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8204字
- 2021-06-29 11:04:22
2014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73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考试时间:1月5日下午
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
试以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问题解决为本”及“社区资本建立”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群体、社区其中一种介入方式)
二、社工实务角色:(45%)
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场景,说明社会工作员在实务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1.单亲妇女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协助案主体现案主的自决原则?
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建立组员间的沟通模式?
3.独居老人初次家访过程中如何建立工作关系?
4.社区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社区资源?
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居委会和NGO的合作关系?
三、实务方案设计:(45%)
假设你是老人日托中心一名社会工作员,要为轻度失智症的老人家筹备一个6节的小组,试针对这类老人家的特殊需要,设计一个小组实务方案(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73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考试时间:1月5日下午
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
试以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问题解决为本”及“社区资本建立”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群体、社区其中一种介入方式)
答:以社区介入方式为例,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
(1)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社会策划模式
策划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工作方法,它是在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前所进行的计划工作,是把目前的情况和将来的理想进行连接的工作。策划涉及一系列行动的决定,包括人力及物力投入多少,用什么方法和组织方式去实现目标,由谁负责有关工作等。社会策划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化的分析来处理社区问题的过程。
其特点之一是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社会策划模式所关注的社区存在着多重问题,如医疗、就业、福利、娱乐设施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排列优先次序,逐一解决。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任务目标是解决实质性的社区问题,过程目标是收集和分析资料,以及系统分配时间和动员资源。社会策划模式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以解决实质性社会问题为主要工作取向。
社会策划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实务介入模式,同时强调充分挖掘和运用社区所拥有的资源、资本。
(2)理论框架
①社会策划模式假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达到社区变迁,必须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即专门的计划者通过技术的运作,导致复杂的社区变迁。计划者设计各种计划与政策,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执行,将各种服务输送给有需要的人群。
②社会策划模式崇尚理性的力量。“理性”是指在做出选择与决定时,有清晰的目标和假设,运用连贯一致的决策标准,系统而详尽地考虑事实,以客观的理由及逻辑去分析各个可行的方案并估量其后果,最终做出理想的决定。
③社会策划模式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即承认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应付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强调渐进式的策划。这种模式正视资源、权力、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承认政治因素随时可能影响那些清晰并有长远目标的计划。
(3)介入过程模式
①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社区工作者一般都是社会服务组织(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为本的非营利服务机构等)的成员,其所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各自都有一套服务信念和使命用来表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提供服务的意义。
②分析环境和形势
社区工作者要收集环境发展趋势资料,了解对计划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团体,分析他们的利益和需要、他们与计划的关系及对计划的期望和要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获得财政支持,并预测整体环境的改变和变化趋势,了解计划将会面对的机会、竞争和障碍。
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评估所在社会服务组织的特点,相对于将要开展计划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清楚确定目标、界限和范围。
④界定和分析问题
寻找出社区问题存在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不力或不足之处,具体包括了解受问题影响的人数、人群特征及居住区域,掌握不同类型人口之间的比例(整体人口——有需要人口——服务对象——接受服务者)。此外,应该通过数据了解社区问题的严重性,它给整体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并据此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明确是否必须通过社会干预来加以解决。
⑤确定需要
评估需要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参与性方法,是指由服务对象参与确定需要;二是社会指标方法,是指社会或专业所认可的指标数字来推断出需要;三是服务使用情况方法,是指通过目前使用服务者的资料也可以反映出需要的情况,如使用率、等候人数等;四是社区调查方法,是指通过问卷调查科学化地了解居民的需要。
⑥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
目标的建立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在执行之前,与同事共同讨论确立;b.应以具体、可量度的文字表达;c.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并被同事、社会人士和服务对象理解、认同和支持;d.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并强调对服务对象的改变;e.有完成目标的时间限制,有清楚的先后次序和重点效果目标;f.目标的建立应与社区工作者和社会服务组织的能力、资源、权利和责任相适应。
⑦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
目标建立后,就需要列出所有能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和策略,并确定各个方案的理论依据,使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法和效果联结起来,以便能够评估各个方案的收益与代价,掌握其效果和效率。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效果和被接受的程度。方案应大致可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服务策略和技术是社会人士能够接纳的,并被认同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可行性,则需要考虑经费来源、工作人员的能力等可能限制方案执行的因素。
⑧测试方案
选定方案后便需要决定执行机构,包括人力、预算和大致的工作程序等。此时整个计划需交给拨款者或资助者了解并实施拨款,要争取获得社会服务组织行政决策系统的批准。有必要时,也可先推行一些实验性的工作,增强各界人士对服务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计划也可能会因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改,一般都是因为拨款减少导致整个计划在规模上缩减。
⑨执行方案
在执行方案期间,策划者需要监管整个运作程序,以免工作偏离轨道。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和学习处理某些执行上的问题。
⑩评估结果
评估和总结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评估的目标、指标、需要收集的资料、量度表现的方法等。此外,评估工作也需要分析计划在落实过程中的运作状况,达到目标的程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二、社工实务角色:(45%)
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场景,说明社会工作员在实务中的角色及功能。
1.单亲妇女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协助案主体现案主的自决原则?
答:单亲妇女个案辅导过程中,协助案主体现案主自决原则,具体做法如下:
(1)在个案工作中,案主自决原则,即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个案工作者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裁判者,只是帮助的提供者。个案工作者应处于分担、支持、提示的地位,他(她)可以告诉案主如何获得帮助,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用则由案主自己决定。
(2)在对单亲妇女开展个案辅导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单亲妇女家庭:
①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②单亲妇女家庭的问题不是单亲母亲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问题;
③认识到单亲妇女在应对问题时的所具有的能力和智慧,而不要认为她是可怜的弱者。
(3)对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个案工作者可能是不可缺少的,但对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是否愿意接受帮助以及希望接受怎样的帮助,必须由他们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强加于人。只有在案主不具备做出积极和建设性决定的能力时,如年龄太小、精神不健全等,或者案主有违反法律、道德,对他人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才考虑限制案主的自决权。
(4)当案主求助时,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我决定的权力,即使案主有放弃、逃避或推卸“自我决定”的倾向,工作者也应尽力使其恢复自我选择的能力。
案主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a.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b.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基于单亲妇女常常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贫困化、就业、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她们的生存环境恶劣、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社会工作者在为其提供个案辅导时,既要避免因不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带来对单亲妇女的歧视,从而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对单亲妇女真实感受和想法的忽视,而不向她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同时也要避免因将其视为弱者、无权无能者,擅自做主,将自身的观念和做法强加到她们身上,过度介入到她们的生活当中。
自决权是个人尊严的体现。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除非万不得已,即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也不主张社会工作者自身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因为这样做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建立组员间的沟通模式?
答:影响小组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组员在小组中所处的位置,整个小组的座位安排,小组的工作目标性质,沟通技巧等。
在小组中,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1)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①自我察觉:敏锐地察觉自己的角色和应该表现的角色行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体会组员的需要和状况,并立即做出反应。
②接纳:尊重他人,并接纳对方的意见、态度、感觉和行为。
③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能正确感受对方的内在世界和情绪反应。
④温暖:无条件地对组员表达关怀、亲切、友善、热忱。
⑤令人信任:在与组员交往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诚实、为他人保密。
⑥开放:不坚持己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不固步自封。
⑦一致性:真诚不做作,里外一致,言行合一。
⑧专注:在与组员面对面的互动过程中,能够专心与他们进行谈话和沟通。
⑨具有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2)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①不批评、非控制的态度: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尊重组员的选择和权力。
②平等、协商的态度:以平等的方式和对方沟通,以协商的态度,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看法。
③关注的技巧:谈话时的姿态、神态、坐姿、眼神等都能够反映出对组员的关注。
④语言使用的技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多问开放式问题,少问封闭式问题;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长句;多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不经刻意修饰而自然真诚地表达出来;口语表达要简练,比喻要恰当。
⑤积极的倾听和适当的回应。
⑥敏锐地察觉对方身体语言的意义,辨别对方的情绪反应,并有效地处理。
3.独居老人初次家访过程中如何建立工作关系?
答:独居老人缺乏支持体系,精神需求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生活关照、话家常等方式,与老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在对独居老人初次家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坚持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独居老人。工作者要从观念上接纳并尊敬独居老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会有信心去帮助独居老人改变其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在与独居老人接触时,工作者要持不批判的态度并给予案主积极支持,才可能与案主建立信赖关系;要真心地去关心案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的反应,让独居老人从这种回应中得到安慰,使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这样方能营造一个让案主自由倾诉的环境氛围。只有那些有意愿改变自身处境的老人才可能在心理上不抵触工作者帮助,对那些无此愿望的老人,尚不用去强行建立某种关系。
(3)有耐心、多鼓励。有些老人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尤其对不熟悉的人有较强的防备心理,他们常表现出懒得开口,对问题持不以作答的态度。另一类老年人则可能表现出喋喋不休、自顾自地不停说话,根本不去关心对问题的回答。这两种情形,都要求工作者要有耐心。如果工作者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反感的情绪,就很难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沉默寡言的老人,在开初交谈时可先不涉及案主存在的问题,而是聊一些与他有关的日常小事,让案主感到你对他真诚地关心,这样才能使辅导得以继续下去。
工作者要多鼓励案主进行自我表达;认真倾听案主的问题,不随意打断案主的说话,这在老人个案工作中也十分重要,因为老年人说话的逻辑性已不像年轻人那么强,一旦被打断,常常忘记自己说话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意图。
(4)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工作者不仅要相信老年案主有能力做出决定,而且应积极鼓励老年案主参与日后计划的制定与策略的选择。让案主参与决定的过程,能使案主在实施决定的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5)个别化的原则。相信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工作者切忌不可用某一固定的模式去套他们的生活。
4.社区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社区资源?
答:社区资源是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
(1)社区资源
①人力资源是指居民能够提供知识、技能、经验,或奉献自己的时间、体力,为本社区居民服务,包括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居住在社区的知名人士等;
②物力资源是指社区内有助于开展社区服务的,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物质资源,包括室内外活动场地、活动设备、器材、工具等;
③财力资源是指可以用于开展社区服务或活动的经费,包括政府财政拨付经费、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赞助经费、各种社会捐赠以及活动收费等;
④组织资源是指可以推动社区服务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各类组织或机构,包括基层政府、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互助性和互益性居民小组等;
⑤文化资源是指社区中即有的典籍、古迹、文物等文化遗产,以及民俗、艺术等其他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的文化活动。
(2)社区资源的连接方式
①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强调的是社区内各类组织在强调社会分工的同时,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争取更多资源,建立功能上的互补与互赖,达到共同的目标。资源整合包括了社区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的过程。协调是指社区内组织和组织间的协调,通过协调过程强调共享工作环境(如场地设施)、联合决策和行动等;合作是社区内两个或多个组织以及参与者一起共事,彼此形成紧密联系和友好的关系,并建立起互惠措施,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②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指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资源的种类不同,如一个社区有丰富的场地资源,另一个社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了改善社区的环境和促进社区的发展,相邻的社区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两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自愿性的合作协议开展一个“市民教育”课程,一个社区提供场地,一个社区提供授课教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计划,这就属于资源共享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几个重要的要素,如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至少有两个、彼此之间都有资源可以共享、彼此有合作的协议签订、资源共享的目标明确等。
③资源流通。资源流通是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根据资源的不同特征配置资源,采取组织、培训、咨询、合作等不同方法进行弹性使用,以保障资源能够被有效地协调和使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资源流通能够让社区组织提供的服务方案更具效率。
社区社会工作者应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沟通、控制与评估等过程有效管理种类繁多的资源,例如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普通社区居民都是人力资源,应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方式来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开展各种社区服务。
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居委会和NGO的合作关系?
答: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在社区建设中既可以看到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推动,也可以看到自下而上的社区基础的力量。它是一个多方参与共同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处理好居委会和NGO的合作关系,实质上就是处理好以居委会为代表的政府组织和以NGO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居委会和NGO的合作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居委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居委会无疑起到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居委会对于社区发展历史、所用的资源、面临的问题、存在的服务需求有着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开展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多吸取居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得到居委会的支持,便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2)充分依靠和发挥NGO在开展社区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相对于盈利性组织而言,NGO具有成本低、服务效果优良等优势,在开展社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支持、鼓励其介入社区服务领域,开展社区建设活动。
(3)强调目标的一致性,居委会和NGO并不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实际上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社区的更好发展,因此,在二者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对此予以充分的认识。
三、实务方案设计:(45%)
假设你是老人日托中心一名社会工作员,要为轻度失智症的老人家筹备一个6节的小组,试针对这类老人家的特殊需要,设计一个小组实务方案(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
答:针对失智老人的特殊需要,设计的小组实务方案如下:
(1)问题与需求的分析
①问题表现:失智是一种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特点是患者的认知功能发生障碍及日常生活功能逐渐的退化。在疾病早期,会有记忆力减退现象,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特别容易忘,而早年的记忆犹新,常常谈及过往的生活,加上患者能吃能睡,也因此病情容易被忽略。患者也可能出现空间结构异常而导致无法清楚地辨识方向而迷路,或者抽象思考能力退化而无法了解事情或话语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有些计算能力衰退,在买卖东西时特别容易混淆。
②需求分析:日常生活照顾、记忆康复训练、精神上的关照和鼓励。
(2)方案的目的
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因失智所带来的生活上的变化,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
(3)方案设计
①服务内容
a.围绕改善老人生活水平,开展社区照顾服务,提高失智老人的生活照顾质量;
b.针对失智老人的认知记忆水平,开展记忆技能康复训练,减缓因记忆水平下降给老人生活带来的环境不适感;
c.针对失智老人因为记忆丧失、功能损坏可能带来的无力感导致的情绪低落,为老人提供情绪上的疏导和关怀服务。
②介入手法
a.建立照顾者支持网络。强化社区的照顾责任,充分利用社区内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调动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组织等正规照顾力量,结合亲人、邻居、同事等非正规照顾力量,对失智老人进行日常生活上的看管、照顾和必要的监督,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并有效规避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和威胁。亲人的关怀与照顾是无可替代的,社区工作者应该积极与失智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做好其思想工作,向其说明家庭照顾的不可或缺性,争取他们行动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平时多花点时间陪伴老人、关心老人。
b.建立专家小组。社会工作者应该寻求医生、护士等专家的帮助,根据失智老人自身的患病程度、可恢复水平,制定一些具体的记忆康复训练计划和实施项目,比如,辨识方向、数字计算等,以帮助失智老人减少因记忆丧失而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水平。
c.社区工作者还可以将同等水平和条件的失智老人组织起来,协助其建立互助支持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照料扶持,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慰藉,同时,通过组员之间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还可以达到释放组员压力、疏导情绪的目的。
③评估指标
小组工作的评估指标,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志愿者上门服务次数、失智老人亲属陪伴老人的时间、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进度及开展情况、失智老人记忆恢复程度、失智老人情绪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