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的品牌:数字营销传播金奖案例2017
- 谷虹主编
- 1790字
- 2025-04-19 01:11:26
第一章 交互展示
001 宜家用手机好好吃饭
标签:事件营销、概念商品
案例卡片
案例名称:宜家:用手机好好吃饭
广告主:宜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主创公司:台北奥美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2016艾菲奖—家电与家居用品类—金奖

背景与挑战
近年来,全球零售业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中国零售业更是在成本增长、电商冲击等大环境下转向低迷。在零售业低迷的环境下,宜家的定位已不只是做家具产业的巨头,而是希望转变为聚客能力更强的集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宜家注意到美食和烹饪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分量——吃饭不仅是生理需要,更是情感沟通的载体和方式,因此以情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
目标与洞察
宜家希望通过食物引发更多人对家庭关系的关注,以及引导人们进行社交。为了了解中国家庭的烹饪与用餐习惯,宜家走访了我国五大城市。通过倾听和分析消费者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宜家总结了不同生活状态的家庭的烹饪与用餐习惯,并从中发现了中国家庭对于厨房及餐厅的重视和需求。
宜家发现,台湾人不擅长情感表达,但喜欢通过吃来联络感情,而手机却成为现代餐桌气氛的杀手。大家同在一桌吃饭,目光却各自锁在眼前的荧幕,热络的对话越来越少,用餐气氛越来越冷淡,就像那句网络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我坐在烧烤店里撸串,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基于这样的洞察,宜家设计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好好吃饭桌”,唯有将手机放在桌上,才能启动电能给锅加热,将吃饭时玩手机的问题巧妙化解。
策略与创意
“好好吃饭桌”这个概念产品关注人的情感诉求,巧妙地化解了科技与生活的冲突。它的灵感来自宜家的线下调研,它敏锐地捕捉到手机对人们聚餐氛围的破坏效果,也巧妙地用技术化解了此弊病。宜家采取线上广告搭配线下体验的宣传策略,先以TVC(电视广告影片)在网上扩散“好好吃饭桌”的创意广告,积聚了一定人气之后开展线下活动,并以拍摄记录活动现场顾客的自然反应和体验评价,制作成反馈视频,在网上引发新一轮的传播,持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总体而言,宜家就“好好吃饭桌”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在目标消费群体中以及各大媒体平台形成热烈讨论,达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执行与表现
1.推出首支预热TVC,引起社会热议
宜家首先推出了一支33秒的TVC广告作为预热,广告夸张地再现人们吃饭前刷手机的情景,从而凸显“好好吃饭桌”的功能;“用心,让家更有味道”的广告主题则展现了宜家此次活动的核心主张。

2.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分享,话题进一步发酵
TVC推出后便在各社交网站上引发广泛的讨论,网友们纷纷转发相关话题帖并表示想要这款桌子,Facebook上宜家粉丝团的账号互动率更是达到了史上最高。
3.打造实际产品,在社群上开放预约
经过四周时间TVC的热度积聚,宜家终于在社群上开放“好好吃饭桌”的预约体验机会,消费者争相预约体验机会。消费者体验时的自然反应也被摄录下来,被剪辑成第二个宣传视频,引发第二轮传播的高潮。(扫码观看视频)

效果与评价
获得了很大的参与量、话题量:“好好吃饭桌”的推广成为台湾宜家史上最受欢迎的营销活动,广告视频在Facebook创下62万点击量,宜家台湾官方粉丝团的互动率也创新高。
到店人流量和销量增长:传播活动刷新了宜家的后测记录,消费者喜爱程度最高,达到了90%。来客数增长8.3%,许多厨房、厨具、用餐相关家具家饰均有双位数的业绩突破。
分析与反思
赞点
反其道而行之的创意。宜家用“黑科技”来“返璞归真”,在手机成为餐桌氛围杀手的时候,偏偏设计出离不开手机的餐桌。利用网络事件营销的逆向性,达到迅速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目的。
对本土消费者情感需求的精准把握。这次“好好吃饭桌”推广活动是消费者研究的成果之一,它抓住了台湾消费者不擅长情感表达、喜欢通过聚餐来联络感情的特点,充分迎合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借实验性广告推动病毒传播。宜家邀请消费者来店体验商品,并用镜头记录下消费者的真实反应,将其制作成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产生新一轮关注热潮。以普通消费者作为实验对象,使得整个过程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从而更加成功地实现了宜家品牌推广、与消费者交流乃至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
弹点
活动辐射的范围不广。该活动只在中国台湾地区试水,取得良好反响后并没有把试点范围扩大到中国其他城市。
宣传方式单一。这起营销活动采用的是视频形式,包括一支TVC广告以及一个消费者体验视频,而缺乏海报、LED(发光二极管)屏幕宣传、消费者互动游戏等多元的宣传品或宣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