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
- 圣才电子书
- 8454字
- 2021-02-26 17:29:48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即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它必须遵从这种语言的规范。言语活动为人类所特有。“讲课”、“写作”、“闲聊”等都属于不同方式的言语活动。利用同一种语言,人们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2.言语的功能
(1)交际功能
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语交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①人的内向交流,即内心的“主我”与“客我”的交流;②人际交际,即个人间的交际;③群体交际,即群体内成员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交际;④大众传播,即借助印刷媒体(书刊)和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狭义的言语交际是指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交际。
言语交际的功能在于:传达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满足心理需求;而这一切对人际关系与心理活动都起重要作用。
(2)思维功能
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抑或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念进行的,而词则是概念的承担者。人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都离不开言语这个工具。同时,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用言语来表达和记录的。因此,离开了言语,失去了凭借,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
(3)调节功能
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调节作用。言语的调节功能有:①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即个体通过内部言语调节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②言语的个体调节功能,即通过人际间的交谈调节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和行为。③言语的群体调节功能,即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用言语调节群体间及群体与个体间的心理与行为。④言语的族际调节功能,即通过不同民族语言的互译,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调节族际间及族际与个体间的心理与行为。
(4)创造功能
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和多样化的创造功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语词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言语活动的创造功能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3.言语的种类
言语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语言又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和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1)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言语活动。它们是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的。一般认为,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言语都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话言语的特点是:
①对话言语是一种情境性言语。它与交谈双方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因而是“前后呼应”的。
②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言语。在对话言语中,说话的双方往往只用简单的句子,甚至个别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③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对话言语是由对话双方互相支持的言语。参加对话的人既是听众,又是说话者。
④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由于对话言语多数是由某种具体情境直接引起的,因而一般缺乏计划性,而且交谈的双方需要随时根据对方的谈话来调整自己的谈话,需要考虑谈话时的具体情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计划进行,因而也是反应性的。
(2)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独白言语的特点是:
①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独白言语的支持物是自己谈话的主题和自己所吐露的词句,因而不同于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也受听众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主要来自听众的表情和环境的气氛。
②独白言语是一种开展的言语。为了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独白言语具有开展的形式。独白言语是连贯的、论证性的,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严谨、符合语法。独白言语对语流的速度和发声也有要求。为了使听众正确地了解自己谈话的内容,说话者要注意语流适当、发音清晰、语调具有变化,有时还要配合适当的表情和手势,这样才能吸引听众。
③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言语活动。由于独白言语对言语本身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言语过程中又较少受到交谈情景提供的非言语信息的影响,因此,事先的准备与计划对运用这种言语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3)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的影响。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书面言语的特点是:
①随意性。书面言语是一种“随意性”的言语形式。书面言语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它允许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在阅读别人写出的东西时,它允许反复阅读难懂的地方,直到弄懂为止。
②开展性。书面言语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既要避免词不达意,又要力戒“言过其实”和“空话连篇”。这是因为,在运用书面言语时,使用者远离了自己的交际对象,它不能直接得到来自读者的反馈,没有情境因素的帮助,因此,只有凭借结构手段向读者提供语境线索。书面言语是一种自我反馈的言语,它通过自己的修改、补充和润色使之趋于完善。只有在言语的产品已经形成之后,它才接受来自读者的批评,从而影响随后的言语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用开展的形式系统阐明自己的思想仍是十分必要的。
③计划性。书面言语和独白言语一样,也是一种计划性较强的言语形式。这种计划常常以腹稿、提纲等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这一特点,书面言语和独白言语一样,往往要有较长的酝酿时间。
(4)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言语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言语时,内部言语常常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没有外部言语就不会有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言语的发展;另一方面,若没有内部言语的参与,人们就不能顺利地进行外部言语的活动。内部言语的特点是:
①隐蔽性。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当我们在头脑中考虑某种行动计划或希望调节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使用这种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在进行内部言语时,言语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言语活动,它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只是言语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不显著而已。
②简略性。内部言语比对话言语更简略,这和它执行的功能有关。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在内部言语中,句子的大量成分常常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具有异常复杂的脑机制,它和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大脑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颞上回的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顶-枕叶的角回—言语视觉中枢。研究这些脑区损伤所导致的不同形式的失语症,将有助于理解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问题。
1.言语运动中枢
布洛卡(Broca, 1860)从失语症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病变。据此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外侧处的一个小区。以后,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动作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是由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的损伤引起的。
2.言语听觉中枢
另一个与语言活动有关的脑区,是威尔尼克区。它是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并得名的。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缓的形式叫词盲。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与患表达性失语症的病人相反,患有接收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的信息。切断或损伤将威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病人言语流畅,发音清晰,但理解语义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
3.言语视觉中枢
第三个重要的语言中枢是角回,它在威尔尼克上方、顶枕叶交界处。这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译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在听到一个单词时,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角回,再作处理。因此,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1)口头言语的感知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对发话者而言,是作为物质刺激而被感知的。要对言语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就应当正确感知语音,才能进一步接受其所代表的意义。
①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具有某些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音长与音色。
a.音调是指语音的高低。语音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紧程度。
b.音强是指语音的强弱。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
c.音长是指语音的长短。这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
d.音色是指语音的特色。语音的音色由声波的波形来决定。语音的音色取决于许多条件:发音体的性质;发音的方法;共鸣腔的形状和大小。
②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
分析语音在言语感知有重要的意义,人工分析语音时,常用到“音位”的概念,音位即是指在语言中具有区别语义属性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学角度来寻找辨词的指标,各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音位系统。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元音和辅音。当气流从肺部发出,振动声带,顺利通过声道而不受任何阻碍,然后从口腔(有时同时从鼻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元音。辅音又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气流使声带振动而发出的辅音叫浊辅音;气流没有振动声带而只是在发音通道上受阻而产生的辅音,叫清辅音。
根据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发音体的不同(清浊音),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描述各种不同的音位,并使每个音位互相区别开来。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
③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
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进行度量。清晰度与可懂度是指听者了解讲话者说话的百分率,或指听者听对的百分率。清晰度和可懂度没有严格的区别。当听者对材料的感知不受上下文影响时,用清晰度;当听者对材料的感知受到上下文的影响时,则用可懂度。下面是影响语音知觉的一些因素:
a.语音类似性。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两个音节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b.语音强度。当语音强度为5分贝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强度超过130分贝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c.噪音掩蔽。噪音的掩蔽对语言知觉也有影响。噪音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d.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从广义说,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
e.句法、语义的作用。米勒等人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噪音背景下识别词的语音。其中:一种语音刺激为5个单词组成的语句,另一种为单个单词。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噪音的干扰下,被试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其正确率高达70%,而识别个别单词的正确率只有40%。当噪音与语音强度相等时,结果也这样。以后米勒等人(Millereta1,1963)在另一实验中,选用了语法正常、语义正确的,语义不正确的,不符合语法的三类句子,要求被试倾听并大声报告所听到的结果。发现语法、语义都正确的句子,可懂度达89%;语义不正确的句子,可懂度只达56%。可见,在口语知觉时,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2)书面言语的感知
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作出正确判断与分辨,这即是书面言语的感知。书面言语的感知主要包括单词再认、阅读和言语的理解。
2.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言语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言语理解以正确感知言语为基础。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言语理解的第一级水平。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第二级水平。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1)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词汇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研究表明,影响词汇识别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单词的部位信息
在拼音文字中,词是由字母拼写而成的。由字母组成音节,由音节再组成单词。
许多研究相继指出,单词中的起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知道了开头的字母,就可能预测其他的字母,因而它比中间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母提供了更多的识别信息;同样,词尾指明了单词的性、数和词类。因而词尾的变化也携带了较多的信息(Gibsonetal,1975)。
②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不同的笔画或部件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人们认识的汉字。尽管人们在识别汉字时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存在,但研究表明,正字法规则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字法规则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字词识别不仅要依靠对笔画、部件或字母的检测,而且要检测这些成分的结合规则。
③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有关拼音文字的一些研究发现,在词的使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词长效应说明,单词包含的字母数量影响词汇的识别。
④字形结构
20世纪20年代,艾伟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对汉字识别的重要影响。彭瑞祥等人(1983)研究了在速示条件下,不同类型结构汉字再认的难易程度。结果发现,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
⑤字词的使用频率
影响单词再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词的使用频率。根据库塞雷等人的统计,在100万个单词的语言材料中,不同英文单词的出现频率有很大区别。
何伟氏等人在一个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使用频率不同的单词,让他们进行辨认。结果发现,单词的使用频率高,对单词的觉察阈限就低,识别单词的时间就短。相反,词的使用频率低,对词的觉察阈限就高,识别的时间就长。这就是单词识别中的频率效应。
⑥语音的作用
单词具有形、音、义等多方面的特征。在拼音文字中,一些研究证明,语音在词义的提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范奥登的一项研究中,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给被试呈现某一概念范畴的名称,如flower,然后间隔短暂时间,再呈现一个目标词(target)。实验假设是如果语音在词义的获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被试对与范畴成员读音类似的目标词会作出更多的错误反应。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
(2)句子理解
①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相对词汇理解而言,句子理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句子理解首先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以便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其次,要进行句法分析。这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句子的意义也就会不同。语义分析也是句子理解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语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②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
a.句子的类型
人们日常听到、见到的句子类型,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几种类型。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例如,对否定句的理解一般难于对肯定句的理解。这是由于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否定句的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的加工阶段;否定句比肯定句可能有较多的意义,含义相对不够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b.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因此词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语言中,词序是不完全一样的。汉语的基本词序为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其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提供了句子理解的线索。
当词序颠倒时,人们常常借用某些句法手段来帮助理解句子。例如,把语句“他骂我”,改成“他把我骂了”或“我被他骂了”。在这些场合,尽管原来的词序变了,但特定的句法手段提供了正确理解语言的线索,使我们对句子的意思不会出现误解。
c.语境
在语言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口语、特别是对话语言是一种情境性语言,它与交谈双方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口语中的许多语句只有在一定情境下,才是可以理解的。
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常有一些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句子—歧义句,但只要联系语境,这种歧义也能获得较确切的意义。一些研究发现,只要有语境存在,人们就意识不到句子的歧义性。在一定的语境下人们对歧义句的反应速度与对非歧义句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语境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一般性的知识背景。人们根据这些背景知识,就能组织当前的信息,对信息作出解释,并产生期待和预测。
d.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因此它对句子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切分方式不同,句子的意义完全不同。
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语义分析也起很大的作用。在语义知识的帮助下,即使词序出现颠倒,人们对语言材料也不会产生误解。
(3)语篇理解
语篇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文本意义的过程。
正确理解语篇中的词汇和句子是语篇理解的前提,下列因素也影响着对语篇的理解:
①推理
推理可以在语篇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或者在语篇的不同成分间建立联结,因此在语篇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语境
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语篇的理解。语境既包括文字形式,也包括图画等其他形式。
③图式的作用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作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图式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平时所听到或看到的故事,都是按照故事图式组织起来的。研究表明,当故事按故事图式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相反,如果将故事的图式打乱,理解就困难一些。因此,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一致时,故事图式能提高理解语言的速度与质量;相反,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不一致时,人们对故事图式的预期,会使理解的速度缓慢下来。
3.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言语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言语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言语知识的作用
在言语理解中,言语知识起重要作用,它包括句法知识、语义知识等。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没有词形的变化,因此,词序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言语描述,因此,语句的顺序(语序)也提供了理解言语的线索。在言语理解中,语义知识起着更大的作用。
(2)语境
语境指言语交际的环境。从广义说,它指言语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说,语境指书面言语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在言语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言语。
在口语或书面言语中,常有一些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句子—歧义句,但只要联系语境,这种歧义句就可以获得较确切的意义。语境既包括文字形式,也包括图画等其他形式。人们根据语境提供的背景知识,就能组织当前的信息,对信息作出解释,并产生期待和预测。
(3)句子与课文的结构
句子结构对言语理解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否定句的理解一般难于对肯定句的理解。句子的层次结构也影响到言语理解。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它对理解课文有重要意义。
(4)特定的生活经验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各种特定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对言语理解也有重要作用。桑克和阿伯尔森(1977)把这种特定的生活经验称为“脚本”。当“脚本”形成之后,人们在言语交往中往往会根据头脑中关于事件进行的标准顺序,去补充和观测所获得的言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