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18438字
- 2020-11-18 23:12:25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视频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
C.元教育学
D.教育哲学
【考点】教育学科分类。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补偿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回归教育
【考点】教育发展的特征。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近代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而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此外还有,现代教育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全民化,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
A.运算能力的培养
B.操作能力的培养
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考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案】D
【解析】这道题把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对于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还有发展成就的理解掌握程度。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分别对应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A、B选项不符合题目逻辑。
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考点】我国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我国教育方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在教育法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5《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教育,三级办学等。1993《改革发展纲要》,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这种做法属于( )。
A.二部制
B.工读制
C.复式教学
D.合作教学
【考点】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二部制也叫做“葛雷制”,是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主要是说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上午上课,另一部分学生则在体育馆等等地方活动,下午的时候再互相调换地点,这样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复式教学主要是说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年级放在一起,老师给一个年级讲完,再给另外的年级讲课。工读制,主要是说把做工和学习结合起来。合作教学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人际合作和互动。
6.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主导与辅助关系
B.领导与从属关系
C.合作与竞争关系
D.衔接与分工关系
【考点】学制基本含义。
【答案】D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这题很活,需要仔细分析,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大纲解析上面的概念。关键词是学制内容中的主语,即---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学校直接肯定是衔接关系,各类学校直接应该是分工关系。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来。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考点】课程理论和流派。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课程理论和流派。这道题是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结合。布鲁纳提出来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任何基本结构都是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表现出来,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年龄,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出来了最合适的新知识的呈现方式,那么就是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只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方式而已)。经验主义课程论是杜威提出来的,要素主义课程论是巴格莱,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是布拉梅尔德提出来的。还要分别主义者几个理论的主要的内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考点】课程类型特点。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就是考查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活动课程就是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传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活动课程的关键词是:活动教学,亲身经验,主动活动。核心课程主要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相关课程,就是说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课程不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把他们综合在一门课程当中的课程。融合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互相融合的,打破学科间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的课程的知识融合合并在一起的课程。
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作业分组制
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
D.混合能力分组制
【考点】不同形式的分组教学。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俄狄浦斯效应
C.布莱特效应
D.布朗效应
【考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基本观点的理解。美国的布莱特在进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等人在其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观点是成立的,由此将其称为布莱特效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1.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
A.教育万能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考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看题干就能发现,这道题主要是问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而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主要讲述了,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能够让国民经济和个人收入都有提高,提出这个理论就是为了让人们重视教育,让人们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教育万能论主要是说,教育是万能论代表人物爱尔维修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否定了遗传的作用,认为人的善恶,愚钝和聪明完全都是后天教育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理论是皮奥雷、多格林、戈登等人提出来的。主要是反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舒尔茨的教育水平和个人收益成正相关是不全面的,收益和所在的劳动力市场有关系,跟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又与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有关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2.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
D.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考点】泰勒课程理论基本观点。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泰勒课程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第三个问题,泰勒认为必须把学习经验结合在一起,以便形成某种连贯的教学计划。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这些经验的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13.某山区小学,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属于(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兼任教师
B.主任教师
C.级任教师
D.科任教师
【考点】不同类型老师的概念
【答案】C
【解析】考查不同类型老师概念的理解。主任教师主要是说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老师。科任老师是不做班主任,专门承担各学科教学任务的专职老师。级任教师,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的教师。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4.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 )。
A.政治教育
B.科技教育
C.艺术训练
D.军事训练
【考点】墨家教育内容特色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墨家教育主张,墨家教育内容特色掌握程度。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最有特点的就是科技教育,主张以科学原理和实用技术来让“兼士”获得实际的本领,而且墨家在机械制造、数学、光学,声学力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墨家排斥乐教,认为其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消磨人的意志,所以提倡实际的科技教育,而且,墨家的培养思维能力也是非常有特色。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5.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衡》
D.《白鹿洞书院揭示》
【考点】儒家经典教育语录。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经典教育语录的熟悉掌握程度。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到出了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为学之序就是上面所说的,学、问、思、辨、行。这道题的陷阱就在“出自”二字上,这个为学之序是出自《中庸》,是中庸所划分的学习过程,《大学》主要讲了三纲领八条目。
16.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设置博士
B.守师法家法
C.建立察举制
D.创办太学
【考点】中国教育制度。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掌握了解程度。这道题很多人都会选A,原因是没有彻底理解四个字,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施教机构系统和管理系统。博士在汉代是指太学的正式教师。所以,只是设置博士是肯定不能标志一个教育制度的形成的,肯定是创办了公办学校才能标志教育制度的建立。太学,是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是三大文教政策之一,其他两项分别是,独尊儒术,重视选士。其实就是:重儒,育士,选士。而建立察举制度就是建立了一个考试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
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帖经和诗赋
B.墨义和策论
C.策论和诗赋
D.经义和帖经
【考点】科举考试考试方法的变更情况。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科举考试考试方法的变更情况掌握的程度。唐朝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但是后来在北宋三次兴学中,第一次庆历兴学中,改革了科举考试,罢帖经和墨义。所以,我们可以排除ABD。还有在清末新政的时候,废八股,改试策论。也可以知道策论是肯定有的,诗赋一直都是非常受重视的。
18.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
A.理学书院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B.实学书院
C.制艺书院
D.考据书院
【考点】颜元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颜元教育思想的掌握和对漳南书院的掌握。颜元和黄宗羲是在程朱理学之后,对程朱理学进行批判的教育家。对他的思想有了解,就肯定可以立刻排除A,颜元主张教育要培养实用的人才,而且他的书院分为六斋,分别是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其中,理学斋和帖括斋学习程朱理学和八股文,其他四斋都是属于实学的内容,而且即使学习程朱理学和八股文也是作为反面来学习的,所以,整个书院的性质就是实学书院。
19.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考点】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
【答案】A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的重要举措的掌握程度。近代,帝国主义通过教会学校对华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加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是拯救中国的手段,所以,对中国的教育主权不断的重视。起因于教会学校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许多学生退学表示抗议,得到很多人支持。运动不断扩大。其中,中华教育社与1924年7月召开的年会上讨论了余家菊提议的《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同一年10月召开的年会上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取缔外国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两个议案。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
20.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
A.科学化
B.集权化
C.学术化
D.法制化
【考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教育行政制度改革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掌握程度。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仿照法国教育行政模式,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蔡元培以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取代了原来的的教育行政制度,目的是希望中国的教育更加学术化,但两年后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就被废除,因为这样的行政制度的改革没有达到教育行政学术化的要求,反而使教育学术官僚化了。蔡元培首次提倡行政、学术一体化,以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理论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
B.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考点】洋务学堂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学堂的特点的掌握程度,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题。洋务学堂的特点是:培养目标--培养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教学内容--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下,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教学方法—-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
22.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考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
B.群众教育第一
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D.生产教育第一
【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特点。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特点的掌握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执行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教育政策,把教育事业作为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指导下,将干部的教育工作作为根据地教育的重点。
24.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体育馆
B.埃弗比
C.体操学校
D.角力学校
【考点】古代斯巴达教育机构名称及其教育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斯巴达教育机构名称及其教育特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古代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但是斯巴达人更注重军事训练,而雅典更注重的是文化教育。在斯巴达,男孩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训练营--埃弗比,进行两年的正规的军事训练。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25.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论雄辩家》
C.《忏悔录》
D.《论灵魂》
【考点】西塞罗的教育学著作。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西塞罗的教育学著作的了解,算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也提醒了大家,著作一定记得准确。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的教育学著作是《论雄辩家》;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也叫做《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帝国后期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著作是《忏悔录》(卢梭的自传体小说也叫做《忏悔录》),《论灵魂》是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26.19世纪3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兴办(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公立小学
B.公立中学
C.公立职业学校
D.州立大学
【考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熟悉程度。这道题的关键点在时间,19世纪30年代,在这个时间,是贺拉斯曼和巴德纳等人倡导开展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时间,他们主张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公立中学是在南北战争后(1861-1865)被决定在各地设立的,特别是在1874年卡拉马祖案后,公立中学迅速发展。所以,这道题选A,而不选B。公立学校运动主要就是讲公立小学和公立中学。而州立大学是高等教育里面的一个变化,不符合题意。
27.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考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理解掌握程度。夸美纽斯提出来学校应该分为: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适应自然的教育就是从春天开始,就是儿童时期去读的母育学校。
28.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洛克
C.斯宾塞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D.赫胥黎
【考点】斯宾塞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了解和对其他古典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这道题也算是比较简单的。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兵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洛克的“绅士教育”这样的传统教育,强调科学知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要求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为“实在的,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29.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帝国大学
B.教育部
C.大学区
D.索邦大学
【考点】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确立的过程的掌握程度。拿破仑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在全国统一贯彻帝国教育法令,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1808年,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首脑称作“大学总监”,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同时,将全国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在中央集权下,法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未经帝国大学总监允许,不得开办。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中央集权式管理,和确立标志。大学区只是中央式管理体制确立后所设立的一部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 )。
A.拉伊
B.凯兴斯泰纳
C.蒙台梭利
D.克里斯曼
【考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的了解掌握程度,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凯兴斯泰纳,他认为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又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他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教育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他们是三位一体的。梅伊曼和拉伊是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感官教育、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的关系是非常有特色的,蒙台梭利还要联想对比下福禄培尔。克里斯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儿童学的倡导者。
31.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学制令》
B.《大学令》
C.《产业教育振兴法》
D.《教育基本法》
【考点】日本教育法案。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32.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斯宾斯报告》
B.《哈多报告》
C.《雷沃休姆报告》
D.《诺伍德报告》
【考点】英国的教育法案。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英国的教育法案的掌握程度。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就是《哈多报告》,这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报告,即《斯宾斯报告》,该报告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发展成为了三轨,使得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至此“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已经为公众所接受。1943年,英国又提出了论证不同儿童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德报告》。1981-1983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的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3.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的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反省思维
B.情境思维
C.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
【考点】杜威教育思想和“思维五步法”。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杜威教育思想和“思维五步法”的理解掌握程度。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方法的运用和检验。其实,“思维五步法”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思考,从而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解答问题,杜威将这种思维称为反省思维。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考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理解最近发展区为一座桥,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桥的一边,要走到另外一边去,而A是说达到的水平,是过去时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最近发展区是将来时,A错误.B选项,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这个又太广泛了,凡是未来时的水平都是超出目前水平的,但是却只有跟现在最靠近的才是最近发展区,所以,B错误。C选项是正确,正处于掌握边缘,说明是离现在最近的将来时的那个桥,C正确。D需要在下一个阶段达到这个显然是度过最近发展区之后的那个水平,所以,不是最近发展区的范畴,所以,也是错误的。
35.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考点】不同的认知方式。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的认知方式的掌握理解程度。分类标准不同,则认知方式不同,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影响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根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从这道题的题目可以看出来,考查的既不是是否受环境影响也不是信息加工的深度而是认知的速度,题干表明说的是认知速度比较慢的用更多时间思考的,所以,排除ABC。
36.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
B.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
C.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考点】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特点。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特点的区别不同处的掌握情况。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内部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等特点。运动技能又叫做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37.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掌握目标
B.学习目标
C.任务目标
D.表现目标
【考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38.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学习准备
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
D.思维阻抑
【考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中的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理解掌握程度。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惯常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39.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考点】检索文献方法。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检索文献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顺查法:是按照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由近及远,有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和新课题的研究。引文查找法:是以已经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综合查找法:是综合上述方法以达到检索的目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0.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应当避免使用(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全称肯定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考点】教育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简单明了,明确具体。研究假设要以陈述句形式提出,不能用问句或者含糊不清的陈述不清的陈述句形式。研究假设还应该简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做到言简意赅。而且研究假设中的变量是可以操作和测量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可检验的。
41.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考点】教育观察基本类型。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教育观察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不用的分类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而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根据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观察而言的,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2.在测量调查中,用“1”代表男性,用“2”代表女性。这一测量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考点】测量调查类型。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测量调查类型的理解掌握程度。定名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在这个测量水平上,数字仅是代表或者表示事物,而无人和数量大小的含义。定序测量:是比定名测量高一级的水平,量表中的数据已经有了数量大小的含义,在顺序量表中,数字仅仅表示等级或者书序位置。定距测量:数字不仅可以按大小进行排列,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也就是有相等单位。由于等距量表中的数字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比率测量: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它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因此,等比量表中的数字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这道题可以看到,“1”“2”只是起到一个区分的作用,没有任何有关顺序,距离,比率的关系。
43.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它的提出者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勒温
B.萧恩
C.斯腾豪斯
D.凯米斯
【考点】教育行动研究基本观点。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教育行动研究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将行动研究视作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44.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完全正相关的相关系数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0.01
B.0.05
C.1.00
D.2.00
【考点】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相关系数。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中的相关系数的理解掌程度。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到+1,数值前面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相关系数的值表示相关强度,相关系数为0时,称为零相关,即毫无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即完全正相关,表示两列变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相关系数为—1时,即完全负相关,表示两列变量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
45.撰写学术论文时,把论点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逐步展开,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平列分论式
B.平列层递式
C.层递推论式
D.层递平列式
【考点】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结构安排。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结构安排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般有平列分论式,层递推论式和平列层递结合式等类型。平列分论式,即围绕课题的中心论点设立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是垂直关系,分别论证中心论点,而各个分论点之间则呈平列关系;层递推论式,即把论点分为若干个层次,论证时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中各层次之间呈递进关系;平列层递结合式则是综合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来论证。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正确。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学生的需要与特点。
(3)教师的教学经验。
(4)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条件。
(5)教学的其他实际需要和特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答:(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2)基本内容
①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②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③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下述材料,评析论者的教育目的观,并联系实际论述这种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现在教育上的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做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别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把教育看作为将来作预备,错误不在强调为未来的需要作预备,而在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为不断发展的生活作预备的需要是巨大的,因此,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这是绝对重要的。于是,随着现在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未来,未来也就被照顾到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材料阐述的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
(2)“教育适应生活说”针对的是“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后者主张,教育建立在儿童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基础上,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前者批评这种观点错误地以准备未来作为儿童当下学习的主要动力,主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教育应以现在为目的,使儿童主动参与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3)“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合理之处在于,将生活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避免把人生机械地分为准备阶段和生活阶段,关注儿童当下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通过主动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来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这种教育目的观进行的教育改革尝试,曾经导致儿童习得的经验缺乏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4)结合学校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等,论述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兼顾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的观点。
55.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赫尔巴特的兴趣观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特性,并具有道德的力量。他把人类所具有的多方面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类的兴趣和同情类的兴趣;把兴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
(2)兴趣观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①培养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是赫尔巴特为教学所确立的直接的、近期的目的,教学又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②兴趣观是赫尔巴特设置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根据经验类的兴趣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类的兴趣设置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课程。
③兴趣观是赫尔巴特确立教学形式阶段的重要依据。兴趣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教学进程之中:在教学的明了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注意;在教学的联合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在教学的系统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探求;在教学的方法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行动。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影响因素
①概念的性质: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②学生的特性: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
(2)教学策略
①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②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
③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
④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最好选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其格式为:
理由:这100名学生在小学里均未学过英语,无法进行前测;根据题意只能用真实验设计,而不能用前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2)可以采用等组法中的“随机分派”方式,将100名学生分成品质均等的两个班;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实验班和控制班。
(3)优点:由于进行了等组化处理,且不存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同时这种实验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有效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内在效度较高;不进行前测,也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个别学生有可能自学过英语,由于没有前测,这一情况带来的差异不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