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

1.1 勘察工作的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新建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应按(  )所划分的四个阶段开展工作。[2007年真题]

A.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

B.踏勘、加深地质工作、初测、定测

C.踏勘、初测、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D.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施设计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 124—2007)第3.1.1条规定,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查应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四阶段开展工作。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比选范围较大时,宜在初测前增加“加深地质工作”。

2.在民用建筑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的决定因素是(  )。[2009年真题]

A.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B.工程重要性等级

C.场地复杂程度等级

D.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5条表4.1.15(见表1-1-1)规定,可知勘探点间距的决定因素是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表1-1-1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

3.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加深地质工作”是在下列哪个阶段进行的?(  )[2012年真题]

A.踏勘和初测之间

B.初测和定测之间

C.定测和补充定测之间

D.补充定测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 124—2007)第7.1.1条规定,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四阶段开展工作。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比选范围较大时,宜在初测前增加“加深地质工作”。

4.在城市轨道交通详细勘察阶段,下列有关地下区间勘察工作布置的说法,哪一选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2014年真题]

A.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

B.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中心线上布设

C.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D.对非岩石地区,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

【答案】B

【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7.3.4条第4款,区间勘察点宜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A项,根据第7.3.3条表7.3.3,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C项,根据第7.3.6条,地下工程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D项,根据第7.3.5条第3款,对区间工程,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5m,一般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倍的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3m。

5.在公路工程初步勘察时,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答案】D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5.2.2条第3款,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宽度沿路线及其左右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200m。

6.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2014年真题]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规定,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点的精度要求,如测绘比例尺选用1:5000,则地质测绘点的实测精度应不低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5m

B.10m

C.15m

D.20m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3条第3款规定,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所以地质测绘点的实测精度为:

8.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勘探线,其勘探线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6条

B.5条

C.3条

D.2条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5.12条规定,废渣材料加高坡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在堆场内可适当增大;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9.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含义是指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A.单位体积内结构面条数

B.单位体积内结构面组数

C.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条数

D.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组数

【答案】A

【解析】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即岩体体积节理数,是指单位体积岩体内的节理结构面条数,主要用于围岩等级的评定。

10.风化岩勘察时,每一风化带采取试样的最少组数不应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A.3组

B.6组

C.10组

D.12组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3条第3款规定,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宜在探井中或用双重管、三重管采取试样,每一风化带不应少于3组。

11.对于内河港口,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线布置方向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平行于河岸方向

B.与河岸成45度角

C.垂直于河岸方向

D.沿建筑物轴线方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1.7.1条规定,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50m。

12.核电厂初步设计勘察应分四个地段进行,各地段有不同的勘察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是四个地段的准确划分?(  )[2011年真题]

A.核岛地段、常规岛地段、电气厂房地段、附属建筑地段

B.核反应堆厂房地段、核燃料厂房地段、电气厂房地段、附属建筑地段

C.核安全有关建筑地段、常规建筑地段、电气厂房地段、水工建筑地段

D.核岛地段、常规岛地段、附属建筑地段、水工建筑地段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6.14条规定,核电厂的初步设计勘察应分为核岛、常规岛、附属建筑和水工建筑四个地段进行。

1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岩溶场地施工勘察阶段,对于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桩端以下勘探深度至少应达到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  )。[2010年真题]

A.3倍桩径并不小于5m

B.4倍桩径并不小于8m

C.5倍桩径并不小于12m

D.大于8m,与桩径无关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6条规定,对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

14.二级场地的条件不包括(  )。

A.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B.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C.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D.地形地貌较复杂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2条第2款规定,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地形地貌较复杂;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15.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复杂情况岩土需特殊处理。需专门处理的岩土属于(  )。

A.四级地基

B.三级地基

C.二级地基

D.一级地基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3条第1款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16.在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的勘察项目为(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4条规定,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17.某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盐渍土,应按(  )等级布置勘察工作。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4条规定,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第3.1.3条规定可知,该建筑物地基为盐渍土特殊性岩土,场地等级为一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8.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  )做出评价。

A.稳定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和安全性

D.稳定性和适宜性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3条规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其中,根据第4款规定,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选择最佳场地。

19.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岩溶进行勘察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查明岩溶、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B.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

C.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

D.施工勘察应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2条,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

2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勘探点间距应取本规范第四章规定值的平均值

B.宜在探井中或采用二(三)重回转取土器采取试样

C.原位测试可采用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方法

D.对残积土必要时进行湿陷性和湿化试验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3条规定,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勘探点间距应取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小值;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宜在探井中或用双重管、三重管采取试样,每一风化带不应少于3组;宜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原位测试可采用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和载荷试验;室内试验除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执行外,对相当于极软岩和极破碎的岩体,可按土工试验要求进行,对残积土,必要时应进行湿陷性和湿化试验。

21.一项乙类工程位于甘肃地区某大河的三级阶地上,黄土厚30m左右,其下为中生代的砂页岩,地下水以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于基岩内。场地表面平坦,但多碟形凹地,有的颇具规模。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将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5m,埋深d=3.0m。在确定初步勘察阶段控制性取土勘探点深度时,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

A.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等于3b+d,即大于等于10.5m

B.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0m,即大于等于13m

C.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基岩面

D.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5m,即大于等于18m

【答案】C

【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2.3条第3款规定,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定,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的取土勘探点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由于本题中黄土厚30m左右,且位于某大河的三级阶地,所以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达到基岩面。

22.水利水电工程勘察阶段分为(  )。

A.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B.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

C.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

D.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答案】B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1.0.3条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六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勘察工作宜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要求。

23.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条规定,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程详细勘察。

24.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

A.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确定

B.进行勘察、设计的招投标工作

C.资金、成本的研究

D.市场销售情况的研究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3条规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必选分析。

25.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当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勘察孔深度应做的调整是(  )。

A.除控制性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

B.所有钻孔均可酌情减少

C.为维护勘察合同的权威性,勘察资料的完整性,所有计划的孔深均不变

D.可酌情减少控制性钻孔的孔深和数量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8条第3款规定,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性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

2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于高层建筑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勘探点应按建筑物周边线布置,角点和中心点应有勘探点

B.勘探点间距宜取15~35m

C.特殊体形的建筑物,应按其体形变化布置勘探点

D.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7条规定,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27.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关要求,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应定名为(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条规定,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其中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8.对民用建筑岩体洞室进行初步勘察,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围岩时,其勘探孔深应钻入洞底设计标高以下(  )m。

A.3~5  

B.5~8

C.8~10  

D.10~15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6条第2款规定,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和级的岩体宜钻入洞底设计标高下1~3m;对级岩体宜钻入3~5m;对级、级的岩体和土层,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9.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10条规定,采集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30.海港码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码头不在岸坡明显地区,在确定勘探工作量时,其勘探线应首先考虑按(   )进行布置。

A.平行码头长轴方向

B.平行码头短轴方向

C.垂直岸坡方向

D.平行岸坡方向

【答案】A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2.5条规定,勘探线和勘探点宜布置在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勘探线宜垂直岸向或平行于水工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貌特征、岩土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等确定;在岸坡地段和岩石与土层组合地段宜适当加密。

3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于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工作布置,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B.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C.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D.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5.12条规定,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在堆场内可适当增大;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3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勘察时,边坡工程不包括的阶段是(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7.2条规定,大型边坡的勘察宜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为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勘察阶段。

33.边坡勘察,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  )m以内。

A.1

B.2~5

C.6

D.7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7.4条规定,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除常规钻探外,可根据需要,采用探洞、探槽、探井和斜孔。

3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不正确的是(   )。

A.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

B.勘察的平面范围包括全部开挖边界内的范围

C.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应适当扩大

D.复杂场地进行地下水治理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8.3条规定,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在此深度内遇到坚硬黏性土、碎石土和岩层,可根据岩土类别和支护设计要求减少深度。勘察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2~3倍。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

3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桩基础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

A.端承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B.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

C.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D.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9.2条规定,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端承桩宜为12~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2m;对摩擦桩宜为20~35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3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核电厂的勘察不应包括的阶段是(   )。

A.初步设计

B.详细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工程建造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6.3条规定,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可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造等五个勘察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建筑场地污染土勘察的叙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勘探点布置时近污染源处宜密,远污染源处宜疏

B.确定污染土和非污染土界限时,取土间距不宜大于1m

C.同一钻孔内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时,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D.根据污染土的颜色、状态、气味可确定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程度

【答案】ABC

【解析】AB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0.7条规定,勘探测试工作量的布置应结合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分布进行,近污染源处勘探点间距宜密,远污染源处勘探点间距宜疏,为查明污染土分布的勘探孔深度应穿透污染土。详细勘察时,采取污染土试样的间距应根据其厚度及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等综合确定。确定污染土和非污染土界限时,取土间距不宜大于1m。C项,根据第6.10.8条规定,有地下水的勘探孔应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同一钻孔内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时,应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因采取混合水样而影响判别结论。D项,根据第6.10.4条第2款规定,采用钻探或坑探采取土试样,现场观察污染土颜色、状态、气味和外观结构等,并与正常土比较,查明污染土分布范围和深度;第4款规定,对需要确定地基土工程性能的污染士,宜采用以原位测试为主的多种手段;当需要确定污染土地基承载力时,宜进行载荷试验。

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岩溶地区的二、三级工程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层厚度虽然小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但当符合(  )时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2009年真题]

A.岩溶漏斗被密实的沉积物充填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

B.洞室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级,顶板岩石厚度小于洞跨

C.基础底面小于洞的平面尺寸

D.宽度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近旁的地段

【答案】A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10条规定,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厚度虽小于本条第1款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a.洞隙或岩溶漏斗杯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充实的可能;b.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为I级或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c.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d.宽度或直径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3.在建筑工程详细勘察阶段,下列选项中的不同勘探孔的配置方案,哪些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  )[2011年真题]

A.钻探取土孔3个,标贯孔6个,鉴别孔3个,共12孔

B.钻探取土孔4个,标贯孔4个,鉴别孔4个,共12孔

C.钻探取土孔3个,静探孔9个,共12孔

D.钻探取土孔4个,静探孔2个,鉴别孔6个,共12孔

【答案】B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第1、2款规定,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小于勘探孔总数的1/3;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题干中提到勘探孔总数为12个,根据上述规定,则钻探取土孔至少为4个。

4.关于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原则的叙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河港宜垂直岸向布置勘探线,海港勘探点可按网格状布置

B.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河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点应按垂直岸向布置

C.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海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线应按垂直于水工建筑长轴方向布置

D.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港口陆域建筑区宜按平行地形、地貌单元走向布置勘探线

【答案】AB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1.7.1条规定,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50m。根5.1.7.2条规定,海港可按网格状布置勘探测试点,点的间距宜为200~500m,取样间距宜1.5~2.0m。根据第5.2.5条规定,勘探线和勘探点宜布置在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勘探线宜垂直岸向或平行于水工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貌特征、岩土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等确定;在岸坡地段和岩石与土层组合地段宜适当加密。

5.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B.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特别严重

C.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D.二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答案】A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规定,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6.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三个场地等级,下列选项符合一级场地(复杂场地)的条件有(  )。

A.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B.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C.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D.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的场地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2条规定,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地形地貌复杂;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7.软土勘察除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的内容有(  )。

A.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

B.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C.固结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D.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

【答案】B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3.2条规定,软土勘察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下列内容: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层理特征、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固结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开挖、回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对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当地的工程经验。

8.混合土的勘察应符合的要求有(  )。

A.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

B.查明混合土的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C.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并应采取大体积土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D.现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5m2,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宜小于0.25m2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4.2条规定,混合土的勘察应符合的要求: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查明混合土的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勘探点的间距和勘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规范第4章的要求外,尚应适当加密加深;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并应采取大体积土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对粗粒混合土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并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或探井检验;现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2,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宜小于0.25m2

9.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主要工作有(  )。

A.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B.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C.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D.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答案】B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4条规定,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10.在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阶段的下述取样和测试要求中,错误的有(   )。

A.取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B.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C.对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不应少于5件(组)

D.在地基主要持力层内,对厚度大于50c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答案】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第1款规定,采取主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根据第2款规定,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根据第3款规定,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11.在详细勘察阶段,对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地基勘察时,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要求的是(  )。

A.当土层性质均匀时,应减小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B.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C.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6个

D.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答案】B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规定,详细勘察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量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12.对于人工开挖的无压地下洞室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在详细勘察时,应进行的工作包括(  )。

A.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

B.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

C.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排泄和动态变化

D.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B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8条规定,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查明地层岩性及其分布,划分岩组和风化程度,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查明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埋深,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排泄条件,预测开挖期间出水状态、涌水量和水质的腐蚀性;城市地下洞室需降水施工时,应分段提出工程降水方案和有关参数;查明洞室所在位置及邻近地段的地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管线状况,预测洞室开挖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

1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可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四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范围应逐渐加大

B.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工作深度应依次加深

C.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工作量应越来越大

D.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水库及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的地质论证和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答案】BD

【解析】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范围不断变小、逐渐变细,工作深度逐渐加深。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6.1.1条规定,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场)址、线路上进行。查明各类建筑物及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建筑物形式、轴线、工程总布置提供地质依据。对选定的各类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4.关于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B.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

C.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

D.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强计,量测压强水头随深度的变化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1.4条规定,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1.2 岩土的分类和鉴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硬质岩石,其岩体平均纵波速度为3600m/s,岩块平均纵波速度为4500m/s。该岩体的完整程度分类为(  )。[2007年真题]

A.完整

B.较完整

C.较破碎

D.破碎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的表3.2.2-2(见表1-2-1)规定可知,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

表1-2-1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本题中,(3600/4500)2=0.64,则该岩体的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

2.同样条件下,下列哪个选项的岩石溶蚀速度最快?(  )[2013年真题]

A.石膏

B.岩盐

C.石灰岩

D.白云岩

【答案】B

【解析】岩石的可溶性是指岩石受溶蚀作用下产生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化学成份、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根据岩石的可溶性可将其分为:碳酸盐类,包括石灰岩、方解石、白云岩、白云石;硫酸盐类,包括石膏、芝硝;卤化物类,包括食盐、钾盐。从溶解度来看,卤性物质和硫酸盐要比碳酸盐类高。三者溶解度依次为:卤盐>硫酸盐>碳酸盐。

3.对地层某结构面的产状记为30°∠60°时,(  )对结构面的描述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倾向30°;倾角60°

B.走向30°;倾角60°

C.倾向60°;倾角30°

D.走向30°;倾角60°

【答案】A

【解析】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倾向是指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是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有:象限角表示法。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象限表示,如N50°W∠SW35°,即走向为北偏西50°,倾向向南西倾斜,倾角为35°。方位角表示法。常用倾向和倾角表示。如310°∠35°,310°是倾向,35°是倾角;走向可根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4.下列哪种矿物遇冷稀盐酸会剧烈起泡?(  )[2011年真题]

A.石英

B.方解石

C.黑云母

D.正长石

【答案】B

【解析】石英的化学成为主要为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表现为剧烈起泡。黑云母是一种硅酸盐矿物,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正长石属单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5.在某建筑碎石土地基上,采用0.5m2的承压板进行浸水载荷试验,测得200kPa压力下的附加湿陷量为25mm。问该层碎石土的湿陷程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无湿陷性

B.轻微

C.中等

D.强烈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4条表6.1.4(见表1-2-2)湿陷程度分类,根据题干可知土的湿陷程度为轻微,。

表1-2-2湿陷程度分类

6.下列关于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三种矿物的亲水性由强到弱的四种排列中,(  )是正确的。[2007年真题]

A.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B.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C.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D.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

【答案】C

【解析】亲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种黏土矿物的性质如下:蒙脱石,亲水性强(吸水膨胀,脱水收缩),表面积最大,最不稳定。伊利石,亲水性中等,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高岭石,亲水性差,表面积最小,最稳定。

7.(  )的岩体结构面强度相对最低。[2007年真题]

A.泥质胶结的结构面

B.层理面

C.粗糙破裂面

D.泥化面

【答案】D

【解析】各种结构面的平整度、光滑度是不同的。有平直的(如层理、片理、劈理)、波状起伏的(如波痕的层面、揉曲片理、冷凝形成的舒缓结构面)、锯齿状或不规则的结构面。这些形态对抗剪强度有很大影响,平滑的与起伏粗糙的面相比,后者有较高的强度。光滑结构面中,由于泥化面自身片状粘土矿物近似平行于错动泥岩面的定向排列,导致其抗剪强度指标很低,通常认为泥化面在结构面中强度最低。

8.下列各地质年代排列顺序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三叠纪、泥盆纪、白垩纪、奥陶纪

B.泥盆纪、奥陶纪、白垩纪、三叠纪

C.白垩纪、三叠纪、泥盆纪、奥陶纪

D.奥陶纪、白垩纪、三叠纪、泥盆纪

【答案】C

【解析】根据地质年代表可知,按照年代由新到老的排列为第四纪、第三纪、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和震旦纪。

9.下列哪个选项应是沉积岩的结构?(   )[2010年真题]

A.斑状结构

B.碎屑结构

C.玻璃质结构

D.变晶结构

【答案】B

【解析】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胶状结构及生物结构五种。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为火成岩的结构,变晶结构为变质岩的结构。

10.某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有一粉质黏土和粉砂成层状交替分布的土层,粉质黏土平均层厚40cm,粉砂平均层厚5cm,按《港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层土应定名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A.互层土

B.夹层土

C.间层土

D.混层土

【答案】B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7条第2款规定,层状构造土定名时应将厚层土列在名称前面,薄层土列在名称后面。夹层土,具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1:3~1:10。该土层厚度比为:5/40=1/8,为夹层土。

11.渗流作用可能产生流土或管涌现象,仅从土质条件判断,下列(   )类型的土最容易产生管涌破坏?[2013年真题]

A.缺乏中间粒径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25%

B.缺乏中间粒径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35%

C.不均匀系数小于10的均匀砂土

D.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25%

【答案】B

【解析】管涌是指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移动、流失,土的孔隙不断加大,渗流量也随之加大,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土体发生破坏的现象。管涌,与土性有关,一般发生在砂砾土中。颗粒大小差别大、缺乏某种粒径、孔隙大且互相连通的土容易发生管涌。无粘性土产生管涌必备的两个条件:几何条件:土中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粒直径,一般情况下,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土才会发生管涌;水利条件:渗透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的滚动或移动。B项,缺少中间粒径,且细粒含量高,最易发生管涌。

12.某一土的有机质含量为25%,该土的类型属于(  )。[2013年真题]

A.无机土

B.有机质土

C.泥炭质土

D.泥炭

【答案】C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第25页规定,土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无机土,有机质含量小于5%;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为5%~l0%;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为10%~60%;泥炭,有机质含量大于60%。

13.经筛分,某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中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25%。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土的定名应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A.黏性土B.砂质黏性土

C.砾质黏性土   D.砂混黏土

【答案】C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8条规定,花岗岩残积土可根据大于2mm的颗粒质量按表1-2-3分为黏性土、砂质黏性土和砾质粘性土。

表1-2-3花岗岩残积土分类

14.某一土层描述为:黏土与粉砂呈韵律沉积,前者层厚30~40cm,后者层厚20~30cm,按现行规范规定,定名最确切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A.黏土夹粉砂层

B.黏土与粉砂互层

C.黏土夹薄层粉砂

D.黏土混粉砂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题中黏土层与粉砂层的厚度比为1/2~1,大于1/3,因此应定为“互层”,故“黏土与粉砂互层”定名最确切。

15.同一土层单元中,厚薄土层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l0且多次出现时,该土层单元的定名宜选择(   )。[2008年真题]

A.互层

B.夹层

C.夹薄层

D.交错层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义为“互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义为“夹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宜定义为“夹薄层”。

16.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当砂土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满足下列哪个选项的条件时,可判定为级配良好的砂土?(  )[2011年真题]

A.Cu≥5,Cc=1~3

B.Cu>5,Cc=3~5

C.Cu≥l0,Cc=3~5

D.Cu>10,Cc=5~l0

【答案】A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6条第3款规定,当不均匀系数大于等于5,曲率系数1~3时,为级配良好的砂土。

17.根据下列描述判断,哪一选项的土体属于残积土?(   )[2010年真题]

A.原始沉积的未经搬运的土体

B.岩石风化成土状留在原地的土体

C.经搬运沉积后保留原基本特征,且夹砂、砾、黏土的土体

D.岩石风化成土状经冲刷或崩塌在坡底沉积的土体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1条规定,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其结构、成分和性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应定名为风化岩。已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应定名为残积土。

18.某建筑地基土样颗分结果见下表1-2-4,土名正确的是(  )。

表1-2-4某建筑地基土样颗分结果

[2009年真题]

A.细砂

B.中砂

C.粗砂

D.砾砂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3条规定,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3.3.3(见表1-2-5)进一步分类。

表1-2-5砂土分类

由于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所以本题中,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为15.8%,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为15.8%+33.2%=49%<50%,可知不满足粗砂。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5.8%+33.2%+19.5%=68.5%>50%,所以满足中砂定义。

19.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具有(  )所示特征的土,可初判为膨胀土。[2009年真题]

A.膨胀率>2%

B.自由膨胀率>40%

C.蒙脱石含量≥l7%

D.标准吸湿含水率≥4.8%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D.0.1规定,具有下列特征的土可初判为膨胀土:多分布在二级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丘陵和盆地边缘;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常见浅层滑坡、地裂,新开挖的路堑、边坡、基槽易发生坍塌;裂缝发育,方向不规则,常有光滑面和擦痕,裂缝中常充填灰白、灰绿色黏土;干时坚硬,遇水软化,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自由膨胀率一般大于40%;未经处理得建筑物成群破坏,低层较多层严重,刚性结构较柔性结构严重;建筑物开裂多发生在旱季,裂缝宽度随季节变化。

20.在建筑工程勘察中,现场鉴别粉质黏土有以下表现:手按土易变形,有柔性,掰时拟橡皮;能按成浅凹坑。可判定该粉质黏土属于(  )。[2013年真题]

A.硬塑

B.可塑

C.软塑

D.流塑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附录G规定,黏性土的状态按表G.0.2(见表1-2-6)进行鉴别,则该粉质黏土的稠度状态为可塑。

表1-2-6黏性土状态的现场鉴别

21.关于土的压缩性指标,(  )表示的量纲是错误的。[2007年真题]

A.压缩指数Cc(MPa1

B.体积压缩系数mv(MPa1))

C.压缩系数α(MPa1))

D.压缩模量Es(MPa)

【答案】A

【解析】A项,压缩指数为:;B项,土的体积压缩系数为:

;C项,土的压缩系数为:;D项,土的压缩模量为:

22.某红黏土的含水率试验如下:天然含水率51%,液限80%,塑限48%,该红黏土的状态应为(  )。[2009年真题]

A.坚硬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答案】B

【解析】很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2.2条规定,红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着重查明其状态分布、裂隙发育特征及地基的均匀性。红黏土的状态除按液性指数判定外,尚可按表6.2.2-1(见表1-2-7)判定。

表1-2-7  红黏土的状态分类

注:=

本题中,=51/80=0.64,则该红黏土的状态应为硬塑。

23.对某土试样测得以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饱和度S1=100%,液限=37%,孔隙比e=1.24,压缩系数a12=0.9MPa1,有机质含量Wu=4%,该试样属于(   )。[2008年真题]

A.有机质土

B.淤泥质土

C.泥炭

D.淤泥

【答案】B

【解析】AC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0.5条表A.0.5规定,有机含量<5%,称无机土;5%≤≤l0%,称有机质土;10%<≤60%,称泥炭质土;>60%,称泥炭。BD两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12条规定,当ω>,1.0≤e<1.5时称淤泥质土;当ω>,e≥1.5时称淤泥。

24.按弹性理论,在同样条件下,土体的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0的关系可用式Es=E0表示,其中β′值应符合(  )。[2008年真题]

A.>1

B.=l

C.<1

D.黏性土>1,无黏性土<1

【答案】A

【解析】土的变形模量E0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比值,土体的压缩模量Es是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比值。两者之间关系为:;其中,(μ为土的泊松比)。当泊松比μ=0~0.5,换算系数β=1~0;题目中=1/β,>1。

25.在港口工程勘察中,测得某粘性土原状试样的锥沉量(76g液限仪沉入土中的深度)为6mm。该粘性土天然状态属于(   )。[2008年真题]

A.硬塑

B.可塑

C.软塑

D.流塑

【答案】C〖1.2.4〗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1条规定,粘性土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按表4.2.11-1(见表1-2-8)确定,粘性土的天然状态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或锥沉量分别按表4.2.11-2(见表1-2-9)和表4.2.11-3(见表1-2-10)确定。

表1-2-8  根据液性指数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表1-2-9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确定粘性土的天然状态

表1-2-10根据锥沉量确定粘性土的天然状态

题目中,粘性土的天然状态由锥沉量h=6mm,7>h≥5,可判定图样属于软塑状态。

26.某完全饱和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为60%,其天然孔隙比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A.1.0  

B.1.3  

C.1.6  

D.1.9

【答案】C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l33—1—2010)第4.2.13条规定,根据饱和状态淤泥性土的天然含水量,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其重度:说明: HWOCRTEMP_ROC1230根据上述公式可得:

说明: HWOCRTEMP_ROC1240;土粒比重一般在2.6~2.7之间,取Gs=2.7;

说明: HWOCRTEMP_ROC1250

27.(  )所示的土性指标与参数是确定黏性土多年冻土融沉类别所必需和完全的。[2007年真题]

A.融沉系数δ0

B.融沉系数δ0,总含水量ω0

C.融沉系数δ0,总含水量ω0,塑限ωp

D.融沉系数δ0,总含水量ω0,塑限ωp,液限ωL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6.2条规定,根据融化下沉系数δ0的大小,多年冻土可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和融陷五级,并应符合表6.6.2的规定。由表6.6.2可知,融沉分类与总含水量、融沉系数以及塑限有关。融沉系数是估算冻土融化后沉降量的重要参数指标,融沉系数与冻土中的含水量和干容重有关,含水量大则冻土融化后的沉降量大,融沉系数δ0,总含水量ω0,塑限ωp是确定黏性土多年冻土融沉类别所必需和完全的。

28.某工程进行初步勘察时,在地表露头测得岩体压缩波速度为2.6km/s,岩块压缩波速度为3.8km/s,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为2.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  )。

A.级B.级C.级D.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3.2.3-1注1规定,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第3.3.1条式(3.3.1),即:,可得RC=22.822.4=54.8(Mpa),查表可知,属于较硬岩。完整性指数为:(2.6/3.8)2=0.47,查表3.2.2-2可知,属于较破碎岩。根据表4.1.1规定,由这两个指标可知,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级。

29.下列(  )选项的岩体结构类型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岩体结构分类之列。

A.整体状、块状、次块状结构

B.巨厚层状、厚层状、中厚层状、互层和薄层结构

C.风化卸荷状结构和风化碎块状结构

D.碎块状结构和碎屑状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U表U规定,岩体结构的类型包括: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块状结构、次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巨厚层状结构、厚层状结构、中厚层状结构、互层结构、薄层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块裂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碎块状结构、碎屑状结构。

30.某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68MPa,完整性指数Kv=0.30,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为(  )。

A.369  

B.346

C.336

D.300

【答案】B

【解析】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第4.2.2条规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公式为:BQ=100+3Rc+250Kv。其中,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根据题意,有90Kv+30=90×0.30+30=57,即知Rc>90Kv+30,故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则: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为:BQ=100+3Rc+250Kv=100+3×57+250×0.30=346。

31.以化学风化为主的环境下,下列(  )矿物易风化。

A.石英

B.斜长石

C.白云母

D.黑云母

【答案】BCD

【解析】A项,石英性质稳定,一般不易产生化学风化;B项,斜长石广泛地分布于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碎屑岩之中,风化作用时,斜长石常变为高岭石类矿物和绢云母等;C项,白云母广泛出现在变质岩中,在风化条件下,常变为富含水的水白云母;D项,黑云母主要产于岩浆岩,体晶岩和变质岩中,在风化条件下黑云母首先失去K,Fe2变成Fe3,形成水黑云母,再进一步风化后则形成蛭石及高岭石。

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为共五个等级。较硬且较完整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应划分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规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分类如表1-2-11所示。

表1-2-1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33.糜棱岩的成因是(  )。

A.岩浆侵入接触变质

B.火山喷发的碎屑堆积

C.未搬运的碎屑静水沉积

D.断裂带挤压动力变质

【答案】D

【解析】糜棱岩是强烈破碎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往往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使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强烈的塑性变形使细小的碎粒在塑性流变状态下呈定向排列。

34.在完整、未风化的情况下,下列岩石中抗压强度最高的是(  )。

A.大理岩

B.千枚岩

C.片麻岩

D.玄武岩

【答案】D

【解析】千枚岩、片麻岩的节理比较发育,较疏松且强度不高;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节理比玄武岩发达一些,强度不如玄武岩,但高于千枚岩和片麻岩。

35.已知某工程岩体指标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50MPa,岩块压缩波速度为5.8km/s,岩体压缩波速度为4.5km/s,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  )级。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第3.1.1条规定,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根据第3.3.3条表3.3.3可知,岩石的坚硬程度为:fr=50MPa,属较坚硬岩;根据第3.3.4条表3.3.4可知,完整性指数(波速比的平方)为=0.60,属较完整岩;根据第4.1.1条表4.1.1规定,由于该岩体为较硬岩且较完整,可判断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级。

36.某岩体的波速比(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的比值)为0.60,其完整程度为(  )。

A.完整

B.较完整

C.较破碎

D.破碎

【答案】C

【解析】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第3.3.4条表3.3.4规定,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该岩体的完整性指数为0.36,则查表可知,该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

37.用直径为75mm双管金刚石钻进岩石,1m进尺的岩芯长度分别为25cm、7cm、11cm、3cm、25cm、19cm、4cm、6cm,此段岩体的RQD是(   )。

A.25%

B.50%

C.80%

D.100%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2.1.8条规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是指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则该岩体的RQD=(25+11+25+19)/100=80%。

38.岩石质量指标RQD=60,则岩石的质量为(  )。

A.好的

B.较好的

C.较差的

D.差的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5条规定,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岩土质量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39.岩石质量指标(RQD)是采用(   )得到的。

A.三重管合金钻头

B.双重管金钢石钻头

C.双重管合金钻头

D.N型二重管金刚石钻头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5款规定,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75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

40.在野外某花岗岩岩体中见有一种矿物,颜色为肉红色,形状为柱状,呈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且有两组正交的完全解理,断口平坦,用小刀刻划可勉强看见痕迹,该矿物可能为(  )。

A.斜长石

B.正长石

C.辉石

D.角闪石

【答案】B

【解析】正长石集合体为致密块状,肉红色或浅黄、浅黄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半透明,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中等)相交成90°;斜长石晶体常呈板状、厚板状,在岩石中呈粒状。双晶发育,白至灰白色,有时为浅蓝、浅绿色,玻璃光泽,两组板面解理完全,解理交角为86°30′左右;辉石和斜长石都是一组矿物的总称;角闪石与辉石族形态、组成相近,而以含OH为区别。

41.某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2.1MPa,干燥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为3.2MPa,该岩石可称为(  )。

A.软化岩石

B.易溶性岩石

C.膨胀性岩石

D.崩解性岩石

【答案】A

【解析】软化系数是指饱和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计算公式为:K=f/F。式中,K为材料的软化系数;f为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F为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则该岩石的软化系数K=2.1/3.2=0.6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4条可知,当KR≤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

42.花岗岩的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划分应依据(  )。

A.动力触探击数

B.标准贯入击数

C.静力触探侧摩阻力

D.金刚石钻头的钻进速度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表A.0.3注4规定,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砂土(粉砂)和粉土的分类界限是(   )。

A.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p≤10的为粉土

B.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为粉砂,不足50%且塑性指数Ip>3的为粉土

C.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p>3的为粉土

D.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质量少于总质量75%的为粉砂,不足75%且塑性指数Ip>7的为粉土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3条表3.3.3规定,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为粉砂。根据第3.3.4条规定,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44.图1-2-1为砂土的颗粒级配曲线,试判断属于下列(  )类。

图1-2-1

A.a线级配良好,b线级配不良,c线级配不连续

B.a线级配不连续,b线级配良好,c线级配不良

C.a线级配不连续,b线级配不良,c线级配良好

D.a线级配不良,b线级配良好,c线级配不连续

【答案】D

【解析】累积曲线a较陡,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相差较小,说明该曲线表示的土层分选较好,级配不良,即土中颗粒粒径比较集中;累积曲线b较平缓,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相差较大,说明曲线表示的土层分选不好,级配良好,即土中颗粒粒径比较分散;累积曲线c的中间有明显的平台,说明在该粒径段累积百分含量变化很小,即缺失该粒径段的颗粒粒组,级配不连续。

45.软土包括(  )。

A.淤泥、淤泥质土

B.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

C.淤泥

D.淤泥、淤泥质土、泥炭质土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3.1条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46.老沉积土的时代界限是(  )。

A.Q3及以前

B.Q4及以前

C.100年以前

D.在50~100年之内视压密情况而定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1条规定,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

4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  )。

A.夹层

B.互层

C.千层

D.夹薄层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48.某膨胀岩土场地地形坡度为13°,与坡肩水平距离为12m的坡顶地带,这类场地应定为(  )。

A.坡地场地

B.平坦场地

C.斜坡场地

D.整平场地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7.2条规定,膨胀岩土场地,按地形地貌条件可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划为平坦场地:地形坡度小于5°,且同一建筑物范围内局部高差不超过1m;地形坡度大于5°小于14°,与坡肩水平距离大于10m的坡顶地带。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应划为坡地场地。

49.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评定软黏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性指数IL≥0.75

B.无侧限抗压强度qu≤100kPa

C.标准贯入击数N63.5≤4

D.灵敏度St≥4

【答案】B

【解析】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第3.1.18条的规定,软粘土是指天然含水率大,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小,灵敏度高的粘土.一般采用以下标准评定:液性指数lL≥0.75;无侧限抗压强度qu≤50kPa;标准贯入击数N63.5≤4;灵敏度S≥4。

50.粉土的密实度可用(  )方式判别。

A.孔隙比

B.标准贯入击数

C.相对密度

D.含水量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10条规定,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其湿度根据含水量(%)划分为稍湿、湿、很湿。

51.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  )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

A.孔隙比

B.液性指数

C.湿度

D.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9条规定,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3.3.9的规定。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2.某黏性土的液限wL=45%,塑限wP=26%,天然含水量为30%,则其软硬状态为(  )。

A.半固态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11条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4.1.10条规定,黏性土的软硬状态由液性指数划分,IL==(30-26)/(45-26)=0.21。因为液性指数小于0.25,故该土处于硬塑状态。

53.下列关于冻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冻土地基中的基础应埋置在标准冻深以下

B.季节性冻土地基确定地基埋深时要计算设计冻深

C.设置基础圈梁可减小冻害影响

D.按地基土的冻胀性可将其划分为五类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8条规定,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对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础底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土时,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没有地区经验时可按本规范附录G查取。

54.黏性土的液性指数为0.2,判定土的状态是(  )。

A.坚硬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11条规定,黏性土的状态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如表1-2-12所示。

表1-2-12黏性土状态分类

由于液性指数大于0且小于等于0.25,土处于硬塑状态。

55.测得某饱和粉土试样的含水量w=35%,土粒相对密度ds=2.68。该土样的密实度及湿度分别为(  )。

A.中密;湿

B.中密;很湿

C.稍密;湿

D.稍密;很湿

【答案】D

【解析】该土样的孔隙比为:=0.35×2.68/1.0=0.9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3.3.10-1规定,孔隙比e>0.9时,粉土密实度为稍密;根据表3.3.10-2,含水量w>30%时,湿度为很湿。

56.软土的基本特性不包括(  )。

A.流变性

B.触变性

C.高膨胀性

D.低透水性

【答案】C

【解析】软土的工程性质包括:触变性,灵敏度St的范围是3~16;流变性,在剪应力作用下,土体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高压缩性,α12>0.5MPa1,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垂直压力为100kPa左右;低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低透水性,垂直渗透系数约为1×(108~106)cm/s;不均匀性,黏性土中常夹有厚薄不等的粉土、粉砂、细砂等。

5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红黏土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下伏岩层为碳酸盐岩系

B.原生红黏土液限等于或大于50%

C.次生红黏土液限大于45%

D.液塑比大于界限液塑比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2.1条规定,颜色为棕红或褐黄,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黏土,应判定为原生红黏土。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液限大于45%的黏土,可判定为次生红黏土。

58.含有大量亲水矿物,湿度变化时有较大体积变化,变形受约束时产生较大内应力的岩土,应判定为(  )。

A.膨胀岩土

B.盐渍岩土

C.残积土

D.风化岩土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7.1条规定,含有大量亲水矿物,湿度变化时有较大体积变化,变形受约束时产生较大内应力的岩土,应判定为膨胀岩土。

59.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A.0.5

B.1.0

C.1.5

D.2.0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3.1条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天然含水量大,细粒含量多是软土特性的根本所在。

60.在200kPa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应判定为(  )。

A.湿陷性土

B.红黏土

C.填土

D.软土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2条规定,当不能取试样做室内湿陷性试验时,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湿陷性。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应判定为湿陷性土。

6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盐渍土的工程特性不包括(   )。

A.胶结

B.溶陷

C.盐胀

D.腐蚀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8.1条规定,岩土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工程特性时,应判定为盐渍岩土。

62.下列地基中,地基条件变化时,不会产生冻胀的是(  )。

A.粉土

B.粉砂

C.黏性土

D.细砂

【答案】D

【解析】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第7.12.1条第3款规定,路基填料宜采用卵石土或碎石土、片石土,不得采用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细粒土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及冻土。可知,土的冻胀性与地下水位和含水量有关,粉土和黏性土是冻胀性土,砂土和碎石土是非冻胀性土。

63.公路路基的填料宜选择(  )。

A.碎石

B.湿陷性黄土

C.冻土

D.强膨胀土

【答案】A

【解析】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第3.3.3条第1款,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根据第2款规定,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是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64.当碎石土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应定名为粗粒混合土;当粉土或黏性土中粒径大于(  )mm的粗粒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应定名为细粒混合土。

A.1.175

B.2

C.2.275

D.3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4.1条规定,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应定名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定名为粗粒混合土;当粉土、黏性土中粒径大于2mm的粗粒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定名为细粒混合土。

6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软土的判定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承载力大小进行判定

B.以液性指数大小进行判定

C.以孔隙比大小进行判定

D.以孔隙比和含水量大小进行判定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3.1条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故软土的评定标准为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  )属于岩浆岩。[2007年真题]

A.伟晶岩

B.正长岩

C.火山角砾岩

D.片麻岩

【答案】AB

【解析】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伟晶岩是指与一定的岩浆侵入体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在矿物成分上相同或相似、由特别粗大的晶体所组成并常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脉状体,属于岩浆岩;正长岩属中性深成侵入岩,浅灰色,具等粒状、斑状结构,属于岩浆岩;火山角砾岩为由直径大于4毫米的火山岩片所成,所含熔岩碎片以凝灰岩居多,玻璃细片及整石较少;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综上所述,伟晶岩和正长岩属于岩浆岩,火山角砾岩属于沉积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

【重复7】2.下列哪些选项是围岩工程地质详细分类的基本依据?(   )[2010年真题]

A.岩石强度

B.结构面状态和地下水

C.岩体完整程度

D.围岩强度应力比

【答案】AB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N.0.7条规定,围岩工程地质详细分类应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五项因素之和的总评分为基本判据,围岩强度应力比为限定判据。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对于土的定名是不正确的。[2007年真题]

A.5%≤有机质含量wu≤l0%的土定名为有机质土

B.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即定名为粉土

C.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或等于l.0的土定名为淤泥

D.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即定名为粉砂

【答案】BCD

【解析】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0.5条与第3.3.4条规定,把有机质含量在5%~10%之间的土定名为有机质土。B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11条规定,粉土为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12条规定,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黏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黏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大于60%的土为泥炭,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60%的土为泥炭质土。D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7条规定,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可按表4.1.7(见表1-2-13)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表1-2-13砂土的分类

4.关于目力鉴别粉土和黏性土的描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粉土的摇振反应比黏性土迅速

B.粉土的光泽反应比黏性土明显

C.粉土的干强度比黏性土高

D.粉土的韧性比黏性土低

【答案】A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7条第7款规定,需要时,可用目力鉴别描述土的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按表3.3.7(见表1-2-14)区分粉土和黏性土。

表1-2-14目力鉴别粉土和黏性土

5.下列关于土的液性指数IL和塑性指数Ip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两者均为土的可塑性指标

B.两者均为土的固有属性,和土的现时状态无关

C.塑性指数代表土的可塑性,液性指数反映土的软硬度

D.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成反比

【答案】AC

【解析】根据土的塑性界限含水量以及土的含水量的换算,可得到粘性土的两个最重要的物理指标: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相对关系的指标,其表达式为:说明: HWOCRTEMP_ROC710。黏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塑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粘性土塑性的高低,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表达式为:Lp=wL-wp。同时也综合地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6.关于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的下列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压缩系数值的大小随选取的压力段不同而变化

B.压缩模量值的大小和压缩系数的变化成反比

C.压缩指数只与土性有关,不随压力变化

D.压缩指数越小,土的压缩性越高

【答案】ABC

【解析】压缩系数,表示e-p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相应于压力p作用下的压缩性;压缩模量,所以与压缩系数的变化成反比;压缩指数,在e-lgp曲线中,它的后段接近直线,不随压力段的变化而变化;值愈大,土的压缩性愈高。

7.(  )属于地基土的动力性质参数。[2008年真题]

A.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B.剪切波速

C.刚度系数

D.基床系数

【答案】BC

【解析】地基土的主要动力特征参数: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地基土动弹性模量;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泊松比;土体压缩及剪切波波速。

8.(  )破坏形式可能发生在坚硬岩体坝基中。

A.基岩的表层滑动(接触面的剪切破坏)

B.基岩的圆弧滑动

C.基岩的浅层滑动

D.基岩的深层滑动

【答案】AC

【解析】AC两项,硬质岩体坝基中可能发生坝基底面与岩体接触面处的滑动,也可能发生浅层软弱面滑动;B项,圆弧滑动一般发生在软土地基中;D项,由于基岩的强度较高,发生深层滑移的可能性非常小。

9.下列岩石中,应定为特殊性岩石的有(  )。

A.易溶性岩石

B.膨胀性岩石

C.崩解性岩石

D.易水化岩石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4条规定,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10.(  )属于化学风化。

A.水解作用

B.大气降水的冲刷作用

C.水化作用

D.日照温差作用

【答案】AC

【解析】岩石及矿物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称为化学风化。某些矿物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水和岩层中的矿物作用,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矿物,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化学风化作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氧化作用和水及水溶液的作用。

11.风化作用包括(  )。

A.日照

B.机械破碎

C.水的腐蚀

D.冰裂作用

【答案】ACD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生物的作用,岩石及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12.下列关于膨胀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土的密度大、孔隙比小,则土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

B.蒙脱石含量多,膨胀性就强

C.失水时体积收缩

D.如果天然含水量接近膨胀后的含水量,则土体的收缩性就小

【答案】BC

【解析】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第2.1.1条规定,膨胀土是指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根据条文说明第2.1.1条规定,控制膨胀土胀缩势能大小的物质成分主要是土中蒙脱石的含量、离子交换量以及小于2μm黏粒含量。这些物质成分本身具有较强的亲水特性,是膨胀土具有较大胀缩变形的物质基础。土的密度越大,孔隙比越小,浸水膨胀越大,失水收缩越小;膨胀土含水量变化,易产生膨胀变形,当初始含水量与膨胀后含水量越接近,土的膨胀就越小,收缩的可能性和收缩值就越大。

13.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评定软黏土的标准有(  )。

A.液性指数IL≥0.75

B.无侧限抗压强度qu<100kPa

C.标准贯入击数N63.5≤4

D.灵敏度St≥6

【答案】AC

【解析】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第3.1.18条的规定,软粘土是指天然含水率大,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小,灵敏度高的粘土.一般采用以下标准评定:液性指数lL≥0.75;无侧限抗压强度qu≤50kPa;标准贯入击数N63.5≤4;灵敏度S≥4。

14.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还应符合的规定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B.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

C.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D.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6条规定,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15.土层在空间上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并且重复出现,该地层应确定为(   )。

A.夹层

B.夹薄层

C.互层

D.交错层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1.3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和湖积混合土层用地层和成因的符号表示正确的是哪一项?(  )[2012年真题]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1046页的附表-2(见表1-3-1)规定,可得题中地层符号表示方法。

表1-3-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附表-2

根据地质年代表,第四系中更新统为Q2,根据沉积物成因代号,冲击层为al,湖积层为l。

2.在粉细砂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最合适的抽水孔过滤器是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A.骨架过滤器

B.缠丝过滤器

C.包网过滤器

D.用沉淀管代替

【答案】C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9.5.4规定,当含水层为细砂、粉砂时,抽水孔过滤器的类型为填砾过滤器或包网过滤器。

3.某化工车间,建设前场地土的压缩模量为12MPa,车间运行若干年后,场地土的压缩模量降低到9MPa。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场地的污染对于场地土的压缩模量的影响程度为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A.轻微

B.中等

C.大

D.强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6.10.12条规定,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程度可按表6.10.12划分。根据表6.10.12规定,本工程的工程特性指标变化率为:,所以影响程度为中等。

4.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河谷处断层出露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断层出露线弯曲度总比等高线弯曲度小,据此推断断层倾向与坡向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2012年真题]

A.与坡向相反

B.与坡向相同且倾角大于坡角

C.与坡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角

D.直立断层

【答案】A

【解析】当不同产状的岩层分布于不同坡度及坡向的地形区时,如何根据地层出露线有规律弯曲的现象判断地层产状的法则为“V”字形法则。根据倾斜岩层,“V”字形法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

“相反一相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岩层的地层界线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在河谷处“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脊沟谷上游,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山脊下坡。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大。在沟谷处,“V”字形露头的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游。

“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在沟谷处,“V”字形露头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上坡。

注:露头线为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地质界线为露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

5.利用已有遥感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下列哪个选项的工作流程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踏勘→初步解译→验证和成图

B.初步解译→详细解释→验证和成图

C.初步解译→踏勘和验证→成图

D.踏勘→初步解译→详细解释和成图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8.0.7条规定,利用已有遥感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的工作流程为:初步解译。对航空相片或卫星相片进行系统的立体观测,对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进行解译,划分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界线,进行初步构造解译等。野外踏勘和验证。核实各典型地质体在照片上的位置,并选择一些地段进行重点研究,作实测地质剖面和采集必要的标本。成图。将解译资料,野外验证资料和其他方法取得的资料,集中转绘到地形底图上,然后进行图面结构的分析。如有不合理现象,要进行修正,重新解译或到野外复验。

6.工程地质测绘中,对节理、裂隙的测量统计常用(  )来表示。[2007年真题]

A.玫瑰图

B.极点图

C.赤平投影图

D.等密度图

【答案】ABD

【解析】对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节理、裂隙的测量统计常用玫瑰图、极点图、等密度图来表示,而赤平投影图是指将结构面的产状投影到通过参考球体中心的赤道平面上的几何图,用于确定线、面及其交线的产状或边坡的稳定性等。

7.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某地层中二叠系地层位于侏罗系地层之上,两者产状基本一致,对其接触关系,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2年真题]

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

D.断层接触

【答案】D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12页(表1-6)规定,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但时代不连续,缺少了某些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且时代不连续,缺少了某些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根据地质年代表,二叠系比侏罗系的时代早,时代不连续且位于侏罗系之上,故应为断层接触。

8.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为了区分、测试和确定软弱层的抗剪强度,要将软弱结构面分成四类分别取值,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破碎型、破碎含泥型、破碎细粒型、泥化型

B.原生型、次生充填型、风化型、卸荷型

C.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泥型

D.黏土岩、黏土岩泥化、黏土岩固块、黏土岩砾状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E第E.0.5条表E.0.5规定,软弱结构面可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和泥型四类。

9.某地层中二叠系地层与白垩系地层接触,产状基本相同,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

A.非整合

B.整合

C.平行不整合

D.角度不整合

【答案】C

【解析】地层中二叠系地层与白垩系地层在沉积过程中,地壳运动使沉积区上升,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中间缺失部分地层,上、下两地层相互平行,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10.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的规定是(  )。

A.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0,整个测绘范围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B.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0,建筑地段内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其他地段不应低于5mm

C.比例尺可选用1∶5000~1∶50000,整个测绘范围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D.比例尺可选用1∶5000~1∶50000,建筑地段内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其他地段不应低于5mm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3条第1款规定,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0;根据第3款规定,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11.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在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时,全线工程地质图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

A.1∶10000~1∶500000

B.1∶2000~1∶5000

C.1∶500~1∶10000  

D.1∶200

【答案】A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第3.4.6条第1款规定,全线工程地质图(1∶10000~1∶500000),详细工程地质土(1∶2000~1∶5000),及工点工程地质图(1∶500~1∶10000),应充分利用区域地质图、卫星图像、航空图像等既有资料编制,对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应进行现场核对。

12.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时,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  )。

A.2/3

B.1/2

C.1/3

D.1/4

【答案】A

【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2.4条第4款规定,采取不扰动土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其中采取不扰动土样的勘探点不宜少于1/2。

13.在铁路工程地质测绘中,在下列(  )情况下,地层的地质年代单元划分到组。

A.全线工程地质图,一般地段

B.全线工程地质图,有影响线路方案的地层

C.详细工程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

D.工点工程地质图,地质构造不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的地段

【答案】C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TB 10012—2007)第3.4.5条规定,铁路工程地质测绘中,地层单元的划分应根据勘察阶段、成图比例、岩性与工程的关系确定。全线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宜划分到系,影响线路方案的地层,应划分到统;详细工程地质图宜划分到统,地质条件复杂的应划分到组;工点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应划分到统,当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受地层控制时,地层单元应划分到组,必要时可细划至段。

14.为保证工程地质测绘精度,底图的比例尺应(  )正式图的比例尺。

A.小于

B.等于

C.必须大于

D.小于或等于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8.0.3条第3款规定,为了达到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在测绘填图中,采用比提交成图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的底图;如进行1:10000比例尺测绘时,常采用1:5000的地形图作为外业填图的底图;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成1:10000的成图,以提高测绘的精度。

15.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构造线的定位宜采用(  )。

A.目测法

B.罗盘仪、气压计

C.半仪器法

D.仪器定位法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4条第4款规定,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

16.实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为查明某地质界线而沿该界线布点的方法称为(  )。

A.路线法

B.布点法

C.追索法

D.综合法

【答案】C

【解析】追索法即沿地层走向或某一地质构造线或某些地质现象界线进行布点追索,经常在布点法或路线法的基础上进行,它属于一种辅助方法。追索法通过追索矿层、标志层、主要岩层分界线和构造线的方法进行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构造研究。

17.房屋建筑工程在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为(  )。

A.1∶50~1∶500  

B.1∶500~1∶2000

C.1∶2000~1∶10000  

D.1∶5000~1∶50000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3条规定,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50000;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10000;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2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对倾斜岩层的厚度,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垂直厚度总是大于真厚度

B.当地面与层面垂直时,真厚度等于视厚度

C.在地形地质图上,其真厚度就等于岩层界线顶面和底面标高之差

D.真厚度的大小与地层倾角有关

【答案】AB

【解析】真厚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层或岩层,由底面到顶面的最短距离;视厚度是指露出地面的层或岩层,其顶面与底面和地面相交线间的最短距离。视厚度常大于真厚度,当地面垂直于层面时,等于真厚度,当地面平行层面时为无限大;垂直厚度是指层或岩层的顶面与底面间的铅直距离,当岩层为倾斜时,大于真厚度,倾角为90度时,垂直厚度为无限大,倾角为零时等于真厚度;岩层深度是指由地面上任一点到达欲测岩层的上面层的垂直距离。真厚度h与垂直厚度H之间的关系h=Hcosa,a为地层真倾角。真厚度的大小与地层倾角无关。在地形地质图上,其垂直厚度就等于岩层界限顶面和底面标高之差。

2.(  )包括在港口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中。[2009年真题]

A.天然和人工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B.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

C.微地貌单元

D.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

【答案】CD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8.0.7.1条规定,地貌的调查与测绘宜包括下列内容:划分微地貌单元,查明地貌形态与第四系堆积类型、地质构造、岩土性质、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岸坡与边坡稳定的作用;掩埋的故河道、沟、塘,堤防水毁段、人工和天然洞穴的分布;天然和人工岸坡与边坡的坡高、坡比、坡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其对岸坡与边坡稳定的影响。根据第8.0.7.6条规定,地下水的调查与测绘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的露头位置、含水层类型、性质、地下水位与地表水位的动态变化和补排关系,与岸坡、边坡稳定和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查地下水水质对建材的腐蚀性和地下水作为港口供水水源的可能性。

3.铁路增建第二条线时,就工程地质条件而言,选线合理的是下列哪几项?(  )[2014年真题]

A.泥石流地段宜选在既有线下游一侧

B.水库坍岸地段宜选在水库一侧

C.路堑边坡坍塌变形地段宜选在有病害的一侧

D.河谷地段宜选在地形平坦的宽谷一侧

【答案】AD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第8.2.3条,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左右侧的选择,应在查明既有线两侧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对既有病害的改善和治理,考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既有设备的利用,对运营的干扰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增建隧道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一线隧道情况,确定二线隧道位置和间距;应充分考虑二线隧道建设对既有隧道稳定和运营安全的影响;路堑边坡坍塌变形地段如采用清方刷坡等工程进行根除病害时,第二线可选在有病害的一侧;滑坡错落地段应绕避或选择在有利于增进稳定的一侧;泥石流地段宜选在既有线下游一侧;风沙地段宜选在当地主导风向的背风一侧;软土地段基底有明显横坡时,宜选在横坡下侧;膨胀土地段宜选在地面平缓、挖方较低的一侧;盐渍土地段宜选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或排水条件较好的一侧;水库坍岸地段不宜选在水库一侧。

4.工程地质测绘中,对节理、裂隙的测量统计常用(  )来表示。[2007年真题]

A.玫瑰图

B.极点图

C.赤平投影图

D.等密度图

【答案】ABD

【解析】对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节理、裂隙的测量统计常用玫瑰图、极点图、等密度图来表示,而赤平投影图是指将结构面的产状投影到通过参考球体中心的赤道平面上的几何图,用于确定线、面及其交线的产状或边坡的稳定性等。

5.赤平投影图可以用于下列哪些选项?(  )[2012年真题]

A.边坡结构面的稳定性分析

B.节理面的密度统计

C.矿层厚度的计算

D.断层视倾角的换算

【答案】ACD

【解析】赤平投影图可用于边坡结构面的稳定性分析、矿层厚度的计算及断层视倾角的换算,而节理面的密度统计用节理玫瑰图表示。

6.关于湿陷性黄土勘察深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预估的压缩层深度确定

B.宜为10~20m

C.宜为8~15m

D.按地下水位确定

【答案】AB

【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2.4条第5款规定,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并应符合表4.2.4-2的规定或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可知,勘察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预估的压缩层深度确定,一般宜为10~20m。

7.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地基勘察时要注意以下哪些特点?(  )

A.垂直方向状态变化大,上硬下软,地基计算时要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B.水平方向的厚度一般变化不大,分布均匀,勘探点可按常规间距布置

C.勘察时应判明是否具有胀缩性

D.常有地裂现象,对建筑物有可能造成破坏

【答案】ACD

【解析】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包括:高分散性(黏粒含量一般为30%~70%);高塑性(塑性指数Ip=25~50);高液限(液限wL=45%~70%);饱和度较大(Sr一般大于80%);孔隙比大(一般超过0.9,个别可达2.0);先期固结压力大,一般均为超固结土;强度一般较高,但浸水后强度降低;膨胀性较弱,但具有一定收缩性。红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着重查明其状态分布、裂隙发育特征及地基的均匀性。

8.属于红黏土地区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着重查明的内容的有(  )。

A.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异

B.凸起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

C.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

D.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2.3条规定,红黏土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进行,并着重查明下列内容: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异;下伏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现有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当地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等。

9.下列属于盐渍岩土地区调查工作的有(  )。

A.岩溶状况

B.含盐化学成分、含盐量及其在岩土中的分布

C.溶蚀洞穴发育程度和分布

D.搜集气象和水文资料

【答案】B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8.3条规定,盐渍岩土地区的调查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盐渍岩土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含盐化学成分、含盐量及其在岩土中的分布;溶蚀洞穴发育程度和分布;搜集气象和水文资料;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质、水位及其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状况;含石膏为主的盐渍岩石膏的水化深度,含芒硝较多的盐渍岩,在隧道通过地段的地温情况;调查当地工程经验。

10.关于盐渍岩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的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工程需要时,应测定有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

B.应根据盐渍土的岩性特征,选用载荷试验等适宜的原位测试方法,对于溶陷性盐渍土尚应进行载荷试验确定其溶陷性

C.对盐胀性盐渍土宜现场测定有效盐胀厚度和总盐胀量,当土中硫酸钠含量不超过5%时,可不考虑盐胀性

D.除进行常规室内试验外,尚应进行溶陷性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必要时可对岩土的结构进行显微结构鉴定

【答案】A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8.4条规定,盐渍岩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除应遵守本规范第4章规定外,勘探点布置尚应满足查明盐渍土分布特征的要求;采取岩土试样宜在干旱季节进行,对用于测定含盐离子的扰动土取样,宜符合表6.8.4的规定;工程需要时,应测定有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应根据盐渍土的岩性特征,选用载荷试验等适宜的原位测试方法,对于溶陷性盐渍土尚应进行浸水载荷试验确定其溶陷性;对盐胀性盐渍土宜现场测定有效盐胀厚度和总盐胀量,当土中硫酸钠含量不超过1%时,可不考虑盐胀性;除进行常规室内试验外,尚应进行溶陷性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必要时可对岩土的结构进行显微结构鉴定;溶陷性指标的测定可按湿陷性土的湿陷试验方法进行。

1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属于现场检验的野外工作的选项有(  )。

A.检查解译标志

B.检查解译结果

C.检查外推结果

D.检查内插结果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7条规定,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现场检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30%~50%。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检查解译标志;检查解译结果;检查外推结果;对室内解译难以获得的资料进行野外补充。

12.对于小比例尺或地形陡峭地段的地质测绘可采取的方式有(  )。

A.航空照片

B.经纬仪测量地质点坐标进行测绘

C.卫星照片

D.陆地摄影照片

【答案】ACD

【解析】B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8.0.4条第3款规定可知,仪器法适用于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既借助于经纬仪、水准仪等较精密的仪器测定地质观测点的位置和高程;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地质观测点,如地质构造线、不同时代地层接触线、不同岩性分界线、软弱土层、地下水露头以及有不良地质作用等,均宜采用仪器法。

1.4 勘探与取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潮差较大的海域钻探,回次钻进前后需进行孔深校正的,正确的做法是下列哪一项?(  )[2014年真题]

A.涨潮和落潮时均加上潮差

B.涨潮和落潮时均减去潮差

C.涨潮时加上潮差,退潮时减去潮差

D.涨潮时减去潮差,退潮时加上潮差

【答案】D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9.1.5.6条规定,在有潮汐水域采用勘探船筏等浮式平台作业时,应定时进行水位观测,校正水面高程,准确计算钻进深度。钻孔进尺是从海底作为零点算起。因钻进中受潮汐影响,涨潮时,机上余尺减少;退潮时,机上余尺增加,机上余尺为一个变量。涨潮时,机上余尺除了随着孔内进尺减少外,也随着水位上涨船体升高而减少。因此涨潮时,回次进尺数应减去钻进过程中涨潮的潮差。退潮时,回次进尺数应加上钻进过程中退潮的潮差。

2.在以下四种钻探方法中,(  )不适用于黏土。[2009年真题]

A.螺旋钻

B.岩芯钻探

C.冲击钻

D.振动钻探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1条表9.2.1(见表1-4-1)规定,可知冲击钻不适用于黏土。

表1-4-1钻探方法的适用范围

注:++表示适用;+表示部分适用;一表示不适用。

3.在建筑工程勘察中,当钻孔采用套管护壁时,套管的下设深度与取样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2013年真题]

A.0.15m

B.1倍套管直径

C.2倍套管直径

D.3倍套管直径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87—2012)第6.1.3条规定,采用套管护壁时,套管的下设深度与取样位置之间应保留三倍管径以上的距离。采用振动、冲击或锤击等钻进方法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4.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规定,钻探中发现滑动面(带)迹象时,钻探回次进尺最大不得大于(   )。[2013年真题]

A.0.3m

B.0.5m

C.0.7m

D.1.0m

【答案】A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7.2.9条第4款规定,钻探应严格控制钻探回次,至预估的滑动面(带)以上5m或发现滑动面(带)迹象时,必须进行干钻,回次进尺不得大于0.3m,并及时检查岩芯,确定滑动面位置。

5.在建筑工程勘察中,当需要采取级冻土试样时,其钻孔口径最小不宜小于(   )。[2013年真题]

A.75mm

B.91mm

C.130mm

D.150mm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6.6.5条第1款规定,为减少钻进中摩擦生热,保持岩芯核心土温不变,钻速要低,孔径要大,一般开孔孔径不小于130mm,终孔孔径不小于108mm;回次钻进时间不宜超过5min,进尺不宜超过0.3m,遇含冰量大的泥炭或黏性土可进尺0.5m;钻进中使用的冲洗液可加入适量食盐,以降低冰点。

6.下列关于海港码头工程水域勘探的做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对于可塑状黏性土可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采取级土样

B.当采用146套管时,取原状土样的位置低于套管底端0.50m

C.护孔套管泥面以上长度不可超出泥面以下长度的2倍

D.钻孔终孔后进行水位观测以统一校正该孔的进尺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9.2.2.2条规定,取样应根据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工程所需土样的质量等级按表1-4-2选择取土器具,确定取土方法。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可塑状黏性土可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采取级土样。

表1-4-2取土器及取土方法适用土层与取土质量等级

B项,根据第9.2.2.3条第1款规定,在软土、砂土为主的层状土、粉土、粉细砂中采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当采用套管时,孔内水位不能低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低于套管底端3倍孔径的距离。C项,根据第9.2.1.3条规定,陆域钻孔的护孔套管应保证垂直,插入深度应超过需隔离的土层0.5m,套管规格应满足成孔孔径的要求;水域钻孔的护孔套管除应达到陆域钻孔的要求外,插入土层的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水底泥面以上套管自由段长度的1/2,并应确保冲洗液不在水底泥面处流失。D项,根据第9.1.5.5条规定,水域勘探点高程应根据多次同步测量的水深与水位确定,并用下入水中套管的长度作校核,也可根据最新测绘的水域地形图及水文、潮汐等情况进行核对。在水深流急区域不宜使用水砣绳测量水深。

7.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75mm单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对岩层钻进,其中某一回次进尺1.00m,取得岩芯7块,长度分别依次为6cm、12cm、10cm、10cm、10cm、13cm、4cm,评价该回次岩层质量的正确选项是哪一个?(   )[2012年真题]

A.较好的

B.较差的

C.差的

D.不确定

【答案】D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114页规定,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活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2.1.8条规定,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用直径为75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钻头,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因题干中采用是单层岩芯管钻进,所以无法根据其结果进行质量判断的。

8.岩土工程勘察中,钻进较破碎岩层时,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最低不应低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数值?(  )[2011年真题]

A.50%

B.65%

C.80%

D.90%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4款规定,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9.某场地地层为:埋深0~2m为黏土;2~15m为淤泥质黏土,15~20m为粉质黏土,20~25m为密实状熔结凝灰岩,25~30m为硬塑状黏性土,之下较破碎软质页岩。其中有部分钻孔发现深度10m处有2m厚的花岗岩滚石,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应取(  )。[2013年真题]

A.30m

B.28m

C.25m

D.20m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4条规定,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岩层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根据第4.1.3条规定,

表1-4-3土的类型和剪切波速范围

由表表1-4-3可知,只有坚硬土或岩石的土层剪切波速大于500m/s,则由题可知,当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5米以下时,其波速满足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要求。

10.某峡谷坝址区,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0m,欲建坝高6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该峡谷区坝址钻孔进入基岩的深度应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要求?(  )[2010年真题]

A.10m

B.30m

C.50m

D.60m

【答案】D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5.4.2条表5.4.2(见表表1-4-4)规定,可知覆盖层厚度<40m、坝高<70m时,钻孔进入基岩深度应为H(坝高),所以该峡谷区坝址钻孔进入基岩的深度应不小于60m。

表1-4-4峡谷区坝址河床钻孔深度

11.工程勘察中要求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下列哪种钻头?(   )[2011年真题]

A.合金钻头

B.钢粒钻头

C.金刚石钻头

D.牙轮钻头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5款规定,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75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

12.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旁压试验孔与已完成的钻探取土孔的最小距离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0.5m

B.1.0m

C.2.0m

D.3.0m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2条规定,旁压试验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深度进行,旁压器的量测腔应在同一土层内。试验点的垂直间距应根据地层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但不宜小于1m,试验孔与已有钻孔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13.(  )是在饱和砂层中钻进时使用泥浆的主要目的。[2008年真题]

A.冷却钻头

B.保护孔壁

C.提高取样质量

D.携带、悬浮与排除砂粒

【答案】B

【解析】钻探中泥浆的主要作用有:平衡压力保护孔壁;冷却钻头防止烧钻;润滑提高钻进速率;提高取样质量;携带排除岩屑等。对于饱和砂层,在钻进施工中,使用泥浆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孔壁稳定。

14.某框架结构厂房,拟采用2m×3m独立矩形基础,基础埋深为地表以下2.5m。初勘阶段已查明场地设计基础底面以下6~9m处可能存在溶洞。在详勘阶段至少应选用(   )的钻孔深度。[2008年真题]

A.9.0m

B.10.5m

C.13.5m

D.16.5m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5条第3款规定,详勘阶段,当预定深度内有洞体存在,且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时,应钻入洞底基岩面下不少于2m,必要时应圈定洞体范围。详勘阶段钻孔深度:2.5+9+2=13.5m。

15.ZKl号钻孔的岩石钻进中,采用外径75mm的双层岩芯管,金刚石钻头。某回次进尺1.0m,芯样长度分别为:6cm、12cm、11cm、8cm、13cm、15cm和19cm。该段岩石质量指标RQD最接近(  )。[2007年真题]

A.84%

B.70%

C.60%

D.56%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2.1.8条规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m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所以题干中岩石质量指标RQD为:(12+11+13+19+15)/100=70%。

16.在某港口工程勘察中,拟在已钻探的口径为75mm的钻孔附近补充一静力触探孔,则该静探孔和已有钻孔的距离至少不得小于(  )。[2007年真题]

A.1.5m

B.2.0m

C.2.5m

D.3.0m

【答案】B

【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10.6.3.3条第7款规定,静力触探试验点与最近的已有其他勘探点的间距不小于已有勘探点孔径的20倍,且不小于2.0m。

17.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中,下列哪一选项的方法最适合用于揭露地表线性构造?(  )[2013年真题]

A.钻探

B.探槽

C.探井

D.平洞

【答案】B

【解析】探槽是在地质勘查或勘探工作中,为了揭露被覆盖的岩层或矿体,在地表挖掘的沟槽。探槽一般采用与岩层或矿层走向近似垂直的方向,长度可根据用途和地质情况决定。槽探断面形状一般呈梯形,槽底宽0.6米,通常要求槽底应深入基岩约0.3米。

18.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有机质含量是用下列那个温度下的灼失量来规定的?(  )[2014年真题]

A.70℃

B.110℃

C.330℃

D.550℃

【答案】D

【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4.2.3条表4.2.3注解,有机质含量Wu为550℃时的灼失量。

19.对土壤中氡浓度进行调查,最合理的测氡采样方法是(  )。[2008年真题]

A.用特制的取样器按照规定采集土壤中气体

B.用特制的取样器按照规定采集现场空气中气体

C.用特制的取样器按照规定采集一定数量的土壤

D.用特制的取样器按照规定采集一定数量的土中水样

【答案】A

【解析】土壤中的氡包括:存在固态或液态介质中的氡;从固态或液态介质中释放出来,随土壤中的气体迁移的氡。土壤中氡浓度的测量对象,是随气体迁移的氡,又称土壤气氡。土壤中氡浓度的测量国内外均采用打孔抽气方法。

20.关于潜水地下水流向的判定,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从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钻孔中测定水位,按从高到低连线方向

B.从多个钻孔测定地下水位确定其等水位线,按其由高到低垂线方向

C.从带多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中测定水位,按主孔与最深水位连线方向

D.从带多个观测孔的压水试验中测定水量,按主孔与最大水量孔连线方向

【答案】B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9.3.1节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7.2.4条,测定地下水流向采用几何法,量测点应不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测孔,以其水位高程编绘等水位线图,垂直等水位线并指向水位降低的方向为地下水流向。

21.下图1-4-1给出了三个钻孔压水试验的P-Q曲线,(  )表明试验过程中试段内岩土裂隙状态发生了张性变化。[2008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20

图1-4-1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第6.0.3条表6.0.3(见表1-4-5)规定,题目中的扩张型P-Q曲线特点为:升压曲线凸向P轴,降压曲线与升压曲线基本重合。

表1-4-5  P-Q曲线类型及曲线特点表

说明: HWOCRTEMP_ROC4820

22.在带多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中,要求抽水孔与最近的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2014年真题]

A.减少水力坡度对计算参数的影响

B.避免三维流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C.保证观测孔中有足够的水位降深

D.提高水量和时间关系曲线的精度

【答案】B

【解析】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附录F第F.1.3条第4款规定,距抽水孔最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第3.2.4条条文说明,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主要是根据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的:裘布依公式;当含水层渗透性能良好,在进行强烈抽水时,抽水孔及其附近的一定范围内都会产生紊流,而裘布依公式没有考虑地下水产生紊流时造成的水头损失;裘布依公式也没考虑钻孔附近的三维流场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23.对需要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试样,现场取样后,应即加入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化学物质?(  )[2010年真题]

A.漂白剂

B.生石灰

C.石膏粉

D.大理石粉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7.1.5条第1款规定,简分析水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取500ml,并加大理石粉2~3g,全分析水样取3000ml。

24.在饱和软黏土中取级土样时,取土器应选取(  )最为合适。[2007年真题]

A.标准贯入器

B.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C.敞口薄壁取土器

D.厚壁敞口取土器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2条表9.4.2(见表1-4-6)规定,在饱和软黏土中取级土样时,最合适的取土器应选取:

表1-4-6不同等级土试样的取样工具和方法

说明: HWOCRTEMP_ROC180

25.在钻孔中使用活塞取土器采取1级原状土试验,其取样回收率的正常值应介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范围之间?(  )[2014年真题]

A.0.85~0.90

B.0.90~0.95

C.0.95~1.00

D.1.00~1.05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9.4.1条第2款条文说明,回收率等于0.98左右是最理想的,大于1.0或小于0.95是土样受扰动的标志。所以在钻孔中使用活塞取土器采取级原状土试验,其取样回收率的正常值应介于0.95~1.00之间。

26.在黏性土层中取土时,取土器取土质量由高到低排列,下列哪个选项的排序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自由活塞式→水压固定活塞式→束节式→厚壁敞口式

B.厚壁敞口式→束节式→自由活塞式→水压固定活塞式

C.束节式→厚壁敞口式→水压固定活塞式→自由活塞式

D.水压固定活塞式→自由活塞式→束节式→厚壁敞口式

【答案】D

【解析】水压式固定活塞取土器的取土质量最高,且对于非常软弱的饱和软土,也能取上土样,且省去了一套活塞延伸杆,操作较为方便;自由活塞式薄壁取土器结构和操作均较简单,但土样因上顶活塞而受到一定的压缩扰动,取样质量不如固定活塞式和水压固定活塞式;束节式取土器是综合厚壁和薄壁取土器的优点而设计的一种取土器,可使土样质量达到或接近级;厚壁敞口式取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与国际上惯用的取土器相比,性能相差甚远,最理想的情况下所取土样的质量等级至多只达到级,故不能视为高质量的取土器。

27.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当地表水平方向存在高电阻率屏蔽层时,最适合采用下列哪种物探方法?(  )[2011年真题]

A.电剖面法

B.电测深法

C.交流电磁法

D.高密度电阻率法

【答案】C

【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 124—2007)附录B.0.1条表B.0.1规定,交流电磁法适用于接地困难,存在高屏蔽的地区和地段。

28.在水域勘察中采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地层时,漂浮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是(  )。[2013年真题]

A.压缩波

B.剪切波

C.瑞利波

D.面波

【答案】A

【解析】地震反射波法是利用地震反射波进行海洋地质勘查的人工地震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是震源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能够形成反射的界面,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在弹性波垂直入射时,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不等于零。在水域勘察中采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地层时,漂浮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是压缩波。

29.砂砾石层宜采用(  )方式钻进。

A.回转钻进

B.冲击钻进

C.冲洗钻进

D.金刚石双管双动钻进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5.3.1条表5.3.1规定,砂砾石层宜采用冲击钻进、锤击钻进和冲洗钻进方式钻进,部分使用振动钻进。

30.确定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时,完整和较完整岩体的岩芯采取率不应低于(  )。

A.70%

B.80%

C.85%

D.95%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4款规定,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3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峡谷区坝址,覆盖层厚度35m、坝高65m,峡谷区河床的钻孔深度应为(  )m。

A.35

B.45

C.65

D.100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5.4.2条第4款表5.4.2可知,坝高小于70m,覆盖层厚度小于40m时,钻孔进入岩基深度应等于坝高。故该峡谷区河床的钻孔深度应为坝高65m。

32.某土质边坡挖方坡脚标高208.5m,预计潜在滑面最低标高207.5m,地表高程227.5m;设计的重力式挡墙基底标高206.5m,设计边坡勘察的控制性钻孔时,孔深应为(   )m。

A.14.5

B.16

C.20

D.25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4.2.9条规定,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2.0m~5.0m,控制性钻孔取大值,一般性钻孔采用小值;重力式挡墙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2m。因题目为控制性钻孔,则钻孔进入最下层滑面5.0m。潜在滑面最低标高207.5m,则得钻孔深度标高为202.5m;设计的重力式挡墙基底标高206.5m,则得钻孔深度标高为203.5m;又地表高程为227.5m,则取以上计算结果的最低标高计算得:孔深H=227.5-202.5=25m。

33.在地下水位以上土层中应选用下列(  )钻探方法以查明土层。

A.水钻

B.干钻

C.泥浆扩壁钻进

D.前三种均可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3款规定,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

34.某场地地层主要由粉土构成,在进行现场钻探时需测量地下水位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量测稳定水位的时间间隔最小不得小于(  )h。

A.3 

B.6

C.8 

D.12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2.3条规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的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35.在使用套管的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取样位置应(  )。

A.位于套管底

B.低于套管底一倍孔径的距离

C.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D.低于套管底五倍孔径以上的距离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5条第1款规定,在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

3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用75mm的薄壁取土器在黏性土中取样,应连续一次压入,这就要求钻机最少具有(  )cm给进行程。

A.40  

B.60  

C.75  

D.100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5条第4款规定,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根据附录F表F.0.1,75mm薄壁取土器内径De约等于75mm,在黏性土中取土器长度为(10~15)×De,最小长度为10De约75cm。要求快速静力连续压入,钻机最小给进行程为75cm。

37.在饱和软黏性土中,使用贯入式取土器采取级原状土试样时,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

B.贯入速度等于或大于0.1m/s

C.施压的钻机给进系统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

D.取土器到预计深度后立即起拔钻杆,提出取土器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6.3.2条规定,采取级土试样时,应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取土器,贯入速度不应小于0.1m/s。当利用钻机的给进系统施压时,应保证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根据第6.3.4条规定,当取土器压入预计深度后,应将取土器回转2~3圈或稍加静置后再提出取土器。D项,如果立即起拔钻杆,则土样可能从取土器中抽出来。

38.采取原状土样的钻孔,其孔径不应小于(  )mm。

A.151

B.130

C.91

D.75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5.2.2条表5.2.2规定,采取原状土样的钻孔,其孔径不应小于91mm。

39.对于原状土级试样,可进行的试验是(  )。

A.土类定名

B.土类定名和含水量试验

C.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强度和固结试验

D.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试验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1条表9.4.1规定,对于级试样可进行的试验内容有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试验。

40.采用回转式取土器取样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齐平

B.内管管口可比外管短50~150mm

C.内管管口应比外管超前,对软土超前量可适当增加

D.对软硬交替的土层,内管的超前量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6.4.3条规定,取土器内管超前量宜为50~150mm,内管压进后,内管管口至少应与外管平齐。

41.采取级原状土样时应采用的方式为(  )。

A.重锤少击

B.轻锤多击

C.间断静压

D.快速连续静压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6.3.2条规定,采取级原状土样时,应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取土器,贯入速度不小于0.1m/s。

4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水试样采取后应及时试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B.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

C.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D.污染严重的水不宜超过6小时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1.5条规定,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43.固定活塞取土器是(  )。

A.由一个活塞和两套管子组成,取土质量较差

B.由一个活塞和两套管子组成,取土质量较好

C.由两个活塞和一套管子组成,取土质量较差

D.由两个活塞和两套管子组成,取土质量较差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9.4.2条第2款规定,固定活塞式是在敞口薄壁取土器内增加一个活塞以及一套与之相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可通过取土器的头部并经由钻杆的中空延伸至地面;活塞的作用在于下放取土器时可排开孔地浮土,上提时可隔绝土样顶端的水压,气压、防止逃土,同时又不会像上提活阀那样产生过度的负压引起土样扰动;取样过程中,固定活塞还可以限制土样进入取样管后顶端的膨胀上凸趋势;因此,固定活塞取土器取样质量高,成功率也高。

44.确定地下断层破碎带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宜采用的物探方法是(  )。

A.电磁法

B.直达波法

C.电测探法

D.声波探测

【答案】C

【解析】不同岩(土)层或同一岩(土)层由于成分和结构等不同,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电测探法能通过区别其电阻大小来判断地下断层破碎带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45.某场地有可能存在地下溶洞,下述地球物理勘探法中,最适于查明溶洞分布的是(  )。

A.电测井

B.声波探测

C.无线电波透视法

D.发射波勘探法

【答案】C

【解析】由于溶洞与周围岩体的电性差异较大,两者对电磁能的衰减有明显的不同,查明溶洞分布的地球物理勘探法中,最适合的是无线电波透视法。

46.在平面地质图中,下列(  )表示岩层可能向河床下游倾斜且岩层倾角小于河床坡度。

A.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上源

B.岩层界限不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上源

C.岩层界限不与地形等高线一致,V字形尖端指向河的下游

D.岩层界限不受地形影响,接近直线

【答案】B

【解析】根据“V字形法则”进行判断。A项,为水平岩层;B项,为倾向河流下游倾角小于河床坡度或倾向河流上源的岩层;C项,为倾向河流下游倾角大于河床坡度的岩层;D项,为垂直岩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钻探结束后,应对钻孔进行回填,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钻孔宜采用原土回填

B.临近堤防的钻孔应采用干黏土球回填

C.有套管护壁的钻孔应拔起套管后再回填

D.采用水泥浆液回填时,应由孔口自上而下灌入

【答案】AB

【解析】A项,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13.0.1条规定,钻井、探井、探槽、探洞等勘察工作完成后,应根据工程要求选用适宜的材料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及方法可按表13.0.1的要求选择。根据第13.0.2条规定,钻井、探井、探槽宜采用原土回填,并应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宜小于天然土层。根据第13.0.3条规定,需要时,应对探洞洞口采取封堵处理。BCD三项,根据第13.0.4条规定,临时堤防的钻孔应采用干黏土球回填,并应边回填边夯实;有套管护壁的钻孔应边起拔套管边回填;对隔水有特殊要求时,可用水泥浆或4:1水泥、膨润土浆液通过泥浆泵由孔底向上灌注回填。

2.下列关于工程地质钻探、取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冲击钻进方法适用于碎石土层钻进,但不满足采取扰动土样的要求

B.水文地质试验孔段可选用聚丙烯酰胺泥浆或植物胶泥浆作冲洗液

C.采用套管护壁时,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压力不低于孔周地下水压

D.在软土地区,可采用双动三重管回转取土器对饱和软黏土采取级土样

【答案】AC

【解析】冲击钻进是利用钻具的重力和下冲击力使钻头冲击孔底以破碎岩土进行钻进。

它包括冲击钻进和锤击钻进。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可分为钻杆冲击钻进和钢绳冲击钻进。对于硬层(基岩、碎石土)一般采用孔底全面冲击钻进;对于土层一般采用圆筒形钻头的刃口借钻具冲击力切削土层钻进。A项,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第5.3.1条表5.3.1规定,冲击钻进方法适用于碎石土层钻进,但不满足采取扰动土样的要求。C项,根据第5.4.4条规定,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压力大于或等于孔地下水压。B项,根据第5.4.2条第2款规定,用作水文地质试验的孔段,宜选用清水或易于洗孔的泥浆作冲洗液。

3.在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方法中,泥浆除了能保持钻孔孔壁稳定之外,有时还具有另外一些作用,(  )对泥浆的作用作了正确的描述。[2008年真题]

A.正循环成孔,将钻渣带出孔外

B.反循环成孔,将钻渣带出孔外

C.旋挖钻成孔,将钻渣带出孔外

D.冲击钻成孔,悬浮钻渣

【答案】AD

【解析】A项,正循环成孔时,泥浆及渣土从孔口溢出,依靠重力流入沉淀池;B项,反循环成孔时,泥浆从孔壁与钻杆间的孔隙注入,带渣土的泥浆由泵或空气经钻杆排出孔外,直至沉淀池,废浆经处理后,重新注入孔内使用。C项,旋挖钻成孔在成孔过程中不需泥浆护壁,而是钻头在慢速旋挖过程中自造的泥浆对孔壁起到一定稳定作用。D项,冲击成孔施工法是采用冲击式钻机或卷扬机带动一定重量的冲击钻头,使钻头提升至一定的高度,然后瞬时释放,使钻头自由降落,利用冲击动能挤土层或破碎岩层形成桩孔,再用掏渣筒等其他方法将钻渣或岩屑排出。

4.下列有关原状取土器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的活塞是固定在薄壁筒内的,不能自由移动

B.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的活塞在取样时可以在薄壁筒内自由移动

C.回转式三重管(单、双动)取土器取样时,必须用冲洗液循环作业

D.水压固定活塞取土器取样时,必须用冲洗液循环作业

【答案】ACD

【解析】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9.4.2条第2款规定,固定活塞式是指在敞口薄壁取土器内增加一个活塞以及一套与之相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可以通过取土器的头部并经由钻杆的中空延伸至地面;下放取土器时,活塞处于取样管刃口端部,活塞杆与钻杆同步下放,到达取样位置后,固定活塞杆与活塞通过钻杆压入取样管进行取样;活塞的作用在于下放取土器时可排开孔底浮土,上提时可隔绝土样顶端的水压、气压、防止逃土,同时又不会像上提活阀那样产生过度的负压引起土样扰动;取样过程中,固定活塞还可以限制土样进入取样管后顶端的膨胀上凸趋势;因此,固定活塞取土器取样质量高,成功率也高。B项,根据第4款规定,自由活塞式与固定活塞式不同之处在于活塞杆不延伸至地面,而只穿过接头,并用弹簧锥卡予以控制;取样时依靠土试样将活塞顶起,操作较为简便,但土试样上顶活塞时易受扰动。C项,根据条文说明第9.4.2条规定,回转型取土器有两种:单动三重(二重)管取土器,类似岩芯钻探中的双层岩芯管,取样时外管旋转,内管不动,故称单动;如在内管内再加衬管,则成为三重管,适用于中等以至较硬的土层。双动三重(二重)管取土器,与单动不同之处在于取样内管也旋转,因此可切削进入坚硬的地层,一般适用于坚硬黏性土,密实砂砾以至软岩。D项,根据第3款规定,水压固定活塞式是指,针对固定活塞式的缺点而制造的改进型;特点是去掉活塞杆,将活塞连接正在钻杆底端,取样管则与另一套在活塞缸内的可活动活塞联结,取样时通过钻杆施加水压,驱动活塞缸内的可动活塞,将取样管压入土中,其取样效果与固定活塞式相同,操作较为简便,但结构仍较复杂。

5.在水电工程勘察时,下列哪些物探方法可以用来测试岩体的完整性?(  )[2012年真题]

A.面波法

B.声波波速测试

C.地震CT  

D.探地雷达法

【答案】B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B表B规定,用来测试岩体的完整性的主要方法为声波波速测试法、地震波波速测试法、地震波穿透法、地震CT法及声波测井法。

6.单孔法测试地层波速,关于压缩波、剪切波传输过程中不同特点,下列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压缩波为初至波,剪切波速较压缩波慢

B.敲击木板两端,压缩波、剪切波波形相位均为180°

C.压缩波比剪切波传播能量衰减快

D.压缩波频率低;剪切波频率高

【答案】AC

【解析】单孔法测试地层波速现场测试过程中有以下特征:压缩波传播速度较剪切波速度快,压缩波为初至波;震源板两端分别作水平激发时,剪切波相位反向,而压缩波相位不变;检波器下孔一定深度后,压缩波波幅变小,频率变高,而剪切波幅度相对较大,频率相对较低,说明压缩波比剪切波传播能量衰减快;最小测试深度应大于震源板至孔口之间的距离,以避免浅部高速地层界面可能造成的折射波影响。

7.下列(  )钻探工艺属于无岩芯钻探。

A.钢粒钻头回转钻进

B.牙轮钻头回转钻进

C.管钻(抽筒)冲击钻进

D.角锥钻头冲击钻进

【答案】BD

【解析】无岩芯钻探即钻头采用鱼尾钻头、三翼钻头或牙轮钻头,适用于土层及岩层,对整个孔底切削研磨,用循环液清除输出岩粉,可不提钻连续钻进,效率高,但只能根据岩粉及钻进感觉来判断地层变化。无岩芯钻探对岩体直接破坏取样,没有保留完整岩芯。

8.对河床中陡倾角的断层,不适宜的勘探方法有(  )。

A.在水上打直孔

B.在两岸向河床打斜孔

C.在岸边向河床开挖斜井

D.开挖水下过河平峒

【答案】ACD

【解析】河床中陡倾角的断层的勘察应该考虑到断层的特性和河床本性的特性,要两岸对称向河床打斜孔,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勘测。

9.关于钻探应符合的规定,叙述正确的有(  )。

A.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cm

B.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分层精度符合要求

C.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D.定向钻进的钻孔应分段进行孔斜量测;倾角和方位的量测精度应分别为±1.0和±3.0

【答案】ABC

【解析】D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规定,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cm;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分层精度符合要求;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75mm口径(N型)双层管和金刚石钻头。根据条文说明第9.2.4条规定,定向钻进属于专门性钻进技术,对倾角和方位角的要求随工程而异。

10.下列各项是关于建筑边坡勘察范围及勘探孔深度要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A.对于可能按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的土质边坡,建筑边坡的勘察范围应包括不小于1.5倍岩质边坡高度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B.建筑边坡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层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0m

C.建筑边坡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1.0m

D.建筑边坡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可取控制性孔深的4/5

【答案】AB

【解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4.2.5条规定,边坡工程勘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的区域。对于可能按土体内部圆弧形破坏的土质边坡不应小于1.5倍坡高;勘察范围尚应包括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根据第4.2.7条规定,勘探点分为一般性勘探点和控制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5---1/3,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大型的边坡工程取1/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的边坡工程取1/3,并应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根据第4.2.9条规定,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2.0m—5.0m,控制性钻孔取大值,一般性钻孔取小值。

11.关于在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应满足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有(  )。

A.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

B.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五倍孔径的距离

C.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2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D.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

【答案】A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5条规定,在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具体操作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执行。

12.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下列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情况有(   )。

A.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线、界面或异常点

B.作为直观手段,了解地层的分布特征、构造形态和地下水埋藏条件

C.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

D.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卓越周期、电阻率、放射性辐射参数、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5.1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中可在下列方面采用地球物理勘探: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线、界面或异常点;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卓越周期、电阻率、放射性辐射参数、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地球物理勘探不够直观,了解地层的分布特征、构造形态和地下水埋藏条件需进行钻探。

1.5 室内试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对含有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进行含水率试验时,应将温度控制在下列哪项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2014年真题]

A.65~70℃

B.75~80℃

C.95~100℃

D.105~110℃

【答案】A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4.0.3条第2款规定,对含有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进行含水率试验时,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2.卡氏碟式液限仪测定的液限含水量和按(  )试验测定的含水量等效。[2007年真题]

【答案】A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8.1.2规定,使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环。测定含水量时,带标尺的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根据第8.1.6条规定,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液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条文说明第8.1.3条规定,使用于不同目的,当确定土的液限值用于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及塑性图分类时,采用碟式仪法或17mm时的含水率确定液限。

3.在土的击实试验中,正确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

A.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优含水量越小

B.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大干密度越小

C.在给定的击实功能下,土的干密度始终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D.在给定的击实功能下,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不大

【答案】A

【解析】最优含水量是在一定的压实能量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时的含水量。所施加的压实功越大,压实土的细粒含量越少,则最优含水量越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在低含水率时,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定程度时,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

4.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黏性土的界限含水率时,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关系图中,(  )的下沉深度对应的含水率是塑限。[2009年真题]

A.2mm

B.10mm

C.17mm

D.20mm

【答案】A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8.1.6条规定,联合测定仪下沉17mm时对应含水率为液限,下沉10mm时对应含水率为10mm液限,下沉2mm时为对应含水率塑限。

5.为测求某一砂样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分别进行了两次试验,最大两次试验结果为1.58g/cm3和1.60g/cm3;最小两次试验结果为1.40g/cm3和1.42g/cm3。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ρdmax和ρdmin的最终值分别为(  )。[2009年真题]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9.1.2条规定,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砂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根据第9.1.3条规定,本试验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g/mm3,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本题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密度两次试验结果差值不大于0.03g/mm3,所以取两者的平均值。

6.下列哪些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粒径大于5mm的土的土粒比重?(   )[2014年真题]

A.比重瓶法

B.浮称法

C.虹吸筒法

D.移液管法

【答案】BC

【解析】A项,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6.2.1条规定,比重瓶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各类土;B项,根据第6.3.1条规定,浮称法适用于粒径等于、大于5mm的各类土,且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应小于总质量的10%;C项,根据第6.4.1条规定,虹吸筒法适用于粒径等于、大于5mm的各类土,且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应小于总质量的10%;D项,根据第7.3.1条规定,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

7.下列关于膨胀土的膨胀率与膨胀力论述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基底压力越大,膨胀土的膨胀力越大

B.10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应该大于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

C.自由膨胀率的大小不仅与土的矿物成分有关,也与土的含水率有关

D.同一种土的自由膨胀率越大,意味着膨胀力也越大

【答案】D

【解析】膨胀土是指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特性的粘性土。对某种特定的膨胀土而言,膨胀力是常数,仅随干容重的变化而变化。10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应该小于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为松散的烘干土粒在水中和空气分别自由堆积的体积之差与在空气中自由堆积的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用以判定无结构力的松散土粒在水中的膨胀特性,所以自由膨胀率与土的含水率无关。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次生黏土矿物,其活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亲水性是产生膨胀性的主因。当失水时土体收缩,甚至出现干裂,遇水即膨胀隆起,土中含有上述矿物的越多,胀缩性越大,反之,胀缩性小。膨胀力又指试样自由膨胀到最大限度以后再加荷载直到回复到其初始体积为止所需的压力,这意味着同一种土的自由膨胀率越大,膨胀力也越大。

8.对于砂土,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最小不小于下列哪一选项时,应判定其具有湿陷性?(  )[2013年真题]

A.0.010

B.0.015

C.0.023

D.0.070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2条规定,当不能取试样做室内湿陷性试验时,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湿陷性。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等于或大于0.023的土,应判定为湿陷性土。

9.下列关于压缩指数含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先期固结压力)[2013年真题]

A.曲线上任两点割线斜率

B.曲线某压力区间段割线斜率

C.曲线上,点前直线段斜率

D.曲线上过点后直线段斜率

【答案】D

【解析】压缩指数是压缩试验所得土孔隙比与有效压力对数值关系曲线上直线段的斜

率,即压缩曲线上大于先期固结压力后的直线段斜率,表达式为:,式中,为土的压缩指数;为地基某深处土中竖向自重应力(kPa);为地基某深处土中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kPa);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

10.现场直接剪切试验,最大法向荷载应按(  )的要求选取。[2009年真题]

A.大于结构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

B.大于上覆岩土体的有效自重压力

C.大于试验岩土体的极限承载力

D.大于设计荷载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9.4条第3款规定,最大法向荷载应大于设计荷载,并按等量分级;荷载精度应为试验最大荷载的±2%。

11.下列关于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试验条件的描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变形模量是在侧向有限膨胀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B.压缩模量是在单向应力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C.变形模量是在单向应变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D.压缩模量是在侧向变形等于零的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答案】D

【解析】土变形模量是土在无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压应力增量与压应变增量之比,是评价土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变形量的重要指标。变形模量越大,土的压缩性越低。变形模量常用于地基变形计算,可通过荷载试验计算求得;土的压缩模量在完全侧限的条件下,土的竖向应力变化量与其相应的竖向应变变化量之比。

12.建筑场地回填土料的击实试验结果为:最佳含水量22%,最大干密度1.659/cm3,如施工质量检测得到的含水量为23%,重度为18kN/m3,则填土的压实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重力加速度取l0m/s2[2012年真题]

A.0.85  

B.0.89

C.0.92  

D.0.95

【答案】B

【解析】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优含水量控制填土的施工,用最大干重度来检查施工的质量,将填土现场的与室内试验之比称为压实系数K。

kN/m3kN/m3

故压实系数为K=14.63/16.59=0.88。

13.对土体施加围压,再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作用下,土体产生孔隙水压力增量,由偏压引起的有效压力增量应为(  )。[2009年真题]

A.

B.

C.

D.

【答案】B

【解析】下图1-5-1表示在三轴压缩试验的单元土体中孔隙压力的发展,设一土单元在各向相等的有效应力作用下固结,初始孔隙水压力,下图是模拟试样的原位应力状态。单独施加轴向偏应力时,土体内的应力为:轴向б1-б2,径向б3=0。

图1-5-1

由偏压引起的轴向有效应力:

由偏压引起的径向有效应力:

14.完整石英岩断裂前的应力应变曲线最有可能接近下图1-5-2(  )的曲线形状。[2009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1260

图1-5-2

A.直线

B.S形曲线

C.应变硬化型曲线

D.应变软化型曲线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岩石力学》相关知识,完整石英岩属于硬脆性材料,其在施加应力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应为近似的直线;B项为压缩性较高的垂直片理加荷的片岩等;C项为较坚硬而少裂隙的石灰岩等;D项为接近较硬岩的软岩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15.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某水利工程压水试验结果可得土层透水率为30Lu,据此划分该土层的渗透性分级应属于(  )。

A.微透水

B.弱透水

C.中等透水

D.强透水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F表15规定,透水率q大于等于10Lu且小于100Lu时,土层的渗透性等级为中等。见表1-5-1。

表1-5-1

16.对于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的湿陷性黄土,确定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按下列(  )选项的含水率考虑。

A.天然含水量

B.塑限含水量

C.饱和度为80%的含水量

D.天然含水量加5%

【答案】B

【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5.6.3条规定,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的规定包括: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保证地基在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甲、乙类建筑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静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当有充分依据时,对丙、丁类建筑,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对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的土,可按塑限含水量确定土的承载力。

17.某原状土样试验测得其重度为17kN/m3,含水量15%,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2.72。则下列各项中,该土样的孔隙比最接近(   )。

A.0.56

B.0.65

C.0.75

D.0.84

【答案】D

【解析】由孔隙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土样的孔隙比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18.天然状态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  )来测定。

A.旁压试验

B.动力触探

C.现场剪切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答案】D

【解析】标准贯入试验(SPT)是用质量为63.5±0.5kg的穿心锤,以76±2cm的落距,将标准规格的标准贯入器自钻孔底部预打15cm,记录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适用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不适用软塑、流塑状态软土。

19.已知砂土干重度γd=15.8kN/m3,又经实验测得最松状态下土的干重度γdmin=14.3kN/m3,最紧状态下土的干重度γdmax=17.2kN/m3,则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为(  )。

A.0.461 B.0.563 C.0.617 D.0.892

【答案】B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9.3.5条规定,砂的相对密实度的计算公式为:

。代入数据得,砂土的相对密实度为:

2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黏性土增加了一些鉴别和描述的内容,其中对“干强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原状土切成小方块,风干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B.将原状土切成小方块,风干后进行袖珍贯入试验

C.将原状土捏成小方块或土团,风干后用手捏碎、捻碎,按用力大小区分

D.将扰动土捏成小方块或土团,风干后用小刀切削,按切土量大小区分

【答案】C

【解析】干强度是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扳断及捻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扳断者干强度高;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扳断者干强度中等;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干强度低。

21.某岩石进行岩石颗粒密度试验采用比重瓶法,干岩粉质量为31.23g,瓶及试液总质量为137.10g,瓶、试液及岩粉总质量为156.96g,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为0.98g/cm3,该岩石颗粒的密度为(  )g/cm3

A.2.68

B.2.69

C.2.70

D.2.71

【答案】B

【解析】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第2.2.6条第1款规定,

岩石颗粒密度计算式为:

式中,m1为瓶、试液总质量;m2瓶、试液、岩粉总质量;ms为烘干岩粉质量。ρ0为与试验温度同温的试液密度。

22.击实试验是为了获得土的(  )。

A.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B.最优含水率和最大抗剪强度

C.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压缩系数

D.最大抗剪强度和最小压缩系数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2.4条规定,当需对土方回填或填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应进行击实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

23.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某场地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为45%,蒙脱石含量10%,该膨胀土的膨胀潜势等级为(  )。

A.无膨胀性

B.弱

C.中

D.强

【答案】B

【解析】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附录A中表A(表1-5-2)可知,膨胀潜势等级为弱。

表1-5-2  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关系

24.路堤填土分层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此应对填土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下列关于击实试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优含水量是指对特定的土在一定的击实能量下达到最大密实状态时所对应含水量

B.对于不同的土,土的可塑性增大,最优含水量也就增大

C.对于同一种土,所施加的击实能越大,最优含水量也就越小

D.对于同一种土,土的最优含水量越大,最大干密度也就越大

【答案】D

【解析】D项,对于同一种土,在不同的击实能作用下测得的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不同,击实能越大,土的最优含水量越小,最大干密度也就越大。

25.使用固结试验确定土的压缩模量,以进行沉降计算。地基中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为120kPa,附加压力为130kPa,则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当大于(  )kPa。

A.120  

B.125  

C.130  

D.250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3.1条规定,当采用压缩模量进行沉降计算时,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即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土的有效自重压力+附加压力=120+130=250kPa。故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当大于250kPa。

26.地基内有高压缩性土层且需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历时关系时,需要确定土的(  )。

A.压缩系数α

B.压缩指数Cc

C.固结系数Cv

D.先期固结压力pc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3.3条规定,当需进行沉降历时关系分析时,应选取部分土试样在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下,作详细的固结历时记录,并计算固结系数。

27.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fa=Mbγb+Mdγmd+Mcck,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基底时,地基fa明显下降的是(  )。

A.砂土

B.黏土

C.饱和软土

D.粉土

【答案】A

【解析】地下水位以下,土的有效重度约为饱和重度的一半。对于砂土地基,Mb及Md的下降值较大,但对Mc无影响。因为没有黏聚力,所以fa明显下降。

28.某6层建筑物建造在饱和软土地基上,估算地基的最终平均沉降量为180mm,竣工时地基平均沉降量为54mm,竣工时地基土的平均固结度与下列(  )最为接近。

A.10%  

B.20%  

C.30%  

D.50%

【答案】C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附录M.0.1第2款规定,最终沉降量S与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固结度Ut及该时刻的沉降量S的关系可表示为:,即=54/180=0.3。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29.通过泥浆泵输送泥浆在圈堤形成的池中填积筑坝,在对其进行施工期稳定分析时,应当采用土的(  )强度参数。

A.固结排水剪(CD)

B.固结不排水剪(CU)

C.不固结不排水剪(UU)

D.固结快剪强度

【答案】C

【解析】在施工时间短促的情况下,不易固结,如果要核算建筑物地基或土工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完毕时的稳定性,可以忽略固结作用,采用快剪或不固结不排水剪确定抗剪强度较为合理。

30.在进行饱和黏性土三轴压缩试验中,需对剪切应变速率进行控制,对于不同三轴试验方法(UU、、CD),剪切应变速率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U<<CD 

B.UU=<CD

C.UU==CD 

D.UU>>CD

【答案】D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6.4.2条、第16.5.3条及第16.6.1条规定,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UU)时剪切应变速率为每分钟应变0.5%~1%;固结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试验()时剪切应变速率黏土为每分钟应变0.05%~0.1%,粉土为0.1%~0.5%;固结排水剪试验(CD)时剪切应变速率为每分钟应变0.003%~0.012%,故UU>>CD。

31.按《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要求,验算港口建筑物饱和软黏土地基承载力时,下列(   )抗剪强度指标的用法是正确的。

A.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均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B.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均采用固结快剪指标

C.持久状况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短暂状况采用固结快剪指标

D.持久状况采用固结快剪强度指标,短暂状况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答案】D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第5.1.4.1条规定,对持久状况,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宜采用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根据第5.1.4.2条规定,对饱和软粘土,短暂状况宜用十字板剪强度指标,有经验时可采用直剪快剪强度指标。

32.绘制土的三轴剪切试验成果莫尔—库仑强度包线时,莫尔圆的画法是(  )。

A.在σ轴上以σ3为圆心,以(σ1-σ3)/2为半径

B.在σ轴上以σ1为圆心,以(σ1-σ3)/2为半径

C.在σ轴上以(σ1+σ3)/2为圆心,以(σ1-σ3)/2为半径

D.在σ轴上以(σ1-σ3)/2为圆心,以(σ1+σ3)/2为半径

【答案】C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6.5.14条可知,莫尔圆与σ轴有两个交点,交点坐标为σ1和σ3,圆心在σ轴上,圆心坐标为(σ1+σ3)/2,半径为(σ1-σ3)/2。

33.图1-5-3表示饱和土等向固结完成后,在σ3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增加σ1直至破坏的应力路径,图中的α角是(  )。

图1-5-3

A.

B.

C.α=45°

D.α=

【答案】C

【解析】根据土力学中有关应力路径的知识,作图1-5-4,则题中的应力路径是在σ3不变,增加σ1使土样破坏的情况下得到的。由△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应力路线AC与横坐标的夹角为45°。

图1-5-4

34.设天然条件下岩土体的应力,σ1为竖向主应力,σ3为水平向主应力,下列(  )是正确的。

A.σ1恒大于σ3

B.σ1恒等于σ3

C.σ1恒小于σ3

D.σ1>σ3,σ1=σ3,σ1<σ3,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D

【解析】大地应力场是一个较复杂的应力场,一般情况下,自重应力场中σ1>σ3,而在构造应力场中可能有σ1>σ3的情况,也可能有σ1<σ3的情况,也可能出现σ1=σ3的特殊情况。

35.超固结比OCR主要用来判断黏性土的(  )。

A.软硬程度

B.密度

C.孔隙水压力

D.应力状态和压密状态

【答案】D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第2.0.10条规定,超固结比为土体的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有效上覆压力的比值,用OCR表示。根据OCR值可以判断该土层的应力状态和压密状态。当OCR<1时,岩土为欠固结土;OCR=1时,为正常固结土;OCR>1时,为超固结土。

36.土的抗剪强度不受(  )的影响。

A.自重应力

B.附加应力

C.土的内聚力

D.土的内摩擦角

【答案】A

【解析】自重应力是土体中固有的,对抗剪强度没有影响。根据库仑公式可知,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能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附加应力是由荷载引起的土中额外增加的应力,引起土颗粒的重新排列。

37.在三轴仪中进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当试样受到的周围固结压力σ3大于它曾经受到的最大固结压力pc时,该试样为(  )。

A.正常固结土

B.超固结土

C.欠固结土

D.高压固结土

【答案】C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第2.0.10条规定,超固结比为土体的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有效上覆压力的比值,用OCR表示。OCR大于1为超固结,等于1为正常固结,小于1为欠固结土。由题意可知,竖向应力σ1≥σ3>Pc,故OCR<1,为欠固结土。

38.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膨胀性岩土室内试验除进行常规试验外,还应进行其他指标的测定,下列指标中可不测定的是(  )。

A.自由膨胀率

B.膨胀力

C.收缩系数

D.最大膨胀上升量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7.5条规定,膨胀性岩土的室内试验,除应遵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外,尚应测定下列指标:自由膨胀率;一定压力下的膨胀率;收缩系数;膨胀力。

39.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当曲线上峰值不明显时,取轴向应变的(  )所对应的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A.5%

B.10%

C.15%

D.20%

【答案】C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7.0.8条规定,以轴向应力为纵坐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曲线。取曲线上最大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当曲线上峰值不明显时,取轴向应变15%所对应的轴向应力作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40.对抗剪强度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的c、φ值之间一般是有正相关关系,c值大,φ值就大

B.在饱和软黏土中,可假定φ=0

C.纯净的干砂c=0

D.用抗剪强度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公式中三个承载力系数值就取决于φ值的大小而与c值无关

【答案】A

【解析】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在剪切面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土的抗剪强度可以认为是由土颗粒间的内摩擦力(根据内摩擦角φ计算)和由土中胶结物与束缚水膜的分子引力所造成的黏聚力c组成。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41.压缩模量Es是指土在(  )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A.侧向自由膨胀条件

B.侧向有限变形条件

C.侧向变形为零

D.平面变形条件

【答案】C

【解析】根据压缩模量的定义可知,压缩模量是在侧限压缩条件下得到的,所以它的侧向变形为零。

42.与直剪试验相比,(  )不是三轴剪切试验所具有的优点。

A.应力条件明确

B.剪切面固定

C.分析原理严密

D.可模拟各种排水条件和应力条件

【答案】B

【解析】三轴试验的剪切面是沿土体的最薄弱面的,剪切面固定是直剪试验的特征,也是其缺点。

43.当地基土为饱和软黏土且荷载施加速率较快时,三轴试验宜采用(  )。

A.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B.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C.自重压力预固结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D.固结排水剪切试验

【答案】C

【解析】对于加荷速率较快,而地基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基,宜采用不固结不排水(UU)剪切试验;对于饱和软黏土,还应在自重压力预固结条件下进行试验。

44.图1-5-5中带箭头曲线为饱和正常固结土的应力路径,其符合的试验应力路径是(  )。(图中,p、q、Kf表示总应力路径;p′、q′、Kf′表示有效应力路径)

A.无侧限固结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

B.三轴等压试验的总应力路径

C.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总应力路径

D.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

图1-5-5

【答案】D

【解析】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中,有效应力路径的特征是随着σ1-σ3的增加,土中的空隙水压力也逐渐增加,有效应力逐渐减少,有效应力圆起点逐渐向左移动,有效应力路径呈曲线。

45.某土样取土深度为22.0m,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350kPa,地下水位为4.0m,水位以上土的密度为1.85g/cm3,水位以下土的密度为1.90g/cm3。该土样的超固结比(OCR)最接近的值是(  )。

A.<0  

B.1.48

C.1.10  

D.2.46

【答案】B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第2.0.10条规定,超固结比为土体的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有效上覆压力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先期固结压力为:pc=350kPa,自重压力为:p11h1+γ2h21gh1+ρ2gh2=1.85×10×4.0+(1.90×10-10)×(22.0-4.0)=236kPa。故该土样的超固结比为:OCR=350/236=1.48。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46.某建筑物40层,基础埋深4.0m,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为600kPa,传至地面以下深度25m处的附加应力为220kPa,地层为:地面以下深度0~2m为人工填土(γ=15KN/m3),2~10m为粉土(γ=17KN/m3),10~18m为细砂(γ=19KN/m3),18~26m为粉质黏土(γ=18KN/m3),26~35m为卵石(γ=21KN/m3)地下水位深度为8.0m。则在深度为25.0m处取出的土样,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为(   )kPa。

A.220

B.500

C.600

D.700

【答案】B

【解析】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上覆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土层自重分层计算,其自重应力,即做压缩试验时最大压力至少为:220+2×15+(8-2)×17+(10-8)×(17-10)+(19-10)×8+(18-10)×(25-18)=494kPa。

47.现场岩土体直剪试验的抗剪试验是(  )。

A.岩土体试件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坏的试验

B.岩土体试件剪断后沿剪切面继续剪切的试验

C.法向应力为零时岩体剪切的试验

D.岩土体试件在三维应力下剪切的试验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9.1条规定,现场直剪试验可用于岩土体本身、岩土体沿软弱结构面和岩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的剪切试验,可分为岩土体试体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坏的抗剪断试验、岩土体剪断后沿剪切面继续剪切的抗剪试验(摩擦试验),法向应力为零时岩体剪切的抗切试验。

48.测定滑动带等已经存在剪切破裂面的抗剪强度时,应进行(  )。

A.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B.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C.峰值抗剪强度试验

D.残余抗剪强度试验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4.3条规定,测定滑坡带等已经存在剪切破裂面的抗剪强度时,应进行残余强度试验。在确定计算参数时,宜于现场观测反分析的成果比较后确定。

49.考虑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要求勘察提供的指标,除了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孔隙比外,还应提供的指标是(  )。

A.有效自重压力

B.回弹指数

C.平均附加压力

D.地下水位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3.2条规定,当考虑土的应力历史进行沉降计算时,试验成果应按e-lgp曲线整理,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并计算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施加的最大压力应满足绘制完整的e-lgp曲线。为计算回弹指数,应在估计的先期固结压力之后,进行一次卸荷回弹,再继续加荷,直至完成预定的最后一级压力。

50.在土的动力性质试验中,较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

A.动三轴

B.动单剪

C.共振柱

D.跨孔法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5.1条规定,当工程设计要求测定土的动力性质时,可采用动三轴试验、动单剪试验或共振柱试验。而跨孔法最适于成层土层,能直接测定各种埋藏条件下成层土水平传播的剪切波速及剪切模量,但至少要打两个钻孔,孔越深,钻孔间越不易平行,如不测孔斜,就会带来很大误差。

5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具有整体块状结构、层状构造的硬质岩体经抗剪强度试验呈脆性破坏时,下列坝基抗剪强度取值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优定斜率法

B.采用最小二乘法

C.采用峰值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D.采用小值平均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E第E.0.4条第5款规定,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按峰值强度平均值取值。抗剪强度参数对于脆性破坏岩体按残余强度与比例极限强度二者的小值作为标准值,对于塑性破坏岩体取屈服强度作为标准值。

52.点荷载试验直接测出岩石的(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弯强度

D.抗剪强度

【答案】B

【解析】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试样置于一对球端圆锥之间,施加荷载直至破坏。点荷载试验不一定要求规则的试样,只要破坏时其破坏面贯穿整个试件,且通过两加荷点者均为有效试样。所测出的值是岩石的抗拉强度。

53.室内测得岩石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a,干燥岩块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50MPa,则岩石的软化系数是(  )。

A.0.4

B.0.6

C.0.67

D.1.67

【答案】B

【解析】岩石的软化系数是指同种岩石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即:

=0.6。

54.用岩块的湿抗压与干抗压的比值来判定岩石的软化性,其界限值应是(  )。

A.0.90  

B.0.80  

C.0.75  

D.0.50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4条可知,根据软化系数KR,即饱和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将岩石划分为软化岩石(KR≤0.75)和不软化岩石(KR>0.75)两类。

55.某种岩石,其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MPa,压缩波速为3500m/s,而风化岩块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17MPa、压缩波速为3000m/s。据此判定岩体的风化等级是(  )。

A.强风化

B.微风化

C.中等风化

D.未风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中的岩石风化程度分类表(见表1-5-3),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比,Kv=3000/3500=0.86;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Kf=17/20=0.85;故可以判定,岩体的风化等级为微风化。

表1-5-3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表

56.某场地地基土为一强透水层,含水量w=22%,地下水分析成果pH=5.4,侵蚀性CO2含量为53.9mg/L,请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属于下列(   )等级。

A.无腐蚀性

B.弱腐蚀性

C.中等腐蚀性

D.强腐蚀性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2规定,考虑pH值指标得知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为弱腐蚀性,考虑侵蚀性CO2指标得知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为中等腐蚀性。第12.2.3条第2款规定,腐蚀等级中,无强腐蚀,最高为中等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中等腐蚀。因此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属于中等腐蚀性。

57.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属于(  )阶段的主要工作。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4条规定,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某路堤采用黏性土进行碾压填筑,当达到最优含水率时对压实黏性土相关参数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含水率最小

B.干密度最大

C.孔隙比最小

D.重度最大

【答案】BC

【解析】土的击实试验表明当含水率较小时,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当达到某一定值时,随含水率增加土的干密度减小,此时的含水率为最优含水率,干密度为最大干密度,对应土中的孔隙体积最小,孔隙比最小。

2.土层的渗透系数k受(  )的因素影响。[2009年真题]

A.土的孔隙比

B.渗透水头压力

C.渗透水的补给

D.渗透水的温度

【答案】AD

【解析】土的透水性以土的渗透系数k表示,其物理意义为当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

式中,k为渗透系数(cm/s);Q为渗透通过的水量(cm3/s);F为通过水量的总横断面积(cm/s);V为渗透速度(cm/s);I为水力梯度。影响土层的渗透系数k的主要因素有土的粒度成分、土的密实度、土的饱和度、土的结构、水的温度和土的构造。

3.下列哪些选项可用于对土试样扰动程度的鉴定?(  )[2011年真题]

A.压缩试验

B.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C.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D.取样现场外观检查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9.4.1条规定,土试样扰动程度的鉴别有多种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类:现场外观检查,观察土样是否完整,有无缺陷,取样管或衬管是否挤扁、弯曲、卷折等;测定回收率,按照Hvorslev的定义,回收率为L/H;H为取样时取土器贯人孔底以下土层的深度,L为士样长度,可取土试样毛长,而不必是净长,即可从土试样顶端算至取土器刃口,下部如有脱落可不扣除;X射线检验,发现裂纹、空洞、粗粒包裹体等;室内试验评价,由于土的力学参数对试样的扰动十分敏感,土样受扰动的程度可以通过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反映出来,最常见的方法有两种:a.根据应力应变关系评定;b.根据压缩曲线特征评定。

4.对一非饱和土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压缩过程没有排水与排气。问下列对压缩过程中土试样物理学性质指标变化的判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土粒比重增大

B.土的重度增大

C.土的含水量不变

D.土的饱和度增大

【答案】BCD

【解析】由于在压缩过程没有排水与排气,所以土的体积减小,水所占的体积不变,土中颗粒所占的体积不变,土中孔隙所占的体积减少。A项,土粒所占的比重=ms/m,由于总的质量m不变,所以土粒比重不变;B项,土的重度等于土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g,由于V减小,土的密度增大,土的重度增大;C项,土的含水量=mw/ms,由于水的质量和土粒的质量不变,所以土的含水量也不变;D项,土的饱和度=Vw/Vv,由于Vw不变,而VV减少,故土的饱和度增大。

5.关于土的压缩试验过程,(  )的叙述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在一般压力作用下,土的压缩可看作土中孔隙体积减小

B.饱和土在排水过程中始终是饱和的

C.饱和土在压缩过程中含水量保持不变

D.压缩过程中,土粒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由于在土的压缩试验中,认为土颗粒是不能被压缩的,减少的只是孔隙体积。所以饱和土在排水过程中始终是饱和的,排出来的是水,饱和土在压缩过程中,含水量始终是减小的。压缩过程中土颗粒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

6.关于高压固结试验,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土层在地质历史上所曾经承受过的上覆土层最大有效自重压力

B.土的压缩指数是指e-lgp曲线上大于前期固结压力的直线段斜率

C.土的再压缩指数是指e-lgp曲线上压缩量与压力差比值的对数值

D.土的回弹指数是指e-lgp曲线回弹圈两端点连线的斜率

【答案】BD

【解析】A项,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土层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承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应力;B项,土在有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压缩曲线e-lgp在较大范围内为一直线,土的压缩指数即为该段的斜率,即曲线上大于前期固结压力的直线段斜率;CD两项,土的回弹指数,也称为土的再压缩指数,是e-lgp曲线回弹圈两端点连线的斜率。

7.下列关于剪切应变速率对三轴试验成果的影响分析,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UU试验,因不测孔隙水压力,在通常剪切应变速率范围内对强度影响不大

B.CU试验,对不同土类应选择不同的剪切应变速率

C.CU试验,剪切应变速率较快时,测得的孔隙水压力数值偏大

D.CD试验,剪切应变速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剪切过程中是否存在孔隙水压力

【答案】ABD

【解析】A项,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条文说明第16.4.2条规定,不固结不排水剪切(UU)试验,因不测孔隙水压力,在通常剪切应变速率范围内对强度影响不大,故可根据试验方便来选择剪切应变速率,本条文规定采用每分钟应变0.5%~1.0%。BC两项,根据条文说明第16.5.3条规定,固结不排水剪切(CU)试验剪切时,对不同的土类应选择不同的剪切应变速率,目的是使剪切过程中形成的孔隙水压力均匀增长,能测得比较符合实际的孔隙水压力。剪切应变速率较快时,试样底部的孔隙水压力将产生明显的滞后,测得的数值偏低。D项,根据条文说明第16.6.1条规定,固结排水剪切(CD)试验的剪切应变速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剪切过程中是否存在孔隙水压力,如剪切速率较快,孔隙水压力不完全消散,就不能得到真实的有效强度指标。

8.关于高压固结试验,(  )是不正确的。[2008年真题]

A.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土层在地质历史上所曾经承受过的上覆土层的最大有效自重压力

B.土的压缩指数是指e-lgp曲线上小于前期固结压力的曲线段斜率

C.土的再压缩指数是指e-lgp曲线上再压缩量与压力差比值的对数值

D.土的回弹指数是指e-lgp曲线回弹曲线段两端点连线的斜率

【答案】ABC

【解析】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历史上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用符号Pc表示;压缩指数是e—lgp曲线直线段的斜率,用Cc来表示;卸载段和再压缩段的平均斜率称为回弹指数或再压缩指数Ce。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4.1.12条式(14.1.12):

9.下列哪些选项的试验方法可用来测求土的泊松比?(   )[2013年真题]

A.无侧限单轴压缩法

B.单轴固结仪法

C.三轴压缩仪法

D.载荷试验法

【答案】BC

【解析】泊松比是材料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的绝对值,也叫横向变形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无侧限单轴压缩法是指对圆柱或角柱形岩样,只在其轴向上施加载荷进行的试验。试验时,岩样只在一个方向上受力,即为单向应力状态,并假定作用在各个岩样上的压应力呈均匀分布;载荷试验法是指路桩的打基方法,特点是在桩的顶端直接安装一种特制的油压千斤顶,进行桩的承载力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1条规定,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三轴压缩仪法是在使岩样在三个方向上受力。根据第11.6.2条规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根据单轴压缩变形试验测定。可知单轴固结仪法和三轴压缩仪法可用来测求土的泊松比。单轴压缩是指试件在单轴压缩的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征。只有BC两项可以进行单轴压缩实验。

10.关于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下列说法哪些是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014年真题]

A.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腐蚀性越强

B.视电阻率越高,腐蚀性越强

C.极化电流密度越大,腐蚀性越强

D.质量损失越高,腐蚀性越强

【答案】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5条表12.2.5规定,土对钢结构腐蚀性的评价有:氧化还原电位越低,腐蚀性越强;视电阻率越低,腐蚀性越强;极化电流密度越大,腐蚀性越强;质量损失越高,腐蚀性越强。PH值越低,腐蚀性越强。

11.测定黏性土液限的方法有(  )。

A.搓条法

B.平衡锥法

C.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D.碟式仪法

【答案】BCD

【解析】土的液限是指土从流动状态过渡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可采用圆锥仪法(平衡锥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法进行测定。

12.下列与土的击实试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击实试验可同时获得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B.含水量超过最优含水率时击实曲线接近饱和曲线

C.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密实度也一直增加

D.为保证土体受力均匀,只能采用轻型击实试验

【答案】CD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0节内容进行判断。ABC三项,根据第10.0.7条图10.0.7可知,土的击实试验中,击实试验可同时获得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含水量超过最优含水率时击实曲线接近饱和曲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密实度先增加再减少。D项,根据第10.0.1条规定,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可知,采用什么类型的击实试验与土的性质有关。

13.关于土体的压缩模量与变形模量,下述说法错误的有(  )。

A.变形模量一般为一个常数,可由载荷试验测得

B.压缩模量是一个变量,可由固结试验测得

C.压缩模量一般小于变形模量

D.压缩模量一般大于变形模量

【答案】BD

【解析】土的变形模量E0是根据现场载荷试验得到的,它是指土在侧向自由膨胀条件下正应力与相应的正应变的比值。压缩模量Es是土在完全侧限的条件下得到的,为竖向正应力与相应的正应变的比值,可由固结试验测得。Es和E0是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压缩变形量的重要指标,都是常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一般可用下式表示:=βEs。当μ=0~0.5时,β=1~0,E0/Es的比值在0~1之间变化,即E0<Es。但很多情况下E0/Es都大于1,即E0>Es,其原因为:土不是真正的弹性体,并具有结构性;土的结构影响;两种试验的要求不同。

14.下列与土层固结有关的因素中,当(  )加大时,土层越容易固结。

A.外加荷载P

B.渗透系数k

C.压缩模量Es

D.时间T

【答案】BCD

【解析】土固结过程可以理解为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土固结的快慢取决于土中水排出的速度,也即取决于土的渗透性和渗透途径的长短,透水性差,渗透途径长则固结时间也长。故而当渗透系数k、压缩模量Es、时间T加大时,土层越容易固结。

15.标准固结试验(含回弹)成果为e-lgp曲线图表,在此曲线上除了能作图求出先期固结压力pc外,还可计算得出的参数有(  )。

A.固结系数cv

B.压缩指数Cc

C.回弹指数Cs

D.固结度Ut

【答案】BC

【解析】标准固结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等。土的固结系数和固结度和渗透系数有关,从e-lgp曲线图中得不到固结系数和固结度。

16.湿陷性土的湿陷系数δs的值可以是(  )。

A.0.03

B.0.025

C.0.02

D.0.01

【答案】ABC

【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4.1条规定,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浸水(饱和)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δs进行判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湿陷系数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δs等于或大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17.关于土体的抗剪强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

A.原状土的抗剪强度高于同样密度和含水量的重塑土

B.对超固结土,当垂直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压力时,强度曲线的斜率小于tan

C.抗剪强度与剪切实验时的剪切速率无关

D.土的抗剪强度与应变大小有关,当剪应变达到某一值时抗剪强度达到峰值,当剪应变再增加时抗剪强度反而下降

【答案】AB

【解析】C项,排水条件不同要求水平剪力快慢不同,所以抗剪强度与剪切时的速率有关;D项,土的抗剪强度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是土的本质特性,与应变的大小无关。

18.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可以从(  )试验中获取。

A.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T)

B.固结不排水试验(CUT)

C.固结不排水测孔隙压力试验(

D.固结排水试验(CDT)

【答案】CD

【解析】通过试验法判断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对土样进行固结是进行试验的必要条件。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6.5节内容可知,固结不排水测孔隙压力试验()能获取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根据第16.6节内容可知,固结排水试验(CDT)也可以获得有效应力比及孔隙水压力系数。

19.进行强夯试验时,需观测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以下测压计中合适的有(  )。

A.电阻应变式测压计

B.立管式测压计

C.水压式测压计

D.钢弦应变式测压计

【答案】AD

【解析】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需要动态观测,电阻应变式与钢弦应变式测压计都连接有电缆、信号线和读出设备,可进行实时记录;立管式和水压式测压计不宜做动态观测,难以反映瞬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2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在评价水和土的腐蚀性时,说法错误的有(   )。

A.当混凝土结构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作水的腐蚀性测试

B.当有足够经验认定场地内的水对建材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进行腐蚀性评价

C.每个场地取土和水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1件

D.评价土的腐蚀性时可不测定侵蚀性CO2,但应测定游离CO2

【答案】ACD

【解析】B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1条规定,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取样试验进行腐蚀性评价。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A项,根据12.1.2条第1款规定,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测试。C项,根据12.1.2条第4款规定,水试样和土试样应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深度采取,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当土中盐类成分和含量分布不均匀时,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应少于2件。D项,根据第12.1.3条第4款规定,腐蚀性测试项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由表12.1.3可知,侵蚀性CO2与游离CO2均应进行测定。

1.6 原位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土的变形模量的概念与计算的论述,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通过现场原位载荷试验测得

B.计算公式是采用弹性理论推导的

C.公式推导时仅考虑土体的弹性变形

D.土的变形模量反映了无侧限条件下土的变形性质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1条规定,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根据第10.2.5条规定,土的变形模量应根据p-s曲线的初始直线段,可按均质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的弹性理论计算。土体本身属于散体材料,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一部分是弹性变形,一部分是塑性变形,试验中塑性变形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试验中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塑性变形,公式推导中也考虑到这部分塑性变形。

2.下列关于基床系数的论述中,明显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

A.是地基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变位时所需的压力

B.水平基床系数和垂直基床系数都可用载荷试验确定

C.基床系数也称弹性抗力系数或地基反力系数

D.仅与土性本身有关,与基础的形状和作用面积无关

【答案】D

【解析】AC两项,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第2.1.4条规定,基床系数是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岩土体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的压力,也称弹性抗力系数或地基反力系数。按照岩土体受力方向分为水平基床系数和垂直基床系数。B项,根据第15.6.3条规定,基床系数在现场测定时宜采用方法,即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垂直或水平加载试验,可直接测定地基土的水平基床系数Kh和垂直机床系数Kv。D项,根据条文说明第7.3.10条规定,基床系数与地基土的类别(砾状土、黏性土)、土的状况(密度、含水量)、物理力学特性、基础的形状及作用面积有关。

3.基准基床系数由下列哪项试验直接测得?(  )[2010年真题]

A.承压板直径为30cm的平板载荷试验

B.螺旋板直径为30cm的螺旋板载荷试验

C.探头长度为24cm的扁铲侧胀试验

D.旁压器直径为9cm的旁压试验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6条规定,基准基床系数Kv可根据承压板边长为30cm的平板载荷试验确定。

4.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弹性系数(基床系数)的比例系数,(  )为该比例系数的计量单位。[2008年真题]

A.无量纲

B.kN/m2

C.kN/m3

D.kN/m4

【答案】D

【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第2.1.4条规定,基床系数是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岩土体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的压力,也称弹性抗力系数或地基反力系数。根据第15.6.3条规定,基床系数在现场测定时宜采用方法,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垂直或水平加载试验,可以直接测定地基土的水平基床系数Kh和垂直机床系数Kv。根据条文说明第7.3.10条规定,基床系数是地基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变位时所需的应力。一般表示为K=P/s,式中K为机床系数(MPa/m),Mpa为103kN/m2,MPa/m为kN/m3,其比例系数则为kN/m4

5.某建筑地基存在一混合土层,该土层的颗粒最大粒径为200mm。问要在该土层上进行圆形载荷板的现场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至少应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0.25m2

B.0.5m2

C.0.8m2

D.1.0m2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4.2条第6款规定,现场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2,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应小于0.25m2

根据是粒径的5倍计算承压板面积:

6.在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中,下述情况中不能作为试验停止条件之一的是(  )。[2009年真题]

A.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P-S曲线出现明显的陡降

B.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的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隙持续发展

C.在某级荷载作用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D.总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达到0.015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附录C.0.9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且经24h沉降尚未稳定;桩身破坏,桩顶变形急剧增大;当桩长超过25m,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验收检验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7.碎石填土的均匀性及密实性评价宜采用下列哪一种测试方法?(  )[2012年真题]

A.静力触探

B.轻型动力触探

C.重型动力触探

D.标准贯人试验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根据第10.4.1条表10.4.1规定,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极软岩;根据第10.5.1条规定,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黏性土。

8.在深厚软土区进行某基坑工程详勘时,除了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四种原位测试外,还最有必要进行下列哪个选项的原位测试?(  )[2013年真题]

A.静力触探试验

B.深层载荷板试验

C.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答案】A

【解析】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但不适用于大块碎石类地层和基岩。静力触探具有测试结果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等显著优点,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不适用软塑至流塑状态软土。深层载荷板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其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标准贯入试验适用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不适用软塑~流塑状态软土。在深厚软土区进行某基坑工程详勘时,有必要进行静力触探试验,以测得土的贯入阻力,可确定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如土的变形模量、土的容许承载力等。

9.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下列哪个选项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锤质量63.5kg,落距76cm的自由落锤法

B.对松散砂层用套管保护时,管底位置须高于试验位置

C.采用冲击方式钻进时,应在试验标高以上15cm停钻,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D.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标贯时,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一定高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2条规定,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0.5.2(见表1-6-1)的规定,查表可知锤的质量为63.5kg,落距为76cm。根据第10.5.3条第1款规定,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1-6-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10.地温测试采用贯入法试验时,要求温度传感器插入试验深度后静止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测试,其主要目的是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

A.减少传感器在土层初始环境中波动的影响

B.减少贯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C.减少土层经扰动后固结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D.减少地下水位恢复过程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地温测试采用贯入法试验时,要求温度传感器插入试验深度后静止一定时间才能进行测试,其目的是减少贯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11.按规范规定,标准贯入试验的钻杆直径应符合(  )的规定。[2007年真题]

A.25mm

B.33mm

C.42mm

D.50mm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2条表10.5.2(见表1-6-2)规定,在标准贯入试验设备管理规格中,钻杆直径为42mm。

1-6-2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12.进行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试验时,测试读数顺序对的是(  )。[2009年真题]

A.重塑,轴杆,原状

B.轴杆,重塑,原状

C.轴杆,原状,重塑

D.原状,重塑,轴杆

【答案】D

【解析】开口钢环式试验先读原状土剪切破换时量表最大读数,然后测记重塑土剪切破坏时量表最大读数,最后均匀转动手摇柄,测记轴杆与土摩擦的量表稳定读数

13.图1-6-1所示为一预钻式旁压试验的p-V曲线,图中a、b分别为该曲线中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c点为ab延长线和V轴的交点,过c点和P轴平行的直线与旁压曲线交于d点,最右侧的虚线为旁压曲线的渐近线。根据图中给定的特征值,采用临塑荷载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fak)的正确计算公式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230

图1-6-1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4、10.7.5条条文说明规定,根据当地经验,直接取用临塑压力或临塑压力-初始压力作为地基土承载力。临塑压力取直线段的末尾点或曲线的第二拐点,初始压力取直线段的起始点或曲线的第一拐点。对于一般性土,地基土承载力应取临塑荷载-初始荷载,即有:

14.在岩层中进行跨孔法波速测试,孔距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的是(  )。[2009年真题]

A.4m

B.12m

C.20m

D.30m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3条规定,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近地点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距宜取1m。

15.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对岩土体的性质进行测试,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不必要的措施是(  )。

A.保持试样的物质成份及粒度成份

B.保持试样所处的位置

C.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

D.保持试样的湿度及应力状态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2.1.4条规定,原位测试是指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16.进行载荷试验时,在下列(  )情况下不能终止试验。

A.承压板周边土体出现明显侧向挤出或隆起

B.本级荷载沉降量超过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

C.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D.总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0.01或0.015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3条第7款规定,进行载荷试验时,可终止试验的情况有: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

17.工程计算中是通过(  )获取土的变形模量。

A.直接剪切试验

B.三轴压缩试验

C.固结试验

D.平板载荷试验

【答案】D

【解析】工程计算中,直接剪切试验确定土的剪切模量;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土的三轴抗压强度;固结试验确定土的固结度;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变形模量。

18.污染土的承载力宜采用(  )和其他原位测试确定,并进行污染土与未污染土的对比试验。

A.静力试验

B.剪切试验

C.旁压试验

D.载荷试验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0.4条第4款规定,对需要确定地基土工程性能的污染土,宜采用以原位测试为主的多种手段;当需要确定污染土地基承载力时,宜进行载荷试验。

19.在某建筑场地进行静载荷试验,其p-s曲线上存在着明显的初始直线段,对应于直线段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情况是(  )。

A.一定大于比例界限值

B.一定大于或等于比例界限值

C.一定小于比例界限值

D.一定小于或等于比例界限值

【答案】D

【解析】p-s曲线直线段的意义是压力p不变,而变形s继续增加。这说明此时地基承载力不足以抵抗外力,小于或等于比例界限值。

20.在勘察期间,为了确定10.0m处粉质黏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宜采用下列(   )试验方法。

A.波速测试

B.螺旋板载荷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平板载荷试验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10.10.1条规定,波速测试目的,是根据弹性波在岩土体内的传播速度,间接测定岩土体在小应变条件下(106~104)动弹性模量。BD两项,根据第10.2.1条规定,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根据条文说明第10.2.1条规定,螺旋板载荷试验是将螺旋板旋入地下预定深度,通过传力杆向螺旋板施加竖向荷载,同时测量螺旋板的沉降量,测定土的承载力与变形指标。C项,根据第10.6.1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性土(φ≈0)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2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不符合静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的是(   )。

A.传感器(探头)应连同仪器等定期标定,现场试验归零误差不大于3%

B.深度记录误差不大于触探深度的1%

C.贯入深度不应超过30m,以防断杆

D.进行孔压消散试验时,不得松动探杆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2条第3款规定,探头测力传感器应连同仪器、电缆进行定期标定,室内探头标定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温度漂移、归零误差均应不小于1%FS,现场试验归零误差应小于3%。B项,根据第4款规定,深度记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C项,根据第5款规定,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孔斜或断杆,也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度,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D项,根据第7款规定,当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试验时,应量测停止贯入后不同时间的孔压值,其计时间隔由密而疏合理控制;试验过程不得松动探杆。

22.岸边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分层并测试土的模量、强度和地基承载力等,可采取(  )的勘察手段。

A.静力触探或静力触探与旁压相结合

B.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载荷试验

【答案】A

【解析】软土中可用静力触探或静探与旁压试验相结合,进行分层,测定土的模量、强度和地基承载力等。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23.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  )。

A.中等风化土、淤泥、黏性土

B.粉土、密实粉砂、黏性土、淤泥

C.黏性土、填土、密实粉砂

D.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

2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

A.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B.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C.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D.探头应匀速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为1.2m/min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4.3条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标准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根据条文说明第10.4.3条,对动力触探成果分析作如下说明:根据触探击数、曲线形态,结合钻探资料可进行力学分层,分层时注意超前滞后现象,不同土层的超前滞后量时不同的。在整理触探资料时,应剔除异常值,在计算土层的触探指标平均值时,超前滞后范围内的值不反映真实土性;临界深度以内的锤击数偏小,不反映真实土性,故不应参加统计。动力触探本来是连续贯入的,但也有配合钻探,间断贯入的做法,间断贯入时临界深度以内的锤击数同样不反应真实土性,不应参加统计。整理多孔触探资料时,应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分析,对均匀土层,可用厚度加权平均法统计场地分层平均触探击数值。

25.圆锥动力触探的“超前”和“滞后”效应,常发生在(  )。

A.软硬地层接触的界面上

B.地下水位以下的界面上

C.贯入操作暂停时的前后界面上

D.达到某一临界深度上下的界面上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10.4.3条,软硬地层界面附近的指标受相邻地层影响,表现出超前或滞后效应,且不同土层变化超前滞后量是不同的:上为硬土层下为软土层,超前约为0.5~0.7m,滞后约为0.2m;上为软土层下为硬土层,超前约为0.1~0.2m,滞后约为0.3~0.5m。

26.某民用建筑场地中有碎石土层,平均粒径为40mm,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为21击,杆长为8.0m,碎石土的密实度为(  )。

A.密实

B.中密

C.稍密

D.松散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B第B.0.1条规定,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锤击数N63.5应按下式修正,N63.51·N'63.5

式中,α1为修正系数,按表B.0.1取值,则α1×[(25-20)×0.80+0.77-0.80]=0.794。

锤击数N63.5为:N63.51·N'63.5=0.794×21=16.67。

根据第3.3.8条表3.3.8可知,当10<N63.5≤20时,该碎石土的密实度为中密。

27.对于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应选用(  )的方法进行测试。

A.标准贯入试验

B.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C.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D.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但不适用于大块碎石类地层和基岩;根据第10.4.1条表10.4.1规定,轻型动探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重型动探适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和极软岩;超重型动探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和极软岩。

28.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18,则砂土的密实度为(  )。

A.密实

B.中密

C.稍密

D.松散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9条,砂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其密实度的关系如表1-6-3所示。

表1-6-3砂土密实度分类

29.某场地勘察时在地下10m砂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一次,实测击数为35击,地面以上标准贯入杆长2.0m,地下水位为0.5m,该点砂土的密实度为(  )。

A.松散

B.稍密

C.中密

D.密实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9条,砂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其密实度的关系如表1-6-4所示。

表1-6-4砂土密实度分类

30.在某砂砾石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已达50击,实际贯入深度仅为13cm,按有关公式进行换算,相当于贯入30cm的锤击数N可取(   )击。

A.105  

B.110  

C.115  

D.120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3条第3款规定,当锤击数已达到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式(10.5.3)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115;式中,ΔS为50击时的贯入度(cm)。

31.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布置,对均质土竖向间距可为(  )m,对非均质或夹薄层粉、细砂的软黏性土,宜先作静力触探,结合土层变化,选择软黏土进行试验。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6.1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性土(φ0)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根据第10.6.2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布置,对均质土竖向间距可为1m,对非均质或夹薄层粉细砂的软黏性土,宜先作静力触探,结合土层变化,选择软黏土进行试验。

32.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的抗剪强度相当于实验室采用(  )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剪强度。

A.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B.固结不排水试验

C.固结排水试验

D.直剪试验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6.1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性土(φ≈0)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实验室三轴剪切试验中,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实验测定饱和软黏性土抗剪强度cu。两种试验所测得的数值相同。

33.下列原位测试方法中,适用于饱和软黏土的是(  )。

A.静力触探试验

B.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旁压试验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B项,根据第10.6.1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性土(φ0)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C项,根据第10.5.1条规定,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D项,根据第10.7.1条规定,旁压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极软岩和软岩等。

34.下列关于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较好地反映饱和软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随深度的变化

B.可分析确定软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和残余值

C.所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一般较长期强度偏低30%~40%

D.可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灵敏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10.6.4条条文说明规定:实践证明,正常固结的饱和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是随深度增加的;根据原状土与重塑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比值可计算灵敏度,可评价软黏土的触变性;绘制抗剪强度与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可了解土体受剪时的剪切破坏过程,确定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残余值及剪切模量(不排水);十字板剪切试验所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一般认为是偏高的,土的长期强度只有峰值强度的60%~70%。

35.软土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一条强度(cu)随深度(h)增加的曲线,如该曲线大致呈通过地面原点的直线,则可判定该软土为(  )。

A.超固结土

B.正常固结土

C.欠固结土

D.微超固结土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勘察设计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10.6.5条条文说明第5款规定,根据cu-h曲线,判定软土的固结历史:若cu-h曲线大致呈一通过地面原点的直线,可判定为正常固结土;若cu-h直线不通过原点,而与纵坐标的向上延长轴线相交,则可判定为超固结土。

36.利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饱和黏土原状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10.6kPa,重塑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2.0kPa,该土的灵敏度St为(  )。

A.2.0

B.4.0

C.5.3

D.10.6

【答案】C

【解析】灵敏度体现了黏性土的结构强度,可表示为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无侧限强度之比,一般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该土的灵敏度为:St=10.6/2.0=5.3。

37.(  )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极软岩和软岩等。

A.荷载试验

B.旁压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动力触探试验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1条规定,旁压试验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极软岩和软岩等。

38.图1-6-2是一幅(  )原位测试成果的典型曲线。

A.螺旋板载荷试验曲线

B.预钻式旁压试验曲线

C.十字板剪切试验曲线

D.扁铲侧胀试验曲线

图1-6-2

【答案】B

【解析】典型的预钻式旁压曲线(压力—体积变化量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似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似弹性阶段内,压力与体积变化量大致成直线关系;而塑性阶段内随着压力的增大,体积变化量迅速增大。三段之间的界限压力分别为地基中的初始水平压力P0、临塑压力Pf(或Py)和极限压力Pu。图中曲线符合预钻式旁压曲线的特点。

39.下列原位测试方法中,最适用于软土的是(  )。

A.十字板剪切试验

B.静力载荷试验

C.静力触探试验

D.扁铲侧胀试验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根据第10.8.1条规定,扁铲侧胀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黄土和松散~中密的砂土。扁铲侧胀试验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小应变的应力应变关系,测试的重复性较好。

40.(  )波速测试可采用瞬态法或稳态法,宜采用低频检波器,道间距可根据场地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A.单孔法

B.双孔法

C.跨孔法

D.面波法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4条规定,面波法波速测试可采用瞬态法或稳态法,宜采用低频检波器,道间距可根据场地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41.在波速测试中,考虑测试精度、振源能量和土层均匀性等因素,用跨孔法测试波速时,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  )m。

A.1~2  

B.2~5

C.5~8 

D.8~15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3条规定,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距宜取1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用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试验最大加载量应按设计承载力的2倍确定

B.取极限荷载除以2的安全系数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试验深度大于5m的平板载荷试验均属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D.沉降曲线出现陡降且本级沉降量大于前级的5倍时可作为终止试验的一个标准

【答案】ABC

【解析】A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C.0.3条以及第D.0.5条,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B项,根据第5.2.4条规定,测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通过修正后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使用,而非简单地除以安全系数;C项,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也可用于试验深度大于5m的试验;D项,根据第D.0.5条规定,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或本级沉降量大于前级的5倍可作为终止加载的标准。

2.下列关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埋深大于5.0m的地基土承载力

B.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大直径基桩桩端土层的承载力

C.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埋深的修正系数为0

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井直径应大于层压板直径

【答案】ABC

【解析】AB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1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的桩端土,其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表5.2.4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确定时基础埋深的修正系数为0;D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3条第1款,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

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以下哪些现场测试方法适用于深层搅拌法的质量检测?(  )[2012年真题]

A.静力触探试验

B.平板载荷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取芯法

【答案】BD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7条,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下列方法:a.成桩3d内,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检查上部桩身的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b.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进行检查,开挖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静载试验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和单桩静载试验,验收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数量不少于3台(多轴搅拌为3组)。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应在成桩28d后,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取芯样作水泥土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6点。

4.在软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宜采用(  )的原位测试方法。[2009年真题]

A.扁铲试验

B.静力触探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重型圆锥形动力触探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8.1条规定,扁铲侧胀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黄土和松散~中密的砂土。根据规范第10.3.1条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根据第10.6.1条规定,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根据第10.4.1条规定,重型圆锥形动力触探适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极软岩。

5.岩土工程勘察中对饱和软黏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数据不相符的是下列哪些选项?(  )[2012年真题]

A.十字板剪切强度5kPa,无侧限抗压强度10kPa

B.十字板剪切强度10kPa,无侧限抗压强度25kPa

C.十字板剪切强度15kPa,无侧限抗压强度25kPa

D.十字板剪切强度20kPa,无侧限抗压强度10kPa

【答案】BCD

【解析】由十字板在现场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属于不排水剪切的试验条件,因此其结果一般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接近。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原为测试时对土的结构扰动较小,故在实际中广泛得到应用。但在软土层中夹砂层薄层时,测试结果可能失真或偏高。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同在三轴仪上进行()的不排水试验一样,试验时将圆柱形试样放在无侧限抗压试验仪中,在不加任何轴向压力的情况下施加垂直压力,知直到试件剪切破坏为止。剪切破坏时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力称为无侧限抗压强度。二者关系式为:,式中,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6.利用预钻式旁压试验资料,可获得的地基土的工程指标有(   )。[2009年真题]

A.静止侧压力系数k0

B.变形模量

C.地基土承载力

D.孔隙水压力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5条规定,根据初始压力、临塑压力、极限压力和旁压模量,结合地区经验可评定地基承栽力和变形参数。根据自钻式旁压试验的旁压曲线,还可以测求土的原位水平应力、静止侧压力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等。

7.关于孔壁应变法测试岩体应力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孔壁应变法测试适用于无水、完整或较完整的岩体

B.测试孔直径小于开孔直径,测试段长度为50cm

C.应变计安装妥当后,测试系统的绝缘值不应大于100MΩ

D.当采用大循环加压时,压力分为5~10级,最大压力应超过预估的岩体最大主应力

【答案】AD

【解析】A项,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第6.1.1条规定,完整和较完整岩体可采用浅孔孔壁应变法测试,测试深度不宜大于30m。B项,根据第6.1.5条第4款规定,应用小孔径钻头钻中心测试孔,深度应视应变计要求长度而定。中心测试孔应与解除孔同轴,两孔孔轴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C项,根据第6.1.6条第4款规定,检查系统绝缘值,不应小于50MΩ。D项,根据第6.1.9条第2款规定,应将应变计电缆与电阻应变仪连接,对岩心施加围压。率定的最大压力宜大于与预估的掩体最大主应力,或根据围岩率定器的设计压力确定。压力宜分为5~10级,宜按最大压力等分施加。

8.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中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当(   )时,可终止试验。

A.承压板周边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或隆起

B.本级荷载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曲线明显陡降

C.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D.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大于0.02或0.015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3条第7款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终止试验: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

9.关于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的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B.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

C.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大于承压板直径

D.试坑或试井底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尽快安装试验设备

【答案】AB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3条第1款规定,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

10.关于勘察报告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数据,下列(   )是正确的。

A.无论什么情况都应提供不作修正的实测数据

B.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判别液化时,应作杆长修正

C.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确定砂土密实度时,应作杆长修正

D.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如何修正,应按相应的设计规范

【答案】AD

【解析】AD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5条规定,标准贯入锤击数N值,可对砂土、粉土、黏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应用N值时是否修正和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C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9条规定,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3.3.9的规定。

11.根据自钻式旁压试验可以获得的数据指标有(  )。

A.压缩模量

B.变形模量

C.旁压模量

D.静止侧压力系数、原位水平应力

【答案】CD

【解析】旁压试验资料经压力和变形量校正后可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倒数曲线以及剪应力与应变曲线。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5条规定,根据初始压力、临塑压力、极限压力和旁压模量,结合地区经验可评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根据自钻式旁压试验的旁压曲线,还可测求土的原位水平应力、静止侧压力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等。

12.测定地基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时,可选用下列(  )原位测试方法。

A.平板载荷试验

B.孔压静力触探试验

C.自钻式旁压试验

D.扁铲侧胀试验

【答案】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7.5条规定,根据自钻式旁压试验的旁压曲线可测求土的原位水平应力、静止侧压力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等;第10.8.4条规定,根据扁铲侧胀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判别土类,确定黏性土的状态,静止侧压力系数、水平基床系数等。

13.用跨孔法测土的剪切波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有(  )。

A.孔斜影响剪切波传播的距离

B.测试深度大时,拾振器收到的信号不足

C.剪切波初至信号的正确判读

D.邻近存在高速层时,因折射产生误判

【答案】A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3条条文说明,采用跨孔法测土的剪切波速时,钻孔应垂直,当孔深较大,应对钻孔的倾斜度和倾斜方位进行量测,量测精度应达到0.1°,以便对激振孔与检波孔的水平距离进行修正。另外,还需注意剪切波初至信号的时间判读。

14.关于单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测试孔应垂直

B.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处,并紧贴孔壁

C.不可采用地面激振或孔内激振

D.应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宜取1~3m

【答案】AB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2条规定,单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测试孔应垂直;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处,并紧贴孔壁;可采用地面激振或孔内激振;应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宜取1~3m。层位变化处加密,并宜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15.关于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两条直线上

B.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

C.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

D.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

【答案】B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3条规定,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距宜取1m。

16.下列属于岩体应力测试技术要求的有(  )。

A.在测点测段内,岩性应均一完整

B.测试孔的孔壁、孔底应光滑、平整、干燥

C.稳定标准为连续三次读数(每隔10min读一次)之差不超过

D.根据岩芯解除应变值和解除深度,绘制解除过程曲线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1.3条规定,岩体应力测试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测点测段内,岩性应均一完整;测试孔的孔壁、孔底应光滑、平整、干燥;稳定标准为连续三次读数(每隔10min读一次)之差不超过5με;同一钻孔内的测试读数不应少于三次。

1.7 地下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次抽水试验,抽水量保持不变,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则可认定该项抽水试验属于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

A.完整井抽水试验

B.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C.稳定流抽水试验

D.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答案】D

【解析】按抽水孔的类型,抽水试验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完整井中抽水时,水主要是从孔的四壁进入孔中,过滤器只须考虑到四壁进水;非完整井中抽水时,除了孔壁进水以外,孔底也进水。按水位稳定性,抽水试验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在一定持续的时间内流量和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可进行1~3个落程的抽水,抽水后还要对水位恢复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稳定流抽水试验主要用于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是在抽水钻孔中仅保持水量稳定并使水位不断改变,或仅保持水位稳定使水量不断改变的抽水试验。

2.为工程降水需要做的抽水试验,其最大降深选用最合适的是(   )。[2013年真题]

A.工程所需的最大降水深度

B.静水位和含水层顶板间的距离

C.设计动水位

D.完整井取含水层厚度,非完整井取1~2倍的试验段厚度

【答案】A

【解析】经抽水后测得的稳定水位与原静止水位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水位降深。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个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一般工程当进行简易抽水试验时可进行两个落程,各个落程的水位降深宜采用下列数值:

3.某地下水化学成分表达式为M1.16说明: HWOCRTEMP_ROC00,该地下水化学类型应为(  )。[2008年真题]

A.Cl·HCO3-Na·Ca型水

B.Na·Ca-Cl·HCO3型水

C.HCO3·Cl-Ca·Na型水

D.Ca·Na-HCO3·Cl型水

【答案】A

【解析】库尔洛夫式用类似数学分式的形式表示水的化学成分。其表示方法是:在分子的位置上按含量的多少顺序列出各阴离子及其毫克当量百分数;在分母的位置上按含量的多少顺序列出各阳离子及其毫克当量百分数;同时将原子由下角移至上角。凡是含量少于10%的离子都不列入式中。在分式的前端标明水的总矿化度以及各种气体成分和微量成分的含量,在分式后端列出水温与涌水量。例如,某水样的库尔洛夫式为:

说明: HWOCRTEMP_ROC00

舒卡列夫分类—顺序命名法是按水中阴阳离子含量>25meq%的顺序排列命名,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含量高的物质在前,含量低的物质在后。

4.水库工程勘察中,在可能发生渗漏或浸没地段,应利用钻孔或水井进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其观测时间应符合(  )。[2008年真题]

A.不少于一个丰水期

B.不少于一个枯水期

C.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D.不少于一个勘察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487—2008)第5.3.5条第6款规定,可能发生渗漏或浸没的地段,应利用已有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重点地段宜埋设长期观测装置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时间不应少于一个水文年。对可能渗漏地段,有条件时应进行连通试验。

5.在地下水强烈活动于岩土交界面的岩溶地区,由地下水作用形成土洞的主要原因为(  )。[2013年真题]

A.溶蚀

B.潜蚀

C.湿陷

D.胀缩

【答案】B

【解析】潜蚀是指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地下水的冲蚀或潜蚀使溶洞或土洞、溶沟、溶隙、洼地等形成和发展,它们对结构物的影响很大,易于出现地基不均匀变形、崩塌和陷落。

6.从图1-7-1潜水等水位线判断,河流和潜水间补给关系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00

图1-7-1河流和潜水间补给关系

A.河流补给两侧潜水

B.两侧潜水均补给河流

C.左侧潜水补给河流,河流补给右侧潜水

D.右侧潜水补给河流,河流补给左侧潜水

【答案】D

【解析】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饱水带中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由水位较高处流向水位较低处。作与河流垂直的辅助线比较河流处与两侧潜水位高低确定补给关系;或确定潜水的流向看它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7.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层厚度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2.86kN/m3

B.4.29kN/m3

C.7.14kN/m3

D.10.00kN/m3

【答案】A

【解析】渗透力计算公式:,i为水力梯度。水力梯度为粉质黏土层任意截面处所承受的水头差与渗径的比值。因此渗透水压力为

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关于地基土渗透系数标准值的取值方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用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排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

B.用于水库渗流量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

C.用于浸没区预测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

D.用于供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E.0.2条第5款规定,地基土渗透系数标准值应根据抽水试验、注(渗)水试验或室内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排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水库(渠道)渗流量、地下洞室涌水量及基坑涌水量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用于浸没区预测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平均值;用于供水工程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其他情况下,可根据其用途综合确定。

9.颗粒粒径级配不连续的地层,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具有较大流速的地下水将土中的细颗粒带走的现象,表现为(  )。[2008年真题]

A.流土

B.管涌

C.液化

D.突涌

【答案】B

【解析】A项,流土是指在向上的渗透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较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B项,管涌是指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空隙中移动,以致流失;管涌多发生在砂性土中,其特征是颗粒大小差别较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磨圆度较好,孔隙立径大且相互连通,细粒含量较小,不能全部充满孔隙。C项,液化是指土,特别是饱和松散砂土、粉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压力逐渐累积,有效应力下降,当孔隙水压力累积至总应力时,有效应力为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表现出类似于水的性质而完全丧失其抗剪强度。D项,突涌是指当基坑开挖后,基坑底面下不透水土层的自重压力小于下部承压水水头压力时,引起基坑底土体隆起破坏并同时发生喷水涌砂的现象。

10.(  )的条件对施工期间的地下车库抗浮最为不利。[2009年真题]

A.地下车库的侧墙已经建造完成,地下水处于最高水位

B.地下车库的侧墙已经建造完成,地下水处于最低水位

C.地下车库顶板的上覆土层已经完成,地下水处于最高水位

D.地下车库顶板的上覆土层已经完成,地下水处于最低水位

【答案】A

【解析】地下水位最高,车库所受到的浮力最大,上部荷载最小时,车库抗浮最为不利。车库侧墙已完成,但未完成顶板的上覆土,此时车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仅有重力,而没有土层的重力,这种工况对抗浮最不利。

11.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土质为疏松饱和的粉土

B.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密实细砂

C.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黏土

D.地下水位很深,土质为密实的粉细砂

【答案】A

【解析】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冻胀的只是其上的小部分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时,一旦冻胀就会影响到其上部分。A项土质为疏松饱和粉土,更容易发生冻胀和液化。

12.达西定律的定义是土体中水的渗流呈层流状态时,(  )。

A.其流速与作用水力梯度成正比

B.其流速与作用水力梯度成反比

C.其流速与孔隙比成正比

D.渗透系数与水力梯度成反比

【答案】A

【解析】达西定律可表示为:v=ki。式中,v为渗流速度(cm/s);k为渗透系数(cm/s);i为水力梯度。土体中水的渗流呈层流状态时,水流速v与作用水力梯度i成正比。

13.承压水头的定义是(  )。

A.承压含水层顶面至承压水静止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B.承压含水层底面至承压水静止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C.承压含水层层厚的中点至承压水静止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D.承压含水层的静止水位的标高

【答案】A

【解析】承压水头是指承压含水层顶面至承压水静止水位间的垂直距离。承压水有上下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上面称为隔水顶板,下面称为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含水层的厚度。承压水头可说成是稳定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底面的距离。

14.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B.采取地下水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C.只在沿海地区采取水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D.对三级及以下的工程可不作腐蚀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混凝土或钢结构一部分在水位以下,还有一部分在水位以上。土中的化学元素遇水对两者都有腐蚀性,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因而需要进行腐蚀性试验。

15.常规的压水试验为吕荣试验,其适用地层和成果表达分别为(  )。

A.黏性土、含水量

B.砂砾石、承载力

C.粉土、密实度

D.岩层、透水率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7.2.7条第1款规定,吕荣试验成果表达采用透水率;根据及第4款规定,压水试验压力施加方法应由小到大,逐级增加到最大压力后,再由大到小逐级减小到起始压力;并逐级测定相应的压入水量,及时绘制压力与压入水量的相关图表,其目的是了解岩层裂隙在各种压力下的特点。

16.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  )。

A.几何法

B.图尺法

C.充电法

D.记录法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2.4条规定,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电法。

17.下列关于地下水监测方法的规定,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下水位的监测,可设置专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或利用水井、地下水天然露头进行

B.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的监测,可采用孔隙水压力计、测压计进行

C.用化学分析法监测水质时,采样次数每年不应少于5次

D.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答案】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3.4.3条规定,地下水监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水位的监测,可设置专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或利用水井、地下水天然露头进行;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的监测,可采用孔隙水压力计、测压计进行;用化学分析法监测水质时,采样次数每年不应少于4次,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18.在潜水型地下水中做抽水试验,试验成果Q-s曲线应为(  )。

A.基本上为直线

B.向上凸的曲线

C.向下凹的曲线

D.随土的渗透系数变化,曲线形状不定

【答案】B

【解析】抽水试验常用来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埋藏在地表以下且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从抽水试验得到的Q-s函数关系可知Q-s曲线为抛物线型,且为向上凸的曲线。

19.抽水试验时,为初步测定含水层的渗透性参数,试验方法是(  )。

A.钻孔或探井简易抽水试验

B.不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C.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D.试坑中抽水试验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2.5条表7.2.5规定,钻孔或探井简易抽水试验应用于粗略估算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不带观测孔抽水试验应用于初步测定含水层的渗透性参数,带观测孔抽水试验应用于较准确测定含水层的各种参数。

20.在中风化花岗岩的岩体内作钻孔压水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3×104cm/s。压水试验得到第三阶段试段压力P3=1.2MPa,流量Q3=16.08L/min,试段长度L=9.3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该岩体的渗透性属于(   )等级。

A.微透水

B.强透水

C.弱透水

D.中等透水

【答案】C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表F规定,透水率q=Q/PL=16.08/(1.2×9.3)=1.44Lu,渗透系数k=3×104cm/s,岩体的渗透性属于弱透水性。

21.在平面稳定流渗流问题的流网图中,以下(  )是正确的。

A.在渗流条件变化处,等势线可以不同的角度与流线相交

B.不论何种情况下,等势线总与流线正交

C.流线间的间距越小,表示该处的流速越小

D.等势线的间距越小,表示该处的水力坡度越小

【答案】B

【解析】根据水文地质学有关理论进行判断。AB两项,在流网图中,等势线与流线始终为正交的曲线,即它们的交角总是90°;C项,当流线间距较小时,表示该处过水断面面积较小,当流量相等时则该处流速较大;D项,当等势线间距较小时,说明该处水单位距离中水头变化值较大,因此水力坡度也较大。

22.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渗流,试分析帷幕附近的流速,(  )是正确的。

A.沿流线流速不变

B.低水头侧沿流线流速逐渐增大

C.高水头侧沿流线流速逐渐减小

D.帷幕底下流速最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水文地质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判断。A项,当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渗流时,沿流线流速是不同的;B项,一般情况下,低水头侧渗透断面沿流线逐渐增加,等流量条件下流速沿流线逐渐减小;C项,高水头侧渗流断面面积沿流线不断减小,等流量条件下流速逐渐增加;D项,在帷幕底部渗流断面面积最小,等流量条件下流速最大。

23.渗透系数愈大,说明(  )。

A.含水层颗粒越粗

B.静水压力越大

C.地下水位变化越大

D.水力梯度越大

【答案】A

【解析】渗透系数表示土渗水能力的大小,考察的是土的孔隙率大小。当颗粒越粗时,颗粒之间的孔隙越大,渗透的水量越大。

24.反滤层的作用是(  )。

A.防止土体发生渗透破坏,对下游具有承压水的地层,还起压重作用

B.防止渗水影响水库蓄水量

C.净化水体,防止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D.坝体上游断面的透水需要

【答案】A

【解析】反滤层的作用是防止细小颗粒随地下水流出造成坝体架空,防止坝体失稳。反滤层由砂砾石构成,有一定的重量,具有压重作用。

25.水在流动过程中土体内各点的水头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水流称(  )。

A.稳定渗流

B.稳定流

C.层流

D.紊流

【答案】A

【解析】水在土体中的流动称为渗流。渗流可分为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稳定渗流即在渗流过程中土体内各点的水头不随时间变化;非稳定渗流是指在渗流过程中,水头和流量边界条件随时间变化。

26.地质测绘中的上升泉是指(  )。

A.在地层上部出露的地下水

B.地层中出露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C.在地层中出露的潜水

D.地层中的上层滞水

【答案】B

【解析】上升泉是承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受静水压力作用,上升并溢出地表所形成的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在以下对承压水特征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承压水一定是充满在两个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B.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C.承压水水面非自由面

D.承压含水层的厚度随降水季节变化而变化

【答案】AC

【解析】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分别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承压水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补给区位置较高而使该处具有较高的势能,由于静压水传递的结果,使其他地区的承压含水层顶面不仅承受大气压和上部岩土的压力,而且还承受静水压力,使其水面不是自由表面。承压水水面非自由面形成承压水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中间是透水层,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承压含水层水量的增加或减少,表现为承压水位的升降变化,而含水层自身厚度变化较小。

2.通过单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下列哪些水文地质参数?(  )[2012年真题]

A.渗透系数

B.越流系数

C.释水系数

D.导水系数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E第E.0.1条规定,水文地质参数可用表E.0.1的方法测定,见表1-7-1。

表1-7-1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3.下列哪些形态的地下水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2012年真题]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重力水

D.毛细管水

【答案】AB

【解析】土孔隙中的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分为毛细水和重力水。只有自由水能传递静水压力。

4.下列关于毛细水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毛细水上升是因为表面张力导致的

B.毛细水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C.细粒土的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大于粗粒土

D.毛细水是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答案】AC

【解析】毛细水是由于毛细作用保持在土层或岩层毛细空隙中的地下水。毛细水能传递静水压力;毛细水上升高度主要取决于岩土空隙大小,空隙愈大,毛细水上升高度愈小;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5.在其他腐蚀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评价中(  )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常年位于地下水中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干湿交替带的腐蚀程度高

B.在直接临水条件下,位于湿润区的混凝土结构比位于干旱区的腐蚀程度高

C.处于冰冻段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不冻段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程度高

D.位于强透水层中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弱透水层中的腐蚀程度高

【答案】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表G.0.1(见表1-7-2)规定,可知常年位于地下水中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干湿交替带的腐蚀程度低,直接临水条件下位于湿润区的混凝土结构比位于干旱区的腐蚀程度低,处于冰冻段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不冻段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程度高,位于强透水层中的混凝土结构比处于弱透水层中的腐蚀程度高。

表1-7-2环境类型分类

6.(  )适用于在渗透系数很低的淤泥层中测定孔隙水压力。[2008年真题]

A.立管式测压计

B.水压式测压计

C.电测式测压计

D.气动测压计

【答案】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E第E.0.2条表E.0.2(见表1-7-3),立管式测压计不适用于渗透系数较低的土层;水压式测压计用于量测由潮汐涨落、挖方引起的压力变化。

表1-7-3  孔隙水压力测定方法和适用条件

7.下列关于渗透力的描述中(  )是正确的。[2007年真题]

A.渗透力是指土中水在渗流过程中对土骨架的作用力

B.渗透力是一种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其量纲和压强的量纲相同

C.渗透力的大小和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D.渗透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答案】AC

【解析】水在土中流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土阻力的作用,使水头逐渐损失。同时,水的渗透将对土骨架产生拖曳力,导致土体中的应力与变形发生变化。这种渗透水流作用对土骨架产生的拖曳力称为渗透力。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与y相同,渗透力的大小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为水力坡度;ww为水的容重kN/m3。渗透力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取决于渗透力的方向,若渗透力指向土体内部,则对土坡稳定有利,若渗透力指向土体外侧,则对土坡稳定不利。

8.埋设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下埋式水池基础设计时,对于计算条件的下列设定中不正确的是(  )。

A.对不需要设置抗浮桩的下埋式水池,计算底板内力时不需要考虑浮力的作用

B.如果设置了抗浮桩,浮力已由抗浮桩承担了,因此计算水池底板内力时也不需要重复考虑浮力的作用

C.水池底板内力验算的最不利工况是放水检修的时候

D.对水池基础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时,最不利的荷载条件是水池蓄满水

【答案】AB

【解析】AB两项,验算底板内力时需考虑净反力,而净反力与浮力有关,不论是否设置抗浮板,内力验算均需考虑浮力;CD两项,对底板内力而言,放水检修时(无水)内力最大,对地基承载力而言,蓄满水时对地基压力最大。

9.有关流土和管涌的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较小的土颗粒在大颗粒之间的孔隙中移动的现象

B.在河堤背水坡脚处有水从下往上渗出,由于水力坡降较大,该处土体被水冲起,这就是管涌现象

C.当水力坡降低于临界坡降icr时,流土不会发生

D.当水力坡降低于临界坡降icr时,管涌也可能会发生

【答案】CD

【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第九篇第四章第一节第1016页内容可知,流土是指在向上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顶穿或粗颗粒群同时浮动而流失的现象。根据式(9-4-5)可知,当该处土体渗流作用下的实际水力比降小于允许水力比降时,不会产生流土。根据第1018页内容,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道,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使地基或斜坡变形、失稳的现象。

10.关于渗流的达西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达西定律是经过数学和水力学公式推导出来的理论公式

B.水力坡降为两点的水头差与水平投影距离的比值

C.水力坡降为两点的水头差与渗径的比值

D.达西定律不适合砾石层

【答案】CD

【解析】A项,达西定律是在一定的经验和对土体中的渗流作出层流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适用于砂土及黏性土;BC两项,水力坡降是指两点的水头差与这两点间距离的比值;D项,达西定律适用于砂土、一般粘土与颗粒极细的粘土层。

11.室内渗透试验分为常水头试验及变水头试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常水头试验适用于砂土及碎石类土

B.变水头试验适用于粉土及黏性土

C.常水头试验最适用于粉土

D.变水头试验最适用于渗透性很低的软黏土

【答案】A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1.2.3条规定,常水头试验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土;变水头试验适用于粉土和黏性土;透水性很低的软土可通过固结试验测定固结系数、体积压缩系数,计算渗透系数。

12.对潜水抽水试验用裘布依公式计算渗透系数,下列(  )假定是正确的。

A.稳定流

B.以井为中心所有同心圆柱截面上流速相等

C.以井为中心所有同心圆柱截面上流量相等

D.水力梯度是近似的

【答案】ACD

【解析】以井为中心的同心圆柱截面上的流速不相等,圆柱半径越小流速越大,无穷远处流速为0。

1.8 岩土工程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当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  )时,应验算其稳定性。[2009年真题]

A.15%

B.20%

C.25%

D.30%

【答案】B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5.5条第4款规定,当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2.一断层断面如图1-8-1所示,问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线段长度为断层的地层断距?(  )[2012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250

图1-8-1

A.线段AB  

B.线段AC

C.线段BC  

D.线段BD

【答案】D

【解析】同一地层由于断开移动,分别在上下盘出现,变成了两个对应地层,断层要素主要包括: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即图中的线段BD;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hg),即图中线段CB;水平地层断距:在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hf),即图中线段AC。

3.现有甲、乙两土样的物性指标如下表1-8-1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表1-8-1甲、乙两土样的物性指标

[2009年真题]

A.甲比乙含有更多的黏土

B.甲比乙具有更大的天然重度

C.甲干重度大于乙

D.甲的孔隙比小于乙

【答案】A

【解析】土体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用表示,。塑性指数大小与粘粒含量多少有关,粘粒含量越高,IP越大。甲土样;乙土样。故甲比乙有更多的粘土含量。天然重度是指单位体积天然土体的重量,以γ表示。干重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土体中固体颗粒的重量称为,以表示根据三相比例换算图,,则

4.断层的位移方向可借助羽毛状节理进行判断。下面是三个羽毛状节理和断层的剖面图,其中图(1)、(2)中的节理为张节理,图1-8-2中的节理为压性剪节理。下面对断层类别的判断(  )是完全正确的。[2008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10

图1-8-2

A.(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断层

B.(1)正断层、(2)逆断层、(3)正断层

C.(1)逆断层、(2)正断层、(3)逆断层

D.(1)逆断层、(2)正断层、(3)正断层

【答案】D

【解析】正断层是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在45°以上;逆断层是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对于张节理,羽状节理与断层面相交所形成的锐夹角方向表示本盘的运动方向。对于剪节理,形成两组共轭X剪节理,其中一组剪节理与断层面成大角度相交,一般大于70°,且一般不太发育,也不太稳定;另一组剪节理与断层面呈小角度相交,其交角一般不超过15°。该组节理与断层面相交所形成的锐夹角方向指示本盘运动方向。因此,本题中左侧为上盘,右侧为下盘。对于(1)(2)(3)剖面,其上下盘的移动分别为:上上下下(即上盘向上移动,下盘向下移动),上下下上,上下下上,因此,相应的断层类别分别为:逆断层,正断层,正断层。

5.存在可能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发震断裂,下列关于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150m

B.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m

C.抗震设防烈度是9度,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m

D.抗震设防烈度是9度,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400m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7条规定,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非全新世活动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对不符合本条上述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表4.1.7(见表1-8-2)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在避让距离的范围内确有需要建造分散的、低于三层的丙、丁类建筑时,应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并提高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且不得跨越断层线。避让距离是断层面在地面上的投影或到断层破裂线的距离。

表1-8-2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

6.反映岩土渗透性大小的吕荣值可由下列哪个选项的试验方法测得?(   )[2010年真题]

A.压水试验

B.抽水试验

C.注水试验

D.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答案】A

【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F岩土体渗透性分级规定,岩土体的透水率是通过现场压水试验测定的岩体透水性指标,其单位为Lu(吕荣)。

7.下列关于断层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地堑是两边岩层上升,中部相对下降的数条正断层的组合形态

B.冲断层是逆断层的一种

C.稳定分布的岩层突然缺失一定由断层作用引起

D.一般可将全新世以来活动的断层定为活动性断层

【答案】C

【解析】地堑是指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冲断层又称逆冲断层,是指断层面倾角小于30度的逆断层;活动性断层是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一般可将全新世以来活动的断层定为活动性断层;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也会造成一定地区根本就未曾有过的地层的沉积,或是沉积后在上覆地层沉积前就遭受了剥蚀,从而造成地层缺失。

8.下图1-8-3为一地层剖面,初始潜水位与承压水头高度同为水位1,由于抽取地下承压水使承压水头高度下降到水位2,这时出现明显地面沉降,下列哪个选项的地层对地面沉降贡献最大?(不考虑地下水越流)(  )[2013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50

图1-8-3

A.潜水含水层

B.潜水含水层+隔水层

C.隔水层

D.承压含水层

【答案】D

【解析】潜水面为自由面,不承受大气压以外的任何附加压强。承压含水层是一个完全被水饱和的、夹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抽取地下承压水使承压水头高度下由水位1下降到水位2,使孔隙水压力减小,孔隙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大,会引起土层的固结沉降,承压含水层的孔隙水压力减小最明显,所以对地面沉降影响大的是承压含水层。

9.根据港口工程特点,对不计波浪力的建筑物在验算地基竖向承载力时,其水位采用(  )。

A.极端低水位

B.极端高水位

C.平均低水位

D.平均高水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 147—1—2010)第5.1.5条规定,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对不计波浪力的建筑物,持久状况宜取极端低水位,短暂状况宜取设计低水位;对计入波浪力的建筑物应取水位与波浪力作用的最不利组合。

10.已知地基极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为fuNγγ1b+Nqγ2d+Ncck,对于内摩擦角=0的土,其地基承载力系数必然满足(  )组合。

A.Nγ=0;Nq=1;Nc=3.14  

B.Nγ=1;Nq=1;Nc=5.14

C.Nγ=0;Nq=1;Nc=5.14  

D.Nγ=0;Nq=0;Nc=5.14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5条规定,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与题中所给公式fu=ckNc+γ0dNd+1/2γbNb对应可知:Nb、Nd、Nc为承载力系数;b为基础底面宽度;ck为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黏聚力标准值。根据表5.2.5,当=0时,Nc=3.14,Nq=1.0,Nγ=0。

11.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应等于(  )。

A.岩土参数的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

B.岩土参数平均值乘以变异系数

C.岩土参数的平均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

D.平均值的95%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4条规定,岩土参数的标准值k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即k=γs m。其中,m为岩土参数平均值,γs为统计修正系数。

1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对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

B.规模较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进行加固处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

C.规模较小的可作为工程场地

D.规模较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在有经验地区,对不稳定危岩可不采取治理措施

【答案】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3.5条第3款规定,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规模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可作为工程场地,但应对不稳定危岩采取治理措施。

13.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进行岩土工程计算,不能用于评价(  )。

A.地基稳定性

B.岩土体变形

C.岩土层动力反应

D.涌水量

【答案】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4.1.4条第2款规定,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进行验算控制,可用于评价岩土体的变形,动力反应,透水性和涌水量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地下水对岩土的作用评价中,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水的力学作用?(   )[2010年真题]

A.渗流

B.融陷

C.突涌

D.崩解

【答案】A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3.2条规定,水的力学作用主要包括浮力和渗流,渗流会产生潜蚀、流土、管涌。渗流和突涌与渗透力有关,都属于水的力学作用,融陷和崩解为特殊性岩土的物理性质,属于水的化学作用。

2.下图1-8-4为岩层节理走向玫瑰图,有关图中节理走向的下列描述中,(  )是正确的。[2008年真题]

说明: HWOCRTEMP_ROC70

图1-8-4

A.走向约北偏东35°的节理最发育

B.走向约北偏西55°的节理次发育

C.走向约南偏西35°的节理最发育

D.走向约南偏东55°的节理不发育

【答案】ABC

【解析】节理走向玫瑰图的做法: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节理进行系统测量,将测量的节理产状及密集度按空间方位间隔分组,求出每一组的节理数和平均走向;在节理走向玫瑰红图标明地理方位的圆内,以半径方向表示节理方向,以半径以上的长度单位表示该组节理的数量,将各组节理投入图上,连接各相邻投影点,即得节理玫瑰花图。表示节理走向的图称为走向玫瑰花图,只作丘半圆;表示节理倾向的图称为节理倾向玫瑰花图,为全圆形;表示节理倾角的图称为节理倾角玫瑰花图。图中阴影部分主要集中在北偏东35度,即南偏西35度,其次是北偏西55度,即南偏东55度,因此,北东向(南西向)的节理最发育,北西向(南东向)的次发育。

3.划分建筑场地湿陷类型的指标包括(  )。

A.实测自重湿陷量

B.按室内压缩试验计算累积自重湿陷量

C.孔隙比

D.按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湿陷系数

【答案】AB

【解析】AB两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4.3条规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判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或等于70m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大于70mm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C项,孔隙比是反应土体密实程度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D项,湿陷系数是判别黄土湿陷性的指标。

4.关于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宜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宜采用触探法,并辅以室内试验

B.填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宜采用室内固结试验或现场载荷试验

C.杂填土的密度试验宜采用大容积法

D.对混填土的可填性宜采用十字剪切法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5.4条规定,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宜采用下列测试方法确定: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宜采用触探法,并辅以室内试验;填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宜采用室内固结试验或现场载荷试验;杂填土的密度试验宜采用大容积法;对压实填土,在压实前应测定填料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后应测定其干密度,计算压实系数。

5.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计算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所用的统计修正系数公式为γs=1±,式中的正负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抗剪强度指标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B.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C.土的孔隙比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D.黏性土的压缩系数的修正系数应取负值

【答案】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4条规定,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6.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时,对于新设计的边坡,一般工程的边坡稳定系数Fs宜取1.15~1.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时,Fs取1.15

B.采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时,Fs取1.30

C.采用残余强度指标计算时,Fs取1.15

D.采用残余强度指标计算时,Fs取1.30

【答案】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7.7条规定,边坡稳定系数Fs的取值,对新设计的边坡、重要工程宜取1.30~1.50,一般工程宜取1.15~1.30,次要工程宜取1.05~1.15。采用峰值强度时取大值,采取残余强度时取小值。验算已有边坡稳定时,Fs取1.10~1.25。

7.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的要求有(  )。

A.对于厚层的强风化和全风化岩石,宜结合当地经验进一步划分为碎块状、碎屑状和土状

B.厚层残积土可进一步划分为硬塑残积土和可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含砂量划分为黏性土、砂质黏性土和砾质黏性土

C.建在软硬互层或风化程度相同地基上的工程,应分析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影响

D.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检验,对于易风化的岩类,应及时砌筑基础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风化发展

【答案】AB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6条规定,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厚层的强风化和全风化岩石,宜结合当地经验进一步划分为碎块状、碎屑状和土状;厚层残积土可进一步划分为硬塑残积土和可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含砂量划分为黏性土、砂质黏性土和砾质黏性土。建在软硬互层或风化程度不同地基上的工程,应分析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影响。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检验,对于易风化的岩类,应及时砌筑基础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风化发展。对岩脉和球状风化体(孤石),应分析评价其对地基(包括桩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8.红黏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的要求有(  )。

A.建筑物应避免跨越地裂密集带或深长地裂地段

B.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小于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

C.炉窑等高温设备的基础应考虑地基土的不均匀收缩变形

D.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应建议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2.8条规定,红黏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应避免跨越地裂密集带或深长地裂地段。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大于当地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炉窑等高温设备基础应考虑地基土的不均匀收缩变形;开挖明渠时应考虑土体干湿循环的影响;在有石芽出露的地段,应考虑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面变形。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利用浅部硬壳层,并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应建议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施,边坡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干缩。

9.填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的要求有(  )。

A.阐明填土的成分、分布和堆积年代,判定地基的均匀性、压缩性和密实度

B.对堆积年限较长的素填土、冲填土和由建筑垃圾或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当较均匀和较密实时可作为天然地基

C.当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D.由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组成的杂填土可作为天然地基

【答案】ABC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5.5条规定,填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阐明填土的成分、分布和堆积年代,判定地基的均匀性、压缩性和密实度;必要时应按厚度、强度和变形特性分层或分区评价。对堆积年限较长的素填土、冲填土和由建筑垃圾或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当较均匀和较密实时可作为天然地基;由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填土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4.1.24条的规定综合确定。当填土底面的天然坡度大于20%时,应验算其稳定性。

10.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符合的要求有(  )。

A.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荷载情况和变形控制要求

B.掌握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均质性、各向异性和随时间的变化

C.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的经验

D.对于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工程问题,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取得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ACD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4.1.2条规定,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荷载情况和变形控制要求;掌握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随时间的变化,评估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确定其最佳估值;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的经验;对于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工程问题,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取得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可建议通过施工监测,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