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模块一 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

1.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这虽在所难免,其______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______之中透露出的是浮躁心气,很难______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代价——走马观花——转换

B.影响——浅尝辄止——汲取

C.弊端——浮光掠影——沉淀

D.局限——言谈举止——锤炼

【答案】C

【解析】文中讲述的是浅阅读不能为读者提供“文化准备”。BD两项错误,“汲取”指从某处吸取,与“为……”搭配不当,“锤炼”“为……”重复。第一空,“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而文中指的是失去“文化准备”,搭配不当,“弊端”指负面影响,更符合语境。因此C项正确。

2.(1)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

(2)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

(3)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

(4)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答案】D

【解析】“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是一对近义成语。应接不暇原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无法接待应付;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词义,再考虑题干文意,(1)句适合用“目不暇接”,(3)句适合用“应接不暇”。“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也是一对近义成语,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工艺品),美不胜收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整体的美感,所以可见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层。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2)句填入“美不胜收”,(4)句填入“琳琅满目”比较恰当。

3.意大利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板块的挤压带上,因此境内活火山较多。频繁爆发的火山给意大利人带来了丰厚的______——可作为优质胶凝材料的火山灰。这种______的自然条件使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

A.收获 天造地设

B.回报 应有尽有

C.财富 举世无双

D.馈赠 得天独厚

【答案】D

【解析】AB两项错误,第一空,“收获”、“回报”应和“付出”对应,前文没有关于“付出”的内容。第二空,火山灰并不是只有意大利才有,“举世无双”不合适。因此D项正确。

4.物质_____的时代过去了,生产不再是发展的_____,产能出现了过剩,消费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_____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动力是最终消费需求。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农业银行真题]

A.短缺 阻力 协助

B.缺乏 限定 拉动

C.贫乏 障碍 帮助

D.匮乏 瓶颈 推动

【答案】D

【解析】从第一个空就可以判断出答案。一般用“匮乏”形容物质,用“推动”跟“经济增长”来搭配。

5.太空经济是指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创作的产品、服务等,______通信、金融、医疗、国防等领域,以及新兴的太空旅游等服务。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______性,太空活动的各项技术往往都具备向其他行业转化的潜能。(  )

A.包括 对比

B.跨域 一致

C.涵盖 关联

D.涉及 互补

【答案】C

【解析】AB两项错误,“包括”、“跨域”均与“领域”搭配不当;“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关系,而不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

6.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______,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______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沾沾自喜  浩瀚

B.洋洋得意  庞大

C.欣喜若狂  广阔

D.喜出望外  浩大

【答案】A

【解析】“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喜出望外”形容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CD两项错误,文中“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所要表现出来的是十分得意,用“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略嫌夸张。A项正确,第二空,“浩瀚的海洋”搭配更恰当。

7.各国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各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保护和发展人权的方式和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一状况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互相对抗和施压的理由,而应成为相互交流、加强了解的现实背景。美国政府应______国内的人权问题,______自己在国际人权领域的所作所为。热衷于每年发表别国人权报告谴责别国的人权,效果______适得其反。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审视  反省  可能

B.重视  反思  可能

C.关注  反思  只能

D.正视  反省  只能

【答案】D

【解析】“审视”指仔细看;“正视”指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第一空用“正视”更符合语境。作者对美国政府在国际人权领域的所作所为持批评态度,第二空应填入“反省”。“效果适得其反”承接上句,应选“只能”。

8.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______,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______,没有定论。

A.无可厚非  莫衷一是

B.了然于胸  疑窦重重

C.如数家珍  扑朔迷离

D.妇孺皆知  影影绰绰

【答案】B

【解析】AD两项错误,第一空,“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这件事情是人尽皆知的,“无可厚非”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表意不当;“妇孺皆知”本身含主语,而原句“人们对它已是……”也包含主语“人们”。B项正确,第二空,“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疑窦重重”指有很多使人怀疑之处,文中说“没有定论”,表明“洛书出于何处”这件事情有很多说法,但每种说法都有可疑之处,因此无法下定论,可见用“疑窦重重”更契合题意。

9.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A.古怪  异想天开

B.奇怪  突发奇想

C.怪异  浮想联翩

D.奇特  心血来潮

【答案】A

【解析】第二空,“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前文的“一个……的念头”矛盾;“心血来潮”形容心中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前文“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表述重复。“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突发奇想”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二者的含义有相似之处,但是“异想天开”明显程度更深。题中测谎仪器是给人使用的,而巴克斯特竟然将它使用在植物的叶片上,常人看来这种行为是非常荒唐、无法理解的,“异想天开”更契合题意。第一空,“古怪”和“奇怪”是近义词,“古怪”的程度要比“奇怪”深。因此A项正确。

10.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逐渐呈现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新_______。目前,大气污染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或单个工业区周围,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_______日渐突出,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尤其_______。(  )

A.形势  制约  突出

B.特点  叠加  明显

C.局面  传播  惊人

D.趋势  牵制  严重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目前”引导的大气污染新情况可知前面“区域性复合型污染”并不是大气污染问题未来的“趋势”,“形势”、“局面”都侧重整体上的情况;“特点”则侧重所具有的某个独特的地方,符合语境。第二空,“和”之后应该用表示并列的另一特点,“叠加”更能表现出目前“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特点。第三空,作者通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举例说明,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更为突出,更加有代表性,前文已经出现“日渐突出”的表述,再用“突出”语意重复,应选“明显”;“惊人”,“惊人”体现不出代表性,比较偏主观性,与文意不符。因此B项正确。

11.由于古人视彗星出现为不祥,_______对其非常重视,几乎每一次出现都有比较_______的记录。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  隐晦

B.加之  准确

C.故而  详细

D.反而  迷信

【答案】C

【解析】根据“由于”一词可知这句与空白处应该表示因果关系,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因此”或“故而”;第二个空应与原文段中的“非常重视”相对应,所以填“详细”比较符合,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12.今天的人类居住在一个空间探索和虚拟现实的完全现代化的世界里,但他们的活动和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的活动基于_______智力本质。例如,人们在受到威胁时进行对抗的本能,以及交换信息和分享秘密的动力。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  不同

B.尽管  同样

C.虽然  不同

D.尽管  类似

【答案】B

【解析】由转折词“但”可以知道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第一个空应填和“但”相搭配的关联词,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由“例如”后面的内容可以排除C项;“类似”通常不修饰“本质”一类的词,而用来修饰“特点”一类的词,词语搭配不恰当,所以可以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