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1.1 复习笔记

一、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

经济动因

a.到十五世纪中叶,由于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因此西欧商人渴望开辟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商路;

b.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易手段。《马可·波罗行记》将东方描述成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这激发了人们对东方黄金的狂热追求。

精神动力

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人文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应的是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2)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条件

航海技术的改进

a.船舶载重量增大,开始在船尾安装舵,广泛使用罗盘针,改进了三角帆,造船技术更加成熟;

b.地图绘制技术也相当发达,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a.16世纪20年代佛兰德斯和德国冶金家发展了铸炮的技术,所铸新炮能够安装在军舰上,便于操作;

b.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商业上的进步

a.采用复式簿记,使人们能在任何时候都可对于一项生意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也使经营者加强盈利意识;

b.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c.观念上的改变,经商不再被视为低级行业;

d.股份公司的出现,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冒险事业,是动员经济力量从事海外贸易的最有效工具。

专制政府的支持

a.西欧专制制度的维持需要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撑,而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

b.专制政府能够调动国家力量,成为海外扩张的坚强后盾。

(3)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前列的原因

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

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

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一种精神动力。

2地理大发现的过程

(1)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

1487年,巴托洛缪·迪亚斯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葡萄牙王命名为“好望角”;

达·伽马1497年7月8日从葡萄牙启航到1499年9月返航,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2)哥伦布航抵新大陆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第一次从西班牙启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上的圣·萨尔瓦多、古巴、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到达美洲后,建立起伊斯帕尼奥拉殖民地;

1498年和1502年分别进行了第三、四次远航,但最终没找到中国的影子。

(3)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发现提出了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的两种观念:

a.基督教国家有权力占领异教徒的国土;

b.教皇有权力决定尚未被基督教统治者所占领的土地的主权归属。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a.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等于3英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且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

b.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c.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历时三年,于1522年回到圣卢卡尔港;

麦哲伦死于干预菲律宾诸岛的内讧中:

麦哲伦远航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绕全球一周的航行。

3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1)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东方殖民帝国建立的过程

a.15世纪起,葡萄牙人就在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据点;

b.16世纪初,葡萄牙占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等地,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站;并夺取作为红海和波斯湾锁钥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以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

c.1509年,葡萄牙人击败了穆斯林舰队,确立了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

d.1511年,控制了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同时侵占了东南亚很多领土;在中国又夺取澳门,作为经营东亚贸易的中心。

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特点

a.整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

b.葡萄牙人依靠这条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在亚欧之间的畅通无阻。

人口只有200万的葡萄牙人能够入侵有高度文明的、人力物力并不匮乏的亚洲诸国的原因:

a.葡萄牙有强大的海军,特别是其战舰上的大炮及射击技术,是举世无敌的;

b.葡萄牙人善于利用印度内部的弱点。

葡萄牙人不擅长陆地作战,因而未能征服印度次大陆,只能控制沿海据点。

(2)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西班牙的征服

a.1519年至1521年,科泰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帝国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b.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的首领弗兰西斯科·皮萨罗带兵征服印加帝国,1535年,在海岸建立了利马城,作为秘鲁的首府。

c.科泰斯和皮萨罗的征服鼓舞了西班牙的冒险家们,到1550年,西班牙已征服葡属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整个中美及北美一部分土地;

d.1565年西班牙征服了佛罗里达,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西班牙杂中南美洲的统治机构

a.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最高机构是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设在西班牙本国,受国王监督;

b.在美洲殖民地置两个总督管区,即新西班牙总督管区和秘鲁总督管区。总督管区下又分设委员会管区。

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统治

a.西班牙人将印第安人等同于奴隶,征发大量印第安人,使其从事繁重的劳动;

b.实行杀鸡取卵的政策,从农业、贸易等各方面进行压榨。

4商业革命

(1)新航路的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在三个方面:

世界市场的扩大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先互相隔绝的地区联系起来,欧洲和亚非美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促进了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加;

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欧洲的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另一个经济后果。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称为“价格革命”;

白银历经地区,都会引起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等现象;

价格革命使商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这在英国成为推进圈地运动的重要动力之一。

(3)影响

资本势力的增长,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早期文艺复兴

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的先驱已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新的创作,从而揭开文艺复兴的序幕。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但丁的《神曲》,抨击教会的黑暗腐朽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要求解放思想和宽待异教;他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的《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摆脱了教会的禁欲主义的束缚,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观;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意大利的艺术也充分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人物有乔托、鲍罗·马克塞洛、安托尼欧·波莱渥洛等;

15世纪早期,意大利在建筑方面也出现了大师,主要有费利波·布鲁内列斯奇、列昂·阿尔贝蒂等。

(2)全盛期的文艺复兴

艺术家

全盛期文艺复兴的三位伟大代表都是艺术家,他们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a.达·芬奇绘画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b.米开朗基罗的成就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的高峰,他的艺术风格以豪放、刚健、雄伟的人体美为特征,他的作品有《大卫》、《摩西》、罗马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和墙壁上的祭坛画《末日的审判》、《创世纪》等;

c.拉斐尔是著名画家、建筑家。他的作品中融合了意大利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拉斐尔对17和18世纪以后的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这一画派崇尚色彩,线条次之,主要作品有《圣母升天》,但这时提香主要为上流社会创作,作品中享乐主义成分有所增长。

政治思想家

a.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重视权术,认为政治归根到底是力量的问题,在政治上不能讲道德,其《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他的政治思想将资产阶级政治的残暴、贪婪表现了出来。

b.康帕内拉

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太阳城》一书,构想了空想社会主义制度;该书所提出的民主制原则推行得不彻底,实行人祭制度和公妻制都是康帕内拉学说中的糟粕。

2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编订的希腊文本《新约》圣经及其拉丁文新译,揭示并纠正了教会通用拉丁文本圣经中的许多错误,打击了教会解释教义的权威。

伊拉斯谟的《愚颂》把“愚蠢”人格化,假“愚蠢”之口,对国王、教皇、主教、僧侣等的愚昧无知、贪婪欺诈、荒淫无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愚颂》对教会黑暗的揭露,有力地促进了路德派的宗教改革。

(2)人文主义作家

乔叟

乔叟是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驱,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的作品多反映市民的立场和情感,在人物塑造、叙事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他运用伦敦方言来写作,语言生动活泼,是英语的奠基人之一。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希望实现开明君主统治的思想。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改变了意大利的格式,按四、四、四、二编排,发展了十四行诗。

拉伯雷

拉伯雷是法国作家,其代表作《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现实讽刺小说,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拉伯雷主张个性解放,通过教育解放人的力量,依靠知识巨人改造现实社会。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唐吉诃德》,以虚构的穷乡绅唐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政治思想家

博丹

博丹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著有《国家论》。他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同时他把法治的原则纳入国家定义中。博丹的政治思想含有反封建主义的内容。他的国家主权思想也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正在形成的现实。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是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代表作《乌托邦》,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的蓝图。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却找不到实现理想的社会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

3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天文学

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兰教士,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中公开了关于地球自转一周和每年绕太阳公转的理论,推翻了中世纪以来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理论。

泰寇·布刺

泰寇·布刺是丹麦天文学家,其贡献是:根据天文观测,发现了777个恒星,制定了恒星表。他的这些观察资料成为开普勒研究的根据。

开普勒

开普勒是德意志天文学家,他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居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的规律;还发现物体围绕运转的那个中心,是一个物体,而不是一个空间点。

伽利略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理论。1609年,他借助自制望远镜发现了银河是千千万万颗单个的星球集合成的。并观察到金星的周期性的盈亏现象和月球及其他星辰的表面形态及斑点。

(2)其他自然科学

(3)科学思想家

布鲁诺

布鲁诺是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宇宙无限性和统一性的新理论以及太阳、恒星绕轴运转的猜测,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依据科学的实验。1600年他被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崇学论》和《新工具》。他重视知识,认为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有驾驭自然的能力;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这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勒内·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主要著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反对经院哲学;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在本体论上属于二元论者;观察和思考是他提出来的新的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的积极意义

a.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b.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c.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d.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还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文艺复兴的缺陷

a.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b.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了下来。

三、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是16世纪首先爆发于德国,进而席卷西欧的一次规模巨大、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

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原罪”后来发展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体系;“灵魂救赎”则成为教会控制教徒的重要工具,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权威就是靠帮助人们拯救灵魂而树立起来的;

“异端”分子的挑战首先是城市市民,后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突出表现为12、13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异端”、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运动。这些活动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2)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

罗马教廷的控制

a.教皇是教廷最高首脑,成立了“异端裁判所”以对付“异端分子”;

b.总委员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在教皇监督下制定教规;

c.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直接受罗马教廷支配,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各国教会民族化的开端

a.14、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君主专制集权有加强的趋势,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b.罗马教皇的权力在经历了“阿维农之囚”和“天主教会大分裂”后走向衰弱,为西欧各国摆脱教廷的控制创造了机会;

c.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叶,英、法、西班牙相继通过颁布法律,与教皇缔结协定等措施,限制了教皇在本国的权力,削弱了外来势力对本国的干涉。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地产,向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巧立名目,向广大居民征收各种杂税;

天主教内部,买官卖官、争权贿赂成风;以教皇为首的高级教士们生活腐化荒淫;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所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的不满是16世纪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

2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前夕的经济政治状况

15~16世纪,德国经济中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但由于它的分散性,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经济的分散性影响了政治的发展,德国名义上的“神圣罗马帝国”并不具有实际掌控力,国内各诸侯割据,皇帝有名无实;

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

农民在德国劳动者中占绝大多数,地位低下,受到的压迫最为严重。

(2)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

a.通过贿赂教皇成为美因兹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还债,负责替教皇兜售“赎罪券”;

b.1517年万圣节前夕,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a.1521年4月,罗马帝国皇帝在沃尔姆斯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理马丁•路德的问题;

b.会议最终发布《沃尔姆斯敕令》,宣布路德不受法律保护,查禁其著作。

路德教派得以传播的原因

a.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的全面支持;

b.它得到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大诸侯)的有力支持;

c.它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

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无力解决新教运动的问题;

e.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

3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1)德国农民战争

在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闵采尔的宣传和组织下,德国在1524~1525年间爆发了以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为中心的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1525年3月,起义军领袖举行集会,通过了“十二条款”的纲领,要求废除农奴制和什一税,但没有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带有妥协性;

1525年3月末,法兰克尼亚地区爆发了新的农民起义,5月,制订了“海尔布琅纲领”,又称“帝国改革纲领”,但这个纲领没有实现;

闵采儿直接领导了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这是德国农民战争的顶点,起义中缪尔豪森的平民和矿工推翻了城市贵族的统治,成立“永久会议”;

三地起义先后于1525年战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势力,从此天主教会再也不能恢复以前的地位。

(2)路德教派的确立

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一部分诸侯国已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另一些诸侯鉴于宗教改革引起了农民起义,仍坚持旧的信仰;

1529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召开。由于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会议重申1521年沃尔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教派诸侯提出抗议,此后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

1531年路德教派的君主们成立了一个互相保护的同盟,并在1546年爆发了与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双方最终在1555年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

《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4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1)慈温利

慈温利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主张教会实行共和制;

在慈温利的影响下,苏黎世及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改革引发战争,瑞士最终分裂为新教州与旧教州。

(2)加尔文

16世纪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在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基督教原理》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

“预定论”是加尔文思想的核心,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3)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1541年加尔文返回日内瓦,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教会和政府组织使得日内瓦成为了一个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既反对天主教义和罗马教廷,又迫害他所反对的教派和个人;

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广泛的传播。

5英国的宗教改革

(1)《至尊法案》

1534年,英国与罗马教廷正式决裂,英国议会之后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另一项法律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

(2)废除修道院制度

亨利八世在英国宗教改革期间所实行的措施中,废除修道院制度对后世影响较大;

亨利八世下令解散修道院,并没收财产,获得修道院土地的人们反对恢复天主教的既得利益;

(3)《三十九项信条》

伊丽莎白在位时期,英国教会在教义及实践方面最终巩固下来,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断绝关系,英国教会被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

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了《三十九项信条》,规定了教会教义,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

6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1)特兰托会议

为挽回败局,1545年到1565年间,天主教会代表在特兰托召开多次会议,着手革除天主教内部的弊端;

在信仰问题上,天主教会对新教各派寸步不让。它宣布所有的新教为异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条和仪式全部正确无误,教皇是最高权威,惟有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异端裁判所加紧活动,对异教徒实行恐怖政策。

(2)耶稣会

耶稣会的创始人为西班牙贵族军官伊格纳修·罗耀拉,耶稣会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耶稣会的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的权威,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四、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1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1)16世纪经济的发展

16世纪,法国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商人资产阶级成为重要的阶级力量;

法国原始积累的特点是国债制度和包税制度的早期发展,资产阶级从征税中渔利;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通过购买官职,以法律家和官僚的身份参加到政府机构里去。商人资产阶级与王权关系密切;

法国依然是农业国家,但这时期的农民阶级开始发生分化。

(2)专制制度的形成

15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

法王路易十一打败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消灭了勃艮第公国,进一步扫除了中央集权的障碍;

法兰西斯一世时,设立御前会议掌握行政管理大权;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加强王权;取消有自治权城市的独立地位;创建常备军;

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波伦亚条约》;注意保护法国工商业,取消部分国内关卡,统一度量衡,加速国内市场的形成。

(3)掠夺意大利的战争

法国君主利用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和各邦之间的斗争,侵略和掠夺意大利,但以缔结《卡托·坎布累齐和约》而告终;

侵占意大利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消耗了国力,法国又陷入封建混战之中。

(4)胡格诺战争

16世纪2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南部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又称胡格诺教;北方大封建贵族则信天主教,反对南方的胡格诺教贵族;

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的矛盾由教派冲突酿成争夺王权的胡格诺战争。天主教徒在王太后的策划下屠杀了2000多名胡格诺教徒,激起了胡格诺派的强烈反抗,战争比前期更加残酷;

混战的最后,胡格诺派首领波旁·亨利即位,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

1598年,亨利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胡格诺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等,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2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1)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

呢绒业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发展最快,16世纪前期掀起了以呢绒输出为中心的对外贸易高潮;

贸易范围的扩大,促进了英国商业和海上势力的迅速扩张,它与地理发现、海上劫掠、殖民地占领结合在一起,揭开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

(2)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农村发生了以“圈地”为特征的大变革,后形成圈地运动;

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革。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3)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使得固守传统经营方式的旧贵族逐渐衰落,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则开始崛起;

圈地运动也使得大批小农失去土地。

(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血腥立法

16世纪,政府颁布劳工立法,把工人工资强制压低到有利于企业主赚钱的界限内,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凯特起义

1549年由小贵族凯特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规模和影响最大。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地狂潮。

(5)专制统治·宗教改革

专制统治

a.都铎王朝从亨利七世开始就实行专制统治,禁止旧贵族蓄养家兵;

b.在中央成立受国王操纵的枢密院,特设“星室法庭”,专门惩治叛乱贵族;到了1540年,枢密院成为最高的行政机构,星室法庭成为司法组织;

c.新贵族、城市资产阶级是国王的主要依靠力量,枢密院议员从中产生,旧贵族被排斥在外;

d.治安官为地方实际统治者,由枢密院在地方乡绅中选任,协助中央统治地方;

e.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议会作用得到强化。

宗教改革

a.1533年亨利八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

b.1534年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改革教会。

c.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6)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都铎王朝为了增强国力,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限制羊毛原料和粮食出口,同时限制制成品进口;给贸易公司颁发特许状;强化海军;实行新币制,恢复货币信用。

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a.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对其劲敌西班牙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

b.1588年爆发了英西大海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彻底打败,海上实力受重创,逐步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c.大海战后,英国初步夺得了大西洋航线的控制权,为向美洲扩张开辟了道路,从此英国的殖民侵略势力逐渐向美洲渗透。

3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1)16世纪的社会经济

采掘、木材加工、制革和制陶行业发展迅速;

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孤立的格局开始被打破,莫斯科逐渐成为全公国的经济中心;

农业方面,出现了“夺地”现象,劳役地租不断扩大,农奴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2)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

1549年年初,伊凡四世召集“重臣会议”,会上一致认为必须实行改革;随即他又召开“缙绅会议”,提出社会和政治改革纲领,并宣称将编纂新的法典;

新法典于1550年颁布,规定将司法审判权和行政治理权进一步集于中央;1549年到1555年,伊凡四世根据法典精神改组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

军事方面颁布“兵役条例”,规定贵族服军役一律平等;

改革加强了沙皇的中央集权,中小贵族和城市富裕阶层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持力量。

(3)对外扩张

主要推行扩张政策,目标是扩大领土和争夺出海口。

占有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

俄国的势力向东一直延伸到了太平洋东岸;

伊凡四世发动立窝尼亚战争,引起了波兰、立陶宛、瑞典的干涉,最终俄国不但没有夺得出海口,反而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土地。

(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农民处境的恶劣

a.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伊凡四世在1581年其颁布“禁年令”;

b.1592~1593年,政府重新调查土地和人口,编制地产清册,农民一经登记属于某个贵族地主,就永远成为他的农奴;

c.1597年政府又颁布禁止农奴逃亡的法令,规定自该年起前五年之内逃亡的农奴必须返回原住地,主人对出走的农奴有追捕的权利。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引发政局动荡,各地农民纷纷起义,以波洛特尼科夫起义规模最大,但最终由于起义军成分复杂,小贵族在关键时刻倒戈而失败。

(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民军领导人在1613年2月召集缙绅会议,选举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4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工商业的发展

16世纪的西班牙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已经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毛纺织业是重要的手工行业,塞维利亚是当时呢绒工业的中心;

在商业上主要发展同美洲殖民地的贸易,但国内贸易并不发达,经济发展分散,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的落后

由于西欧对羊毛需求量的增加,在卡斯提尔高原与安达卢西亚绿色平原之间的贵族牧羊主结成强大的联盟,称“麦斯塔”生产大批羊毛,成为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农民土地则被大量占夺。

(3)王权的加强

在“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统一起来的西班牙王权并不巩固,贵族、教士和城市上层分子组成的等级议会仍然保持很大的权力;

国王查理一世即位后,排斥西班牙贵族,镇压城市公社起义,剥夺城市自治权,削弱议会权力,使得王权大大加强。

(4)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

政治上,对西班牙实行集权统治,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新教徒;

经济上,赋税沉重,为缴付战费,又大量借债,经济状况十分混乱;价格革命使其丧失了国内外市场,本国企业遭到严重摧残;西班牙经济进入萧条期;

外交上,腓力二世继续奉行霸权政策,干涉法国内战、攻打英国均以失败告终,海上力量从此一蹶不振;

尼德兰革命中,尼德兰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给了西班牙以沉重的打击,由此丧失了大国地位。

5尼德兰革命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16世纪的尼德兰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迅速,在整个欧洲尼德兰的都市化程度最高,但其主权经常受到西班牙专制王权的侵犯;

毛织和麻织业是尼德兰中世纪以来传统的手工行业,莱顿和纳尔登等城是北部重要的纺织中心。安特卫普是南部商业中心,也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贸易集散中心和金融信贷业的中心;

北部农村的封建关系已为各种半资本主义的租佃关系所取代,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农场;南部农村的封建农奴制还比较牢固。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6世纪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市民阶层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富裕的大商人资产阶级对西班牙采取妥协的态度;贵族阶层逐渐分化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维护封建制度的旧贵族。

(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

16世纪的尼德兰经济十分发达,但却处于西班牙的严密掌控之下。西班牙对尼德兰横征暴敛,设立宗教裁判所,颁布“血腥敕令”迫害清教徒。

腓力二世即位后,在经济上所推行的新政策导致经济严重受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被侵犯,成为尼德兰革命的导火线。

(4)革命的爆发

贵族同盟

贵族组成“贵族同盟”,向总督上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撤出西班牙驻军,罢免格伦维尔的职务,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尼德兰的政治形势等,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绝,这成为起义爆发的导火索。

破坏圣像运动

1566年8月11日起义爆发,天主教会成为主要打击目标。群众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和遗骨,没收教会财产,这次起义被称为“破坏圣像运动”。它是革命的开端。

除暴委员会

一批贵族反对派同政府谈判,订立协议,竭力平息群众运动的风暴,政府作出暂时让步。不久,政府率军采用残暴手段对付群众,成立“除暴委员会”。

(5)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

南方民众组建森林游击队,北方民众组建海上乞丐游击队,对总督阿尔伐的恐怖政策展开武装斗争。

1572年4月,信奉加尔文教的海上乞丐游击队攻占西兰省的布里尔城,之后起义迅速席卷北方各省。

同年7月,召开各省代表大会,奥兰治亲王被推选为荷兰、西兰总督。到1573年底,北部尼德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6)南方的斗争和根特协定

南方的斗争

1576年9月,南方的布鲁塞尔爆发了市民起义,民军攻占了国务委员会大厦,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南方的统治,政权转入三级会议手中,革命的中心也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根特协定》

1576年10月,南北双方在根特城召开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11月签订了《根特协定》,它没有提出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十八人委员会

南方三级会议同西班牙派来的新总督签订“永久敕令”,企图阻止革命。布鲁塞尔城爆发新的起义,组成“十八人委员会”,掌握了城市政权,准备以武力保卫城市政权。

(7)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成立

南北分裂

a.1579年1月6日,阿尔土瓦和海诺特两省的叛乱贵族成立“阿拉斯同盟”,撕毁根特协定,奉腓力二世为合法统治者。贵族与西班牙势力结合,改变了南方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城市革命政权先后被逐个击破。

b.1585年南方革命失败,西班牙政府重新掌握了南方政权。尼德兰南方后来形成比利时和卢森堡两个国家。

联省共和国的成立

a.1579年1月23日,北方各省和南方的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b.1581年7月2613,奥兰治亲王在海牙召集联合省代表大会,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共和国;

c.1609年4月西班牙同荷兰签订为期12年的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共和国独立。荷兰联省共和国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正式得到国际承认。

(8)尼德兰革命的评价

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尼德兰革命体现了斗争中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斗争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一度向旧势力妥协投降,革命后政权掌握在新贵族手中,这也就使得其工业资本主义很难顺利发展下去。

五、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1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1)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

宦官专政

到明朝中后期,皇帝把很多事情委派给近侍太监处理。著名宦官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人通过两厂迫害人民和官吏,还派太监充当“矿监”、“税监”,以收税的名义对全国各地进行掠夺。

内阁纷争

明太祖罢宰相不设,政务归六部长官(尚书),另设大学士数人,充当皇帝的秘书。之后大学士地位日益显贵,内阁由首辅主持,首辅位尊权重,成为各派官僚集中争夺的对象。

(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皇帝带头掠夺民田,广设皇庄。权臣亲贵也大量强占民田,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赋税、徭役和地租也不断加重。田赋增加3倍;官僚将田赋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成为高利贷盘剥的对象;

为了逃避赋税、徭役、地租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农民成为流民,甚至掀起武装反抗斗争。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6世纪左右的嘉靖、万历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出现,其中以纺织业最为明显,主要分布在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a.商品经济虽有所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且发展不平衡;

b.封建生产关系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

c.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摧残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海外贸易

明代的对外贸易,有官私两种。明朝初年,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占主要地位。中、后期,则以私人海外贸易为主。

海禁政策

a.明朝自太祖起就实行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则属于官方弘扬国威;

b.明朝的海禁政策引起了以海盗商人为主的沿海人民的激烈反抗,最终引起了“倭患”;

c.“倭患”使明朝官员认识到开放海禁的必要性,隆庆年间明朝开放海禁。

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a.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殖民者谎称商船遇到风暴,遂上岸定居。三十六年(1557),随后葡萄牙殖民者非法将澳门变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最早的一个据点;

b.天启六年(1626),西班牙占据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

c.崇祯十五年(1642),荷兰打败盘踞在台湾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台湾全岛。

(5)文化与科技

王守仁

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用以对抗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他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论。王学包涵了某些否定旧权威的意蕴,隐约含有思想解放的因素,成为明末发展起来的市民意识的前驱。

李贽

李贽是明清之际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先驱。他公开宣称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封建束缚、朦胧地要求平等和发展个性的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主要书目

a.小说类

吴承恩的《西游记》;无名作者的《金瓶梅》;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b.科技著作

第一,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药物学的巨著,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第二,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学大成的巨著。

2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应仁之乱”使室町幕府名存实亡,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守护大名在混战中崛起,在其领国内推行家臣团制,制定家法,将君主与臣属的关系和臣属应遵守的规定用法律手段固定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

16世纪40年代火枪、天主教随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火枪火炮的运用对大名巩固在领国的地位和对日后日本封建统治的不断强化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农业上统一租税,废除苛捐,开垦荒地,扩大农田,兴修水利,采用新技术,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并且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工商业方面,战国大名宣布废除“座”的垄断特权,免除工商业者的户税、徭役和关税,允许营业自由,开放市场。这些政策吸引了农村手工业者大批进入城镇,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方面,与中国、朝鲜、琉球等亚洲国家均有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发达;

城市的发展与大名们富国强兵的经济政策分不开,商业和手工业都被集中在城下町以提供军需品和生活用品,成为强化封建统治的工具。

(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

织田信长

在兼并战争中,织田信长以名古屋为根据地向外扩张,逐渐压倒其他战国大名,奠定了日本统一的基础。1573年织田信长废掉了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室町幕府灭亡。1582年织田信长自杀身亡,他的统一事业遂由其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并最后完成;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在听闻织田信长死后,迅速挥师京都,消灭叛将,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地位;对织田信长的残存势力采取打击、谈判的方式,平息了内乱;1586年丰臣秀吉任太政大臣,继续进行征服战争,至1590年基本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

(4)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建立和加强中央政府机构,强化对各地大名的控制;

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这是丰臣秀吉封建政权的根本政策。在其贯彻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检地”;

对工商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支持,废除关卡,铸造“天正大判”、“天正小判”等货币,以京都为标准统一度量衡。

(5)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

丰臣秀吉分别在1592年和1597年两次入侵朝鲜,均在中朝军队的联合抗击下战败。1598年8月丰臣秀吉抑郁而死。日军在全线撤军时,遭到朝中联合舰队的致命打击。

侵朝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援朝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这场战争也表现了朝中两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民族气概。

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战争及其失败加剧了国内矛盾。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夺取政权,于1603年自立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