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色列:以高校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约60%的国土被荒漠覆盖,自然环境恶劣。2016年其人口总数仅855万,尚不及同时期我国北京人口总数的一半。然而,以色列2016年的人均GDP达37293美元,人均风险投资位列世界第一。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此的发展奇迹,与以色列的“科技立国”理念是分不开的。

从1948年宣布独立至今,短短70年间,以色列就从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成长为现如今与美国硅谷齐名的全球创新中心。其中科技服务业为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而以色列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是充满以色列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传统的产学研相结合,是指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上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而在以色列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同时扮演了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这三种角色,成为以色列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一、高校成为以色列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中心

在以色列,高校通常承担了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除了教书育人和授予学位之外,以色列的高校承担了各学科的基础研究任务,多所学校都拥有诺贝尔奖获奖者,科研能力和效率都十分突出。同时,高校与企业联系十分密切,著名高校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科技转移机构或者孵化器,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企业的角色。在产学研融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中,高校成为以色列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中心。

(一)人才培养独具特色

在以色列,高等教育机构由四个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部分构成。第一种是大学,以色列的大学数量很少,但都是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例如,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工科院校之一,被誉为“以色列的麻省理工”,迄今为止有三名学院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第二种是地区性学院,这些学院大多由各大学建立,旨在为住所远离大学的学生提供便利。这种学院一般由高等教育理事会提供教学大纲,由主办大学提供学术上的支持,相当于大学在各地区的分校。第三种是开放性大学,这些大学的办学方式灵活,学生主要通过远程方式进行自学,学校考试后授予相应学位。其中的特拉维夫开放大学,甚至专门为那些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的中学生设立了特别专业,使其可以获得数学学士学位。第四种是国外大学,此类学校一般是国外大学在以色列的分校,是国外教育理念与以色列当地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对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四种构成一起组成了以色列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受到合适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国民素质,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分注重科技研发

作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中心,以色列的高校在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兼顾科研。据统计,以色列的高校承担了全国30%以上的科技研发工作,约有21%的本科生和50%的博士生在校内从事研发工作。在高校的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对于研发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十分看重,这也为以色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以色列是世界上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这与以色列高校注重与产业界的联系和融合是分不开的。在以色列的著名高校旁,往往聚集着诸多企业,在大学周边形成了高科技园区。这些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充分实践;另一方面,高校为企业提供诸多具有市场价值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中,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所属的魏茨曼科学工业园、特拉维夫大学与特拉维夫市合办的阿蒂迪姆科学园、希伯来大学所属的哈尔瞿茨维姆科学工业园等都已成为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摇篮。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以色列高校都有自己的科技转移机构或者孵化器,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运作、知识产权以及法律在内的全方位科技服务,它们通过转让、入股等方式保证创新技术的长期收益,每年都可以将上百件学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进行及时转化,实现项目的技术转换效益,所得的资金又流回到高校与科研人员手中,促进了新一轮的研发创新。例如,拉模特公司是特拉维夫大学于1973年成立的独资子公司,该公司作为特拉维夫大学的技术专业机构,专门负责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商业化。希伯来大学成立的伊瑟姆研究开发公司专门负责管理学校的专利,向潜在的商业伙伴推荐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催生新创科技企业,并在这些企业的起步阶段向其提供管理协助,对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多因素助推以色列高校发展

以色列高校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形成的。其中,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高素质的学生队伍成为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亮点。

(一)政府大力支持高校科技创新

一个国家教育环境的好坏与政府是分不开的。在以色列,政府支持高校创新,在资金、法律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资金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色列就对国家教育方针进行调整,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几十年间,以色列的教育投入仅次于国防预算,政府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8%以上,其投入在发达国家中也位于前列。在《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以色列政府计划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投入,拿出20亿谢克尔增加高校科研创新的预算。

在法律政策方面,以色列通过立法全面推进教育的发展。在建国第二年,以色列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不管性别、民族,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大大提高了以色列的儿童入学率。1953年,以色列又颁布了《国家教育法》,解决了一直以来政党干预教育的问题,保证了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上述两部法律的颁布使得基础教育在以色列大范围普及,大大提高了以色列的人口素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其后,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的立法——《高等教育理事会法》颁布,该法律对以色列高等教育理事会的权限、责任和组成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理事会是高等教育的监管机构,其职能是促进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发展,发展科学研究,代表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并批准其成立,促进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赋予被批准的高校授予学位的权利,就高校的开办和维护发放许可证,就高校在科研领域的改进提出意见。但是,理事会不能干涉高校的内部事务,给予了高校行政和学术自由。

(二)社会各界参与以色列高校建设

以色列的高等学校虽然是政府拨款的教育机构,但政府每年的投入仅占学校支出的六成左右,剩余部分都是由学校自行筹措的教育基金补足。重视教育是犹太文化的历史传统,成功的商业人士、社会组织和海外犹太人为以色列的高校发展捐献资金的事情十分常见。同时,以色列的高校还与海外科研组织有着密切联系,高校通过科研立项从海外科研项目中获取了大量经费,特拉维夫大学仅2003年一年就从欧洲可持续研究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中获取了300万欧元的经费。

作为一个拥有大量移民的国家,大批高技术移民给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这些移民大多是过去居住在苏联的犹太人,他们在移民前多数从事技术密集型行业。被以色列移民吸收部认定为科学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的犹太移民超过13万人。在定居以色列后,部分高学历移民进入高校,极大地补充了以色列的高校教师队伍。

(三)高素质的学生队伍

前文已经提到,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得以色列的人口素质大大提高。除此之外,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以色列的兵役制度对其高校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等教育结束以后,以色列学生通常要进入国防军服役。服役期间,士兵不仅要进行军事训练,还会对军事设备、仪器进行操作,学习包括无线电、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等现代军事知识。体力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现代军事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进入学校后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服完兵役后,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在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

据统计,几乎每一个以色列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曾参与过企业项目或者自主创业。学生的高素质,不仅使得以色列高等教育成果丰硕,也为以色列的科技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