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的含义与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1)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重要因素,同方向变动)

(3)产品价格(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反方向变动)

(4)替代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5)互补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动)

(6)预期(预期价格上涨,提前购买)

(7)其他因素(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

(3)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导致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供给增加。

(4)预期。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三、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1.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1)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例外,钻石的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成正向变化。

(2)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一般,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2.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1)需求曲线DD反映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供给曲线SS反映了供给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需求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需求的变动

需求数量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反之,需求量扩大,如图2-1所示。

需求变动

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如图2-2所示。

图2-1  需求量的变动

图2-2  需求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

供给数量的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变动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沿着既定供给曲线变动,如图2-3所示。

供给的变动

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如图2-4所示。

图2-3  供给量的变动

图2-4  供给的变动

四、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水平。

任何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每当旧的平衡破坏之后,买卖双方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新的市场价格。

2.最高限价分析

(1)最高限价的含义

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2)最高限价的效应分析

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供给短缺。

(3)最高限价的影响及政策

一般情况下,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走后门”现象;由于供应紧张,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可能出现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的现象。

政府一般采取配给制,为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实施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最高限价严重地影响了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3.保护价格分析

(1)保护价格的含义

保护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3)保护价格的效应分析

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同时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保护价格实施的条件

a.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

b.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c.建立专门的基金和专门的机构。

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四、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Ed=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一般采用其绝对值。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点弹性公式

Ed=

点弹性表明一点上的弹性,因此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公式

Ed=

弧弹性能表现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所以,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需求弹性系数大干1,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称为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称为需求缺乏弹性。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使用的时间。

结论: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缺乏弹性,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其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富有弹性,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如果需求单一弹性,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价格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假如有j、i两种商品,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引起了商品i需求量的变动,则将因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而产生的交叉弹性系数用公式表示为:,其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变动量。

假如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则Eij>0,即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

假如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Eij<0,即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

当交叉弹性Eij=0时,表明i、j两种商品无相关性,即j涨价或跌价都不影响消费者对i的需求。

3.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间的比率,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记为Ey。其计算公式为:,其中,Q表示原需求量,△Q表示需求的变动量,y表示原消费者收入,△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呈相同比例;

Ey>1,表明需求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需求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收入降低时商品的需求数量增加。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研究收入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及消费结构变化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价格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一般商品而言,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必需品”和“低档物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商品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

4.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用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用Q和△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则:。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商品的价格和供给总是同方向变动。因此,ES的符号始终为正。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按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五种类型:

当某种商品的ES>1时,则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充足;

当ES=1时,则供给弹性为1;

当ES<1时,则供给弹性不充足;

当ES=0时,供给完全无弹性;

当ES=∞时,供给完全有弹性。

在现实的市场供给中,后两种情况很少见到。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资本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例1】(多项选择题)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   )。

A.生产的难易程度 

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C.生产技术  

D.商品的价格

E.难易保管

【答案】ABCE

【解析】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生产周期、生产成本等);考虑的时间长短,长期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改变生产规模。

【例2】若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则表示这两种商品之间为(  )。

A.互补关系

B.无相关关系

C.替代关系

D.同种商品

【答案】A

【解析】可以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正负值来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若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则表示两种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若为负值,则表示两种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若为零,刚表示两种商品之间无相关关系。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这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

2.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为。

(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消费者行为。

4.边际效用理论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消费者所得总效用的增加的速度是在递减的,即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此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边际效用会变为负数,消费者的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如果只有A和B这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一是对A的偏好大于B,二是对B的偏好大于A,三是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2)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根据多比好少的基本假定)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根据可传递性的基本假定)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3)商品边际替代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一般地,用获得横轴X1额外1个单位商品需要放弃纵轴X2上商品的数量来计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表示为:,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三、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的概念

预算约束是指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

(2)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约束线可用图2-5表示。

图2-5  预算约束线

图2-5中,横轴X1表示商品1的消费数量,纵轴X2表示商品2的消费数量。如果全部收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1,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为m/P1;如果全部收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2,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为m/P2,将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即为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P1/P2)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其大小表示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增加收入会增加纵截距而不影响预算线的斜率。如图2-6所示,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图2-6  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

3.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假设消费者购买两种可互相替代的商品X1、X2。如果商品X2价格不变,商品X1价格上升,则消费者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向内旋转;反之,商品X1价格下降,则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向外旋转。

(1)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平移;相反则向右平移。

(2)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按同比例同方向变化,则预算线不移动。

【例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  )。

A.可支配收入  

B.消费税  

C.社会保障  

D.预期

【答案】A

【解析】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可知,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

四、消费者均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消费者均衡

(1)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消费者通过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使得自己达到最满意的程度,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

(2)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结合在一起,考查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如图2-7所示。

图2-7  消费者均衡

图2-7中,直线AB为消费者预算线,曲线I1、I2、I3表示消费者的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主要表征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1相交于M和N;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3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C点。

结论: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

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C处,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其中,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其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的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3)结论:

对于正常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其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对于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因此,低档品的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从需求曲线来看,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例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其对于低档品的需求量一般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再减少  

D.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恩格尔曲线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函数变化曲线,它反映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在所有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时候,必需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其需求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奢侈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且需求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收入增加的比例;低档品的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

【例3】(多项选择题)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

A.是正的 

B.是负的

C.具有递减的趋势 

D.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答案】BCD

【解析】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计算公式为:商品边际替代率=(ΔX2/ΔX1),因为ΔX1必然为负值,因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可能为正。

第三节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1.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或厂商。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企业形成的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信息不完全性是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种类型。

2.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具体分析产量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时,为了简化起见,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3.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基本形式为:

Q=

表示在资本量等要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连续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含义、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总产量: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用TP表示。

平均产量: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用公式表示为:

AP=TP/L

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用公式表示为:

MP=△TP/△L

图2-8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a.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后递减至0,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b.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总产量曲线

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从0开始增加,从图形上看,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L轴。

平均产量曲线

在L2之前,平均产量递增,同时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下方;在L2时,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同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在L2之后,平均产量曲线递减,同时平均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上方。

4.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

规模报酬又称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2)规模报酬的分类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一般认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1.成本的含义

成本,又被称为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的最高值。

(2)显成本与隐成本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其中,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3)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又简称为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与经济利润不同,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由于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是指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短期成本函数:总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a.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b.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长期成本函数: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只有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TC=TFC+TVC

平均成本ATC,总产量Q,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ATC=TC/Q

AFC=TFC/Q

AVC=TVC/Q

边际成本MC,总成本的增加额ΔTC,总产量的增加额ΔQ

MC=ΔTC/ΔQ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也就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3.短期成本曲线

(1)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可变成本曲线(TVC)(图2-9)

图2-9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点F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开始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总可变成本曲线上升的速度和总成本曲线上升的速度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说明二者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曲线(MC)(图2-10)

图2-10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

各成本曲线变化规律

a.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变动规律是开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逐渐接近横轴。

b.平均可变成本变动规律: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和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呈降低趋势,但是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c.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都具有U形特征。

边际成本与各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a.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

在M点之前,MC<ATC,ATC下降,即边际成本必定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M点时,MC=ATC,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

在M点之后,MC>ATC,ATC上升,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b.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

在M′点之前,MC<AVC,AVC下降;

在M′点时,MC=AVC;

在M′点之后,MC>AVC,AVC上升。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总是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以上三条曲线中,边际成本曲线最早到达最低点。并且由于固定成本的影响,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出现快于且低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和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成本的相应提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提高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而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a.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平均产量,即每单位劳动的产量或产出。

b.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每单位总投入(包括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产量或产出。

【例】(多项选择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

A.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答案】ACE

【解析】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企业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即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属于机会成本,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第四节  市场结构理论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1.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市场结构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本行业内各企业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进入障碍的大小。

根据上述三方面因素的不同特点,可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2.市场结构的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有:

众多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他们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以上四个特征中,前两个特征是主要特征。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市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的市场属于近似的例子。

(2)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惟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形成完全垄断的主要条件:

a.政府垄断;

b.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c.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

d.自然垄断,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

a.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他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b.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c.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3)垄断竞争市场的

垄断竞争市场又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有:

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较多;

产品具有差别性,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所以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进入障碍。

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许多产品的市场都可被列入垄断竞争市场,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的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是指由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其主要特征有:

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它们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较大;

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

【名师点拨】四种市场类型对比

表2-1  四种市场类型对比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1.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表2-2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2.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总收入)曲线

R=PQ

(2)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

AR=R/Q

(3)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

企业的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MR=△R/△Q=△(PQ)/△Q=P

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如图2-11中的d所示。

图2-1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的利润最大,所以,企业产量决策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如图2-12所示。

图2-12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产量决策

在A点左侧,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企业应当继续扩大产量,以增加利润。在A点右侧,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因此企业应当迅速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或者减少亏损。因此,只有在A点,才实现利润最大。

由于短期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无法改变,企业只能用既定的生产规模从事生产。所以企业只有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MR=MC点上,企业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也可称作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1.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按照市场需求曲线,销售量和价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仍然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但是,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不等于其平均收益或价格,而是小于其平均收益和价格。可用图2-13表示。

图2-13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图2-13中,DD曲线就是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AR是平均收益曲线,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MR为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说明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得更快。

3.价格歧视

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向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1)价格歧视的分类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即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即批量作价。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的购买者或不同的市场规定不同的价格。

(2)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市场必须能够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企业可以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

【例1】下列不属于完全竞争行业特点的是(   )。

A.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质量差别或者消费者感觉不出任何质量差别

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众多

C.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存在激烈的竞争

D.进入或者退出行业比较容易

【答案】C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并不存在激烈的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

【例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级价格歧视的是(   )。

A.个体服装经营者对每位购买者出售同样服装的价格存在差别

B.某网站推出团购活动,对批量购买者给予一定的优惠

C.某品牌电器在不同省份有不同价格

D.某地方政府拟对电力和水利等公用事业进行分段(不同消费量)差别定价

【答案】C

【解析】A项属于一级价格歧视,C项为三级价格歧视,B项和D项属于二级价格歧视。

第五节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资源最优配置

1.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的状态。

2.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5.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等。

【例1】一般而言,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的方法,但它(  )。

A.强调政府干预 

B.无法避免经济波动

C.不能促进社会利益 

D.追求社会利益最小化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作用,自发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社会福利,但是在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情况下,市场失灵,必须要政府调节和干预,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例2】(多项选择题)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指以下(  )经济现象。

A.外部不经济

B.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促进竞争提高效率

D.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答案】ABD

【解析】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C项,垄断会造成效率的缺失,阻碍竞争。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与市场失灵

垄断导致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1)生产不足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消费者均衡难以实现;

(3)生产者均衡难以实现;

(4)导致寻租的产生。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其中,外部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收益;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另外,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而对于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的含义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私人物品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其中,竞争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而言,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意味着要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2)公共物品的特点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公共物品的分类

纯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物品。

(4)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在现实生活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中,普遍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消费者更愿意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可能准确说明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无法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因而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市场机制很难对纯公共物品发挥作用,然而可以一定程度地调整准公共物品的消费。

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改变自己的行为,导致对方的利益受损。

【例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的外部经济效果是指该活动的(   )。

A.私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B.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C.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答案】D

【解析】负的外部经济效果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三、微观经济政策

1.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微观经济政策

对垄断进行干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法律方面,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2)行政方面,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

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

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

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或由受政府管制的私营厂商提供。

2.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与补贴手段、合并企业使外部影响内部化和明晰产权这三种方法,实现消除外部性的作用。

3.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

在现实生活中,投票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然而,这一方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如何更好地调控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政府仍需解决的难题。

4.规范市场信息的微观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明确规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要求等,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从而有效地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

【例4】(多项选择题)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于社会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仍然有合理存在的空间。支持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在于(  )。

A.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因其社会作用的特殊性而需要政府干预

B.经济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

C.公共物品的提供,通常会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提供服务、进行干预

D.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未必能达到最优,因而往往需要政府干预

【答案】BCD

【解析】政府干预是指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A项不属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