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5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

.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拒检”运动

2.《共产主义杂志》

3.中东通讯社

4.新闻控制

5.观察

6.选择稿件

7.连续报道

8.社论

9.录音剪辑

10.同期声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舆论引导的基本方法。

2.导语的概念主要指什么?

3.分析与选择稿件的目的。

4.简述电视新闻经历的五个阶段。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过程及特点。

2.联系新闻传播实际,简述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给下列新闻拟写15字以内(含标点符号)的导语,要求有地点、时间、事件以及记者对该事件的基本评价(12分);并结合这一事件,配写200字左右的消息(13分);给消息配置一标题(5分)。

附材料:

(本报讯)大年初一清晨,当记者出门正准备燃放鞭炮时。只见漫天大雪,纷纷扬扬,记者不禁脱口而出:“瑞雪兆丰年!”

去年9月中旬至今,南京地区没有下过一次雨,也没飘过一片雪,出现了多年未遇的暖冬和干旱,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来年的春耕也受到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关注,组织各方力量抗旱,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场大雪是从凌晨一时许下起的,截止到上午七时整,南京市区主要马路路面的积雪已平均厚达十五厘米。由于气温达到零下零下五度左右,路面冰冻严重,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受到严重威胁。

南京市政府启动了紧急状态应急机制,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各级领导都身先士卒上街扫雪,数千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紧急出动,数万市民也自愿加入了扫雪行列。目前,整个南京秩序井然,未发生任何交通安全事故。

真题及详解

2005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及详解

.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拒检”运动

答:“拒检运动”是指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9月1日和4日,重庆《新华日报》先后发表社评支持“拒检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界广泛支持,迅速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的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做出让步,于9月12日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这收复区例外的规定,是国民党当局有意留下的一个“尾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2.《共产主义杂志》

答:19世纪40年代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于1847年在英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杂志》为其机关刊物,威廉沃尔弗负责出版,在伦敦出版创刊号,封面口号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杂志共16页,分序言、社论、文章,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由于缺乏资金,仅出一期。《共产主义杂志》是最早以科学革命理论为指导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正式机关刊物,开创了共产主义机关报刊的历史。

3.中东通讯社

答: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简称中东社。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4.新闻控制

答:新闻控制是指控制者(主要有政府、政党、媒体外各种经济势力、媒体所有者等)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媒体新闻获取方式、传播内容选择、传播方式等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约束与限制。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新闻控制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它是社会中不同组织、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新闻传播事业施加压力和影响,使之所传播的内容符合社会或者控制者自身的利益和愿望。

5.观察

答: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活动,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采访中的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察看体验活动,简单讲就是用眼睛采访。观察对于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观察有六点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6.选择稿件

答:选择稿件是指编辑从每天进入编辑部的众多稿件中挑选出能够刊发的稿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程序。它是编辑处理稿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择稿件是体现媒体编辑方针的需要,是创造和保持媒体特色的需要,是保证报道质量的需要,是适应版面容量的需要。各个层级的编辑都要进行稿件的选择工作,其具体程序为:初选(粗选),由各部门编辑执行,这一阶段面临的稿件数量最多;复选(精选),由版面主编执行,从编辑选择、修改过的稿件中再次进行选择;定选,由总编辑、编委会执行,一般要确定哪些稿件能够最终出现在版面上。

7.连续报道

答: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持续的报道。具有时新性、连续性、完整性、递进性、广博性和显著性。

基本特点为:以新闻事件为报道对象;视时效为生命;提供多数听众关注的最新消息;为听众提供获得完整认识的条件。

其题材包括:能够引发听众高度关心的事件,即那些重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事件,与听众休戚相关的事件,存在阻力或认识分歧、需要加以引导的事件;仍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事件,是“现在进行时”的报道;适于持续报道的过程。

8.社论

答: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可以发出号召,提出任务,阐明政策,表明态度,辨明是非,指导实践。

9.录音剪辑

答:录音剪辑通常由编辑制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报道意图,对记录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全部实况音响作必要的剪裁、压缩,然后用简明的解说词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精炼的播出单元。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以实况广播为基础的录音剪辑;以实况录音为基础的录音剪辑。

10.同期声

答:同期声是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是电视声音符号系统中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与画外音、主持人(记者)的演播室点评及各类背景音响不同的是,它更具有现场感和表现力,而且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电视评论表现手段中,同期声与画面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有了同期声,画面才显得真实可信;有了同期声,才能够传达无法用画面语言传递的内容和思想;有了同期声,才能够渲染气氛,增强评论的现场感。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舆论引导的基本方法。

答:舆论引导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整合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特点

虽然网上传播主体泛化分散,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信息都将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予以接纳。传统主流媒体塑造的权威性和品牌优势,无疑使主流媒体新闻网站被大部分人接纳并重视。利用传统媒体的政策信息优势和广告宣传优势,在办好传统主流媒体网站的同时,政府应该在政策、经济上积极扶植一批国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形成一批取信于民、为民所系、为民所用的主流新闻网站,掌握网站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2)研究网民心理特征,强化引导艺术

网络时代,受众的差异性更加突出,形成不同的网民群体和网上虚拟社区,网络媒体应该分析抓住网民上网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从尊重网民主体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安排传播内容和形式。新闻媒体只有吸引受众,才能引导受众。网络媒体可以通过网上调查或交互式交流的方式,了解网民的普遍心态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改进引导方法。此外,舆论的主体是公众,普通的社会成员。网上论坛恰巧为人们提供一个发泄情绪的空间。在把握网上主流舆论的同时,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宣泄原理,有节制地反映某些有强烈反应的消极社会舆论,使其适度宣泄,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加强技术与法律调控,避免有害信息滋长

网络媒体属于高科技产品,因此必须着力加大高新科技研发的力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保密技术的开发,减少信息盗窃、截取、更改和伪造,加强言论的检查监控,把不健康内容第一时间清除出网,从根本上杜绝有害信息的泛滥。此外,法律具有强制性,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全民普法意识增强的契机下,不断加大我国网站立法的力度,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双管齐下,从各个环节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不断提升网民的文化品位。

2.导语的概念主要指什么?

答:(1)导语的含义

消息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2)导语的分类

单元素导语

又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理想的单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如按新闻五要素来区分的,单元素导语具体又可分为:

a.何人导语

这种导语一般只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大的新闻人物时采用。因为这些人从事的活动,比一般人做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b.何事导语

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了其他新闻要素,应当用这种导语。

c.何时导语

读者关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进行,可用此种导语。

d.何地导语

报道一些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常用此种导语。

e.为什么导语

当报道一个事件的起因,比其后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时,可用这种导语。

多元素导语

一则导语中,用几个事实组合而成。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的新闻导语难以用一个主要事实来表达,因此,导语中需要写三个以上的主要事实时,这就是多元素导语,又称成套式、多因素导语。写这类导语,应防止平铺直叙,罗列事实,而应按照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

概述式导语

这是通过用直接摘要或归纳概括叙述的办法,以一句话概括通篇报道内容或其中的精华,把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来。给受众一个总的印象,以便提纲挈领地阅读全文。

评论式导语

从评论入手或把叙事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实进行简要评论的导语,又称评述式或议论式导语,是新闻导语中较常用的一种表述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有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或先作评论,再写出评论的根据,即事实。

对比式导语

写导语时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将今与昔、新与旧、正与误、美与丑、善与恶、忠与奸、兴与衰、老与少、优与劣等两方面的事实情况,进行两相对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陪衬,形成强烈反差,更鲜明地显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通常可作纵的对比,或作横的对比。由于通过对比能使好坏分明,观点突出,故对受众有吸引力。

3.分析与选择稿件的目的。

答:(1)稿件分析的目的

判断稿件是否适用,将全部来稿区分为可用和不可用两大类,这是对稿件的第一次区分,是稿件分析的首要目的。

判断稿件价值的大小,这是在已确定适用的稿件中,对稿件的第二次区分。区分各篇稿件所含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大小。选用时,价值大者优先。

发现稿件的潜能。一篇稿件可以区分为着力表现部分和非着力表现部分。稿件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这种着力表现部分,通过修改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检查稿件有何缺陷,即通过稿件分析,将一篇稿件的长处与短处加以区分,以便通过稿件的修改加工,保留和发扬其长处,弥补其缺陷。

确定稿件如何刊用。每篇稿件有自身的优缺点,要考虑与其它众多稿件同用时的联系及产生的效果,新意。

(2)稿件选择的目的

选稿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选稿标准的绝对性。即选用稿件的主体不得有违反政策、法令和道德规范等禁载的内容,事实和材料比较充实,具有新闻价值,这个及格线,是任何稿件必须达到的要求。选稿标准的相对性是对通过及格线的稿件进行优中选优,“优”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弹性,编辑进行比较的范围和时间是变动的。

选稿过程的动态性

稿件的第一次选择,是就单篇稿件是否可用的选择。报纸是众多稿件的集合体,是一种全成的作品。有些稿件可以单独使用,但同其他稿件放在一起却不符合刊载的条件。另外有一些稿件出于报道平衡的原因不宜刊用。从报纸的生产过程来看,稿件经过第一次选择之后,到见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短时间里,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可能使某些拟用的稿件成为废稿。编辑工作是各个环节的编辑通力合作的工作,对于稿件要集体把关。

4.简述电视新闻经历的五个阶段。

答: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49年到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广播事业的发展及法制建设。1949年成立广播事业局加强对人民广播事业的领导;1950年4月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这对于改进广播工作,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2)第二个阶段:1956年到1966年

广播事业受“左”的影响,走过弯路。1963年8月,在北京首次召开全国优秀广播节目欣赏会,并起草了《优秀广播节目标准(草案)》。1964年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着重讨论中央广播事业局制定的《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提出改进节目的意见,在动员社会力量办广播等方面作一些尝试。

(3)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新闻宣传中受“左”的错误倾向影响,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4)第四个阶段:1976年10月到1986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就,恢复和加强批评报道,开创良好的舆论环境。1986年1月,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部法规领导小组并在部政策研究室成立法规处。

(5)第五个阶段:1986年至今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6年至1990年,明确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组建立法机构,1988成立政策法规司,制定立法工作计划。

1991年至1995年,针对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等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广播电视系统依法管理制度。1995年成立部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

1995年至2002年,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工作处于调整、清理、完善、加强状态,逐渐适应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2003到2005年,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草案)》起草工作,2005年上报国务院。

2007年,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版权局、广电总局开展《广播电台、电视台法定许可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办法》的立法调研,促进《付酬办法》尽快制订出台。

2009年,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办法》,在信息时代,与时俱进,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过程及特点。

答:(1)我国新闻学研究的过程

改革创新阶段:1978-1991

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新闻工作的重点开始逐渐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与此相应,新闻学研究也开始逐渐回归到对“新闻学本身”和新闻媒体自身实践问题的研究上来。随着新闻改革逐步提上日程,一些新闻院系、媒体和省市纷纷建立专门的新闻研究机构,出版新闻学术刊物,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了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许多新闻改革实践与理论问题进入新闻学界的研究视野。

a.一些学者开始吸收与引进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闻改革实践,对新闻观念、报道内容、传播形式、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等诸多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取得许多成果。

b.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新闻观念,集中体现了当时新闻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信息观念”、“价值观念”、“受众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等一系列新观念的提出,为新闻工作挣脱旧观念、旧传统和旧机制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际需要的新的新闻观念和传播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c.在管理和经营方面也进行了许多观念更新,使得新闻媒体逐步确立起“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的管理和经营思路,形成新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开始逐渐步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新闻传媒产业的发展。

繁荣发展阶段:1992-2009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我国新闻学研究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阶段。其表现是专业性学术话语开始受到重视,新闻院校的专业研究力量迅速崛起,学术研究的空间进一步拓宽,研究成果大量出现,研究的内容、视角、路径等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a.市场机制确立之后,传媒业顺应市场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尝试组建媒介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新闻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开始探寻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受到业界关注,得以快速发展。

b.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原有的传播格局,引发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新闻学研究始终立于前沿,进行跟踪研究,为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加大改革力度提供理论支持。

c.面对转型期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和为适应这些变化,国家对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方面提出了新任务,新闻学研究对热点报道、典型宣传、舆论监督、主题宣传和危机传播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搞好舆论引导,提升政府和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d.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新闻学研究开始关注如何扩大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等问题,而且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在我国,新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从邓小平的“思想中心论”到江泽民的“福祸论”,再到胡锦涛的“利误论”,中央最高领导人对新闻工作的很多精辟论述,形成他们各自的新闻思想,这些也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特点

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盲点越来越少

无论是新闻传播学的传统领地,还是新闻传播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在中国大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的新闻学研究的选题中,都占有相当的地位。相比较而言,八五规划课题更多地带有启蒙、引介、概论的性质,而九五社科规划课题指南则显然具有深究、细化、操作的性质。

重视和强调学以致用的实用化倾向

这种理论向实践的强烈倾斜,一方面缘于市场化的实践是一种讲求理论操作化的实践,另一方面它也是对于既往传统新闻理论及其与学术架构与新闻实践严重脱节的历史性反弹。新闻实践的飞速发展,新问题的大量涌现,不但十分抢眼地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要求人们在做出理论上的释疑解惑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对策。由于有强烈的现实需要,这类课题的资金支持往往最为充分,而中国知识分子又素有涉世的文化传统和使命感,因此,这类课题往往聚集着最为精干和机敏的学术力量。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实证化

与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新闻研究所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求理论收敛性的研究方法不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大陆新闻学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已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特色。这不仅缘于与世界学术主潮接轨的需要,更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操作化的必然之举。因为即使是一个较为简单、仅仅用一种方法便可以胜任其理论层面上释疑解惑的实践问题,一旦问题的指向涉及操作,它便要跳出纯粹理性的层面而进入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相互纠缠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复杂境地。

研究重点已从传媒的政治属性转向其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

尽管关于新闻事业政治属性的研究仍在现阶段的学术研究中占有相当的位置,但它已远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新闻学者更加关心的是新闻文化的社会效应以及新闻事业作为一个信息产业部门其运作的特点和规律等等较为前卫的课题。由于市场化操作和竞争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版面创新、经营管理、广告研究等具体的、操作性的课题中,它使现阶段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非政治色彩。

2.联系新闻传播实际,简述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1)新闻事实的含义

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

(2)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事实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和发生,新闻传播就成了无源之水。事实作为客体和报道对象,是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对传播行为的反馈制约

新闻传播的报道对象,绝大多数是属于世界发生的事实,新闻传播的客体不是无知无识的死物,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及其与人相关的事态。传播主体一旦违背如实报道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发生了报道与事实不符的过错,特别当错误报道伤害了报道对象的权益时,客体即报道对象会奋起自卫,发起反击,捍卫自己的权益。无论报道对象对报道者的负面反弹,还是对传播行为的合理矫正,都说明客体即报道对象对传播行为天然具有警觉性,随时以反馈方式对传播行为施加影响,这就是传播客体对传播主体的反馈制约。

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传播行为的生成

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以其固有的价值震撼和影响着周围人的生活,有关它的传闻以难以封锁的势头自发向四周扩散。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那些显著的变化,由于能吸引社会公众和传播者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发传播行为的兴起,使新闻事实的冲击力转化为新闻传播的冲击波。

传播客体即报道对象对新闻传播行为的直接参与

社会公众中的团体或个体作为报道对象,并非静等传播者前来报道自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靠近媒体,积极介绍和推销自己,用以感动和吸引传媒正面报道自己,或减轻报道对自己的批评力度。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给下列新闻拟写15字以内(含标点符号)的导语,要求有地点、时间、事件以及记者对该事件的基本评价(12分);并结合这一事件,配写200字左右的消息(13分);给消息配置一标题(5分)。

附材料:

(本报讯)大年初一清晨,当记者出门正准备燃放鞭炮时。只见漫天大雪,纷纷扬扬,记者不禁脱口而出:“瑞雪兆丰年!”

去年9月中旬至今,南京地区没有下过一次雨,也没飘过一片雪,出现了多年未遇的暖冬和干旱,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来年的春耕也受到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关注,组织各方力量抗旱,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场大雪是从凌晨一时许下起的,截止到上午七时整,南京市区主要马路路面的积雪已平均厚达十五厘米。由于气温达到零下五度左右,路面冰冻严重,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受到严重威胁。

南京市政府启动了紧急状态应急机制,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各级领导都身先士卒上街扫雪,数千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紧急出动,数万市民也自愿加入了扫雪行列。目前,整个南京秩序井然,未发生任何交通安全事故。

答:(一)导语

大年初一清晨,南京地区漫天大雪。此次天降瑞雪给南京的新年带来了新春惊喜,缓解了干旱。但由于此次降雪量大、时间长,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隐患,为保障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南京市政府官民警察联动扫雪,确保道路畅通。

(二)消息

天降瑞雪带来农耕惊喜与交通隐患

官民警察联动扫雪,确保道路畅通

大年初一清晨,南京地区漫天大雪。此次天降瑞雪给南京的新年带来了新春农耕惊喜,缓解了干旱。

去年9月中旬至今,南京地区没有下过一次雨,也没下过一场雪,出现了多年未遇的暖冬和干旱,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来年的春耕也受到严重影响。

这场瑞雪是从凌晨一时许下起的,截止到上午七时整,南京市区主要马路路面的积雪已平均厚达十五厘米。

由于此次降雪量大、时间长,气温达到零下五度左右,路面冰冻严重,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受到严重威胁。为保障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南京市政府启动了紧急状态应急机制,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各级领导都身先士卒上街扫雪,数千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紧急出动,数万市民也自愿加入了扫雪行列。目前,整个南京秩序井然,未发生任何交通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