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大、南开等)
- 圣才电子书
- 8024字
- 2020-12-01 15:24:01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1.名词解释:《淮南鸿烈》《咏怀八十二首》《元曲选》《弟子规》
答:《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由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且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风格铺张扬厉,极具浪漫色彩。《淮南鸿烈》保存了大量神话资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咏怀八十二首》,三国魏文学家阮籍的代表作。这八十二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阮籍政治感慨的记录。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写游仙与隐居,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诗歌尤其是五言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曲选》,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元曲选》中所收元代作品,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集中收录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众多作家的名剧,故影响很大,对元代杂剧的传播以及后世对元杂剧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具有重要的经典教育意义。
2.结合具体诗人诗作,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答: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立的高峰,对后代诗歌尤其是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两人都在诗歌的开拓创新意识方面对后代诗人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来看,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对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等影响深远。尤其是“韩孟诗派”,可以说继承发扬了李白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延续了雄放浪漫的诗歌风格,突破了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重新开创了唐诗新风尚。
①“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深受李白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影响。李白的抒情,似暴风急雨,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这是对李白抒情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②“韩孟诗派”“雄奇豪放”的风格特色深受李白歌行的影响。如韩愈的《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其酣畅淋漓,气象阔大,雄奇浪漫与李白歌行极为相近。
③李贺诗歌创作深受李白诗歌影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李白的想象,往往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贺的想象同样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陡作转折,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
④晚唐诗人杜牧的豪放诗风也深受李白影响。杜牧具有与李白相似的政治抱负和开阔的心胸,从而形成了他豪迈、爽快、明朗、劲健的诗歌风格,这在晚唐绮靡艳弱的风气中独树一帜,成为晚唐诗坛的一抹亮色。
(2)杜甫与李白相比,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更加系统具体。如果说李白主要在精神气质与浪漫风格上感染后人,那么杜甫则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等各方面都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可以模仿的范式。整个中晚唐诗坛,几乎无不受杜甫诗歌的影响。
①“元白诗派”继承了杜甫重写实、尚通俗的倾向以及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杜甫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特点,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朴实真切、浅显通俗。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则有了强烈的回响。元稹、白居易等人极力推崇杜甫写实通俗的诗歌,并依此大力创作“新乐府”,借以补察时政。可以说,“元白诗派”的创作风尚深受杜甫影响,元白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对杜甫诗歌创作的直接继承。
②韩愈、孟郊、李贺等深受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杜甫自己说:“晚节渐于诗律细。”“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有时他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显出“奇崛”的特点。杜诗还精于用字,刻画细微。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的这些特点都为韩孟等人所继承,“韩孟诗派”主张“笔补造化”即是对杜甫诗歌创作态度的继承。如孟郊组诗《秋怀十五首》中“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淡,秋露为滴沥。”(其一)“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其二)等句,以“孤”“冰”“单”“冷”等字眼突出表现了诗中的凄冷寒寂、幽僻萧索氛围。
③杜甫的“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晚唐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发扬了杜甫的“炼字”精神,形成了苦吟的创作风格。晚唐苦吟一派在音律、对偶、字句上见功夫,澄心静气地推敲锤炼,确实创造了不少佳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动静相衬,使境界更见幽迥。
④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达到了杜诗的“浑融”境界。李商隐优秀诗歌所达到的浑融境界,在艺术上可以和杜甫诗歌的浑成境界遥相呼应。王安石说:“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引)李商隐之通于杜甫,不仅得力于多方面学习,更在于其诗“秾丽之中,时带沉郁”(施补华《岘佣说诗》)。李商隐跟杜甫一样,内心深处有一股郁结很深的沉潜之气,发而为诗,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由于内在充实,通体完整,两人诗歌都达到了“浑”的境地。
总之,李白与杜甫都对中晚唐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两人不同创作风格的继承与发扬导致了不同诗歌流派的产生,中晚唐的“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之别,杜牧与李商隐之别在某些方面正可以体现李杜二人对后世诗歌发展的不同影响。
3.略谈“三言二拍”中对商人的描述以及对商人活动的描写。
答:“三言二拍”中描述了大量商人形象,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商人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的主要代表,在“三言”、“二拍”中作为正面的主人公而频频亮相,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三言二拍”中对商人的描述和大量商人形象的塑造,突出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①在“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的职业,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写到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常言”:“一品官,二品客。”客商凭着金钱的力量,已在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
②“二拍”中的重商思想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叠居奇程客得助》中写到“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人生的价值就以得利的多少来衡量。这篇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程宰与海神女结良缘、发大财的故事充分地说明了生气勃勃的商人正在取代读书仕子而成为时代的宠儿。
(2)“三言二拍”的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以往传统的观念不同,对商人活动的描写多从正面、肯定的角度进行。
①“三言”中活跃的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小商人施复等,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有时候,作品也表现了他们凭经商的智慧,掌握行情,灵活应变而获得厚利,如《徐老仆义愤成家》;有时候也透露出商业竞争的火药味和雇工剥削的血腥气,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但这一切都被作者“好人致富”的思想冲淡了。新兴商人所获之“利”都被蒙上了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
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而不是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一个破产商人出海经商而终致巨富;《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的程宰经海神指点经商之道后,以囤积居奇而暴富;《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杨氏,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侄子“大胆天下去得”,为追求巨额利润而不怕挫折,不断冒险,这些人和事都得到了作者的赞美。这种不是从道义的角度而是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去描写商人,去赞美他们的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更准确地反映了晚明商人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4.简述司马相如赋作的特点及在汉代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答: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天子游猎赋成为为汉大赋的体制规范,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成熟,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司马相如赋作的特点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这两篇赋内容相连,一贯而下,结体严谨,可作完整的一篇来看。下面就以此为代表来看司马相如赋的特点:
内容方面:
①帝国形象的塑造。赋中塑造了一个幅员极为辽阔,物质极大丰富,国势极其强大,国泰民安,崇德尚义,天下大治的盛世帝国形象。
②一统观念的弘扬。强大帝国形象的塑造正是对天下一统的颂歌。司马相如在作品中千方百计想凸显的,就是中央王朝的中心地位和绝对权威,并由此实现了对大一统观念的阐释和宣扬。
③时代精神的体现。这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也即一种国民精神。司马相如在赋中从多侧面,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处于蓬勃上升期的那种昂扬奋进、激励张扬、气势充溢、信心十足的精神风貌。
艺术成就方面:
①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子虚上林赋》总体上按时空顺序进行推移,先是写楚、齐两个诸侯王,然后重点表现天子的游猎。这中间既遵循时间推移的顺序,又有空间的依次拓展。在描写上林苑的时候,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展示各方景观,显得有条不紊。这篇作品还按照以类相缀的方式,把属于同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作者在对上林苑各种生物进行铺陈时,都是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和排列。
②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子虚、乌有和亡是公的对话,实际上是以辩难的方式进行夸张艺术的表演和比赛,总的趋势是夸张的强度越来越大,都是后者超越前者,后来者踵事增华、变本加厉,最后把夸张推到极致,使作品呈现逐步盘升的走势。
③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司马相如用大量的三言排比句式描绘天子的狩猎活动,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首开风气之先。三言句式比较短,再加上以排比的方式出现,很容易收到紧迫、急促的效果,使作品具有奔腾跳跃的气势。赋中所用的三言句,犹如刀剑之类的短兵器,轻便灵活,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出击,营造出紧张而充满动感的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作品篇幅过长而带来的沉闷感。
(2)司马相如赋作在汉代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其《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司马相如的赋作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确立了汉大赋的体制,既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成熟,同时又达到了汉赋创作的顶峰。司马相如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成为后世赋家争相效仿却又无法企及的楷模。司马相如的赋作与司马迁的《史记》同为汉代文学辉煌的标志,在汉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刘熙载评:“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简述对这评价的看法。
答:刘熙载评:“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这几句话比较恰当地点出了陆游诗平易晓畅又内涵深厚的特点。
(1)陆诗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寄寓深情
陆游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陆游多以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以质朴平易的笔法描绘日常生活,寄寓自己的深情。如临终绝笔《示儿》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金错刀行》的“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等等语言平实,却都真切地表达了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而《游山西村》则借描绘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表达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赞美;《沈园》二首则表达了对前妻的深情怀念,其中“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两句切切深情溢于言表,令人为之动容。
(2)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陆游充满雄心壮志豪迈奔放的纪梦诗神似李白,而苦闷的社会现实又让他的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兼熔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的独特诗风。但陆诗又不像李、杜诗那样雄奇莫测,陆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是七言古体也不例外。如《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故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赵翼评陆诗是“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卷六),正是指此而言。
(3)陆诗对仗工整新奇而又平易近人
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中的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刘克庄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陆诗的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乎易近人的倾向,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等。
总之,陆诗语言浅近而内蕴丰富,内容平实而章法严谨,正是“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6.诗词赏析二选一。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答:此诗又作《汉江临泛》,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途经襄阳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此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风格。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湖北、湖南等地旧属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门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以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整个画面气韵生动。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则是作者将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人王世贞评此诗颔联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可谓得之。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瞬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答:此词是辛弃疾在被劾去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丑奴儿近》,又名《丑奴儿慢》、《采桑子慢》、《愁春未醒》。此词辛弃疾自题曰“效李易安体”,是模仿李清照词风的作品。
此词上下阕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上阕头两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水林木经过了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既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又表达了风景美到无以言表的赞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青旗”几句,点出了酒店,交代了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的无聊,尤其是“无事过这一夏”一句,百无聊赖又无可奈何之感溢于言表。
下阕写午醉醒来之后看到的酒家周围的环境。“午醉”一句,同上阕“青旗”相呼应,“松窗竹户”当为酒家的景致。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萧洒脱俗,十分幽雅。这首词的上下阕在时间上有个跳跃,由“午醉”加以过渡,从而增强了上下两阕的紧密联系。“野鸟”二句,运用传统的动中取静的写法。唯其动而愈见静。辛弃疾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把酒家的环境写得十分幽静,但正是通过这“静”来反衬出他心中的不平静。“又是一般闲暇”,一个“又”字意味深长。词人以“午醉”来“无事过这一夏”本已无比闲暇,而看到悠闲飞来的野鸟,更让人平添闲暇之感,这般闲暇,倒是当喜当忧?紧接着由“野鸟”带出白鸥,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鸥盟即是隐居者与鸥为伴侣。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却怪”二句极显诙谐,旧友白鸥怎么啦?觑着词人欲下不下,若即若离。因而最后三句接着问,莫非是新来变了旧约?这三句向白鸥提问,显得十分幽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襟怀,流露出他孤独寂寞的况味。此外,这三句笔势奇矫,语极新异,令人玩味不已。
词人自谓“效李易安体”,他的“效李易安体”之作,着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的特色。词中“一瞬儿价”、“怎生”、“觑着”、“说话”等等口语的运用深得易安特色。然而,词中的诙谐幽默则是稼轩独有。词人借轻松幽默的语气、平白如话的语言,来描述淡然闲适的生活,然而词中却流露出浓浓的无可奈何与自我解嘲意味,实则是以淡景写浓愁,表达了作者被迫闲居的苦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