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师入门十课
- 王天锋 曾宝俊
- 5645字
- 2020-06-26 05:41:20
|第五节|长周期观察课
长周期观察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数学内容:
一是植物种植长周期内容的观察,主要是种油菜、种凤仙花、观察豆芽的生长、种大蒜等活动。这些观察需要学生亲力亲为,自始至终参与每一个生长环节的观察和记录,特别是发现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个探究性观察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长周期观察活动的热情。
二是动物饲养长周期内容的观察,主要是养蚕、养菜青虫、养蚂蚁、养蜗牛等活动。此类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呵护小动物,关爱小动物,在陪伴动物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观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的观察。由于部分家长的观念未能转变,他们不接受孩子参与这些饲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宣传和动员协调工作,确保动物观察有效进行下去。
三是天文类的长周期活动,如需要坚持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观察、连续进行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观察,甚至需要常年坚持的降雨量观察活动。这类观察活动需要不断督查和反馈,才有高效完成的可能。
四是自制实验的观察,如观察霉菌的生长、制作一个生态瓶。由于完成时间较长,需要得到较多的关注和指导,方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长周期观察课如果缺少教师的监控,家长的支持也不能全盘跟上,由于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兴趣转移比较快,课外观察活动极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教师在实施长周期观察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特征。
在植物种植观察课中,可以用来作为教学活动素材的植物有油菜和凤仙花,因为它们的种植周期相对较短,生长时间与教学时间比较匹配,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也便于种植成果的体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油菜或者凤仙花种植在花盆或半截塑料瓶中,定期观察。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行种植活动。你有过种植经验吗?
生:我妈妈种过大蒜。
生:我爷爷种过花。
师:看来都是家长种植的多,我们自己亲自参与的少。我们可以选择大蒜、青菜、油菜、凤仙花等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老师给大家统一提供了油菜种子,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个花盆,全班将有五十多个花盆放置在教室旁的空地上,我们要经常抽空去观察这些油菜苗。
生:(阅读《油菜种植要领》)
师: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怎样种植油菜。
生:在花盆中放入一半土壤,加少量肥料,继续放入土壤至盆满。用水浇透土壤,用牙签将种子按入土壤中,覆盖上一层泥土,贴上班级姓名标签。
师:老师有个疑问:种子在泥土里深度不一样,发芽的时间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深的发芽慢,浅的发芽快。
师:如何才能证实呢?
生:我们可以把种子在一个花盆里放得深,一个花盆里放得浅,观察哪个先发芽。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
生:(操作种植活动)
师: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呢?
生:观察种子什么时候发芽。
生:观察种子发芽后每天长高多少。
生:观察种子在什么环境下才能发芽。
师:你们认为种子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芽呢?
生:在阳光下容易发芽。
师:如果没有阳光,还能发芽吗?
生:不能。
师:我们可以做个对比研究。用两个同样的花盆种下种子,给它们同样的土壤、水分和深度条件。然后一个放置在教室外的阳光下,一个放置在教室里,观察它们是不是都会发芽。
师:前面我们对油菜的种子发芽进行了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油菜种子发芽的情况。你种植的种子是什么时候发芽的?
生:我的种子7天发芽的。
生:我的种子6天就发芽了。
生:我的种子5天发芽的。
师:我们举手看一看,哪些同学的种子是6天左右发芽的。看来,95%以上的种子是6天左右发芽的。那么,刚刚发芽的油菜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幼苗有两瓣叶子,非常纤弱。
生:幼苗很嫩。
师:幼苗每天长了多少呢?
生:每天长0.6厘米左右。
师:教室里的种子和室外的种子,谁先发芽?
生:教室外的种子5天发芽的,教室里的种子6天发芽。教室里的种子更加纤弱,颜色也没有室外的深。
师:看来,接受阳光的程度不同,种子发芽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同。现在,要想幼苗很好地生长,我们需要将发芽的幼苗移植到新的花盆里。每个花盆里栽种一棵幼苗,然后继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生:(进行移植栽种)
师:这一周的油菜生长有哪些变化呢?
生:油菜长高了很多。
师:长到多高了?
生:15厘米了。
师:你能预测下一周、下下周油菜的生长高度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下一周大概长到30厘米,下下周长到45厘米,因为一周长15厘米。
师:好的,请大家及时测量记录。除了油菜的高度,油菜的叶子会发生变化吗?油菜多长时间会开花呢?开的花又是什么样子呢?多长时间会结出果实呢?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和记录。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竺可桢长期坚持观察植物,公园里的植物哪一天发芽、哪一天开花、哪一天结果,竺可桢都有翔实的记载。希望大家细心观察,也能成为一个个小科学家。
生:好的。
师:在观察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召开一个种油菜汇报会,将自己的记录整理成一份种植小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和成果。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些小动物?
生:它们分别是蝴蝶、蚕蛾、蜜蜂。
师:有谁知道毛毛虫与哪种动物有关?蚕与哪种动物有关?
生:毛毛虫长大了是蝴蝶,蚕长大了会变成蚕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养蚕。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蚕种,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面三种动物的卵,哪一种是蚕卵呢?
生:透明的不是蚕卵,金黄色的不是蚕卵,黑色的应该是蚕卵。
师:究竟是不是蚕卵呢?我们一起来观察老师发放的实物,请每组同学仔细观察,可以用羽毛粘起观察,观察完进行小组汇报。
生:(观察5分钟,中途老师给予学生每组一个放大镜)
师:每组分别说说,你们观察到的蚕卵有什么特征?
生:蚕卵像油菜籽一样,黑黑的,是圆形的。
生:我们还发现蚕卵有大有小,不过大小差距并不大。
生:我们发现蚕卵的侧面有一个浅浅的小黑点。
生:我们还发现蚕卵有的是深黑色的,有的是淡黑色的。
师:那我们再来与大屏幕上动物的卵比较一下,蚕卵与蝴蝶卵、鱼卵、青蛙卵之间有何异同。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谁来说说,你观察到的幼蚕外形有哪些特征?
生:我观察到幼蚕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它的两侧还有许多足。
师:谁知道蚕有多少对足?这些足又是生长在幼蚕的什么部位呢?
生:幼蚕共有八对足,前面有三对,中间有四对,后面有一对。
师:你们观察到的幼蚕与开始的蚁蚕比较有哪些变化?
生:蚁蚕是黑色的,幼蚕是青白色的,蚁蚕又黑又瘦,幼蚕又白又胖。
师:你们发现幼蚕和蚁蚕的身体除了大小变化以外,还有哪些变化?
生:幼蚕会蜕皮。
师:幼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生: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体长大了,外在的皮束缚了蚕的生长,所以要蜕皮。
师: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蚕的外皮是从哪里裂开的?
生:从头部裂开的。
师:蚕蜕下的外皮又是怎样的呢?
生:蚕的外皮皱皱的、轻轻的。
师:蚕在生长的过程中所吃的食物一样吗?蚕是吃什么长大的?
生:蚕是吃桑叶长大的。
师:蚕吃不吃其他食物?
生:不吃。
师:蚕能不能吃其他食物呢?我们如何进行验证呢?下面开始分组研讨。
师:大家带来的蚕有的又白又胖,有的又瘦又黑,你们养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呢,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我养蚕的时候,尽量给它吃新鲜的桑叶,少吃隔日的桑叶。
生:我养蚕的过程中,尽量少干扰蚕的生活,每天给它打扫卫生,及时清理蚕的粪便。
师:在养蚕过程中,你得到了家长的哪些帮助呢?
生:妈妈帮助我查找养蚕的知识。
生:爷爷帮助我找桑叶。
生: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生:蚕生病了,爸爸还和我一起给蚕治病。
师:看来养蚕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也给家长们鼓鼓掌,感谢他们对我们养蚕学习活动的支持。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蚕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
生:蚕开始是蚕种,后来是蚁蚕,接着是幼蚕。蚕蜕皮好几次后就结茧,在茧里面变成蚕蛾出来。
师:我们把孵化之前的蚕叫做蚕卵,发育蜕皮的蚕叫做幼蚕,结茧的蚕变成蛹,蛹变成蚕蛾会钻出蚕茧,蚕蛾会交配产下新的蚕卵。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蚕——蛹——蚕蛾这四个变化阶段,我们把像蚕一样经历四个变化过程的动物称为完全变态动物,类似的动物还有蝴蝶、蜜蜂。同样是变态动物,我们一起来观察比较蝴蝶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何不同。
生:蝴蝶的卵与蚕的卵外形不一样。
生:蝴蝶的身体上没有毛,而蚕蛾身体上有毛。
生:蝴蝶的身体有花纹,蚕蛾的身体没有花纹。
……
案例2围绕长周期动物观察中的典型问题展开,对蚕的一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是养蚕活动从感性参与到理性提升的重要体现。饲养活动中不局限于蚕卵的观察,还拓展到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观察。这对提升学生对自然界的实际观察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长周期观察活动从时间上来说,由于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小学生一般难以坚持,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推进长周期观察活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分工进行接力观察,观察对象不能分散,可以进行视频拍摄观察和记录。观察难以持续时,可以组织家长协助陪同观察。如果观察动机不强,可以组织网络竞赛活动。从空间上来说,远离了课堂和教师,就需要有隐形的动力来推进学生的观察活动,确保观察活动的质量。教师要能及时组织研讨会、汇报会、总结会等交流活动,分享全班同学的观察心得,指导观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持续深度观察。
在小学长周期观察活动中,有许多实际存在的困难,科学教师是解决这些困难的重要责任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