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日趋繁荣

1.简述真理标准讨论的过程与重要意义。

答:(1)真理标准讨论的过程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了“两个凡是”的口号,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进入l978年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理论上批判“两个凡是”观点。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是在《光明日报》收到的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的文章的基础上,经多位同志反复修改,由当时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同志审定的,5月10日发表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第二天《光明日报》全文发表,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全文,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7家省市报纸均转载了此文。到5月底,全国共有30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

(2)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拨乱反正以来影响最大、反映最强烈的一篇文章,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宣言,为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思想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

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发展的重大的历史关头,新闻工作往往肩负着澄清理论是非、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责任。在这场讨论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坚持真理的立场,显示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准,改善了新闻界自身的形象,提高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2.新闻媒体是怎样走上企业化经营道路的?

答:(1)1978年,国家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8家新闻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1979年4月,财政部转批《关于报社试行企业基金的管理办法》,再次明确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之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在全国新闻媒体中迅速推广。

(2)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商业广告;1月23日,上海的《文汇报》刊登第一条外商广告;l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大陆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广告。

(3)1985年1月1日,河南的《洛阳日报》率先宣布脱离邮局,实行自办发行。之后,由于纸价上扬、邮局发行费率上调,又有一大批报纸陆续加入了自办发行的行列,至90年代后形成了多渠道的报纸发行机制。

(4)自1987年起,许多报社还开展多种经营活动。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新闻媒体多种经营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放宽,可不再局限于与自身业务有关的内容。

(5)以企业化管理为中心的新闻体制改革,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大发展。报纸数量和品种日益增多。报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逐年增加,自1985年起电视超过广播而成为受众规模最大的媒体。

3.怎样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答:(1)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了“重大的事情要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要经人民讨论”、“开展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等新观念,使党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的基本方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3)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创办,使社会存在的一些焦点问题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后,增强了观众对电视的信任度。

(4)新闻媒体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5)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4.为什么要强调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答:(1)新闻是一门科学,新闻事业具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都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传播手段,在阶级社会里当然要被某一阶级、政党或国家用作自己的耳目与喉舌。除信息属性外,新闻媒体还具有政治、文化和商品等多元属性。

(2)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4)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就需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5.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闻法制?

答:新闻传播法制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建设,是改革开放后新闻传播体制在宏观管理层面改革的重要举措。

(1)1984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提出的《关于着手制定新闻法的请示报告》得到中央批准,新闻法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因各种原因,新闻法至今未能出台。

(2)为了及时解决新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规章先后出台。

(3)《民法通则》等不少法律、法规中也含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成为中国新闻法的一个重要渊源。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后,新闻侵权诉讼(时称“新闻官司”)因有法可依而急剧上升,至l988年形成了第一次高潮。

6.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哪些新闻职业道德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新闻等问题越来越突出。80年代后,新闻界开始提倡新闻职业道德及其建设问题。

(1)l987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拟定并颁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草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联合召开有关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座谈会,提出《关于纠正当前新闻界不正之风的几点意见(草稿)》,明确规定新闻媒体不得搞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

(2)l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1999年4月16日,国内23家上网的新闻媒体通过《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

7.简述新闻传播媒体日趋多元的现状。

答:(1)“第四媒体”的出现与迅速发展

自90年代中期起,互联网开始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纷纷上网建站。l995年1月l2日,中国首家网上媒体《神州学人》正式发刊;l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在国内率先在互联网上创建电子日报。

1997年,《人民日报》及其所属子报先后进入国际互联网。2000年8月2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改建为人民网。与此同时,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著名新闻媒体也纷纷上网建站。

2000年后,北京千龙新闻网、上海东方网的开通,标志着区域内众多主流新闻媒体合力共建大型网络传播平台的模式的诞生。

(2)数字电视的发展与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体的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电视在我国发展起来。2008年元旦,中央电视塔向北京地区试播地面数字电视信号。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实验频道正式播出。

随着彩信、WAP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已成为新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体。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2005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无线新闻网。2005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通手机电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