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3.1  复习笔记

一、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至17世纪初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此时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但封建的生产关系还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要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文艺复兴就是反封建的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2.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要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并提出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用人性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2)对人文主义的评价

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

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宣扬的自由、幸福、平等,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个人的自由、幸福、平等,而这些又都是建筑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掠夺之上的。

3.这一时期文学的特性

(1)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但多限于道德方面。

(2)这一时期的文学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对社会现实有广阔的反映,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在忠实于现实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为形象的夸张、抒情的气氛、对乌托邦未来的向往等。

在人物塑造上达到新的高度,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其中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就是两个最著名的典型。

(3)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学诞生的时期。使用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学先后建立了起来,有的国家还产生了本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二、意大利文学

彼特拉克和薄迦丘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

1.彼特拉克的《歌集》

他的抒情诗发展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风格,赞美了劳拉形态的美和精神的美,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表达以个人爱情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薄迦丘的《十日谈》

(1)作者揭露了封建贵族的罪恶,抨击了教会的腐化和教士的荒淫,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及禁欲主义道德观。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系列新兴资产者的形象,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赞美青年男女的爱情。但是,小说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却又宣扬了一些享乐主义。

(2)小说集广泛地反映出l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并利用框形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欧洲后来的小说以很大的影响。

(3)小说文笔精练,语言丰富,善于刻画心理、描绘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并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阿里奥斯托和塔索

(1)15世纪中叶以后,意大利出现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一时期,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著名作家是阿里奥斯托和塔索。

(2)阿里奥斯托的传奇体长诗《疯狂的罗兰》,嘲讽离奇的骑士冒险,歌颂爱情和忠贞、勇敢、牺牲的精神,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他也抨击外来的侵略和诸侯割据,呼吁国家统一。

(3)塔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代表作《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表现爱情对信仰的胜利,歌颂现世生活的欢乐,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但诗中赞美十字军的功绩,歌颂宗教信仰的力量,也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

三、德国文学

1.人文主义代表作家

德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是埃拉斯慕斯的著名讽刺作品《愚蠢颂》和乌利希·冯·胡登的《蒙昧者书简》第二部。前者通过“愚蠢”这个人物的自白,揭露僧侣的虚伪和迷信,抨击诸侯之间的内战,后者则尖锐地批判了整个教会。

2.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他用德国人民的语言翻译《圣经》,对于德国语言的统一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并奠定了德国文学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肯定他对德国文学的贡献,说他“不但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

3.民间文学

《梯尔·厄伦史皮格尔》和《浮士德博士传》为民间文学的代表。

四、法国文学

1.法国文学概况

16世纪的法国已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地位巩固,是西欧最大的君主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由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是人文主义文学在法国最杰出的代表。

2.七星社

(1)七星社对法国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对民族诗歌的建立上。杜·贝雷起草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他们的宣言书。

(2)龙沙是七星社的最杰出的诗人,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其作《十四行·致海伦》构思新颖,想像丰富,是他爱情诗中的珍品。

(3)蒙田是16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3卷。内容包罗万象,行文旁征博引,语言平易流畅,对同时代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培根以及17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西班牙文学

1.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产生了流浪汉小说。这类小说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城市平民的眼光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其出版后,仿作较多,对欧洲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洛佩·德·维加的民族戏剧

(1)他主张戏剧应当满足当代观众的要求,并认为戏剧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应将“悲剧和喜剧夹杂在一起”,而且他还很重视情节安排的技巧。

(2)他的创作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爱情自由的;一类是写社会政治问题的,揭露暴君的罪恶,歌颂开明君主。《羊泉村》是维加的代表作。

(3)维加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对l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戏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塞万提斯称他是“大自然的奇迹”。

3.《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六、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顶峰。早在14世纪,英国就产生了人文主义作家。l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繁荣时期。

1.《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利·乔叟,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生动活泼的伦敦方言,幽默讽刺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出l4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同时表达了作者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人文主义观点,但也流露了消极容忍的人生哲学。

2.《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揭露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认为社会罪恶的原因在于私有制度。书中还描绘了一个名叫“乌托邦”的理想社会。这部小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著作之一。

3.斯宾塞的《仙后》

斯宾塞的代表作是《仙后》。由于技巧上的成熟,斯宾塞被称为“诗人的诗人”,但辞藻过分堆砌,缺乏朴素自然的美。

4.“大学才子”派

(1)l6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戏剧进入繁荣时期。一群中产阶级出身、在大学念过书的作家们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为“大学才子”派。

(2)约翰·李利的《攸福斯》,文体华丽,对当时的文学风尚发生过较大影响。他的晚期喜剧《班贝老大娘》,保留了英国民间喜剧的传统。

(3)罗伯特·格林,是英国人文主义戏剧中民主倾向的代表。

(4)罗伯特·格林,他以本国历史和民间传说为素材写成的剧本,对英国喜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作有《僧人培根与僧人班格》、《威克菲尔的护林人》。

(5)托玛斯·基德的杰作《西班牙悲剧》,是“流血悲剧”的范例,对莎士比亚影响很大。

(6)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处女作《帖木儿》表现出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征服世界的进取精神。

5.莎士比亚

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

七、拉伯雷

1.生平和创作

(1)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被称为人文主义“巨人”。

(2)l532年,他在一本名为《伟大而高大的巨人高康大的伟大而珍贵的大事记》的民间故事的启发下,写出了《巨人传》的第二部分:《伟大的巨人高康大之子,狄波索德王、大名鼎鼎的庞大固埃的恐怖而骇人听闻的事实和业迹》。两年后发表的小说的第一部《高康大》(1534)。1546年,他发表了第三部《善良的庞大固埃英勇言行录》。《巨人传》第四部初版于1549年,后经补充,于1552年再版。第五部是在作家去世后的1564年出版的。

2.《巨人传》

《巨人传》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作,法国长篇小说的发端。

(1)人文主义内涵

拉伯雷的这部巨著,以神话般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拉伯雷在小说中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显示了作家学识的渊博,强烈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冲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切愿望,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2)庞大固埃主义

《巨人传》中乐天、达观的“庞大固埃主义”是16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勇于进取,不畏险途,对本阶级的力量和未来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的反映。

(3)艺术特色

拉伯雷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多棱镜的形式映出了l6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大千世界,传达了新时代的信息。

《巨人传》在形式结构上、人物塑造上虽然未脱脸谱化、类型化的窠臼,但是拉伯雷以人文主义精神统辖,给大部分人物和故事都赋予了程度深浅不一的象征意义和思想内涵,又用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活动贯穿起来,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体,开创了通俗小说形式的先河。

拉伯雷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民间文学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人、事、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放大,冷嘲热讽,寓庄于谐,对反动腐朽的事物鞭辟入里,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拉伯雷以市民语言为基础,大量吸收俗语、俚语、行话,又融进了民间故事中寓意、象征的手法,使他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流畅,丰富多彩,自成一格,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4)评价

拉伯雷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都产生过有益的影响。

八、塞万提斯

1.生平和创作

(1)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2)《奴曼西亚》充分体现了西班牙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性格,堪称当时最成功的剧本之一。

(3)《惩恶扬善故事集》是西班牙文学中第一部完全摆脱意大利短篇小说影响的富有独创性的杰作。

(4)长诗《巴那索神山瞻礼记》,以浪漫主义笔调叙述作者的一次“梦游”,作者在诗里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理论。

(5)《幕间短剧》,是一种继承了民间喜剧传统的短小精悍的社会剧,同样有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2.《堂吉诃德》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讽刺杰作。

(1)作品简介

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冷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游侠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以犀利的讽刺笔锋对日趋没落的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骂,对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

(2)人物分析

堂吉诃德

a.15、16世纪曾经辉煌一时的西班牙成了时代的落伍者,从而激起了人们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此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堂吉诃德。

b.随着封建经济的解体和火枪在军事上的运用,骑士道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生活在资本主义业已兴起的时代的堂吉诃德却要恢复这种过时的东西,而且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形成了堂吉诃德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悲剧性。

c.堂吉诃德的复杂、丰富、多方面的性格,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在堂吉诃德形象中,既有作家否定的批判的东西,又有作家肯定的理想的东西。在《堂吉诃德》中,作者虽然嘲笑骑士制度,却又赞美理想化的骑士精神;痛斥种种罪恶现象,但又把许多社会问题归结到抽象的道德上去。这正是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人文主义弱点的反映。

桑丘·潘沙

a.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是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主仆二人。一个是狂热的骑士,一个是冷静的村夫;一个耽于幻想,一个讲求实际;一个在虚幻中遨游,一个脚踏实地求生存。一主一仆,相反相成,相映成趣。

b.桑丘的特点是讲求实际、头脑清醒、生性机敏、有衡量得失的聪明,而他眼光短浅、愚昧、轻信、狭隘自私的缺点,在跟随主人游侠过程中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在桑丘身上逐渐放出光辉。

(3)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小说中占统治地位。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描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他在作品中对西班牙的社会世态、人情习俗、当代重大的事件都作了反映。

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以多重讽刺视角描写生活和塑造人物,并在许多地方故意引用骑士小说中的装腔作势的词语和实际情况对比,造成极不协调的对照,从而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塞万提斯借用骑士小说这种体裁,时而针砭时弊,时而描绘滑稽荒诞的游侠行径,时而热情歌颂,时而冷嘲热讽,使这种体裁具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同时他还戏拟骑士小说的写法和口吻,形成其叙述的语言和基调。

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两个不朽的典型,完成了小说艺术上的改革。

(4)评价

塞万提斯可以说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堂吉诃德》不仅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而且对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九、莎士比亚的创作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的作品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早期(1590~1600)

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历史剧9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喜剧l0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等悲剧3部。

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正当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士比亚这时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就决定了他的早期创作充满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

(1)历史剧

莎士比亚早期的历史剧取材于13世纪初到l5世纪末的英国史实,鲜明地表达出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反对封建诸侯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他的优秀历史剧中,莎士比亚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众多的人物和广阔的场面,再现出l4、15世纪的英国历史和当时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

福斯塔夫是《亨利四世》中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恩格斯认为莎士比亚创作出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并把描写这个背景看作是作品“莎士比亚化”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2)喜剧

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主要是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像的剧作之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剧中莎士比亚肯定并赞美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塑造是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他不仅是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而且也是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抒情喜剧的代表作。情节生动丰富,富于生活气息,思想更加成熟,既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又嘲笑了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第十二夜》),同时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行为(《无事生非》)。

(3)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

2.中期(1601~1607)

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莎士比亚一共创作了7部悲剧,除了《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以外,还包括《雅典的泰门》等。同时他还创作了《一报还一报》等喜剧4部。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化起来。政治的腐败和繁重的剥削引起城乡广大人民的不满。这时,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深感到现实的发展和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揭露批判的力量加强了,剧作的情调和风格也发生变化,带上了悲愤沉郁的色彩。

(1)悲剧

《奥瑟罗》

作者通过伊阿古这个形象,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与此同时,他在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李尔王》

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悲剧指出,在早期资本主义关系中,封建的人伦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那种见利忘义的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他提出同情、仁爱、真诚等人文主义原则来同丑恶的现实相对立,表达出他对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

《麦克白》

这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阴沉可怕的一部。剧中刻画出麦克白夫妇这一对野心家的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雅典的泰门》

在这部悲剧里,通过一个慷慨好客的富豪,由于钱财散尽,亲友纷纷散去的情节,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2)创作上的成熟

从思想上看,这些悲剧对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有了更广泛的反映,不仅对封建宫廷的揭露加深了,而且对资产阶级的“金钱万能”和极端个人主义也进行了批判,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两种敌对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

从艺术上看,他把悲剧主人公放到这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和斗争之中,让他们经受尖锐的内心斗争。这样,就使得他们的性格不但具有鲜明的特征,而且随同外部世界的冲突而有所发展。

在情节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这些悲剧都达到了更高水平。

3.后期(1608~1612)

可称为传奇剧时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更加强大,他们同王室之间的冲突也更加直接和尖锐。戏剧界出现迎合宫廷趣味的贵族流派。面对这一更加尖锐的斗争形势,莎士比亚退居故乡的田园,从事传奇剧的写作。他的4部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促使坏人悔改。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莎士比亚在剧中肯定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并通过普洛斯彼罗的形象,着重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宣扬了人性善良,改恶从善的思想。

十、《哈姆莱特》

悲剧《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莱特的形象也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1.人物分析

(1)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出身王室,却在大学里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他同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可是戏中一个人文主义者所有的宝贵的生活理想,都开始破灭了,并以悲剧告终。

(2)哈姆莱特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极其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暴力,不相信群众,只是孤军奋战,终于抱恨死去。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还缺乏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

2.艺术特色

(1)情节的丰富性

莎士比亚很注意情节的安排,《哈姆莱特》中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而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的爱情;写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的友谊以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还写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哈姆莱特》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一一展现。

(2)悲喜剧的融合

莎士比亚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突破古典戏剧的清规戒律,这种“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称道的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之一”。

(3)人物性格的独特刻画

悲剧中虽然人物众多,但莎士比亚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使其各具性格特点。如克劳狄斯阴险狠毒,笑里藏刀。哈姆莱特同这样一个难于对付的笑面虎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才显示出他复仇任务的艰巨。于是不但装疯、“戏中戏”等安排有了情节上的必要,而且主人公的犹豫、拖延也才有了客观的根据。

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独白”这一传统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得他的性格更加深刻和丰富。剧中主人公的重要独白共有六次之多,有的戏剧性强,有的富于哲理,但都有助于揭示性格。特别是“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不仅本身是一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也是理解主人公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钥匙。

(4)语言的大师

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了散文、有韵诗和抒情歌谣等,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莎士比亚按照人物的身份与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同是一个哈姆莱特,装疯时的语言与平时的也各不同。

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