细胞内目前还未发现干细胞。
5.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①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②腺上皮再生
再生情况根据损伤状态而定。
a.如有腺上皮缺损但腺体的基底膜未破坏,则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b.如腺体构造完全被破坏,则难以再生。
③肝细胞的再生
a.肝在部分切除后,通过肝细胞分裂增生,短期内就能使肝脏恢复原来的大小;
b.肝细胞坏死时,无论范围大小,只要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就可再生恢复;
c.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则难以完全恢复,形成结构紊乱的肝细胞团。
(2)纤维组织的再生
损伤刺激→原来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当成纤维细胞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渐成熟→成为纤维细胞。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①软骨再生起始于软骨膜增生,软骨的再生能力弱,较大缺损由纤维组织修补。
②骨的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①毛细血管的再生
是以生芽方式完成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内皮细胞间空隙较大,故通透性较高。
②大血管的修复
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吻合口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的内膜结构。但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而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5)肌组织的再生
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其再生能力为平滑肌细胞、横纹肌细胞>心肌细胞。
①横纹肌的再生依肌膜是否存在及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而有所不同。
②平滑肌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
③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破坏后一般都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
①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只能靠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②外周神经受损时,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其他的原因使再生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成为创伤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
【例7】(A型题)男性,16岁。左手烫伤,红肿,少数水泡,无感染。经治疗痊愈,局部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表现为( )。[2014年研]
A.纤维瘢痕形成
B.皮肤附属器破坏
C.毛细血管增生
D.正常皮肤
【答案】D
【解析】患者左手烫伤,红肿,少数水泡,说明为浅Ⅱ°烧伤,即烧伤深度达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无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的破坏。若无感染,则可完全再生,不出现瘢痕,可有少量色素沉着。
【例8】(A型题)组织修复过程中,再生能力弱的组织是( )。[2005年研]
A.上皮组织
B.纤维组织
C.软骨组织
D.骨组织
E.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ABE三项,上皮组织、毛细血管、纤维组织的再生能力也都很强。C项,软骨再生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这些增生的幼稚细胞形似成纤维细胞,后变为软骨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转变为静止的软骨细胞。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弱,较大缺损由纤维组织修补。D项,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再生。
二、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1.肉芽组织的结构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1)新生毛细血管
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镜下观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扩张,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2)成纤维细胞
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
a.可产生基质和胶原,基质的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早期基质较多,以后则胶原越来越多;
b.肉芽组织中一些成纤维细胞的胞质中含有肌细丝,具有类似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称为肌成纤维细胞;
c.成纤维细胞是坏死灶机化时的特征性细胞。
(3)炎性细胞
肉芽组织中,常有大量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
a.能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创面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
b.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及组织碎片;这些细胞破坏后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能分解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
2.肉芽组织的功能
包括: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3.肉芽组织的结局
(1)肉芽组织生长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出现,自下而上(如体表创口)或从周围向中心(如组织内坏死)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
(2)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
在伤后1~2周,肉芽组织逐渐成熟。其形态标志为:
①间质水分逐渐减少;
②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
③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④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同时成纤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胞核变细长而深染,变为纤维细胞。至此,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
(3)纤维结缔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
以后,胶原纤维量更多,而且发生玻璃样变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成分更少。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例9】(A型题)下列哪种新生的细胞是机化时出现的特征性细胞?( )[2005年研]
A.平滑肌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类上皮细胞
D.横纹肌细胞
E.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机化是指坏死灶由肉芽组织所取代。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其特征性细胞是成纤维细胞。
【例10】(X型题)发生机化时,组织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有( )。[2016年研]
A.类上皮细胞
B.内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多核巨细胞
【答案】BC
【解析】机化是在肉芽组织的基础上发生的病变,肉芽组织浸润的主要细胞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AD两项,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多见于肉芽肿。
【例11】(X型题)下列选项中符合肉芽组织特征的有( )。[2012年研]
A.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B.较多的成纤维细胞
C.较多的内皮细胞
D.较多的类上皮细胞
【答案】BC
【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构成。AD两项,“含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为肉芽肿的特点,肉芽肿为肉芽肿性炎的特征性病变。
【例12】(X型题)肉芽组织中常见的细胞有( )。[2009年研]
A.Langhans巨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新生内皮细胞
D.浆细胞
【答案】BCD
【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A项,巨噬细胞吞噬异物或细菌后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相互融合形成Langhans(朗罕斯)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并不等于巨噬细胞,而是一种多核巨细胞。
三、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1.皮肤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①伤口早期的变化
伤后数小时内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3天后出现巨噬细胞浸润;伤口中出现凝血块。
②伤口收缩
伤后2~14天出现伤口收缩。其意义在于缩小创面。是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
③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受伤后3天长出肉芽组织;伤后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1个月后瘢痕完全形成。
④表皮变化
受伤24小时内,基底细胞开始增生,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伤口过大,再生上皮不能完全覆盖伤口,则需要植皮;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现瘢痕修复。
(2)创伤愈合的类型
皮肤伤口愈合的类型如表2-3所示。
表2-3 皮肤伤口愈合的类型
2.骨折愈合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一般而言,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单纯性外伤性骨折,几个月内便可完全愈合,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骨折愈合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血肿形成
骨组织和骨髓均有丰富的血管,在骨折的两端及其周围伴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与此同时,常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
(2)纤维性骨痂形成
①骨折后2、3天,血肿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肉眼和X线检查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②1周左右,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骨髓内骨痂区少见。
(3)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
(4)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由于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为了适应骨活动时所受应力,编织骨经过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
【例13】(A型题)下列创伤中,能完全修复的是( )。[2016年研]
A.闭合性骨折
B.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
C.二期愈合的手术切口
D.Ⅲ°烧伤的创面
【答案】A
【解析】A项,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所以如果是闭合性骨折能完全修复。BC两项,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手术伤口均不能完全修复,含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D项,Ⅲ°烧伤自体皮移植后预后仍较差,多数致残,不能完全修复。
【例14】(A型题)下列骨折愈合描述中,骨折处表现为肉芽组织和排列紊乱的骨小梁的是( )。[2012年研]
A.纤维性骨痂形成
B.骨性骨痂形成
C.骨不愈合
D.骨痂重塑完成
【答案】B
【解析】骨折愈合过程分四个阶段: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后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③骨性骨痂形成,由纤维性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编织骨结构不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④骨痂改建或再塑,编织骨改建成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
【例15】(A型题)患者,20岁,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骨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 )。[2011年研]
A.大量成纤维细胞
B.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C.正常骨组织
D.大量多核巨细胞
【答案】C
【解析】①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强,复位良好的单纯性外伤性骨折,几个月后,便可完全愈合,本例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的骨组织可完全再生为正常的骨组织。②骨折愈合可分为血肿形成、纤维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4个阶段。AB两项,存在“大量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为肉芽组织的特点,D项,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为肉芽肿的特点。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①年龄
青少年的组织再生能力比老年人强,愈合较快。
②营养
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锌缺乏影响愈合。
(2)局部因素
①感染与异物:影响愈合。
②局部血液循环:局部血供良好时,可保证再生所需的氧和营养,并吸收坏死物质,利于感染控制,再生修复较为理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时,则该处伤口愈合迟缓。
③神经支配:正常的神经支配对组织再生有一定的作用。
④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损伤小血管、抑制组织再生,因此影响创伤的愈合。
(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①骨折断端的及时、正确的复位;
②骨折断端及时、牢靠的固定;
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例16】(A型题)在伤口愈合时,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2013年研]
A.成纤维细胞
B.毛细血管
C.细胞外基质
D.良好的血供
【答案】C
【解析】①纤维性胶原又称细胞外基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纤维性胶原)是修复部位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作用。②细胞外基质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类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的大分子物质,其成分复杂,包括胶原蛋白、弹力蛋白、黏附性糖蛋白、整合素、蛋白多糖等。A项,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胶原纤维。B项,毛细血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D项,良好的血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与伤口愈合的强度关系不大。
【例17】(A型题)维生素C缺乏常导致创伤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2009年研]
A.表皮再生困难
B.难以形成前胶原分子
C.炎症难以控制
D.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
【答案】B
【解析】维生素C对创伤的愈合极为重要,胶原纤维形成过程中,脯氨酸和赖氨酸必须经羟化酶羟化,才能形成胶原分子,而维生素C具有催化羟化酶的作用。因此,维生素C缺乏时,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从而影响了胶原纤维的形成,导致创伤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