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美术创作技法与鉴赏

2.1 考纲解读

1.知道美术主要类别和技法理论,了解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

2.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结果。

3.知道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知识。

4.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5.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2 核心讲义

一、美术的主要类别

(一)绘画

1.绘画的含义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表现手段,在二维空间内创造形象或渲染气氛、情调,以表达情感或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2.绘画的分类

绘画的种类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绘画具有各自的特点。

(1)按照使用工具、材料和技法: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壁画、素描等画种。其中有些画种因使用的材料、工具表现技法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若干艺术样式。

中国画: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带写;

版画: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麻胶版画等;

木版画:黑白木版画、套色木版画、水印木版画等。

(2)按照题材内容: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画等。

(3)按照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分为招贴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组画、插图等。

(二)雕塑

1.雕塑的含义

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以及敲击、焊接、装配等手段,创作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2.雕塑的分类

(1)按照形态: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2)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宗教雕塑等。

(三)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分类

传统风格为主的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现代工艺美术。

2.传统手工艺的含义

传统手工艺,是指以传统的手工制作并需要一定的特殊技能的物品,如玉器、象牙雕刻、刺绣、织锦、编织、漆器、景泰蓝、金银首饰、工艺画、人造花、灯彩等。

3.现代手工艺和传统手工艺的差别

现代手工艺是传统手工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发展,与传统手工艺相比,更重视艺术性,如陶艺、壁挂、壁饰等。

(四)设计艺术

学术界将设计分为三大类: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和建筑与环境设计。

(五)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

1.建筑艺术

(1)建筑的含义

建筑是利用一定物质材料,创造一种可供人们生活或从事其他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2)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建筑形象上,即建筑的美观问题。建筑的美观首先要服从建筑的功能,只有实现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的统一,才真正体现了建筑的艺术性。

(3)建筑美观的评判标准

建筑的美观,主要是通过造型、空间、形和线、色彩、光线(天然光和人造光)和阴影等手段来体现。建筑的造型还要考虑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则,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这些都是判断建筑造型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志。

(4)建筑的分类

按照用途:分为实用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按照地域:分为西方建筑和东方建筑或中国建筑、日本建筑等;

按照宗教:分为佛教形式建筑、基督教形式建筑、伊斯兰形式建筑。

2.园林艺术

(1)园林艺术的含义

园林艺术是建造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石、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并与文学、绘画、雕型等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2)园林艺术的分类

按照地域: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六)书法、篆刻艺术

1.书法艺术

(1)书法艺术的表现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是一门侧重于表现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的艺术,通过加工文字笔画和形体,创造出体现笔力和书势的艺术形象。

(2)书法的分类: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2.篆刻艺术

(1)篆刻的含义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将书法与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篆刻。

(2)篆刻的分类:分为阴刻、阳刻。

二、美术基本知识

(一)美术基础知识

1.审美观点

(1)含义:审美观点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保持的态度和看法的总称。

(2)特征:时代性、民族性、个人性等。

2.审美能力:指审美主体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美术语言

(1)含义

它是一种不同于口语、文字的特殊语言,主要由明暗、色彩、形体、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当它们按照造型法则构造出一种全新的创造物,即结合到整体形象中时,才具有表现某种意义的作用。

(2)美术语言的“词汇”和“语法”

属于“词汇”的是基本构成因素,如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属于“语法”的是一些形式法则(又称组织法则、形式原理),如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4.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5.内容与形式

(1)内容的含义

内容是作品中的客观现实及作者对其认识评价的统一体。它既包括客观因素,又包括主观因素,而且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内容的具体构成因素,包括主题和题材。

(2)形式的含义

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就是用以显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结构和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

6.美术媒材: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木材和塑胶等。

7.韵律:本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奏,借用于造型艺术中,属于形式美感中层次较深的构成部分。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韵律,能使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8.质感: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是造型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金属、毛皮、陶瓷、岩石、麻布都有不同的质感。

9.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0.主题:又称“主题思想”,即美术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11.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12.素材:艺术家从生活中摄取而来,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原始材料。收集素材是创作的最初过程。

13.写实:指在创作中真实地描绘事物的手法。

14.抽象: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

15.具象:客观存在着的或在认识中反映出来的整体形象。美术方面是指有具体艺术形象的绘画、雕刻等。

16.意象:中国古典美学术语。它是情意与现实物象、景观的结合。意象是主客观的结合,是指形神兼备,更加注意神情的创作手法。

17.构思: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与布局,形象的塑造和设色等,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

18.意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意”是指作者对所描绘客观对象的评价和审美思想情感;“境”是指作者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景物。

1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璨的名言,语出《历代名画记》卷十。“外师造化”就是要求山水画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中得心源”是指画家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描绘大自然,而是要与其内心对大自然的体验、感悟结合起来,创造出主客观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山水画意境。

20.空间感:造型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绘画中的空间包括形体空间和色度空间,形体空间主要根据透视学原理来实现,色度空间主要靠色调的强弱、虚实变化来表现。

21.构成:指将造型要素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精神力学等原则组成具有一定形象和色彩的形体的造型行为。构成的操作通常采用抽象形态。根据构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

22.材质:指用以造型的材料,如不同的纸、泥、木、金属、玻璃等,体现为物体表面的触觉性质。

23.肌理: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理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和方法人工制造,运用和制造肌理是造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造型活动尤其看重肌理的运用。

24.人物画:以人物形象或人物活动及其相互联系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统称。因题材、类别不同,人物画又分为肖像画、群像画、人物故事画、历史画、宗教画、风俗画、人体画、战争画等。

25.肖像画: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有头像、胸像、全身像、半身像和群像等种类。

26.风景画: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27.静物画: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28.再现与表现:文艺理论常用术语之一。再现以客观社会生活为蓝本,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表现以作家、艺术家的主观理想为蓝本,强调主体性的反映,具有较大的虚构性。

29.艺术流派:指中外艺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30.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其创作个性制约下,通过一系列作品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有时也指某个地区或某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艺术风格。

31.创意:原是现代广告设计中常用的概念,是指有创造性的、独到的想法和意见等,是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的基础上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32.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内容

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特点: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二)美术技法知识

1.色彩技法知识

色彩技法知识是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方面。色彩是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语言和重要表现手段。它对于刻画物象,抒发情感及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艺术形象具有独特作用。

(1)色彩:是由不同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对于我们的情绪和心境具有直接的影响。色彩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和纯度。

(2)原色:指任何颜料都调配不出来的色彩,即一般所说的“三原色”。三原色分两类:颜料三原色,即红、黄、蓝;色光三原色,即红、绿、蓝。理论上认为用三原色可以调配出任何颜色。

(3)间色:由红、黄、蓝三原色中的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而成的颜色。

(4)复色: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混合成为复色,也称第三次色。

(5)补色:是对比色特殊的现象,常用的补色是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6)色相:指不同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绿、橙、紫。

(7)明度:色光的明暗,相当于色彩的强度。颜色浅的明度高,颜色深暗的明度低。

(8)纯度:指色彩的鲜明或浑浊程度,说明色彩的纯粹程度。又称“色度”、“饱和度”。

(9)色调:在一幅图画上,由各种色相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

(10)冷暖色:颜色的冷暖是以联想为基础的。冷色指带有蓝色调或青色调的色彩;暖色指带有红、橙色调子的色彩。

(11)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叫对比色。

(12)类似色:指色彩中的同一色相的颜色在明度或色度变化时形成的系列颜色,如同是红色,有淡红、深红、大红等。

(13)固有色:指物象在正常光线下给人的色彩印象。如白墙、绿草、红花等。

(14)光源色:指日光、灯光、火光等不同光源的本色。不同光源照射下物象的色彩效果是不同的。光源色越强,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就越大,甚至完全改变固有色。

(15)环境色:指影响物象色彩变化的物象周围环境的色彩。

(16)条件色:一件物体在不同的光线下,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受不同的条件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这些变化的色彩称为条件色。

2.构图技法知识

(1)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2)对称:艺术创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是在中央置一垂直的轴,使左右两边图形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排列一一相对。

(3)均衡:构图学术语。作为美术名词,均衡是指画面安排上的多种因素在视觉上的平衡,包含着多样统一的意思。

(4)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变化统一”,也称和谐。“多样”或“变化”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5)节奏:指可比因素,如大小、曲直、高低、方圆、浓淡、虚实、冷暖、明暗等有规律地交替反复。

(6)对比:将性质、形状、色彩、明暗等差异很大的因素并在一起,从而使各自的特征更趋突出和明显。

3.透视技法知识

(1)透视: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依据人视觉呈像中的近大远小原理,以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辅助手段,塑造物象的立体形状。

(2)视平线:以人的视线为基准的等高线,是透视中一段假想的目视水平线。

(3)心点:视点正垂直于画面的一点称为心点,在水平线或视平线上,垂直于该线。

(4)视中线:视点连接心点的直线,是视锥的中心轴线,又称视轴、视心线。

(5)平行透视:是表现三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并且视域范围是在60度角之中。对象物的位置,即视点处在与画面平行的状态。

(6)成角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成角透视多用于室外绘画,可以表现2个画面。其视域范围以60度角为限。

(7)散点透视:画家表现客观对象并不局限于某个固定视点所见的物象,而是将多个视点所见的物象,根据画家表现的需要将它们有机地组成画面。

4.解剖技法知识

(1)人体比例:在人体造型中,通常以“头长”为基本单位,来研究比较人体各部分与整体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

(2)三停五眼:又称“三庭五眼”,是我国古代肖像画中描绘五官位置比例的术语。

“三停”即是面部竖分三个部分——上停、中停、下停。上停是从头顶的发际到眼眉,中停是从眼眉到鼻底线,下停是从鼻底线到下颏。

“五眼”就是把面部横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约等于一个眼睛的长度。即右外耳孔至右外眼角之长=右眼长=两眼间的距离=左眼长=左眼外角至左外耳孔。

(3)立七坐五盘三半:我国古代绘画中描绘人体比例的术语。即站立时从头顶到脚底等于七个头长;坐下时从头顶到脚底等于五个头长;席地盘腿而坐时,从头顶到身体底线等于三个半头长。

(4)动态:绘画术语,指由于人的各种动作和形态而形成的外形上的变化。

5.绘画技法知识

(1)中国画

中国画的含义

中国画简称“国画”。以中国特有的笔、墨、纸张等为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艺术传统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

中国画的分类

a.按题材分类

第一,人物画。按照传统的分类法,人物画也因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仕女画、写真等。如现代中国画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

第二,山水画。指以山川自然景物为主体的绘画。如宋代山水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

第三,花鸟画。中国花鸟画描绘的对象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如清代画家朱耷的《荷花水鸟》。

b.按技法分类

第一,工笔。属工整细致的密体画法,亦称“细笔”。包括纯用线描的白描法,勾线后淡着色的工笔淡彩,设色浓艳的工笔重彩。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第二,写意。要求通过精练概括的笔墨,表现物象的神韵意态、作者的情意及作品的意境。笔墨纵放粗犷者称大写意,兼工带写者称小写意。如宋代画家梁楷的《太白行吟图》。

第三,白描。指用墨线勾勒出物象、不施颜色但有时染墨的画法。由古代的“白画”(以白描手法为壁画起的墨稿)发展而来。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

中国画笔墨技法

a.墨分五色: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体现墨色运用的丰富变化。

b.积墨法:指逐渐积累墨色以求得丰富的层次和浑厚华滋效果的方法。

c.泼墨法:现泛指淋漓酣畅、用墨如泼的大写意画法。

d.破墨法:在前一层墨色没干时,以另一种墨渗破之,从而求得丰富变化、鲜活滋润效果的方法。

e.焦墨法:浓墨之极为焦。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黑密、厚重而苍劲有力。

f.没骨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颜色描绘物象。

g.勾勒:即用笔画线。

h.皴法:用以表现物象形体结构、纹理、质感的方法。

i.擦:以干笔涂擦增强笔墨浑厚感觉及表现力的方法。

(2)油画

油画的含义

油画是以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松节油、罂粟油等)调和颜料,描绘在布、木板、厚纸和墙壁等材料上的画,产生于欧洲。

油画的特点

a.色彩丰富,能充分地表现物体的复杂色调层次和雄伟宏大的场面,能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

b.油画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描绘自由,便于修改。

c.油质干后坚实耐久,不易变化,便于长期保存。

代表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国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3)水彩画

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

(4)水粉画

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其表现特点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5)素描

素描的含义

素描是指用铅笔、木炭条、钢笔等工具,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如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

明暗素描:指用明暗调子来表现物象的素描形式。

结构素描:指以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素描形式。

三大面五调子:球体在光照射下,它的表面可分成受光面和背光面两部分,从画面上看,受光部可分成高光、灰部(中间层次),而暗部则可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三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调子。

(6)速写

速写是指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动态、场景、服装、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如:中国画家黄胄的新疆速写作品。

(7)版画

版画的含义

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指在木版、石版、铜版、麻胶版、纸版等上面通过手工刻制、腐蚀等手段制版,用墨、油墨或颜料等印刷媒介印刷而成的一种图画。

版画的种类

a.木版画:凸版版画类型之一。指在木质版面上,通过手工刻制印刷而成的一种图画。亦称木刻。是中外版画的最早形式。

b.丝网版画:属孔版版画类,其印刷材料为尼龙丝网或蚕丝网、聚酯网等。

c.纸版画:凹版版画种类之一。用纸版刻画,通过手工画、刻、拓而成的一种图画。

d.凸版版画:指在制版过程中,通过刻、刮、腐蚀等方法使印版版面呈现凹凸两部分,其中凸面是作为欲表现的图形,着色后能印刷出来,须细心地制作而予以保留。凹面则是要清除干净的部分。

e.凹版版画:与凸版版画相反。

f.综合版版画:指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其制版或印刷手段采用的不是凸、凹、平、漏单一的制作手法,而是综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版种制作方法所制作出来的版画作品。

g.黑白木版画:黑白木版画也称为黑白木刻,是木版画的一种最基本表现形式。

h.套色木版画:套色木版画又称套色木刻,是木版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由数块印版分别着以不同的色彩并按先后次序套印而成的版画作品。

i.水印木版画:以水溶性颜料如水彩、墨、水粉颜料等为印刷颜料印制出的木版画。

j.藏书票:是指读书人在自己所藏书籍的扉页上贴的一幅装饰小画,作为书籍收藏者的印记。它由图像和文字两部分构成。

版画的一般技法:阳刻、阴刻。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于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阴刻则为凹形状。

(8)卡通、动漫与插图

黑白装饰画: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

连环画:以多幅画面表现故事情节的绘画。俗称小人书。

插图: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一般分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

漫画:以政治和社会各种事态为题材,进行歌颂、批评、讽刺、鼓动的一种滑稽、幽默性绘画。

卡通画:英语cartoon的音译,意为漫画、动画影片等。它的主要特征是幽默、夸张和富于幻想,与漫画的手法十分接近。

(9)壁画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一般是指直接绘在墙上、天花板上的绘画,或绘在画布上然后贴在墙上,也可以是绘在墙的镶板上,成为墙的一部分。

(10)漆画

漆画是中国传统的漆器工艺,现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种。传统的漆器工艺和中国现代的漆画,都是以天然大漆作为主要材料,也有用腰果漆的。

(11)唐卡

唐卡是藏文的音译,也译作“唐喀”。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流行的以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卷轴画,既是重要的佛教艺术,又是佛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12)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16~1864年)流行的以描绘江户(今东京)市井阶层生活为主的风俗画。表现的题材主要是歌舞伎演员、美人、风景等。

6.书法、篆刻知识

(1)书法技法知识

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籀文:又称“籀书”、“大篆”,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

石鼓文: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刻在十个鼓形石上而得名。

大篆:通常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也指早于小篆的所有古文字。

小篆:秦始皇采纳李斯的“书同文”建议,推行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正字。其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现存世的有李斯等人书写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作品。

隶书:又称“佐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字。在秦代,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久,隶书就逐步取代了小篆。早期隶书有明显的篆书形迹,后来隶书的笔势、结构则自成规则。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之后,也有人把隶书称为古隶,把楷书称为今隶。

楷书:亦称“正楷”、“真书”、“正书”。楷书省简了汉隶的波磔,纠正了草书的漫无标准。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

行书:东汉后期出现的一种字体,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是楷书较为简易迅疾的写法。行书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草书:在隶书草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结构简单、书写便捷的字体。草书打破了隶书的方块形体和结构,笔势以圆为主,许多较复杂的结构部分用简笔符号替代,有利于快速书写。草书出现于战国,形成于西汉中期,根据其发展阶段,可分为篆草、章草、今草和狂草。

(2)篆刻技法知识

篆刻:镌刻印章的通称。多采用篆书字体,先写后刻,故名。

象形印:也称“图案印”、“肖像印”,是刻有图案的印章的统称。

闲章:镌刻诗词或成语的印章。一般钤盖在书、画作品上。

7.雕塑知识

(1)圆雕: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赏的一种雕塑。

(2)浮雕:指在实体的表面上雕刻出具有突起形象的一种雕塑。由于雕刻的深浅及厚度不同,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类。

(3)透雕: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手法,既有平面造型,又有立体空间变化,表现力强。透雕有单面雕与双面雕之分。

8.设计知识

(1)设计

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意图和构思,运用符号形象地表现可视的内容,作为造型活动重要阶段的造型计划可称为设计。

(2)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包括三类:

传统风格为主的工艺美术;

民间工艺美术;

现代工艺美术。

(3)实用美术

实用美术是指与人们生活相结合的一种实际应用的美术,包括现代日用工艺,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装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4)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

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以及针对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有关内容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

标志设计:以寓意深刻、形态简洁的视觉符号形象来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含义、传达特定信息的设计称为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广告设计是指通过对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要素进行布局、组合,形成创意,获得宣传和引导效果的艺术行为。

封面设计:封面设计从属于书籍出版的需要,结合书籍的内容特点、社会属性及读者对象来进行构思和创作。

(5)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的含义:环境艺术指人、物、场所、自然四者之间关系的综合处理。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

室外设计:凡是室外环境的设计,大至园林设计、广场设计、公共绿地设计,小至庭园设计都可归入室外设计的范围。

公共艺术设计:指对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如广场、街道、社区、车站、机场等)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及其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实际是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综合体。

(6)图像设计

图像设计是运用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绘画手段或影像技术,利用复合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并将它们应用于广告、包装、展示和影视等信息载体中,使其不仅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加强文字内容的传播力度,而且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表现,使人赏心悦目、经久不忘。

(7)工业设计

对批量生产的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产品的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新的品质和资格,称为工业设计。

(8)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和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9)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即以服装功能为前提,对款式、色彩、质感进行的技术设计,利用织物或其他材料对服装的艺术造型加以表现的过程。

(10)纹样

含义:纹样是各种装饰花纹的总称。

单独纹样:指没有一定的外形轮廓,可以与四周纹样分离,能够单独存在而具有完整感的纹样。它是图案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单位。单独纹样的结构形式有均齐式和平衡式两种。

适合纹样: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或桃形、蛋形、扇形、方胜形、葫芦形等范围之内,使之适合于某种装饰的要求。

连续纹样:其形态和组织格式,为一个或几个不同的单位纹样,构成连续图案最基本的纹样单元,作两面或四面的反复、交替排列,构成条形或块形的图案。

9.民间美术知识

(1)年画

中国民间过年过节时粘贴的画种。年画所表现的内容大多取吉祥喜庆和辟邪题材。

(2)剪纸

剪纸是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

(3)面具

面具由来已久,古代祭祀神灵的傩舞戴假面具,有些戏曲表演也戴假面具,甚至古代武士也带上假面具以威慑敌人。后来,面具又成为了民间儿童玩具。

(4)皮影

皮影是采用兽皮或纸板镂刻制成的人物剪影,是一种民间影子戏的演出道具,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5)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

我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6)蜡染

蜡染是我国传统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之一,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三、美术欣赏的方法与过程

(一)美术欣赏

1.美术欣赏的含义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

2.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和美术欣赏虽然都是看,但性质不同:

(1)美术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偏重于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等方面进行欣赏。

(2)美术鉴赏是带有审视、鉴别的看,它是要弄清美术作品的许多理性层面的内容,如作者、时代、材料、真伪、寓意等。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二)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1.欣赏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观察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表现的是哪些形象,作品的形式感与表现风格;

(2)分析作者的构思,创作的流派,作品表现的艺术特色等;

(3)分析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的表现技巧、画面的艺术处理;

(4)评价作品的艺术特点,体验美术作品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与身心触动。

2.美国佐治亚大学费德门提出的欣赏程序与方法

(1)叙述:陈述作品上看到的东西。

(2)形式分析:探讨形式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

(3)解释: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4)评价:在一定范围中比较、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态度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3.从感性到理性的欣赏程序与方法

(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作者想表达什么

(4)你是否喜欢这件作品

4.欣赏教学的策略

(1)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接受经典艺术的精神,感受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

(2)如果需要,还可以将欣赏和表现相结合。

(3)欣赏可以采用专堂欣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随堂欣赏的方式。

(三)美术欣赏课常用的方法

1.讲述法

讲述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的教学方法,为了增强讲述的效果,一般还应辅以图像、影像和模型等。

2.提问法

(1)含义: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三种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向教师提问,学生向学生提问。

(3)提问的形式:反问、追问。

3.讨论法

讨论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发,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讨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平等性和互动性。

4.比较法

(1)含义:比较是寻找各种关系——相同、相异、高下、大小、虚实等最有效的方法,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比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地呈现作品各自的特点及作品之间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2)比较的方式: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局部与整体的比较、局部与局部的比较;风格的比较、构成模式的比较、色彩特征的比较、材料的比较等。

5.联系背景法

任何作品都是在一定背景中创造的,因此理解作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还原到这种背景中加以理解。一件作品的背景包括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性格、经历等。

6.体验法

体验的目的:

(1)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

(2)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7.探究法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问题而非直接的结论,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等发现结论。教师需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欣赏作品,由直观的美的感受开始,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表面形象的深层含义。

8.辩论法

辩论指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分成几派(通常分为两派),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运用事实、数据、资料、定律、法则等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

9.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1)灵活性,根据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2)综合性,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可行性,根据教学条件采用可行的教学方法;

(4)实效性,任何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方法运用要根据效果来评价;

(5)创造性,教学方法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大胆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四、美术创作(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一)美术创作(设计)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启发

教师需要通过引导体验以及运用图片、影视启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经验。

2.形成创作的想法

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达的内容,也就是说形成创作的想法。

3.构思构图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推敲想法,并形成构图或绘制草图,以及在构图或草图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想法更加成熟,表现更具有个性和独创性。

4.绘画或制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工具,在纸材或其他材料上,用绘、塑、雕、刻、贴等方法完成造型,创作作品。

5.调整和完善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调整细节和整体的关系,使作品趋于完善。

6.发表和展示

将完成的作品以展示的方式,使之发生相应的效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可能将作品给予“公开化”和“公众化”。

(二)案例

1.主题画创作

(1)创作主题画,如以“战争的残酷”、“大地震以及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痛苦”或“春”、“环保”等为主题的绘画,首先应通过相应的图片、影像、音响等带来的强烈冲击,唤起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而这些感受是建立在学生对美术作品风格及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2)有了欣赏、体验作为基础,学生的创作就能从自发的状态进入到自为的状态,学生才能发生观念上的变化,尝试运用各种视觉语言去创作。

2.设计

“为学校运动会设计班徽”的过程如下:

(1)设计定位:确定创意方向;

(2)设计构思;

(3)筛选、细化;

(4)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